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可否认的是,随着印刷技术的发展,邮票制假会越来越接近原作。
很多人对于邮票的认识还停留在一张普通的印刷纸片上,其实邮票的印刷技术是仅次于国家货币的存在,无论是印刷机还是防伪,都非一般市面印刷技术可以比拟。
之所以很多人会有这样的印象,还是因为缺少对邮票印刷的基本了解,邮票防伪不是没有,而是邮票发行种类远大于货币,邮政也没有公布详细的防伪信息,几千枚不同图案的邮票更是没有统一的防伪标准,所以会有不清楚就等于没有的错觉。
由于1980年猴票市场价格较高,所以从猴票涨价开始,市场上就出现了各种类型的假猴票,包括一些仿制纪念张,对于外行人来说足以混淆视听。
不过随着印刷技术的不断更新迭代,资深集邮者可以“一眼假”的猴票也越来越少,反倒是部分已经上过拍、甚至评过级的猴票,需要更多专业设备和知识才能进行鉴别。
早期泡椒雪梨的文章中讲过不少关于1980年猴票的分辨办法,我最大的鉴定“杀手锏”就是观察邮票的印刷网点。
受限于影写版印刷机的巨大成本,民间印刷品很少见到过影写版,所以对于邮票来说,观察印刷网点也是最行之有效的鉴别办法。
近期看到一些“高仿”猴票的照片,在印刷细节上竟然也出现了类似影写版的网点特征,今天就为大家比较一下高仿假邮票和原版真邮票的印刷网点有什么不同。
先来看真猴票的印刷细节,影写版空心网点产生的原因椒梨已有文章进行过详细讲解,此处不再赘述,真邮票的实际效果如图所示。
邮票雕刻版在放大后非常明显,整体为凸起票面的形式,由于油墨较稠,所以部分雕刻线条会有断续的现象。
铭记和票名也是同样的道理,这张图片上的“中”“国”“民”字上能看到另一著名防伪特征:竹节状的笔画。
在猴毛与红色背景交界处,可以清楚的看到黑色空心网点,这是分辨真假邮票的关键。
黑色是雕刻版之下的猴子底色,边缘处颜色较浅,所以空心网点明显,猴子身体处黑色较浓,加上雕刻版线条的覆盖,所以网点效果不是很清晰。
一些造假者没有了解80猴票的印刷顺序,所以一些假票会出现红黑金色错误叠加的情况。其实猴票的印刷顺序为:影写版红、影写版金、影写版黑、雕刻版黑。如果出现金色覆盖黑色或者雕刻线条的情况,那必然是后期造假。
当然图片上这枚真邮票,也是人为修补过的,因为猴脸左侧金色油墨覆盖到了雕刻版黑色线条之上,证明金色为后期修补的。
邮票志号也清晰准确,同样是雕刻版印刷,所以有很强的凸起效果,只是因为线条较细,志号没有出现铭记上的情况,但“T”和“-”上还是有些轻微的断续。
空心网点在猴毛稀少漏红底的地方最为明显,猴子的胸部颈部也是很多人鉴别的主要部位。
以下是假猴票的印刷细节。
假邮票的红色底纹复制出了真邮票红色“满天星”的白点效果,但边缘处可以看到网点呈长方形,虽也是空心,但和真邮票的圆形网点明显不同。
其次猴毛与红色背景交界处虽然能看到空心网点,但没有假邮票如此稀疏,假邮票的黑色空心轮廓窄、空心大,且网点与网点之间有很大间隙。反观真猴票的空心网点,远观时更像是纱窗一样的密织状,且有一定的排列规律。
最后也是最假的地方,为了制造空心网点特征,制假者将所有猴子的黑色背景都印成了一样的空心网点。
真猴票猴子手指处并没有黑色背景、仅是黑色雕刻版轮廓和金色影写版,假票画蛇添足地在手指处增加了大量黑色空心网点,且黑色网点没有真邮票的浓淡过渡,应该是没有仔细观察真猴票,疏忽了这个细节。
1980年猴票发行虽然至今已经超过四十四年,但造假技术依然不能完美复制出当时的效果,如今通过更密的胶版印刷已然能够仿制出早期的影写版大空心网点,但这枚高仿所呈现的效果还是和真邮票有很多不同,仅凭看到空心网点就认定为真邮票的方法已经不是万无一失的了。
在巨大的利益面前,造假者不会停止他们违法的脚步。在没有掌握炉火纯青的鉴别方法前,收藏者也不要轻易打开自己的钱包,因为除了假邮票还有人为修复等各种各样的造假行为,收藏不能光有热情,还要有不被坏人伤害的能力,否则再美好的爱好也会逐渐失去魅力,成为分道扬镳的陌路人。
参考资料
[1]邵柏林邮票设计展
[2]部分图片选自邮友“早起的邮虫”
[3]评级邮票照片选自邮友“久菜合子.@龙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