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22年年末,工业增加值正式超越上海后,深圳终于成为了全国工业总产值、工业增加值的双料冠军,成为了中国真正的工业第一城。
坐上这个宝座之后,站得高看得远,如何建立自己的护城河,如何不断突破自己,刷新自己的高度,成为深圳接下来的目标。
11月27日,深圳市召开了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高质量建设制造强市新闻发布会,透露出深圳正瞄准全球领先,锁定了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的新目标:
到2025年,深圳要打造形成4个万亿元级、4个五千亿元级的产业集群和一批千亿元级产业集群,基本建成全球领先的重要的先进制造业中心;到2035年,建成全球领先的重要的先进制造业中心。
成为全球领先的重要的先进制造业中心,这是深圳定下的更宏大的目标,深圳不仅要做中国工业第一城,还要做世界工业第一城。
巧合的是,上海在工业增加值被深圳超越之后,今年也发布了《上海市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23-2025年)》,提出了相似的目标:
打造4个万亿产业集群,2个5000亿产业集群,培育一批细分领域千亿级产业。
来源:上海市政府官网
这意味,深圳、上海之间的先进产业竞逐赛,正式打响。
为了实现目标,上海提出了6大行动、22项重点任务。
六大行动包括围绕重点产业,实施强链升级行动;围绕关键技术,实施强基筑底行动;围绕产业升级,实施数字蝶变行动;围绕节能降碳,实施绿色领跑行动;围绕引育并举,实施企业成长行动;围绕产业项目,实施空间扩展行动。
深圳也提出了五大重点任务:
一是构建更具国际竞争力的现代化制造业体系。二是建设赋能提效的产业发展平台。三是招引培育带动能力强劲的重大项目。四是打造梯次接续协同发展的企业群。五是营造要素集聚服务高效的良好环境。
02 | 谁是中国制造业第一城四大一线城市中,北京是典型的服务型、消费型城市。上海虽然也是这种底色,但还兼顾着工业。深圳则主要是工业、科技支撑经济。广州则是工业、消费支撑。
深圳、上海都是工业上的强者,当然还有苏州,而且气质也很接近。
两座城市都是全国各城市中新兴产业实力最强的城市。深圳去年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1.12万亿元。
来源:深圳统计局
上海去年的战略性新兴产业总产值17406.86亿元。
来源:上海统计局
尽管气质很接近,但从工业总产值、工业增加值、万亿产业数量来看,深圳是当之无愧的工业第一城,应该没有什么争议。
首先,从工业总产值角度来看,深圳连续多年位居全国第一,但上海、苏州距离深圳也并不远,三座城市的工业总产值都是4万亿级别。
去年。而工业增加值,去年深圳也正式超越上海位居全国第一,高达11357亿元,上海、苏州也都是万亿级别。
数据:各城市统计局
具体到产业来看,从万亿产业数量上看,深圳无疑笑傲江湖。
这里首先要区分一个概念,产业与产业集群。产业指单个的产业,是按照行业大类划分。而产业集群,则是一个产业组成的朋友圈。
以城市和都市圈来类比,产业对应的是城市,产业集群对应的则是都市圈。
接下来我们要看的不是都市圈,也即不是产业集群,而是产业实力。
目前深圳、苏州各有一个万亿产业,也是全国唯二拥有万亿产业的城市,两座城市的万亿产业均是计算机、通讯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
在这一产业上,深圳是霸主一样的存在,其产值是排在第二名苏州的两倍。
数据:各城市统计局
上海目前还没有万亿产业。虽然没有万亿产业,但拥有全国排名第一的汽车制造业。
数据:各城市统计局
汽车制造业的霸主是上海,2021年的总产值为7553亿元。
在汽车制造业上,上海第一,长春第二,广州第三,重庆第四,北京第五、武汉第六、宁波第七、沈阳第八、苏州第九、天津第十。
如果比较千亿产业数量,2021年年末,千亿产业数量上,苏州最多,有12个,上海有11个,深圳只有6个。
正因为从目前的各项数据来看,上海的工业实力虽然接近深圳,但仍略逊色一筹,所以在制定目标的时候,比深圳略微低调了一点。
深圳要在2025年坐拥4个万亿产业集群、4个5000亿产业集群。上海在万亿产业集群数量上的目标也是4个,但在5000亿产业集群数量上,只定下了两个目标。
看来,在工业路上,上海也在有意避开深圳的锋芒。
03 | 深圳能否如愿如此宏大的目标,深圳能否实现?
本号认为希望很大。因为深圳有三块金字招牌。
第一块,就是深圳强大的工业基础。
这一点上面已经介绍过。
第二块,科技实力。
深圳的工业能够长期位居全国头部,离不开其强大的科创赋能。
世界知识产权组织最新发布“全球科技集群”的排名,“深圳—香港—广州”科技集群,被评为全球第二大科技集群。这个集群的主要得分,是深圳的PCT专利。深圳每年的PCT专利数量,跟全德国相当,且连续十八年位居全国第一。
数据: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康奈尔大学、欧洲工商管理学院
作为一个高校存在明显短板的城市,深圳为何能够连续十八年位居全国第一,并取得中国科创之都的称号?
答案在于第三块金字摘牌,民营企业的沃土。
第三,民营企业的沃土。
小政府大市场的营商环境。深圳90的科技创新人员、成果都在企业,直接转化为市场成果。
这种模式之下,培育出了一批世界级优秀民营企业。也决定了,90%以上的研发机构、研发人员、研发资金等都在企业,90%以上的职务发明专利和重大科技项目发明专利等都出自企业。
这种优势之下,深圳成为了中国民营经济第一城。
2022年民营经济规模18105亿元,位居全国第一,贡献了深圳GDP的55.9%。
更为关键的是,在这些既往优势面前,深圳没有自满,而是要自我改革,进一步升级产业。
2022年深圳发布了《深圳市20大先进制造业园区空间布局规划》,其中明确提到未来重点布局的产业:
半导体与集成电路、生物医药、智能终端、网络与通信、超高清视频显示、工业母机、激光与增材制造、精密仪器设备、智能机器人、现代时尚、安全节能环保、高端医疗器械、大健康、新材料、智能网联汽车、智能传感器、海洋产业等。
从这个布局来看,作为”双范“城市的深圳,成为世界制造业领跑者只是目标之一。
更宏大的目标,是主动承担起作为国家经济特区、国家“双范”城市的历史使命,成为中国科创的矛,凭借自身的科研实力,去攻破诸多技术瓶颈,助力中国打破美国的技术封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