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梦之星打破了那道「娱乐」与「严肃」的墙

我评游戏价值 2024-09-11 14:17:56

根据DataEye研究院三方测算,《元梦之星》暑期期间日活跃大幅增长,较春节后增长率预估超200%。

经过半年的时间去沉淀和丰富内容之后,《元梦之星》逐渐展露出了它的潜力。

数据提升仅仅是一方面,另一方面,背靠强大的UGC属性,《元梦之星》在游戏的社会价值探索领域展现了一种全新的未来。

今年暑假期间,《元梦之星》联手「数字中轴」项目推出北京中轴线文化进校园暑期公益活动「数字中轴共建计划」,并助力参与了粤港澳青少年人工智能追梦营、深圳市青少年暑期特训营活动、全国高校游戏创意大赛等一系列青少年教育相关的活动。

作为一款轻松社交派对游戏,《元梦之星》在教育领域仅用了半年多时间,已然成为了一个标志性游戏社会价值探索案例。

教育领域的深入和体现的社会价值只是一个开始,依靠强大的UGC属性,大DAU的游戏特质,元梦的社会价值探索正在打破娱乐性的大众类游戏与严肃性的功能性游戏之间那道墙。

它所展现的未来,与「游戏+」所展望的未来,走到了一条线上。

「游戏+」教育,元梦的破局

从「游戏+」这个概念推出以来,我们会发现游戏的社会价值体现主要呈现两个方向,一个是大众类游戏的植入式传播,这其中尤其是以「文化传承」、「公益守护」为主。

另外一个则是以严肃性游戏或者说是功能性游戏为主要方向,定向某个特定的文化,或者行业,如《电是怎么形成的》、《榫卯》、《折扇》都是这类产品。

由此引发一个问题,有没有可能去结合这两种形式,由大众类产品上呈现游戏的多元价值属性?

《元梦之星》给出了一个答案,让大众参与其中。

与「数字中轴」项目的合作中,体现出这样两个特征,一方面提升中小学生的数字化素养启蒙编程能力,另外一方面让中小学生更加深度地了解中轴线相关文化知识。

(图片来源:中国宋庆龄基金会)

其中北大尚俊杰教授带队打造的《数字中轴主题专项课程》从中轴线文化知识、图形化编程、3D建模搭建等内容入手,累计覆盖全国379所学校、1243名学生,课程学习突破2800次。

(图片来源:腾讯数字文化公众号)

活动的另外一个环节,联合中国宋庆龄基金会所推出的「数字中轴时光机」遴选了来自全国5个省区市的32位师生代表齐聚北京,沉浸式体验北京中轴线深厚底蕴、跨区域交流数字中轴线主题编程作品。

其中来自江苏徐州沛县杨屯镇中心小学的学生们,创作了名为《刘邦穿越中轴线》的作品,以沛县知名历史人物刘邦为主角,以闯关、跑酷、场景观赏等游戏化形式展现中轴线。

(图片来源:新华网)

而同一时期,《元梦之星》面向青少年推出的「粤港澳青少年人工智能追梦营」是以「湾区一家亲,AI话未来」为主题,创作带有湾区文化的相关数字化作品。

「明日科创之星特训营」则以「元梦星球」为主题,在北京大学教授、人工智能专家、腾讯产品专家的带领下,围绕「设计开发兼具教育意义的游戏」这一开放式命题,进行团队创作与学习。

《元梦之星》上线的大半年时间当中,其UGC模块围绕社会价值做了很多探索,文化传承、知识科普、公益守护均有涉足,但与教育研学的结合我们认为是最能体现一款大众产品是如何突破固有的游戏社会价值条线。

因为青少年在这样的一个个活动中,真正的与游戏展开了互动,在互动和娱乐当中,自然而然的获取了知识。

它也真正代表了「游戏+教育」发展走上快车道,学术研究开始不再拘泥于基础概念和理论的研究,而向动机和实践转移;产品展现的不单纯是功能或严肃游戏的市场规模发展,大众游戏也重视教育功能的影响和展示;辐射范围从高校向青少年乃至更普遍的群体扩散。

(图片来源:华龙网)

「游戏+」的具象化

中央网信办、教育部、工业和信息化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今年下发《2024年提升全民数字素养与技能工作要点》,其中明确提到加强青少年数字技能培养的要求。

而游戏显然是普及数字知识和技能最有趣的形式和载体,通过游戏化的探索和创作,青少年在享受创作快乐的同时,能够有效提升逻辑和计算思维,全面提升数字素养。

在全球教育领域颇有影响力的《地平线报告——K12版》曾预测未来几年有37种技术会对教育产生影响,其中7种技术被实践证实有效,其中排第一位的就是游戏化学习,如今确实得到了应用。

一位来自贵州、参与「数字中轴时光机」活动的同学就表示,「活动不仅让我学到了主题课程、提升创作技巧,还有机会亲眼看到故宫、了解中轴线背后的历史文化故事」。

(图片来源:中国教育电视台)

