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人成事难,不甘平庸,不妨学学曾国藩的人生智慧

盼兰看生活文化 2024-11-09 03:57:56

“他是接近儒家理想的圣人,也是会深夜痛苦的凡人。他出身平凡,位极人臣;他资质平平,却建功立业,一生戎马;他性格保守,却能领兵攻城,一次次突破自己的舒适圈。”

这是侯小强在新书《寸进:人人可学的曾国藩》一书中对曾国藩的评价。

曾国藩家境普通,能力普通,智力普通,他一生的成就可以说是百折不挠中,一寸寸走出来的,他的成功,经历了漫长的周期,最终成为晚清四大名臣之一,官至两江总督,封一等勇毅侯,创立湘军,晚清时期政治家、战略家、理学家、文学家、书法家。

他是读书人出身,而后却可以领兵打战;他没有显赫的家世,也不是富二代,却可以为成立湘军筹到巨额资金。

曾国藩可以说是普通人的代表,却创造了属于那个时代的辉煌,每一个平凡而又不甘平庸的普通人,在怀疑自己,抱怨现状时,在工作失意,生活不顺时,不妨学学曾国藩的人生智慧。

01有韧性、有耐心的笨学生

“余......小考七次始售。然每次不进,未尝敢出一怨言,但深愧自己试场之诗文太丑而已。至今思之,如芒在背。”

这是曾国藩回看自己读书时代的“惨不忍睹”,考取功名,连考六次未中,可见他并不是读书的料,他的卷子曾被考官单独拿出来作反面典型批评。

这样的压力,我想很多人都会放弃,考不上就算了,答题卷还被当反面教材公示了,也忒伤自尊,可曾国藩在压力之下,愣是考了七次,终于上榜,用现在的话来说就是考上了公务员。

时间用在哪里,就会收获在哪,最要紧不要一边做,一边怀疑自己。

对于读书,曾国藩有一句耐字决:“一句不通,不看下句;今日不通,明日再读;今年不精,明年再读,此所谓耐也。”

他认为困难时,千万不要放弃,每日少进,再熬再奋,终有一日会有亨通精进之日。

我想他这样的精神,很值得现代人学习,在求学期间,工作期间,肯定会有无数的难题需要攻克,那么精进的过程,就是持之以恒克服难题的过程,不要因为暂时解决不了而放弃,而是沉下心去解决,以微小的进步,以寸进的精神去攻坚克难。

人生没有一劳永逸,一蹴而就的成功,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02钝感力

善用迟钝,往往能规避掉很多的麻烦。

作者侯小强更是评价曾国藩为无师自通型的钝感力天赋型选手。

在没有把握的情况下,即使是一道圣旨,要求曾国藩出兵,他也只是“苟”下去,当时正与太平军交战的江忠源多次求助于曾国藩,都被拒绝了,而后江忠源在内无粮草,外无救兵的情况下,光荣下线。

此事一出,曾国藩可以说丢人丢到湖南,部下看不起,甚至全省的官僚都写信痛批,可以说当时的情况曾国藩是被“网暴”了,可他并没有因此受影响,反而将自己比作荆轲一样的英雄,军事天才江忠源因为激进,英年早逝,而曾国藩就这样一路苟到了决赛圈,可谓是钝感力的功劳。

受得住批评,“厚脸皮”才能方能成事。

而钝感力拿到现在一样好用,我邻居没有读过什么书,初中毕业就去学理发,师傅比较凶,很多徒弟受不了批评,学到一半就走了,当时还要给师傅一家洗衣做饭,其实是很辛苦的,冬天手冷长了冻疮,也没有退缩,就这样,她感动了师傅,最终学成后去大城市做美发师,二十年前,她已经可以月薪一万多,在当时来说已经十分可观,如果没有这样的钝感力,也不会有她的现在。

很认同渡边淳一在《钝感力》一书中的观点:钝感就是一种才能,一种能让人们的才华开花结果、发扬光大的力量。

不受外界影响,不内耗,记得自己的核心需要,可见钝感力是一种力量。

03跳出舒适圈

曾国藩不是一个很有能力的人,但他一定是一个很有能量的人。他一生追求极限,自强不息。

众所周知,一开始曾国藩是读书人,与带兵打战八竿子打不着,他最想干的事也是做学问,而当时咸丰帝让地方办团练,奉旨干活的四十三个团练大臣,唯有“小白”曾国藩干成了。

唯一不变的是变化,固有思维的人会认为新事物我不会,也不了解,早早放弃。

从一无所有,到势不可挡的创立湘军,甚至没有任何经费,愣是被曾国藩干成了,他敢于跳出舒适圈,拿现在的话是成长性思维,他之所以敢,很重要一点在于他相信人的能力是可以培养的,而不是一成不变的,人需要不断挑战自我。

现实中的我们,是不是经常困在舒适区,思维僵化,拒绝挑战,拒绝改变?自己的人生不设限,敢于尝新,不断发现自己的潜能。我想这是成事的重要因素之一。

写在最后

脚下的路是走出来的,而非想出来的。

在通往成功的路上也许铺满荆棘,为什么有的人能通往终点,有些人却不能?

胜利者未必是聪明之人,往往是那些不惧困难,坚持到底的“笨”人,是屡战屡败,屡败屡战,在逆境中崛起的人。

每一个光鲜的背后,都有着不为人知的努力与艰辛付出。

普通人想要成事,或身处低谷,不妨学学曾国潘的人生智慧。

0 阅读: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