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百女兵被日军包围,杨成武亲自救援,到场后的一幕让他大呼不妙

自由的百灵鸟 2024-09-13 02:49:41

1941年秋,正值八年抗战的关键时期。杨成武将军已是耄耋之年,曾经的战火纷飞早已远去,可那段峥嵘岁月却深深烙印在他的记忆里,永难忘怀。

杨老将军端坐在书房,目光悠远。窗外秋高气爽,树叶染上金黄,让他不禁想起当年在太行山的遭遇战。那一年,日寇气焰正盛,我太行军民却誓与其血战到底。

1941年9月,杨成武受命率领700多名战士在狼牙山一带牵制日军,为冀中大部队突围转移赢得宝贵时间。当时敌军重兵压境,他们仅凭一己之力与数倍于己的敌人周旋,每个人都在用生命护卫着军民的安全撤离。炮火轰鸣,山林震颤,志愿军战士浴血奋战,与敌人殊死博斗。他们头顶飞机大炮,脚踏累累白骨,一次次冲锋陷阵,靠着钢铁般的意志推进战斗,掩护大部撤退。

就在此时,一个令人揪心的消息传来:花塔山附近还有白求恩医学校的200多名师生被日军围困,情况十分危急!这些年轻的学生还是未出校门的稚子,平日里在校勤学苦练,救死扶伤。如今战事吞噬了他们平静的生活,这群天真烂漫的孩子被裹挟进战争的汪洋大海,生死未卜。

消息传到杨成武耳中,他怎能坐视不理?这些学生们是祖国的未来和希望,是民族的幼苗新芽,绝不能让鬼子的铁蹄践踏!他当机立断,决定亲率部队突入重围,搜寻营救被困师生,誓要将他们平安带回!

接下来,是一场分秒必争的救援行动。杨成武带领特别营兵分三路,钻进敌人的包围圈搜索。林间小道崎岖难辨,一不留神就可能撞进敌人的哨卡。无数双眼睛在山林间搜寻,关注着一草一木的异样,一有风吹草动便做好随时应战的准备。

大家心里清楚,被困学生命悬一线,时间就是生命!救援刻不容缓,务必要争分夺秒把孩子们解救出来。此时此刻,太行儿女心连着心,刀刃剑锋指向同一方向。冀中人民军心齐、力量聚,白求恩精神无坚不摧。这是一场与时间赛跑的生死营救,是一次践行革命理想的血性担当。

杨老将军坐在窗前,思绪万千。历史的画卷徐徐展开,那一幕幕紧张激烈的场景依然历历在目。此情此景,已然过去半个多世纪,英勇牺牲的烈士们却从未被忘记。抗战胜利后,人民缅怀先烈,以国家公祭、修建纪念碑等方式致敬英魂。杨成武将军受邀出席多个纪念活动,他对在场青年学子的寄语是:莫忘国耻,勿忘先烈,励精图治,自强不息,这是对牺牲将士最好的告慰。

百年沧桑,旧事迎来新篇。如今谈抗战,已是翻过的历史篇章。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在纪念抗战胜利80周年之际,我们缅怀历史,不是为了延续仇恨,而是为了唤起善良的人们对和平的向往和坚守,是为了以史为鉴、面向未来,共同珍爱和平、维护和平。

窗外夕阳西斜,余晖洒满杨将军斑白的双鬓。他轻轻闭上眼,在心中默念:和平安宁万古长青,先烈忠魂永垂青史。

杨成武将军带领特别营兵分三路,在敌人包围圈中搜寻白求恩医学校失联的师生。经过一番搜索,终于在一个山谷里发现了他们的踪迹。这支医务队伍平日以医救人,如今却身陷险境,急需援助。

让人意外的是,除了失联的白求恩师生,他们身边还聚集了两千多名当地百姓。老人、妇女、儿童,还有不少伤患,都在敌人的炮火威胁下,茫然无助。眼看人数骤增至三千之众,如何将这些人安全转移,成为摆在杨成武面前的当务之急。

经侦察了解,日军已在花塔山三面布下天罗地网,山南、东、西都有敌人的哨卡。唯一的生路,只剩下了北面一条叫做"梯子沟"的险道。当地人说,那本是一道天堑,鸟道羊肠,寻常人等很难通过。沟崖高耸入云,坡陡石滑坎坷,有些地方积水齐腰,稍有不慎就会落入深渊。

