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首励志诗词,鲜衣怒马少年时,看诗人笔下的少年意气风发。

霜月照孤舟 2024-12-15 15:50:55

“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强则国强。”

少年,如同初升的太阳,携带着温暖的光芒,照亮了希望的田野。

在人生的旅途中,少年时期是一段充满活力、梦想和无限可能的时光。

在古诗词的璀璨星河中,诗人们以其激昂的文字,点燃了少年心中的火焰,照亮了他们的梦想与追求。

——01——

沁园春·长沙

【近现代】毛泽东

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 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 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 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 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 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 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

赏析:

1925年晚秋,32岁的主席离开故乡韶山,去广州主持农民运动讲习所。途经时长沙,他重游橘子洲,想到自己曾数度在长沙学习、工作和从事革命活动,不由得感慨万千,写下了这首词。

词中通过描绘长沙秋景和回忆往昔的革命岁月,表达了词人对国家命运的关怀和对青年一代的期望。上片写景,下片抒情,情景交融,意境深远。词中“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等句,展现了青年主席的豪情壮志和革命精神。

毛泽东的《沁园春·长沙》,让我们仿佛看到了一个充满壮志豪情的青年时代。橘子洲头的湘江之畔,秋意正浓,万木争荣。

诗人独立于此,凝望着山水之间的万千气象,思考着人生的意义和价值。这个风起云涌的时代,我们也应该像毛泽东一样,以豪迈的情怀,勇敢地面对挑战,追求自己的梦想。无论是在事业上还是生活中,我们都要有“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的勇气和决心。

——02——

登科后

【唐】孟郊

昔日龌龊不足夸, 今朝放荡思无涯。

春风得意马蹄疾, 一日看尽长安花。

【赏析】

孟郊四十六岁那年进士及第,他自以为从此可以别开生面,风云际会,龙腾虎跃一番了。满心按捺不住得意欣喜之情,便化成了这首别具一格的小诗。 诗一开头就直抒自己的心情,说以往在生活上的困顿与思想上的局促不安再不值得一提了,今朝金榜题名,郁结的闷气已如风吹云散,心上真有说不尽的畅快。

孟郊两次落第,这次竟然高中鹄的,颇出意料。这就仿佛像是从苦海中一下子被超度出来,登上了欢乐的峰顶;眼前天宇高远,大道空阔,似乎只待他四蹄生风了。“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活灵活现地描绘出诗人神采飞扬的得意之态,酣畅淋漓地抒发了他心花怒放的得意之情。这两句神妙之处,在于情与景会,意到笔到,将诗人策马奔驰于春花烂漫的长安道上的得意情景,描绘得生动鲜明。

按唐制,进士考试在秋季举行,发榜则在下一年春天。这时候的长安,正春风轻拂,春花盛开。城东南的曲江、杏园一带春意更浓,新进士在这里宴集同年,“公卿家倾城纵观于此”。新进士们“满怀春色向人动,遮路乱花迎马红”。可知所写春风骀荡、马上看花是实际情形。但诗人并不留连于客观的景物描写,而是突出了自我感觉上的“放荡”:情不自禁吐出“得意”二字,还要“一日看尽长安花”。在车马拥挤、游人争观的长安道上,怎容得他策马疾驰呢?

偌大一个长安,无数春花,“一日”又怎能“看尽”呢?然而诗人尽可自认为今日的马蹄格外轻疾,也尽不妨说一日之间已把长安花看尽。虽无理却有情,因为写出了真情实感,也就不觉得其荒唐了。同时诗句还具有象征意味:“春风”,既是自然界的春风,也是皇恩的象征。所谓“得意”,既指心情上称心如意,也指进士及第之事。诗句的思想艺术容量较大,明朗畅达而又别有情韵,因而“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成为后人喜爱的名句。

