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冬天我实在是过腻了。
不光我,前几天“春笋的花式吃法”上了小红书热搜,看得出来,过春天的强烈渴望和雾霾沉沉的冬意之间的矛盾,构成了许多人当下的主要矛盾,而缓和之策唯有来一顿春笋。
这在北京并不容易。
逛遍楼下市场,刷遍外卖平台,春笋要么没有要么太贵要么味道不敢保证,最后我的手指停留在“锅圈食汇”——这么大的连锁店,至少品控应该挺稳定的吧?
那天晚上,我用五分钟制作了一道酸辣可口,脆到飞起的笋尖拌毛肚。
图源小红书@风暴李
所有的食材在锅圈搞定,包括9.5元的有机笋尖,16.9元的黑毛肚,17.9元的白千层,6.5元的贡菜,以及蒜蓉、调味品这些辅料,吃两顿都富余——算下来这么一盘荤素搭配的美食也就20多块钱——想想年前跟同学下馆子,一碟差不多的菜要了我60,我都心疼。
看来锅圈“方便好吃还不贵”不是说说而已,我边感慨,边咯吱咯吱嚼着笋,免费充当了室友加班的解压白噪音:
“你吃啥呢这么脆,我在我屋都听见了。”吃锅圈笋be like
“请问锅圈是在我胃里安了摄像头吗?”馋春笋的时候就有笋可吃,未尝不算一种北漂的奢侈,再想想买笋有多容易踩雷——运气稍微差点就只能收获满嘴发苦纤维——口中鲜嫩爽脆的锅圈春笋,让我突然明白了什么叫「美食平权」。和我一样感慨的人不在少数。除了简单放火锅里涮着吃,网友们已经用锅圈的笋复刻油焖笋、腌笃鲜,还炮制出了凉拌菜食谱,贡菜笋尖一起拌,直接脆到起飞。锅圈的有机笋产品于去年10月推出之后,销量已经超过150万包。不止是面对最容易踩雷的笋能摸出门道,锅圈在选品上一直有一种神秘气场,神秘就神秘在,给得实在太多了。常吃锅圈的人,都难免深深着迷于那种“可汗大点兵”的感觉。下馆子你得先分中西再挑菜系,点开锅圈你可以把所有菜系一网打尽。丰富的食材搭配上调味料,光是蘸料就有十来二十种,无论川湘云贵粤鲁沪哪种菜系,你所有突如其来的馋劲儿,锅圈都有一套方案能稳稳地接住。每一个活得乙里乙气的人,终于在这一通酣畅淋漓的大点单中,体会到指哪儿就得打哪儿、要啥就必须有啥的,属于甲方的感受。以火锅食材起家的锅圈,如今产品已经覆盖了8个品类,一站式集齐火锅、烧烤、生鲜、预制菜、卤味、西餐、一人食、酒饮,产品数量足足有710之多,把聚餐、露营、一人食各方面的需求都照顾到了。锅圈产品专家王英杰接受“冻品头条”采访时,用“先做深再做宽”总结了锅圈的产品策略。2017年,锅圈刚创立,喊出“在家吃火锅,就找锅圈”的口号,品牌形象立住之后,2021年,口号里加入了新成员,变成“在家火锅烧烤,就找锅圈”,到2023年,已经是“在家吃饭,就找锅圈”。吃饭找锅圈,确实成为了许多人的生活习惯,下班路上顺道去趟锅圈,周末不定闹钟醒来点份锅圈外卖,买的是饭,附赠的是小确幸。这可不只是因为品类丰富。恪守“该省省该花花”的当代年轻人,越来越相信多巴胺、内啡肽那都是从嘴里吃进去的,恩格尔系数高点儿没关系,但必须值。所以光是多,远远不够,还得好吃。为了做到“好吃”,锅圈也是下足了功夫,每一款产品在落地之前都要历经数轮口味筛选与评估:第一轮先内部推选,由锅圈产品中心的采购、品控、研发、商品各个部门,其中包括多名资深厨师,联合对产品进行盲测;赢了第一轮“赛马”的产品,再由非餐饮/食品从业者代表普通顾客受邀品尝。选出口味最好的产品之后,再确保其供应商的各项审核、检测都合格,胜出者这才获得被纳入锅圈产品体系的资格。好吃是好吃了,更大的挑战还在后面:怎么让所有店里的所有产品都好吃?据说锅圈办公区里挂着两条横幅,一条写着“产品的稳定性比味道更重要”,另一条写着“底料好,涮啥都好吃”。