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EIN有望今年在英国上市。
据路透社援引三位消息人士称,SHEIN正准备在未来几周举行非正式投资者会议,计划在伦敦首次公开募股 (IPO) 。其中一位知情人士补充表示,目前这家总部位于新加坡的公司正在等待中国和英国监管机构的批准,以推进上市事宜。
在连续数年辗转多国上市均遭失败后,这头昔日的“资本独角兽”似乎有点“困兽犹斗”。
就在不久前,SHEIN集团副主席克劳尔(Marcelo Claure)在沙特阿拉伯利雅得举办的全球人工智能峰会上对SHEIN的国籍问题再次公开“定调”。当时主持人不过是随口问了句他在“这家大型中国公司”的投资情况,克劳尔立马激动地纠正:“等等,SHEIN不是中国公司,是新加坡公司!”
SHEIN执行主席唐纳德没克劳尔那么“激进”,不过在今年5月,他也在洛杉矶的一个投资人会议上说:“SHEIN是个全球化公司,总部在新加坡,供应链在中国。价值观嘛...是美国公司。”
不过,不管它自己怎么给自己定位,外界倒还是比较一致地认为SHEIN是一家典型的中国电商品牌。
此前,美国时尚购物平台Revolve的联合首席执行官Mike Karanikolas就在财报会议上回答投资人关于SHEIN竞争的问题时就说:“那家中国公司,我甚至都不知道SHEIN该怎么发音。”
尽管争议不断,但SHEIN急吼吼地撇清中国身份,玩“变身”把戏也是实实在在的利益考量。
在过去了三、四年时间里,它游走于全世界的资本市场,谋求独立上市,最高时估值数千亿美金。在中美贸易战如火如荼的那几年里,一个“中国”标签或身份,或许颇难获得欧美资本的青睐。
但“改换门庭”并不容易,无论是最初希望在美上市,还是后来跨洋赴英上市,都很难逃脱英美政府对其商业模式或是背景属性的强烈质疑。
甚至,SHEIN都被爆料想干脆直接向英国公众出售股票的方式获得融资。
只是,除了上市困难,SHEIN还有很多严重的问题尚未解决。
国际公司?全球被起诉让我们先放下SHEIN究竟是一家中国公司还是一家国际公司的争论,先来看看2024年它在业务上都有哪些进展。
SHEIN在2024年最大的动作,就是正式进军欧洲市场,包括德国、英国、法国、意大利和西班牙。
作为消费群体、消费能力和在线零售环境并不弱于北美的超级大市场,欧洲是全球电商的必争之地。
据权威机构ECDB发布的报告,2023年欧洲电商市场规模已达到6900亿美元,并预计将以7%的年平均复合增长率持续增长,到2028年有望突破9500亿美元大关。
SHEIN进入的,正是欧洲电商成熟度最高、市场潜力巨大的地区。
不过,虽然SHEIN信心满满,但欧洲似乎并没有特别欢迎这家快时尚电商。
今年3月,法国议会通过了一项旨在打击低成本超快时尚的提案,以降低低成本快时尚对消费者的吸引力。这项编号为2129的法案,主要措施包括禁止快时尚纺织品、时装广告,以及对低成本商品征收环境税。从明年开始,该法案计划对商品征收5欧元的快时尚产品附加费,预计到2030年升至10欧元,上限为商品标价的50%。
法国政府还特意点名了SHEIN,表示其以极低成本、极快上新的速度,让消费者被消费主义裹挟,因过度购买带来资源浪费。
表面上看,法国是觉得快时尚不环保,要立法限制。
不过,也有经济专家表示,这个法案多少有保护本国相关产业,排斥中国企业的意味在里面,毕竟Temu、tiktok、速卖通等中国电商平台也受到波及。
与法国的情况颇为相似的是意大利。9月25号,意大利市场监管部门发布公告称,成立于中国的线上时尚零售商SHEIN因涉嫌误导性虚假广告宣传接受意大利竞争与市场监管局(AGCM)的调查。
意大利方面对总部位于爱尔兰都柏林的“Infinite Styles Services”公司进行调查,该公司负责管理SHEIN的意大利网站。调查理由是网站中一些有关品牌服装环保可持续性的促销信息可能存在误导或遗漏。