而这其实就是美国著名教育学家杜威所提出的「做中学」概念的具象化展现。

有趣的是,《元梦之星》并不是个例,Roblox创始人Dave Baszucki起家于一款可以进行物理实验的模拟软件。老师可以通过这个程序进行杠杆、坡道、滑轮和抛射运动等物理教学与授课,而学生会用这个软件模拟各种有趣的物理现象,比如一辆车撞倒一栋房子,用铁球摧毁整个建筑群。

经此启发,Roblox才一步一步的诞生出来,从这方面来看,《元梦之星》UGC平台发展与Roblox一正一反,恰好走了两条完全不同的路,而这两条路还都走通了。

不仅仅如此,在探索社会价值方面,《元梦之星》背靠强大的UGC创作组件和底层的先进数字技术,除了教育领域,它还能辐射向更多需要创意和想象力的实体产业,「游戏+」概念不再是一句空话。对于《元梦之星》而言,「元梦+」正在成为游戏探索社会价值的新引擎。

(图片来源:腾讯互动娱乐公众号)

校企合作,共筑「元梦+」

《元梦之星》的确正在紧锣密鼓地扩大「元梦+」的合作范畴。

今年8月,《元梦之星》首届全国高校游戏创意大赛落下帷幕,此次赛事共有1100+所高校参与,全国高校覆盖面超过90%,10000+位学生报名,收获30000+份UGC地图参赛作品。这些创意地图覆盖了数字文旅,人文艺术、非遗文化,科普教育、社会公益等社会价值向的内容。

但其实早在上线之前,《元梦之星》就已经将高校合作视为UGC生态当中的重要一环,在定档期宣布了「高校共创计划」,与几十所高校展开长线深度合作,搭建高校创作营、合作社团。

《元梦之星》如此重视与高校的联动,一方面在于与教育产生更深度的绑定,定向知识培养、发掘游戏创意以及提供实操机会提升教学质量、培养人才,更早地发掘创造力强的优秀人才,像高校游戏创意大赛的优胜者就有望获得2024年腾讯实习生offer直通车。

相关信息显示,目前《元梦之星》与高校合作已经建立5所校企联合实验室、35所高校游戏创作营。

除了人才培养相关,我们认为更重要的一点是,与高校的广泛合作将成为《元梦之星》拓展「元梦+」覆盖领域的实验场。

(图片来源:元梦之星官方网站)

比如《元梦之星》和北京服装学院合作搭建校企联合游戏实验室,以强大的UGC组件功能和生态助力高校学生将传统文化融入数字设计,尝试了各类文化形式与游戏美术、场景、动画激烈碰撞的创意想象力。

(图片来源:元梦之星造梦局公众号)

基于北服·天美《元梦之星》游戏联合实验室,2025第13届未来设计师·全国高校数字艺术设计大赛也特别加入了《元梦之星》游戏设计工坊,并发起了名为「让全宇宙看到你的想象力」为主题的游戏设计大赛,特设了游戏地图设计、游戏角色原画、游戏同人绘画三大赛道。

其中,优秀的创作者将有机会成为官方签约创作者,获得相关扶持和多种形式的激励。

相关信息显示,未来设计师·全国高校数字艺术设计大赛(后文简称NCDA),是由工信部人才交流中心主办,入选教育部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竞赛排行榜,多家省教育厅发文立项、「学习强国」学习平台支持的国家级大学生竞赛,是高校积极参与的重要竞赛之一。NCDA对于《元梦之星》在教育研学上的认可说明了元梦这款产品正在成为一个真正有用又好玩,受到学界和学生认可的创作平台。

在元梦校园行澳门科技大学站,《元梦之星》又助力澳科大学子利用专业优势,使用「造梦空间」UGC编辑器制作出有澳门地域特色和人文情怀的大赛作品,并开展了优秀地图作品展示和制图心得分享。在与吉林艺术学院高校学生合作过程中,高校学生们创作了多张航天主题知识科普地图,庆祝长征五号运载火箭发射成功......

形式多样的高校合作为《元梦之星》社会价值探索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创意和动力源泉。让高校学生群体参与到「元梦+」的社会价值体系构建当中,这是元梦给出的答案。

社会价值的破壁,「元梦+」的未来

2021年是中国游戏社会价值探索的重要转折点。中国游戏社会价值研究中心成立意味着中国游戏行业对游戏价值的探索从各自为战到开始进入规模化、正规化的道路。

如今三年时间过去,我们会发现严肃型的功能游戏与娱乐化的大众类游戏在社会价值上依旧呈现两个截然不同的面。一个有用,一个好玩,如何将这两个做出有效的结合是「游戏+」社会价值探索上这几年遇到的壁垒。

而《元梦之星》通过实践打造了一个数字化创意平台,通过多领域的深度合作提供了一个解决方案:通过将编辑器等生产工具下放给广大的玩家、用户,大众类游戏可以做到既好玩,又有用。

至此,「元梦+」已经在研学助力、高校合作等方面为行业展现出了探索社会价值的新答案,随着未来《元梦之星》UGC探索进一步深入,或许我们将会看到游戏产业在更多实体领域发挥出独有的社会价值。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