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历史:秦、晋、楚三国爱恨情仇。秦国用一个貌美女子就差点让楚国灭亡

公羊春秋 2024-04-28 20:31:51

公元前600年前后是春秋诸国称霸的顶峰阶段,东方齐国以管仲为相,大刀阔斧进行改革,齐国国力强盛,齐桓公成为春秋时期第一个称霸的诸侯。晋国在重耳的有序治理下实力大增,晋文公成为第二个称霸的诸侯。而春秋时的第三个霸主,就是“不鸣则已一鸣惊人”的楚庄王。

秦国刚从周王室那里拿地的时候,其封地不仅靠近西戎,而且几乎一片荒芜,穷的叮当响。但是秦国的先祖能吃苦,用了一两百年的时间硬是克服种种困难,扩张了领土,稳定了局势。但是在春秋争霸时期,相比于同时期的楚国、晋国和齐国,秦国顶多算是一个二流国家。西边的西戎就像是打不死的小强,南边是“蜀道难”的巴蜀和实力强大的楚国,东边是霸主晋国,秦国想要扩大势力称霸春秋,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

秦国与晋国

秦国与晋国一开始挺和睦的,“秦晋之好”说的就是那个时候两国的关系。晋国打下虞国,俘虏了虞国的一大批王室成员,这批俘虏里面有一个叫百里奚的,正巧那时候晋国的晋献公要把女儿嫁给秦穆公,就把百里奚当作陪嫁的一部分送到秦国。(百里奚后来从秦国逃到楚国,被秦穆公用五张羊皮换回来了,后来百里奚帮助秦国称霸)。

秦国与晋国之间的关系转折是在晋献公死后,晋国王室内部发生动乱,晋国的两位公子奚齐和卓子相继被里克杀死,晋国内部在继承人问题上争论不止,流血事件不断发生。晋献公的儿子夷吾也想继承王位,但是晋国大臣比较偏向于他的哥哥公子重耳,夷吾为了抢得先机,就找到秦国,说如果秦国能帮助他回到晋国继位,就把晋国河西的土地送给秦国,秦国答应了。夷吾又派人写信给里克,说如果能帮助他继位,就把汾阳封给他,里克也答应了,就这样,夷吾在秦国军队护送和晋国卿大夫的里外帮助下顺利继位,夷吾就是晋惠公。

秦穆公

但是夷吾继位后并没有兑现自己的诺言,不把河西之地送给秦国,也不把汾阳封给里克。就这样,晋惠公在国内国外的名声变得很臭。公元前647年,晋国发生了饥荒,饿死了很多人。晋国就厚着脸皮向秦国买粮食,秦穆公没有因为上次被放鸽子而怀恨在心,命令手下短时间内迅速准备了大批粮食,用多支大船浩浩荡荡的向晋国运去。晋国饥荒得以解除。没想到第二年,秦国也发生了饥荒,也饿死了很多人。秦国就去找晋国买粮食,结果晋惠公不仅不卖粮食,还趁秦国灾荒之际派兵攻打秦国。秦穆公忍无可忍,对晋国宣战,两国友好关系就此破裂,开始恶化。

秦、晋两国军队在韩原展开大战,晋军不敌,晋惠公本人也被秦军俘虏。但是晋惠公的姐姐是秦穆公的老婆,秦穆公也就是晋惠公的姐夫。所以秦穆公没有为难晋惠公,就放他回去了。

晋惠公卧病不起 ,太子圉继位,就是晋怀公。秦国知道,晋怀公和他父亲一样,都是反复无常的人,其在位对秦国是非常不利的。于是秦国就想到了一直在外流往的公子重耳,就把重耳接到了秦国,秦穆公还把自己本家的几个女子送给重耳当老婆。然后秦国出兵帮助重耳返回晋国夺回王权,就是晋文公。随后晋文公励精图治,晋国蒸蒸日上,一举称霸。晋文公因秦国之前的帮助,秦、晋两国得以多年修好。

