小散的价投和大V的价投不是一回事!

小树说投事 2024-10-06 02:43:55
“价值投资”是个很微妙的词,因为存在对“价值”如何定义的问题。因此,100个人眼里可能有100个答案。股市投资者进入市场时,首先受教育的是各种投资大师“时间复利”的财富故事或者自媒体大V们“岁月静好”的雄文。但彼之蜜糖,汝之砒霜,在不加消化的基础上照搬照抄,往往容易煮一锅夹生饭。 小散投资者们,有没有想过这样一个问题: 小散的价投和大V的价投可能不是一回事?小散和大V 区别在哪呢?(注:小树定义的大V是那些真正的专业机构投资专家,不是那些光说不练,搞算命、天气预报一套的自媒体。) 专业机构大V与小散天生的差别是专业性问题,但这个鸿沟可以弥补。也有很多小散投资者,虽然资金不大,但其专业性一点也不差。而最大的区别在于获取资金的方式及成本,这个核心差别的存在,则决定了专业大V与小散对于价值的定义、投资回报及策略执行的差别。 专业机构的资金往往是通过市场融资而来,而小散投资者资金绝大部分是自有资金。因此专业机构在首先覆盖资金成本前提下,更愿意去选择具备长期稳定收益的股票组合,其投资耐心和时间都能比小散更长。并且专业机构资金及行业地位的原因,能买到一些小散投资者买不到的股票,这也是小散只能干瞪眼的地方。 以投资者们津津乐道的股神巴菲特2003年投资中石油一战为例:巴神的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于2003年年初斥资4.88亿购入了中石油港股,在2003年1-6月份,股价一直在1.65-1.98港元之间徘徊,而以此计算,当时中石油港股每股收益为0.4元,每股净资产为2元,流动资产净值为0.32元,以当时的市盈率计算,中石油市盈率为5倍,市净率为1,即巴菲特以当时的净资产价格购买了中石油。 而中石油2006年登陆A股市场时,以06年年报计算,当时中石油每股收益为0.76元,发行价为16元,市盈率为21倍。市场价当日首开为48元,市盈率高达63倍。即使中石油从2007年登陆A股以来,据09年三季报测算,中石油市盈率仍然高居不下。根据其最新三季报显示,中石油前三季度基本每股收益为0.44元,即使全年达到每股收益0.8元,中石油市盈率依然为17倍。对于内地的小散投资者而言,中石油就是“出道即巅峰”。 心里有谱,于是巴菲特并不慌张。耐心终于有了回报。从03年底开始,中石油开始发力,每股股价开始站在2元以上,从此再也没有下来。04年,中石油股价达到4.35元,05年,股价最高达到7元,06年年底股价最高冲至9.9元,这三年时间巴菲特一直没有减持中石油,即使股价早已超越到他心目的价位。 碰到07年的大牛市,07年9月28日,中石油股价达到14.74元。巴菲特开始大举减持中石油,后续剧情就是巴菲特在中石油上收益4年达到7倍,总盈利达到了40亿美元。 从这个案例中可以找到如下的潜台词,或者小散投资者们可以考虑下要照搬抄作业是不是那么简单? 1、在2000年前后,中国还没加入WTO,国家的资本实力也不雄厚,当时一些巨型国企要脱困融资的办法和渠道并不多,像两桶油,四大宇宙行这样的,在香港或美国上市时,不得不降低估值,流血上市,这倒不是一些人所理解的“宁舍外贼,不予家奴”,因为在那样的特殊时代背景下,不这么做就根本融不到钱,这是天时,而那一会儿,有几个小散投资者能跑到香港去开户,能炒港股的? 2、在这样的天时之下,对比成本就很容易看出,巴神入股港股的估值成本相当于小散入股A股的1/10左右,抛开那些“相信中石油的市值一定能增长到1000亿美元”之类得了便宜还卖乖的鬼话,再牛B的价值发现都比不过买的便宜。同样的一只股票,在不同的时间背景和市场背景而言,对巴菲特而言,是价值投资,而对小散投资者而言,则是噩梦,不在同一起跑线,连抄作业的机会都没有。 3、巴菲特刚入股中石油时,也经历了半年左右原地摩擦的阶段,这对于以低成本保险资金作为主要资金来源的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而言,完全不是事。而对于小散而言,真正有几个人能忍受的了? 与很多的自媒体大V所包装的“慢慢赚钱是价投,快快赚钱是投机”概念不同,小树认为“价值投资”是个很中性的词,每个人的价值观个性、资金能力及期望回报不同,则每个人“价值投资”路径和策略也会不一样。 