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侧之晁错罪该至死吗

沧浪谈事 2024-07-28 13:56:44

有些“忠勇之士”,在社会某方面出现问题后,“一腔正义怒火”直喷导致出现问题政·策的提出者,恨不得扒其皮、食其肉,即便哏屁了,也要“刨坟鞭尸”!其实这只是“貌似忠勇”,因为鞭尸无风险!

浪哥一介破布衣,目前勉强没裸体!大道理不说,咱通过一个历史小故事,探究一下“问题政·策”始作俑者谁,这个故事就是汉景帝时的“七国之乱”!

1985年参加高考的浪哥,初中高中学的《中国历史》教科书是一样的,幸好不是一个老师。教科书上的“七国之乱”与老师讲的和后来浪哥自己看书了解的还是有所不同的。

教科书上“文景之治”那是经常的考题,明君景帝是被正统公认的,但景帝刘启的暴脾气,却是教科书上没有写的,那时老师说过一点儿,真正了解就是出了校门之后了!

吴王是刘邦亲侄子,按说这血缘不算远,那吴王的儿子和刘启俩人是一个“老爷爷”,早着出五服呢!不过刘启这孩子自侍皇子,就因为玩游戏输了,脸上挂不住,抡起家伙,把自家兄弟活活砸死了!他爹文帝刘恒在位时,刘濞虽有不礼之举,文帝还是忍了,毕竟自己孩儿有错在先!

刘启继位后,觉得天下不该这样,老祖当初是受限制于天下态势,分封制和郡县制一块儿搞了,再说还是异姓不王,可是这一辈辈传下去,血缘关系就会淡如水,还血缘个球啊!它们都自收自支,拥兵自重,结果对外都是朝廷的事儿,这时间长了,老子只有义务没有收益,朝廷越来越虚,我老祖这是图个毛啊,这问题必须想个办法解决!

皇帝有想法,那主意谁来出?在想法没有验证英明之前,得有人出来上书,采纳推广之并有了成效后,“英明”是皇帝的了、自己也能借点光,因为皇帝英明纳谏如流,自然就可以“英名百世”!于是有眼力见的晁错上书:削藩!

血缘关系亲兄弟又如何?为了利益都可以刀枪相见,这点儿叔侄关系,算个几·把!吴王刘濞本就心有怨恨,揍死俺儿不算,还要整老子个不痛快?姥·姥,老子弄死你个鳖·孙!

血缘关系虽然不近了,好歹还是皇亲,大面儿还得顾忌,于是一竿大旗哗啦啦竖起来:清君侧、诛晁错。

刘启最初一看叔叔打了反旗,毛爪啦:就因为晁错啊,好办好办,宰了!

晁错被腰斩于午门之外!

后来的后来,大家都知道!

晁错何辜?削藩政策毕竟还是贯彻下去了!

大伙儿利益受损,是谁的责任?是建言政策之人的责任?扯犊子!提出建言算甚,谁采纳并实行的才是关键因素!

浆手不能决定方向,舵手才是关键,没有昏君,哪有佞臣!

1 阅读: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