路边的苍蝇馆子夫妻店可以不拘一格、随心所欲,但对于上市公司来说,众口难调之下,做到有品控的好吃,比成为一些人的“人生饭店”却又登上另一些人的“避雷清单”,还是前者合算多了。于是,在选品阶段,“稳定性”就被纳入考量,从原料开始就得“稳”。就拿番茄火锅汤料来说,这个锅圈的明星产品,原材料必须是产自新疆乌苏的番茄,口感和风味天然优越,自然完熟后,直接在产地进行第一道机器色选仪筛选,达标的即刻就近送往加工厂,再进行预处理和人工筛选等环节。原料稳了,加工过程也要稳。比如锅圈的牛油底料,据悉会用到石柱红辣椒、内黄新一代辣椒等,有的负责提辣,有的增香,有的强色,配比固定,不能随意更改。这些产品配方和工艺标准,被写进锅圈和供应商的合作备案里,必须严格执行;此外,合作过程中,锅圈还会通过自建的化验室或第三方检测机构,以送检、飞检等手段,不断地检验产品稳定性。从选品到加工到检测,一步步严格下来,才能保证达到稳定的“好吃”。不过锅圈需要做到的好吃还不止是味道好,这个“好吃”还指吃着方便、快捷,不需要太多厨艺,也不需要太多时间。“好好吃饭”现在都快是奢侈品了,健康、实惠、美味实打实就是个“不可能三角”,想吃顿健康美味占两头的饭,就得咬咬牙狠狠心豁出预算去,自己做倒是能补上实惠,但缺厨艺也缺精力,从计划菜谱和买菜开始,就是一场漫长的劳动。锅圈如今深耕各种菜品的在家解决方案,5分钟让你吃上想吃的菜,专治“想吃但不容易做、爱吃但怕不健康、想常买但太贵”,直击打工人的灵魂。方便是默认出厂设置。让我咔滋咔滋畅想春意的笋,其实已经经历了从“野生笋”到“有机笋”的迭代升级,还加上了预切片处理,买回家冲一下水就可以直接用来炒菜。同样经历过升级的,还有烤鱼。初代烤鱼产品,需要先解冻,再烤或煎,锅圈一度把这个对时间和厨艺都有要求的产品淘汰下架了,直到升级成只需解冻加热的简易版烤鱼,已经烤熟的鱼、调料、高汤全部备齐,还附带一个适合放鱼的不锈钢托盘。一般商家卖你一顿饭,锅圈感觉追求卖你一个家,哪怕家徒四壁,但凡有台手机能下单、有个插座能供电,就能吃上火锅。方便、好吃还不贵,锅圈不是“餐饮刺客”而是“品类杀手”,健康、实惠、美味这个不可能三角,咋就在这儿变成可能了?零售行业有句老话,叫做“起势靠流量,生死供应链”,在锅圈身上,供应链就是蓬勃脉动的毛细血管。截至2023年10月11日,锅圈在全国范围内共有10025家门店,超过一万家门店的日常运转,离不开高速稳健的供应链。实际上,从达到千店规模开始,锅圈就在对供应链持续进行“强化训练”,摸索出了“单品单厂”这一招必杀技,顾名思义,即与头部工厂只合作他们最核心的产品。一家工厂最核心的核心产品,肯定是经受住了市场考验的,销量最好、最受市场欢迎,工厂在这个产品上投入的资源也最多,产品的品质更可靠。核心产品产量稳定,有比较可靠的原材料供应,可以保障供应链安全。又由于产量大,供应端本身就有集中采购的优势,加上锅圈的需求后优势进一步扩大,采购成本进一步降低。而当锅圈采购量越来越庞大,销售甚至反向指导生产,牛肉、丸滑等大单品都实现了“定制供应链”。2020年,门店进入高速扩张期,锅圈也开始深度参与建设供应链了。这其实也是顺理成章的一步,财经媒体“每经网”分析,锅圈掌握的大量市场数据,让其在上游形成集采优势,从而可以快速磨出一套标准化的、可复制的食材供应体系,推广到全品类,也让锅圈与上游供应链的生意模式进入双赢的正循环。锅圈参与孵化的“逮虾记”就是一个典型案例。2020年11月,逮虾记工厂在广西北海建成投产,锅圈不仅为逮虾记解决了成立初期的销售渠道问题,在研发端帮助逮虾记攻克新的生产工艺,还为逮虾记扩大了“朋友圈”。“我们和锅圈合作后,相当于加入了锅圈的生态圈。锅圈的供应商里还有底料工厂、牛肉工厂、羊肉工厂等等,我们品类不同、不存在竞争关系,客户又是相同的,因而会互相带来增量客户。”