两国的关系再一次发生转折是因为一个叫烛之武的人,晋文公与秦穆公一同出兵讨伐郑国。烛之武对秦穆公说,郑国如果被灭了。只会增大晋国的实力,对我们是没有好处的,吧啦吧啦。秦穆公听着有道理,连招呼都不打就撤兵了。秦国撤兵让晋国很生气,但是念在两国的关系,晋文公也不追究,也不伐郑了,伐郑这件事就这样结束了。但是两国的关系却因为这件事开始不像以前了。

其实秦穆公的真实想法是独吞郑国,只是晋国也想吃掉郑国,自己是没有实力与晋国抢肉吃的。但是晋文公刚死,秦穆公就迫不及待的想靠自己的本事拿下郑国,扩大自己的实力,于是出兵伐郑,而且是没打招呼,从晋国借道!晋国知道后气不打一处来,于是晋文公的儿子晋襄公穿着丧服带着兵在崤山和秦国打了一仗,秦国大败。

从此之后,秦、晋两国成为世仇。

楚国与晋国

楚国的领土在南方,在春秋时期的南方大地,真可谓是“满目荒芜”“瘴气弥漫”,大多数地方都是没被开发的原始之地。楚国人也和秦国一样勤劳能干,不仅拓荒种田,还没事打打小国,实力也越来越大。但是楚国在中原诸侯的眼中就是“蛮夷”,认为其不是周王室的正统诸侯国。但是楚国不在乎,别人说什么就什么吧。既然你说我是蛮夷,那我就以蛮夷的方式做事吧。依靠楚国历代君王的建设,楚国也成了春秋时期的一个二流强国。

楚国与晋国在之前也没有什么多大的瓜葛,两国你过你的我过我的,虽然都在扩张领土,但是彼此没有直接的利益冲突。晋文公在早年流亡时,曾受到楚成王的热情接待,重耳是个有情有义的人,他对楚成王说,如果将来自己继位,若是两国交战,他会让自己的军队退避三舍。两国那时候的关系虽然说不上很好,但是也不差。

两国关系的转折在于伐宋这件事。楚国因为把周边小国都打的差不多了,就把矛头对准了宋国。按理说楚国攻宋和晋国没有多大关系,但是晋文公重耳在流亡时,也受到宋国国君的热情接待,宋公对重耳是有恩的。于是宋国就开始向晋国求助。晋文公也犯了难,楚成王和宋公对自己都有恩,现在两个恩人打起来,到底该帮谁?于是晋国就想了一个办法:去攻打曹国和卫国。曹国和卫国是楚国的“朋友”(实际上是被楚国利用帮助其攻打北方的棋子小国)。大概意思就是我们晋、楚双方都去打对方的好朋友,大家都是为了救自己的朋友。晋国想用这招劝退楚国,避免与楚国的正面交锋。楚成王也看出晋国的意思,所以就告诉部下不要和晋国发生正面冲突。但是手下不听,非要和晋国硬刚,晋国见楚军咄咄逼人,兑现当年“退避三舍”的诺言,楚军见此不仅不领情,愈发嚣张。双方在城濮展开大战,楚国大败。晋、楚两国的梁子也就结下了。

此战之后,晋国垫定了霸主的地位,楚国也并没有因此伤了元气,楚国扩张的脚步也未停止。一直到那个“不鸣则已一鸣惊人”的楚庄王继位。楚庄王上位三年基本没啥作为,三年后开始改革,楚国实力大增。楚庄王开始“问鼎中原”。晋、楚两国实力开始发生转折是在楚国围攻郑国的时候,郑国国君请求晋国出兵帮忙。晋国果然出兵,两国爆发邲之战,晋国大败,败的一塌糊涂。楚国成为称霸春秋的另一个霸主。伺候晋、楚两国不断发生战争,各有胜负。

秦国与楚国

秦国与楚国在以往的时间里也没有多大的仇多大的恨,转折在于一件事:秦国在和晋国还是友好关系的时候,联合晋国南下攻打偌国,偌国很小,是楚国的附庸国,每年都给楚国“上贡”的,小弟被欺负,楚国作为大哥当然不愿意,所以就替小弟解围。这次战役并未发生多大的流血,秦国完全是智取,楚国将领斗克和屈御寇被俘虏。这件事虽然是个冲突,但是并没有给两国埋下深仇大恨,也没有人员伤亡。