——03——

致酒行

【唐】李贺

零落栖迟一杯酒,主人奉觞客长寿。

主父西游困不归,家人折断门前柳。

吾闻马周昔作新丰客,天荒地老无人识。

空将笺上两行书,直犯龙颜请恩泽。

我有迷魂招不得,雄鸡一声天下白。

少年心事当拏云,谁念幽寒坐呜呃。

赏析:

这首诗写诗人客居长安,求官而不得的困难处境和潦倒感伤的心情。诗人以不得志的人的身份作客饮酒,前四句写作客的情形和潦倒自伤的心情。中间四句,诗人由自伤转为自负和自勉,引汉代名士主父偃和唐代名士马周自比,说明他自己有经世之才,早晚会得到皇帝赏识。后四句,诗人又由自负和自勉转为自伤,感慨自己冷落寂寞的处境。三层意思转折跌宕,沉郁顿挫,而以怀才不遇之意加以贯通。《李长吉集》引黄淳耀的话评价说:“绝无雕刻,真率之至者也。”黎简评价说:“长吉少有此沉顿之作。”

此诗是劝酒致词之歌,通过对主父偃和马周两个古人故事的叙述,抒发诗人遭受迫害后的一种哀愤之情,表达其虽备受挫折但凌云之志不改之意。 全诗以抒情为主,并运用主客对白的方式,具有情节性,语言新奇警迈,诗意豪健警拔,音情高亢,别具一格。

——04——

思帝乡·春日游

【唐】韦庄

春日游,杏花吹满头。 陌上谁家年少,足风流?

妾拟将身嫁与,一生休。 纵被无情弃,不能羞。

【赏析】

这是一首抒写女子大胆追求婚姻自由的情歌。 整首词以女子的口吻写成,语言质朴而多情韵。从内容上看,歌者是一位天真烂漫、性格大胆、敢于热烈追求爱情的少女。

“春日游,杏花吹满头”,点明时间是春日,并勾勒出一幅美好的春日图画:一位妙龄少女去郊外游春,杏花纷纷扬扬,落了满头。春意已浓,少女的春心也在悄然萌动。

“陌上谁家年少、足风流”,少女正沉醉于明媚的春光中时,忽见陌上站着一少年,他是那么倜傥风流,少女不由得春心荡漾,深深爱上了他。这一见钟情的情感是多么美好。 “妾拟将身嫁与、一生休”,初次相逢,少女便倾心相许,可见其情之深浓、热烈。她爱上了他,愿意嫁给他,但这不过是她的一厢情愿,对方是否有意她还不知道呢。但她不在乎,决绝地喊出:“纵被无情弃,不能羞”。

纵使他拒绝她的热情,她也不觉得丢脸,这在世风保守的古代社会是骇人听闻的。由此可见,我们的女主人公对于爱情是多么的专注与执着。

——05——

六州歌头·少年侠气

【宋】贺铸

少年侠气,交结五都雄。肝胆洞。毛发耸。 立谈中。死生同。一诺千金重。 推翘勇。矜豪纵。轻盖拥。联飞鞚。斗城东。 轰饮酒垆,春色浮寒瓮。吸海垂虹。 闲呼鹰嗾犬,白羽摘雕弓。狡穴俄空。乐匆匆。

似黄粱梦。辞丹凤。明月共。漾孤篷。官冗從。 怀倥偬。落尘笼。簿书丛。鹖弁如云众。 供粗用。忽奇功。笳鼓动。渔阳弄。思悲翁。 不请长缨,系取天骄种。剑吼西风。 恨登山临水,手寄七弦桐。目送归鸿。

背景

此词北宋哲宗元祐三年(1088)秋。当时西夏屡犯边界,贺铸在和州(今安徽和县一带)任管界巡检(负责地方上训治甲兵,巡逻州邑,捕捉盗贼等的武官)。虽然位卑人微,却始终关心国事。眼看宋王朝政治日益混乱,新党变法的许多成果毁于一旦;对外又恢复了岁纳银绢、委屈求和的旧局面,以致西夏骚扰日重。面对这种情况,词人义愤填膺,又无力上达,于是挥笔填词,写下了这首感情充沛、题材重大、在北宋词中不多见的、闪耀着爱国主义思想光辉的豪放名作。