逮虾记CEO翟岩涛曾这样说。逮虾记现在已经是国内虾滑产量第一的企业,带头制定了虾滑产品标准,被业内称为“年销10亿的品类冠军”。逮虾记做大做强,也为锅圈保证了产品品质和供应能力。除了逮虾记之外,锅圈在产业链上游的深耕,让其参与孵化的许多品牌在市场上获得了巨大成功,并成为了品类隐形冠军。2023年的锅圈加盟大会上,锅圈董事长杨明超提出,锅圈计划在B端通过“单品单厂”孵化100个10亿新食品品牌。规模扩张催化供应链成熟,成熟的供应链驱动规模继续扩张,二者相辅相成,给锅圈挖出了护城河。如今锅圈的供应链网络上,有近300家供应商,其中数十家是上市食品公司。但更彰显供应链实力的是锅圈自建的3大生产基地和6大食材研发中心,是在产品版图里占据95%篇幅的自有品牌——这也是锅圈覆盖8个领域的底气。从下游来看,锅圈的供应链已延伸得广而深,与数字化系统两相配合,保证畅通无阻地把高精尖选品保鲜保质输往全国。公开数据显示,目前的锅圈参与孵化的冷链物流企业,已在全国布局了14个现代化区域中心仓、30多个分仓冷配物流网络、1000多个冷冻前置仓。由此带来的效果是,绝大部分门店,包括位于青藏高原的拉萨门店,都能实现货品次日达。锅圈总部对加盟商的服务支持,来源:锅圈官网
最终,产品触达上万家门店,每一家门店可以为社区周边3000个家庭,约1万消费者提供服务,不管是一线都市还是乡镇县城,消费者随时想“在家吃饭”随时下单。门店这一个个神经末梢,既是终点,也是起点,既是把精心筛选、严密加工的产品送到消费者手里的终端,又是接收消费者的需求、形成用户数据、反哺上游供应链的初始。而对门店经营者来说,顺畅的冷链配送网络,让他们可以不用在旺季过多的囤货,即便是要开展大型营销活动,也可以从容下单等待配货,经营更具灵活性,资金链更安全。在这样一个闭环里,上游工厂相当于厨房,既繁复又精巧的备菜环节在那里完成,而门店则是服务社区的大食堂,提供菜谱菜单,不会搭配食材不要紧,门店都配好了,更需要担心的可能是陷入选择困难,因为很可能看到啥都想吃。锅圈已经迈出了从单纯卖食材到卖生活方案的一大步。目前看来,这种调整把握住了消费者的需求和喜好变化。截至2023年4月30日,锅圈的注册会员数量达到了 2240万,而整个2022年,锅圈加盟门店平均闭店率只有3%,远低于行业平均数。不光品牌自己能盈利,锅圈甚至两头“让利”。一方面,带动供应端产业发展升级,以万店规模下的海量用户数据,逆向影响着农产品的种植结构和种植规模,让上游供应商的产品结构更符合消费者的喜好;另一方面,实现购买端“美食平权”。锅圈位于下沉市场(县级市及乡镇)的门店比例超过43%,当东北乡镇也能买到产自广西的虾滑,当西藏的社区居民也能品尝来自福建的春笋,锅圈董事长杨明超那句“锅圈的未来要坚持在下沉市场,围绕着8.3亿老百姓的吃饭不断做出微创新”,又变得直观了一些。2020年锅圈初初崭露头角,现在,手握完善的供应链,孵化了多个食品品类隐形冠军品牌,锅圈自身已成为产品、渠道、品牌合一的新型食品集团。供应链错综复杂、数字化高深莫测,但之所以能成为“冠军”,道理其实也很简单,那就是保持对消费者痛点的体察、对消费者需求的满足。一颗番茄从新疆乌苏被采摘,一块毛肚历经八道精细工序才上市,这些食材从五湖四海被搜罗起来,又被运往天南地北,被刚下班饥肠辘辘只想赶紧来顿热乎饭的你我他,放进小推车。不管身在何处,想吃笋的时候就能吃到笋,不管厨艺行不行,想好好吃饭就能吃到健康实惠且口味不打折扣的家常菜,还有比这更安逸的吗?开篇图源:小红书@A锅圈食汇(盛岸路店)
封面图源:小红书@锅圈食汇总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