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银行,为何“叫停”?

刘晓博说财经 2025-01-20 19:50:11

原创 刘博团队

近日,深交所公布,广州银行的上市申请审核状态已变更为终止(撤回)。

早在2009年,广州银行就提出了上市计划,但多次未果。

最近的一次,广州银行、东莞银行、南海农商银行、顺德农商银行四家广东中小银行,因“IPO申请文件中记录的财务资料已过有效期,需要补充提交”,IPO审核状态均变更为“中止”。

目前,除广州银行外,另外三家银行陆续更新财务资料,IPO审核状态变更为“已受理”。

而广州银行和其保荐人撤回发行上市申请,最终还是没有走到下一步。

广州银行,上市为什么这么难?

01

去年1月至今,包括广州银行在内,已陆续有4家银行主动撤回IPO申请,其他三家银行分别是马鞍山农商银行、亳州药都农商银行和海安农商银行。

作为广东省规模最大的本土城商行,广州银行的资产规模超8000亿。

随着宏观大环境发生变化,银行躺着赚钱的日子已不复返,利润增速持续下滑。

2021年、2022年、2023年,广州银行实现营业收入分别为165.64亿元、171.53亿元、160.03亿元,扣非净利润分别为40.78亿元、32.73亿元、30.87亿元。

净利润“三连降”,或许是广州银行IPO折戟的原因之一。

更重要的是,为了建设一个高质量的资本市场,管理层有意放慢新股上市的速度,想让A股恢复元气。

2024年,A股IPO融资企业数量和金额,均创下近十年来新低。

2014年A股IPO规模是669亿元,2022年规模上升到了5869亿元,新股上市家数从119家上涨至428家。

2023年,A股IPO规模开始收缩至3563亿元,同比下降了近40%。

2024年,A股新股数量减少68%,融资规模缩小81%,市场100只新股融资680亿元,创下2014年以来新低。

在有限的上市额度中,银行对融资额度的要求又是比较多的。

已终止IPO申请的广州银行,上市预计融资金额为94.79亿元,另一家已受理IPO的东莞银行,融资金额预计为84亿元,二者均申请在深交所上市。

综观2024年沪深北三大交易所的IPO融资排名,上海证券交易所的融资金额约为335亿元人民币,深圳证券交易所约为300亿元人民币,北京证券交易所约为45亿元人民币。

广州银行和东莞银行加起来占深交所IPO总额的半壁江山,在国家对科技创新行业支持为先的号召下,对银行这种融资额度偏大、和房地产密切挂钩的传统行业,上市难度自然会越来越大。

02

与此同时,国内的大中小银行,该上市的也上得差不多了。

截至2024年6月23日,A股和港股上市的中资银行共有58家,其中,国有大型银行6家,全国性股份制银行10家,城市商业银行29家,农村商业银行13家。

58家上市银行,进一步看,分为15家A+H股上市银行、27家纯A股上市银行、16家纯H股上市银行。

和互联网科技公司、新能源企业等相比,银行的业务创新相对较慢,盈利模式主要依赖于存贷利差和传统的金融服务,难以吸引追求高回报的投资者。

这使得银行股在市场上的估值相对较低,市净率也相应处于低位。

2024年6月21日,各上市银行市净率(PB)排名如下:

当前上市银行估值较低,市净率普遍低于1。

稍微解释一下,市净率,指每股股价与每股净资产的比率。

对银行来讲,市净率是银行单位净资产的市场价格,它体现了市场对这只股票价值的认可程度。

市净率越高,表明市场认为该银行能够为股东创造较高利润,反之则表明不看好银行未来的盈利能力。

就市值排名来看,国有大银行和盈利能力较强的城市银行市值居前,而盈利能力欠佳的小银行在资本市场并不被看好。

市值排名靠后的哈尔滨银行,自2020年9月首次跌破1港元,成为“仙股”后,哈尔滨银行股价更是多次创下历史新低,盘中最低跌至0.224港元/股。

在银行业利润增长普遍承压的当下,中小银行在此时上市可以说考验重重,不仅对盈利能力是考验,更可能面临股价被低估、融资额受限等问题。

03

总的来讲,以广州银行为代表的中小银行上市困难,是自身业绩、宏观政策导向、市场估值等多方面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业务单一且更依赖传统存贷业务的中小银行,盈利增长乏力,往往难达上市标准。

同时,宏观政策引导资本市场支持硬科技领域,融资向实体经济倾斜,对中小银行上市支持力度不足。

加之整个银行业估值偏低,个别中小银行上市后股价表现不佳,对投资者吸引力下降。

因此,高度依赖当地经济发展的中小城市银行,未来如何在振兴实体经济和寻求盈利增长之间找到出路,至关重要。

这不仅关系能否成功上市,更关系能否活得长久。

0 阅读: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