监管局指出,随着消费者日益关注其消费选择对环境的影响,该公司试图通过表面化、含糊不清或误导性的环保声明,传达其服装产品在生产和商业方面的可持续性,涉及“循环性”、产品质量及其负责任消费等方面。
网站中关于可持续服装系列“evoluSHEIN”的信息,可能会误导消费者对产品使用的“绿色”纤维数量产生错误认知,同时也未告知消费者这些服装不可回收。
另外,该公司强调其在业务脱碳过程中的承诺,但网站上提到的目标似乎与SHEIN在2022年和2023年可持续性报告中标明的温室气体排放量相矛盾。
公告还称,监管部门推测,该公司可能在环保方面采用了具有误导性或信息缺失的沟通策略,尤其考虑到其所属的“快时尚”和“超快时尚”行业对环境的影响。
除了环保问题,SHEIN在欧洲其他地区也遭遇到了来自劳工权益保护及环境保护团体的质疑。这些组织包括英国的国际特赦组织,它们基于对SHEIN的劳动条件和环境影响的担忧,反对该公司计划于伦敦证券交易所上市。
而在西班牙,SHEIN至今无法从众多的版权官司中脱身。随着在商业端的积极进取,关于平衡商业利益与社会责任似乎成了SHEIN无法回避的一大挑战。而其能否成功应对,并就可持续发展策略给出满意的解释则仍有待观察。
加码中国供应链,新加坡总部裁员尽管嘴上说“不是中国公司”,但SHEIN的身体还是很诚实的。其至今仍然高度依赖中国高效、快捷的供应链,甚至加大了在中国建厂力度。
2022年2月8日,在SHEIN轰轰烈烈进行“新加坡大迁徙”的同时,《广州市2022年重点项目计划》显示,SHEIN的湾区供应链总部项目落户增城中新镇,总投资150亿元,总供地约3000亩。
2024年5月,SHEIN湾区大旺智慧产业园项目在肇庆高新区签约和动工,项目总投资56亿元。
2024年9月28日,广州SHEIN湾区供应链一期项目在增城区中新镇正式开工建设,广州市、区有关领导以及SHEIN公司代表等出席开工活动。
据了解,广州希音湾区供应链项目是其持续投资加码大湾区供应链建设,带动上下游产业与人员发展的核心项目。项目总投资百亿元,分三期建设,全部达产后预计年出口额超千亿元,引进产业人才高峰期约10万人。
另外,广州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增城区分局还在8月份核发了希音集团(SHEIN)位于增城区中新镇广州东部公铁联运枢纽的希音供应链总部项目全部25个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
按照规划,SHEIN目前进行中的一期项目占地738亩,总建筑面积不少于80万平方米,总投资36.9亿元。拟在此规划建设运营仓储、备货、拣货、分拨、发货、结算一体的智能化仓储物流配送园区,设立供应链中心,为希音全球销售提供核心支持。
据广州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资料,希音供应链总部项目建设单位是广州容益仓储服务有限公司。公开资料显示,广州容益仓储服务有限公司由港资Kalleis Hub Co., Limited全资持有,关联方为希音控股。
也就是说,SHEIN嘴上积极和中国撇清关系,暗地里反倒是加码了中国供应链投资和深度绑定。
中国这边稳得飞起,SHEIN新加坡总部最近却不太平。
据香港媒体报道,SHEIN在新加坡进行了罕见的裁员,裁员人数为20人左右。考虑到其新加坡总部总人数仅仅为200人左右,这相当于10%左右的裁员数量。
此次人员变动发生在SHEIN筹备伦敦首次公开募股(IPO)的关键时期,SHEIN对此次裁员的解释是,为了配合全球业务的持续增长和本地化战略,公司正在对新加坡的IT研发团队进行重组。
在回应《海峡时报》的询问时,SHEIN表示已经为受影响的员工提供了必要的支持和帮助,包括申请其他职位的机会。同时,公司也在扩建新加坡的办公空间,以适应未来员工数量的增长。
同时,SHEIN表示这并不会影响其全球业务的整体发展势头。尽管在新加坡进行了裁员,但未来,SHEIN将继续致力于提升效率,推动全球化战略,并在适当的时候考虑更多的上市选项。
