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欣赏:苏舜钦被免职,愤世嫉俗,写下《水调歌头·沧浪亭》

无语者爱文化 2024-04-17 15:19:17

苏舜钦,字子美,号沧浪翁,北宋诗人,与宋诗的“开山祖师”梅尧臣齐名,人称“苏梅”。他的诗词风格雄健,感情奔放,直率自然。

公元1044年,苏舜钦因为支持范仲淹革新而被弹劾陷害,罢职丢官,离开京城去往苏州。

他在苏州买了一处荒废已久的旧花园,通过自己的设计和改造,建成了一座沧浪亭,同时写下了著名的《沧浪亭记》,至今这里还是苏州的著名景点。

苏舜钦的作品流传下来很多,而这首《水调歌头·沧浪亭》则是他留存的唯一一首词。

词的上片写作者隐居太湖,享受美丽风光的乐趣;词的下片则写作者报国无门的苦闷和惆怅,表现了作者不甘沉沦、进退矛盾的心态,风格轻旷豪迈、慷慨深沉。

潇洒太湖岸,淡伫洞庭山。鱼龙隐处,烟雾深锁渺弥间。方念陶朱张翰,忽有扁舟急桨,撇浪载鲈还。落日暴风雨,归路绕汀湾。

丈夫志,当景盛,耻疏闲。壮年何事憔悴,华发改朱颜。拟借寒潭垂钓,又恐鸥鸟相猜,不肯傍青纶。刺棹穿芦荻,无语看波澜。

这首词以作者在沧浪亭所见的太湖景象写起,上片注重写景,景中含情。

潇洒太湖岸,淡伫洞庭山。鱼龙隐处,烟雾深锁渺弥间。

从沧浪亭远望,太湖岸边的景色美不胜收,明净的湖水环绕着洞庭山,横无涯际的太湖上雾气迷蒙,鱼龙等水族就隐藏在烟波浩渺之下。

在这里,作者好像是在写隐居山水之乐,实则是寄托了作者内心的苦闷,他自己不也如同被云雾困住的鱼龙一样,不能施展抱负吗?

一个“隐”字,一个“锁”字,把作者遭贬之后怀才不遇的愤懑之情隐约地表露出来。

方念陶朱张翰,忽有扁舟急桨,撇浪载鲈还。

作者内心愤愤不平,不禁想起和太湖有关的两位古人。

其中的陶朱就是指范蠡,他辅佐越王勾践灭吴后,辞官不做,携美女西施隐居太湖。

张翰是西晋的文学家,他因思念家乡太湖的鲈鱼脍而辞官还乡。

这两位古人都是主动辞官,而作者却是被罢免官职,虽然原因不同,但归宿相同,作者借此聊以自慰。

落日暴风雨,归路绕汀湾。

傍晚时分,暴风雨突然来临,作者只好匆匆绕过水湾赶路回家。

在这里,是指官场的风风雨雨和作者仕途之路的曲折坎坷。

词的下片则抒情。

丈夫志,当景盛,耻疏闲。壮年何事憔悴,华发改朱颜。

作者胸怀大志,而今又是年富力强的时候,却只能隐居水乡,与鱼龙为伴,过着无所事事的闲适生活。

因为什么事情导致作者刚到壮年的时候就形容憔悴,容颜衰老,白发苍苍。这几句直抒胸臆,将作者心中激愤不平之气宣泄出来。

作者纵有男儿之志,可无奈被贬,不能一骋抱负,心中自有不甘。

拟借寒潭垂钓,又恐鸥鸟相猜,不肯傍青纶。

作者灰心丧气,他只想在寒冷的潭水旁隐居垂钓,却又担心鸥鸟的猜疑妒忌,使鱼儿都不肯游近。

这里引用一个典故。古时候有人与鸥鸟亲近,但当他心术不当的时候,鸥鸟便不信任他,飞离很远。

作者则是反用其意。他是被朝廷免职的“罪人”,一些别有用心的人主动接触他,想要收集到更多的把柄,而他以前的一些老朋友则明确拒绝和他交往,以免惹祸上身。

作者引用“鸥鸟相猜”这个典故,表达了他当时内心的苦闷与无奈。

刺棹穿芦荻,无语看波澜。

既然如此还是划着小船穿过芦苇,默默地观看湖面上的波涛荡漾。

这里的波澜是指人世间的风云变幻,作者由免职后的忧愁苦闷而转变为愤世嫉俗,他将心中的不满化作潜流,冷漠地观看着人世间的波澜起伏。

在这首词中,苏舜钦表达了对太湖美景的热爱,对隐居生活的追求,以及壮志难酬的苦闷。整首词写得洒脱自然,但实际上他的内心是十分纠结和痛苦的。

表面的洒脱只是一种掩饰,他不能忘怀国家,忘怀政治,根本过不了隐居生活。

公元1048年,苏舜钦被罢免官职四年后便病逝,年仅四十一岁。

英年早逝与他内心的纠结抑郁不能说没有关系。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