秦国与晋国关系破裂后,又经历崤之战的惨败,让秦国意识到,必须要结交一个盟友,对抗晋国的扩张。秦国就想到了楚国,楚国在南方,往北扩张的道路一直都被晋国阻挡,如果能联合楚国,就能形成对晋国的两面包围。于是秦国就释放了楚国的斗克。屈御寇,并与楚国结成盟友,共同抵抗晋国。此举确实有效,晋国在秦国与晋国的合围下,扩张受到了阻碍。

此后的时间里,晋国与秦国也打过几次仗,但是影响都不大;楚国与晋国也打过几次仗,影响也不大。就这样过了几十年,楚国与晋国举行了“饵兵之会”,两国被尊为“共同霸主”。秦国“联楚抗晋”策略,宣告破产。

楚国与吴国

一个人的出现,彻底改变了楚国的命运,这个人就是楚平王。

楚平王的哥哥楚灵王在位时,完全继承其先祖遗志,扩张之举从未停止,连年征战严重耗损了国家人力和财力,搞得国内怨声载道,于是楚国贵族联合起来反对楚灵王,把楚灵王赶出楚国,立其弟弟居为王,就是楚平王。

楚平王这个人没有多大的本事,为什么会被推上王位?因为他不好战,与他的哥哥楚灵王是相反的,他在位的前几年,停止了对外的战争,休养生息。楚国也因此开始恢复实力,一片大好景象。但是楚平王这个人非常好色,不管白天晚上需求都非常旺盛。

秦国那时候虽然“联楚抗晋”失败,但是与楚国的关系还是不错的。楚平王的儿子,也就是太子建,到了谈婚论嫁的年龄了。秦国得知后,就想与楚国“亲上加亲”,对楚国说秦国王室有一个姑娘不错,想许配给太子建。楚平王觉得这不挺好的吗?就派大臣费无忌去秦国提亲。这个费无忌是个什么人呢,是个小人。他与太傅伍奢不和,而伍奢又是太子建的老师,而伍奢又经常在太子建跟前说费无忌是个小人,费无忌担心,日后太子建继位,伍奢肯定会被重用,自己命运堪忧,于是一心想要除掉伍奢和太子建。

这次去秦国提亲,本来也没啥,但是看到秦国的女子长得貌美无比,绝代佳人。费无忌知道楚平王好色,就告诉了楚平王,楚平王听后大喜,一看,真的是美!于是就把女子娶了当小妾。太子建知道后非常生气。费无忌因为献女有功,就被楚平王留在身边做事。这就给了费无忌每天在楚平王跟前进献谗言的机会,诬陷伍奢与太子建谋反,楚平王二话不说就把伍奢抓起来,太子建因为提前得到消息逃跑了。楚平王告诉伍奢,想活命可以,要把两个儿子伍尙和伍子胥叫来救你。伍尙明知是计,但是父亲既然说了,便不能违背孝道,即使不可为也要为之,不久便和其父伍奢一同被杀。伍子胥觉得,去了必死,不如逃跑,找机会报仇,就逃出楚国了。

吴国地处东南,与春秋时夷狄混居,公元前12世纪始建国,期间大约700年左右的时间,吴国基本和中原各国没有多大的交集。一直到寿梦这一代,吴国才开始在华夏大地崭露锋芒。前文说过,秦国和楚国联合起来抵制晋国(弭兵之会尚未发生),晋国为了对抗楚国就拉拢吴国,吴国与晋国开始结盟。吴国与楚国的斗争开始了。但是吴国一直占不到便宜。寿梦有四个儿子,一个叫诸樊,一个叫余祭,一个叫余昧,一个叫季礼。这四个儿子非常团结,也相互谦让。其中以小儿子季礼最为贤能,寿梦有意传位于他,但是季礼对继承王位没什么兴趣,寿梦就让大儿子诸樊继位。诸樊继位后,一度想把王位还给季礼,但是季礼就是不愿意。诸樊做了十三年的王位后就死了,他交代道,其死后把王位传给二弟余祭,余祭死后再把王位传给余昧,余昧死后再传给季礼,到时候季礼就没理由不接受王位了。但是余昧死后季礼依然不愿意继位,还逃离了吴国,然后吴国人就让余昧的儿子僚为吴王。