贺铸(1052~1125) 北宋词人。字方回,号庆湖遗老。卫州(今河南卫辉)人。自称远祖本居山阴,是唐贺知章后裔,以知章居庆湖(即镜湖),故自号庆湖遗老。 此词塑造的游侠壮士形象,词风格苍凉悲壮,叙事、议论、抒情结合紧密,笔力雄健劲拔,神采飞扬,而且格律谨严,句短韵密,激越的声情在跳荡的旋律中得到体现,两者臻于完美的统一。

——06——

少年行

【唐】王维

新丰美酒斗十千, 咸阳游侠多少年。

相逢意气为君饮, 系马高楼垂柳边。

赏析

这组诗的第一首,写侠少的欢聚痛饮。 新丰,地名,在今陕西省临潼区东北新丰镇,古代那里盛产美酒。斗酒十千,使用这个数目字,目的在于强调酒的名贵,为下文的“咸阳游侠”作映衬。咸阳,秦朝时曾作国都,这里实际是以它代指唐朝京都长安。游侠,古时候称那种重义轻生死、勇于救人危难的人为游侠,游侠都是英雄豪杰,倍受尊重和赞扬。作者在另一首诗中写道:“纵死犹闻侠骨香”,可见侠客的社会地位之尊贵。作者特别地点出“少年”二字,写出一群朝气蓬勃的少年英雄,这些少年游侠在“新丰美酒”的映衬下,越发显得豪纵不羁,风流倜傥。

后两段,这些少年侠客偶然相逢,为彼此的意气所感动,都愿意为对方干上一杯。“意气”所包含的内容很丰富,仗义疏财,除暴安良,轻生重义,都是侠客们所注重的意气。这句把饮酒的性质强调出来了,他们不是为了取乐而饮酒,而是为了彼此的侠义行为而庆功;他们不是熟人聚会而饮酒,而是偶然相逢,一见倾心,便不惜花费重金买酒,相互勉励。这句诗把少年侠客的精神世界揭示得十分鲜明,足以令人敬慕。

最后一句景物描写不仅勾画出酒楼的风光,而且对人物形象起到了很好的烘托作用。写“马”,烘托出少年侠客的奔放、刚健;写“高楼”,烘托出少年侠客的豪迈气概;写“垂柳”,则烘托出少年侠客的风流、飘逸。可谓一箭双雕。

这首诗富有浪漫主义色彩,作者注意选用一系列美好的形象,如美酒,游侠,骏马,高楼等,构成画面,洋溢着一种昂扬振作的精神,具有鼓舞人心的艺术力量。

——07——

侠客行

【唐】李白

赵客缦胡缨,吴钩霜雪明。

银鞍照白马,飒沓如流星。

十步杀一人,千里不留行。

事了拂衣去,深藏身与名。

《侠客行》是唐代诗人李白的一首描写和歌颂侠客精神的诗作。 诗的开篇便描绘出一个英武豪迈的侠客形象。“赵客缦胡缨,吴钩霜雪明。银鞍照白马,飒沓如流星。”这些诗句从侠客的装束、武器、坐骑等方面入手,勾勒出一个潇洒、矫健且装备精良的侠客形象。他的动作迅猛如流星,展示出其不凡的身手,这种形象是唐代人对侠客理想化的呈现,反映了当时社会对侠义精神的崇尚。

“闲过信陵饮,脱剑膝前横。将炙啖朱亥,持觞劝侯嬴。三杯吐然诺,五岳倒为轻。”几句中,诗人通过描写侠客与信陵君门客朱亥、侯嬴的交往,进一步阐述侠义精神中的“重然诺”。侠客在饮酒之后许下的承诺,比五岳还重,体现了他们对承诺的重视,一旦承诺便会全力以赴去践行。