然而在枪炮的逼近下,容不得他们多想,这已是眼下唯一的选择。杨成武当机立断,下令全体就梯子沟方向突围。他与战士们手持钢枪开道,白衣天使和百姓紧随其后。

危难时刻,又一个令人揪心的消息传来:在石家庄子的后方医院,还有三百多名重伤员和医护人员被困。若不及时援救,恐怕性命难保。杨成武心急如焚,立即召集将士商议对策。可部队兵力有限,主力需要掩护三千多群众突围,实在难以分身。

就在这时,白求恩医学校的师生挺身而出:"我们去救助伤员吧!让我们发挥所长,跟随医护人员一起去。"杨成武闻言大吃一惊,这些年轻女孩儿大多是十七八岁的花季少女,有的才十五六岁,哪里见过这般残酷的战场?若真遭遇敌人,她们恐怕凶多吉少。他难以狠下心来,让这些稚嫩的生命去冒险。

女学生们据理力争:"敌人还未觉察这里有人,我们只要趁着夜色,神不知鬼不觉地进去,把伤员们接应出来。对伤员紧急救治,我们有一定经验,可以帮上忙的。"在这志愿军最需要人手的时候,在救死扶伤的紧要关头,这些女孩儿选择挺身而出,这种无畏和担当让人动容。

最终,杨成武不得不做出一个艰难的决定。他派遣身强力壮的女兵带领白求恩师生前往医院救人。其余部队一路掩护群众,一路断后。夜色笼罩下,突围部队悄然行动。女学生和女兵们不顾个人安危,只身上路,朝着石家庄子匍匐前行。

她们在漆黑的山路疾行,终于接到了后方医院的伤员。不少人已昏迷不醒,情况危急。白衣天使们强忍泪水,与女兵并肩合力,将三百余名伤员转移到担架上。学生和医护人员一路救治,一路疾走,回到梯子沟的时候,已是精疲力竭。

然而噩梦才刚刚开始。当她们刚在沟边停下休整,敌人的哨兵突然出现在头顶上空。双方都愣了一瞬,随即日军叫嚣着端起了机枪:"有女八路!一个都别想跑!"枪声骤然响起,子弹倾泻而下。

"快走!护送伤员撤离!"医院院长大声呼喊。可是,逃往何处呢?石壁峭立,山高坡陡,到处都是敌人的枪口。而身后,数百名伤员躺在担架上,生命垂危。女兵们咬紧牙关,白衣天使们紧握拳头,她们决定用血肉之躯筑起一道人墙,誓死将伤员保护到底!

接下来发生的事情,令人热泪盈眶。手无寸铁的女学生们冲向敌人,用身体掩护担架。她们或徒手搏斗,或投石还击,只为给伤员撤离争取时间。而那些躺在担架上的伤员,也拼尽全力投入战斗,有的强忍伤痛抱住敌人同归于尽,有的硬是从担架上站起,与日寇厮打到底。梯子沟上回荡着此起彼伏的喊杀声,弹雨如注,尸骸遍地。白衣天使们一个接一个倒下,用鲜血凝结成最后的壁垒。

杨成武闻讯急忙率部队杀来增援,与敌人展开了一场殊死搏斗。最后关头,他们终于突破重围,将五十余名女学生从敌人的屠刀下救出。然而,白求恩大部分的师生,已经永远地留在了那条梯子沟里。

这些救人的天使,自己反倒成了被营救的对象。可面对强敌的威逼利诱,她们宁死不屈,视死如归。直到最后一刻,也没有一个人屈服退缩。她们用热血向世人昭示:爱与和平是何等珍贵,自由与尊严当以何等代价去捍卫。这种视死如归、宁死不屈的崇高精神,是抗战中最璀璨的一页,也将永远激励后人守护和平,珍爱生命。

战斗过后,遍地断壁残垣。杨成武环顾四周,热泪盈眶,痛惜不已。师生们的遗物散落一地,那些沾满鲜血的教科书在风中瑟瑟飘摆,无声控诉着战争的残酷。这些年轻的女孩儿还没来得及绽放青春,就这样猝然离世。她们本该是被拯救的对象,却反倒为他人奉献了生命。

0 阅读: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