吴王僚继位,让诸樊的儿子公子光非常不开心。公子光认为,按照其父亲诸樊的意思,王位由其兄弟间依次继承,但是四叔季礼跑了,应该拐回来由诸樊的儿子来继承,也就是他自己。不应该由余昧的儿子僚来继承。公子光虽然不满,但是无奈。吴王僚继位后,开始对楚国用兵,但是依旧占不到便宜。伍子胥逃到吴国和楚国的边界,正好碰到带兵攻楚的公子光,于是就通过公子光的引荐,留在吴王僚身边做事。

伍子胥知道公子光的野心,于是二人联合收买刺客专诸,用鱼肠剑刺杀了吴王僚,公子光继位,就是吴王阖闾。

伍子胥报仇心切,又遇到一心想要称霸的吴王阖闾,真可谓是干柴烈火。伍子胥极力向吴王阖闾推荐孙武,他对吴王阖闾说,想要称霸打败楚国,孙武是不二人选。孙武是谁呢,孙武就是“兵圣”,一部《孙子兵法》影响世界两千年的人物。伍子胥的足智多谋、孙武的军事大才、吴王阖闾的雄才大略,这三人配合起来,可谓是势不可当。也就是从那时候起,吴国对楚国的战争开始处于有利地位,能占到很大便宜了。吴国打败南面的越国,西面一直打到楚国的都城郢都,楚昭王赶紧跑路。楚国是春秋历史上第一个被打到都城的诸侯大国。伍子胥派人挖开楚平王的坟,拖出楚平王的尸体,鞭尸300下。伍子胥不解恨,对吴国士兵说,可以在楚国的郢都城内做任何事。于是士兵就像脱了缰的野马,抢钱的抢钱,抢女人的抢女人。楚国都城无数珍宝被抢夺一空,楚国王室的妃子、女子都被吴人抢去做老婆。一时间郢都城内大乱,楚国人无不对吴国咬牙切齿。

楚国有个叫申包胥的人,早年和伍子胥是朋友。楚国将亡,申包胥救国心切,就跑到秦国求救,祈求秦王看在两国之前的交情上,发兵救楚,秦王犹豫,生怕晋国威胁,又怕得罪吴国。申包胥就趴在秦王殿上路,一直哭了七天七夜,秦王最终被感动,决定出兵救楚。正好这时候吴王阖闾的弟弟有篡位之心,趁着吴王阖闾在楚国的时间,就带兵偷偷的跑回吴国自立为王,吴王阖闾赶忙回去平叛。楚国趁这个机会,联合秦国的救兵对吴国发起反击,吴军不敌,楚国收回郢都,而此时,楚国只剩一个郢都!吴国霸主地位已定,楚国害怕吴国再次打来,就把都城往西迁到鄀邑,然后又把鄀邑改名为郢都。

作者感叹:

楚国从楚庄王称霸中原、与晋国对立直到“弭兵之会”,盛极一时,无可匹敌。一直到被吴国打进都城几乎亡国!令人惊叹。而这一切,都因为楚平王看上了自己的“准儿媳”,给了费无忌陷害伍奢父子的机会,要不然就不会有伍子胥联合公子光杀吴王僚,也不会有吴王阖闾,伍子胥也不会在吴为相,也不会有机会向吴王阖闾推荐“兵圣”孙武,就更不会有吴国打进楚国郢都的事了。

如果秦国不助重耳继位,就不会有晋文公的称霸,晋国就不会威胁秦国,秦国就不会与楚国联合抗晋,就不会有秦楚的友好关系,就不会有出兵救楚的机会。

如果没有秦楚联合抗秦,就不会有晋国拉拢吴国为盟友,晋国就不会帮助吴国强军,吴国就不会有实力对抗楚国。

历史没有如果,就是这么有趣。

0 阅读:1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