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能转型。
转型第一步,是剥离脱硫业务。
2006年9月,其将控股子公司,凯迪环保70%的股权,作价2.93亿转让给CCMP亚洲投资基金(前身为摩根大通)
2007年交易完成,获取投资收益2.26亿元,贡献了当年净利润的65%。
转型第二步,投资。
这一时期,自由现金流一直为正数,说明经营活动现金流可以支持内部投资(购置固定资产、无形资产等)
那么,投资以对外投资为主。
所以,2003年开始,其对外投资规模快速扩张,投资活动现金流量净额持续、大额为负。
对外投资活动,有如下:
2004年,受让红桃开集团持有的武汉东湖高新29.58%股权,支付作价2.41亿,涉及电力、新能源等领域
2005年,出资4.5亿元与中盈长江信用担保公司,持股45%,涉及金融领域。
既然对外投资寻求转型,那么,首当其冲的问题是,钱究竟从哪里来?
答案只有两个:要么来自造血功能的经营活动,要么来自依靠杠杆的筹资活动。
注意看,这一时期,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还不错,一直高于净利润,现金流状况比较健康,说明具备造血功能
但是,投资现金流与经营现金流之间,还有较大的缺口——也就是说,赚来的钱,不足以支撑对外投资了
赚钱不够,融资来凑。
于是,这部分只能依靠筹资现金流,来作为补充。
因此,筹资活动现金净流量开始增加
接着,问题来了,融资情况到底如何?有没有偿债风险?
来看几组关键数据,数据会说话:
资产负债率逐年增加,到2006年末,资产负债率已经到68%。
而流动比率在2006年末下降至0.69,短期、长期偿债能力都有所下降
特别注意一个细节:2004年起,当期货币资金余额,对短期到期债务的保障比例,下降至0.56。
这说明,手头上的现金,已经无法覆盖短期(一年内)到期的负债——货币资金开始短缺
这其实是一家公司基本面的关键节点。
在这种情况下,只有两种解决办法:要么处置资产,要么融资。
本案,凯迪选择了借款。于是,我们能看到:2005年,其短期债务大幅增加,从4.7亿增加至14.69亿;
同时,长期债务也增加了5.6亿元。
于是,这直接导致一个后果:2005年,有息负债(20.31亿元)首次超过当期收入(18.9亿元)
这个数字,意味着什么?
预知后续,且听下回分解
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股市有风险,入市需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