自创立以来,SHEIN全球目前拥有超过1.6万名员工,服务范围覆盖150多个国家。
2024年6月,SHEIN被爆出已于在伦敦秘密交表,计划以500亿英镑的估值上市。但因商业模式及频发的侵权纠纷,也使得这项伦敦交易所有史以来最大的IPO计划备受质疑。诉讼、裁员等负面事项也为其上市蒙上阴影。
IPO折戟,IPO有望?10月4日,路透社爆料了SHEIN在伦敦上市之前将要举行非正式投资者会议的消息。SHEIN的主要目的是与大型投资者接触,回答问题并了解他们对 IPO 的兴趣。
数次追求上市遇挫,接下来SHEIN能否在英国顺利上市已经成了最后的机会。
早在今年6月,SHEIN的伦敦上市就再次遇阻。6月29日,金融时报报道,SHEIN制定了在香港上市的后备计划,这背后是其在伦敦进行首次公开募股的雄心遭遇了越来越严格的审查。
通过“精神断亲”,模糊中国身份,可能已经很难获得国际得认可了。
正如山东商报所指出,唐纳德在洛杉矶米尔肯研究所全球大会上一番“精神美国人”的表态并未奏效,美国一位参议员直接致信英国政府,敦促其谨慎批准SHEIN在伦敦的首次公开募股,称应“正确理解为一家中国公司”。
如果根据时间线梳理一份SHEIN上市路线图,其跨越地理范围之广、辗转国界之多、路线之曲折,堪称九九八十一难。
据《环球时报》援引英媒报道,如果上市再次失败,SHEIN可能直接向英国公众出售股票募资,其中包括散户投资者和专业投资机构。也就是说,从美国到英国,IPO不行,SHEIN就要换赛道玩DPO了。
从美国到英国,从IPO到DPO,可以看出SHEIN的急切。
所谓DPO(Direct Public Offering),即互联网直接公开发行,即证券的发行者不借助或不通过承销商或投资银行公司,而是直接通过在互联网上发布上市信息、传送发行文件,从而直接公开发行公司的股票。
在流程上,DPO相当于IPO的“极速版”——不像IPO(Initial Public Offering)那样有繁琐的申报注册程序和严格的信息披露要求,因此,可以绕开复杂的审核流程;而在覆盖范围上,其直接向散户募股的方式,让其看起来更像一场“众筹”。
DPO于1994年最先出现在美国,当年,有28家小企业通过DPO发行股票上市筹资。综合梳理,DPO上市对企业来说有以下几点优势:
首先是路径“短平快”,主打一个高效快捷。
传统的IPO上市流程为“审计、注册登记、申请、审批、路演”,耗费时间长,而DPO省去了与承销商协商定价、路演宣传等繁琐环节,大大缩短了上市周期,直接在网上进行息的发布与反馈,通过电子邮件向潜在的投资者“投广告”,并在网上发布招股书,一气呵成。
这对于像SHEIN这样屡屡IPO失败又急需资金、希望快速扩大市场影响力的企业来说,无疑是一个巨大的优势。
其次,限制条件少,监管与审查没有IPO那么严苛。
DPO在美国证监会(SEC)下享有更多的豁免条款,如A条例、D-504条例和SCOR等。这些豁免条款对财务审计、投资者质量、股票定价和交易的要求相对宽松,为部分企业提供了更大的操作自由度。
作为一家成立于2008年,亟需上市回报投资者的公司而言,上市的紧迫性导致其无法一拖再拖。
但DPO模式恐怕未必是一剂良药。相比“难而正确”的IPO传统路径,DPO存在流动性、融资能力、估值不确定性、信息披露要求和投资者基础等方面的不足,从长远来看,或许会限制企业进一步发展。
不管是DPO还是IPO,2023 年只有18家,而2024年到目前为止仅有9家新公司上市的伦敦证券交易所目前也陷入“困境”,急需提振。
只是,双方究竟是真爱无敌的双向奔赴,还是无可奈何下的各怀鬼胎,就难言的很了。
其实,企业经营大道至简,靠的终究还是实力与诚信。SHEIN的前路扑朔迷离,希望不要如《黑神话悟空》中所言:“终有一天,都将化为修行路上无解的业障。”
@以上内容版权归属「iNews新知科技 」所有,如需转载,请务必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