选取单独一件事情看,小散和巴神的决策水平可能差别不是那么大,但最大的差别是数十年来,一点一滴,滚雪球一样,把差距拉大到目前这触不可及的高度。 接下来,我们做个定义,什么是价值投资?小树认为,一切脱离企业基本面,纯以资金博弈为策略考量的动作都是投机行为。而不管是挖掘白马绩优股的业绩、股价双增长,还是挖掘ST股的重组,都是价值投资,正所谓“金子有金子的价值,垃圾也有垃圾的价值”。 OK,什么叫价值?没有标准答案,投资者自己说了算,而落实到具体怎么执行上,就是三点: 1、选股:投资方向 2、组合:仓位控制 3、价格:入手时机 在投资方向上,价值投资大致有三大方向,一是挖掘绩优白马股,二是挖掘行业反转股,三是挖掘资产重组股。 简单来说,要挖掘绩优白马股,不光要知道它是好,还得知道它为什么好,特别是将来是不是还能好。一些看上去很热闹,但过度包装,过高溢价发行,“出道即巅峰”的股票也不在少数,这就需要投资者能真正理解股价的内在价值的高低以及搞清楚行业、企业是否具备长期发展的核心竞争力。 而对于行业反转股,更重要的是要能判断出行业周期性底部及行业反转的时间窗口期。对于行业周期底部的板块和企业,其营收、现金流等会持续性下跌,但在负债水平改善、行业集中度、应收、库存周转等方面同样会表现出一些积极因素。而从市场博弈角度看,在行业周期筑底时,股价可能会出现惯性下跌或者快速反弹后又继续持续下跌,然后进行箱型震荡周期的情况,这就需要投资者对于宏观经济面及行业周期性运行规律要有较深的独立理解。 而挖掘资产重组股,没别的说的,那就是你是不是能真正进入那个“小圈子”,拿不到一手的内幕消息,只是靠路边社打听来的各种消息,那就注定是为庄家抬轿的小韭菜。 而谈到仓位控制,在实际操作中,没有哪个专业机构一开始就是全仓梭哈一只股,一动不动到底的。为了保障资金风险控制与收益之间的平衡,也需要像打仗时的排兵布阵一样,需要先头攻坚力量,外围防守力量和预备部队。 小树有个个人之见,当然是仁者见仁的观点,股市里要能赚大钱,一是要敢于全仓持有,二是要集中持股。而在仓位上,就得分为主力仓、防守仓、观察仓三个梯度。 主力仓按照投资者的喜好,不管是绩优白马,周期反转还是重组股,只要是自己能看得懂的,能玩得溜的,应该要占到总资金仓位的60%-70%左右,然后选取一些估值比较低的,比如金融、保险、钢铁、公用事业板块的,且最近1、2个月股价仍在走低或者低位震荡的作为防守仓,占到总资金的20%左右,最后可以用不超过20%的资金适当地去追一些短线股,或者用于主力仓的补仓或波段操作。 明确了选股方向,持仓策略有了梯度,而在实际过程中在保证主仓位70%-80%不动,20%左右用于灵活调仓,也能更好的提高资金的利用效率,让资金自行运转起来。 比如说,在占市场行情大部分时间的震荡市里,投资者用新资金去买入一只新股,不确定性总是一半一半的,但是当持仓组合基本稳定时,以手中A、B两只股作为一个组合,当两只股票的股价涨跌在当天或持续出现很明显的差价(3%以上)时,可以考虑抛出部分高溢价的股,买入低溢价股,做组合之间的“套利”,这样比单纯在一只新股上抄底或追高风险都要小。 而如果在选股方向和仓位组合上成功了,对于买入时间点的重要性就能大大降低了,“择势”永远用强于“择时”,价值投资都是基于半年以上的考量,主力仓的基本面至少要保障一年以上不反转才能称之为“价投”,要想在螺蛳壳里做道场,粪坑里寻宝那是做不好价投的。 而落实到执行策略上,价投三大方向,除了业绩重组股,业绩白马、周期反转都基本是靠基本面推动,资金只是助推器,持续的大涨或大跌的时间段都不会很长。常规来看,如果在单月内涨幅超过了10%,则不宜追高,跌幅超过了10%,则可以开始重点关注,在紧接着下一波低位时建仓或补仓! 俗话说:“水无常形,兵无常势”,拿着大师语录是没办法做好投资的,小散投资者在股市里摸爬滚打,要学习、积累的是了解股市的运行规律及从宏观到微观,以及情绪面的传导作用,去学技巧,是永远都学不会的,每个人情况不一样,打法就不一样,当投资者形成自己独立的并行之有效的投资体系时,技巧自然就有了。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