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微笑的面容,礼貌的用语,却干为难别人的事,你遇到过吗?

巧兰玩转趣事 2024-12-21 02:54:24



周日,我开车前往集市办事,街道两旁停满了车,就打算把车停在对面某机关大院。我心想,自己好歹也是事业单位一员,或许得到些许便利。谁料,门卫那礼貌的笑容下,吐出的却是硬邦邦的拒绝,接着便指示我去镇边老远的公共停车场。望着大院里稀稀拉拉的几辆车,再看看门卫不容商量的模样,我心里别提多闹心。大家都在体系内,通融一下怎么就不行?这刻板的规矩,此刻就像故意为难别人的障碍。

这事一下子勾起我许多回忆,那些办事人员给百姓“设置障碍”的场景不断浮现。上次去行政中心办事,窗口的工作人员始终笑意盈盈,语气和蔼。可因为一份证明文件格式有点出入,并非关键内容有误,她便笑容可掬地把材料退回,要求重做。我试探着问能否现场改改或者补个说明,她却只是机械地念叨规定,那轻柔的声音却似无情的判决,害我耗费一整天重新准备,又跑一趟。

还有一次,一位老人去领养老金补贴,仅因忘带一份不太重要的辅助材料,工作人员虽满脸堆笑,嘴上说着“大爷,得按规矩来”,可就是不松口。老人苦苦哀求,说自己住得远,子女又都在外地,往返折腾太艰难。但工作人员不为所动,只是反复强调按流程不能办,让老人在炎炎烈日下折腾,差点中暑倒在办事大厅。

更过分的是,在城市文明创建检查时,帽子叔叔面对街边一位残疾卖水果小贩。小贩的摊位只是稍微超出规定范围一点,也没影响交通和卫生。帽子叔叔脸上挂着礼貌的笑,和声细语地告知违规,然后就要没收经营工具。小贩哀诉难处,请求挪一挪位置给个机会。可他们只是僵化地执行规定,毫无怜悯,让小贩欲哭无泪,周围群众见状纷纷摇头。

这些办事人员的做法,实在让人心寒。他们用微笑和礼貌,包装自己的冷漠与刁难,让百姓办事举步维艰。他们忘了自己的本职是服务人民,而非给百姓添堵。这种行为不仅损害形象,更破坏了百姓的信任根基。

为何会出现这种状况?我觉得原因主要有几点。

其一,部分办事人员服务意识匮乏。他们没真正领悟为人民服务的内涵,未将百姓利益置顶。在他们心里,权力至上,规则高于一切,人情世故全然不顾。只想着完成任务不出错,却不考虑如何为百姓贴心服务。

其二,制度执行有偏差。一些规章过于死板,缺灵活性与温度。执行时太注重形式与程序,忽略实际情形和百姓诉求。致使公职人员面对具体问题时,只能生硬套规定,不会灵活应变。

其三,监督问责不给力。办事人员监督机制不完善,缺有效监督手段与问责体系。一些违法违规行为不能及时察觉处理,这助长了他们的侥幸心理,不良风气也随之蔓延。

要杜绝此类现象重演,需从以下几方面发力。

首先,强化思想教育。定期开展职业道德培训,让办事人员深刻领会为人民服务真谛,提升服务与责任意识。树立正面典型,传播正能量,从思想根源上触动他们,促使其行动转变。

其次,优化制度建设。梳理完善现有规章,使其契合实际与百姓需求。制定时充分考量各种情形,赋予办事人员一定自由裁量权,让工作更具灵活性人性化。

最后,加大监督问责力度。健全监督机制,加强办事人员日常监管。公开举报渠道,鼓励百姓监督举报违法违规行为。对发现的问题严肃处理,绝不手软。同时,将服务质量与群众满意度纳入考核关键指标,奖优罚劣。

办事人员当以微笑礼貌服务百姓,而非故意刁难。唯有如此,方能重获百姓信任支持,重塑良好形象。

您是否也遇到被”温柔“刁难的事呢?欢迎留言讨论。

——我是小李滔滔,谢谢您的关注、点评、点赞、转发!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