诗中“救赵挥金槌,邯郸先震惊。千秋二壮士,烜赫大梁城。”运用了信陵君窃符救赵的典故,朱亥用金槌击杀晋鄙,从而解了邯郸之围。诗人借这一典故来歌颂侠客的英勇壮举,他们的侠义行为在历史上留下了光辉的一页,千秋之后仍然被人敬仰。这些典故的运用不仅丰富了诗歌的内涵,也使侠客的形象更加高大,使侠义精神有了历史的厚重感。

最后“纵死侠骨香,不惭世上英。谁能书阁下,白首太玄经。”表达了诗人对侠客的倾慕之情。诗人认为,侠客即使死去,其侠骨也会留香,他们无愧于世间的英雄。

同时,诗人通过对比侠客的壮烈一生与白首穷经的儒生,表达了对侠客那种充满激情、自由豪迈的生活方式的向往。这也反映了唐代社会在儒家思想主导下,文人士子对突破常规、追求自由和实现自我价值的渴望。 总的来说,

《侠客行》不仅是对侠客精神的颂歌,也是李白个人抱负和理想的体现。通过这首诗,李白展现了他对侠客的倾慕之情,以及对拯危济难、用世立功生活的向往。

——08——

上李邕

【唐】李白

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

假令风歇时下来,犹能簸却沧溟水。

世人见我恒殊调,闻余大言皆冷笑。

宣父犹能畏后生,丈夫未可轻年少。

鉴赏:

这首诗是李白青年时代的作品,具体创作时间不详。李邕在开元七年(公元719年)至九年(公元721年)前后,曾任渝州(今重庆市)刺史。李白游渝州谒见李邕时,因为不拘俗礼,且谈论间放言高论,使李邕不悦。李白在临别时写了这首态度颇不客气的《上李邕》一诗,以示回敬。

大鹏是李白诗赋中常常借以自况的意象,它既是自由的象征,又是惊世骇俗的理想和志趣的象征。开元十三年(725年),青年李白出蜀漫游,在江陵遇见名道士司马承祯,司马称李白“有仙风道骨焉,可与神游八极之表”,李白当即作《大鹏遇希有鸟赋并序》(后改为《大鹏赋》),自比为庄子《逍遥游》中的大鹏鸟。

其实历史上李邕本人亦是一个侠义豪迈、天纵英才的人物,而且对后辈多为照顾。对于这样一位名士,李白竟敢指名直斥与之抗礼,足见青年李白的气识和胆量。“不屈己、不干人”笑傲权贵,平交王侯,正是李太白的真正本色。

——09——

长相思(五之三)

【宋】 陆游

面苍然。鬓皤然。满腹诗书不直钱。官闲常昼眠。

画凌烟。上甘泉。自古功名属少年。知心惟杜鹃。

赏析:

“自古功名属少年”此词创作时间不详,但从“皤然”“官闲”可见,当时作者已是一副老者模样。结合当时时代背景,此时应为南宋朝廷苟且偷安之际,陆游自知北击狂胡,一统中原梦将破灭,于是他只得赋诗言志,发泄自己的感慨。

他满怀感伤地写下了:“自古功名属少年”,用一种极为悲痛的口吻诉说了大丈夫空怀理想、报国无门、壮志难酬的无奈。“自古功名属少年”,哪有我这样一个老态龙钟的人的用武之地呢?此句表达了陆游壮志难酬、英雄迟暮的悲愤无奈之情。

——10——

《杂曲歌辞·行路难三首》

唐·顾况

吕梁之水挂飞流, 鼋鼍蛟蜃不敢游。

少年恃险若平地, 独倚长剑凌清秋。

这首诗通过对比少年时期的勇敢和老去的无奈,展现了人生的无常和艰难。其中“少年恃险若平地,独倚长剑凌清秋”这一句,形象地描绘了少年英勇无畏的形象,寓意着对挑战和困难的蔑视。小“火”伴们,它提醒我们,即使在逆境中,也要保持自信和坚韧,勇敢地迎接挑战,不畏艰难,不惧失败。

0 阅读: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