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光流转
从为人熟知的江南水乡,到掩映于油菜花中的皖南古镇,从黄土高原上的朴实无华的院落,到富贵大气的北方古城,从个性鲜明的岭南古村,到千万重青山中的川渝古村,从充满民族风情的湘黔之地的寨子,每一处美景,都会让人心驰神往。
相信很多人都有古村小镇情结,幻想着有朝一日与爱人携手,在一座隐匿于青山绿水中的、历史悠久的古村内小住几日,观熹微落霞,听蝉鸣鸟语,偶尔翻阅诗书,下棋品茶,体验带月荷锄归的田间之乐。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一方人也因地制宜建造出自己的家园。由此,在华夏广袤的土地上,出现了风格各异、各具风情的古镇。当你在繁忙的工作闲暇之余,如有一丝出去走走的冲动,也许这些地方,会让您有一些欣慰。
任由时光流转,古村小镇风情依在。它们静默如钟,站在浩荡的历史长河中,体会着细碎的时光。如果能在充满风情的古村小镇里畅游一番,或花前煮酒,或穿梭小巷,或驾一叶小舟,让自己放下疲惫沉浸其中,感受时间的流淌,感受小镇的风情,也就不虚此行了。
本篇小编继续推荐一下国内最值得推荐去的100个古村小镇(61-70),看看你都知道几个?又去过几个?
(图瓦村)
061:咖纳斯图瓦村喀纳斯图瓦村,位于喀纳斯湖南岸2-3公里处的喀纳斯河谷地带,这片净土仿佛是上天遗留在人间的瑰宝。这里山清水秀,环境优美,仿佛一幅天然的水墨画卷。这里是布尔津县前往喀纳斯湖的必经之路,一步一景,美不胜收。
喀纳斯图瓦村,一个充满了历史与文化的地方。这里的土著居民——图瓦人,是历史悠久的蒙古族的一支,早在古代文献中就有关于他们的记录。据传,成吉思汗征战西域时,他的次子察合台派遣了一支先头部队开山搭桥,后来这支队伍在阿尔泰山的深山老林中迷了路,神秘地消失了,之后一支图瓦村落就出现在这里。也有另一种说法,他们是当地居民为成吉思汗西征时遗留下的老弱病残的军人繁衍的后代。
(图瓦村)
图瓦人使用图瓦语,隶属于阿尔泰语系突厥语族,村落分布在喀纳斯湖以南三公里处的河谷地带。在生活习惯上,图瓦人除欢度蒙古族传统的敖包节外,还有当地的邹鲁节(入冬节),同时也过汉族人的春节。他们的生活习俗丰富多样,充满了浓厚的民族色彩。
图瓦村夹在两山之间,就像一块宝石被镶嵌在两片绿叶之间。这个村庄坐落在开阔的山谷中,仅有八十多户人家,宁静安详。它的背后是绿色的山坡,顶端是雪峰,如同一面银屏。夏季的树林将雪峰染成了绿色,若隐若现。夕阳下,图瓦村里那些瑞士风格的小木屋,就像被金黄色光晕笼罩的小精灵,反射出一丝丝温暖的光芒。
(图瓦村)
小屋和松树相依相伴,散落在这片山谷中。每一棵松树都像一位守护者,矗立在村庄的四周白。桦树则如同含羞的少女,雪白的枝干在松林中若隐若现,盛大的树冠宛如一把把绿色的伞。风从友谊峰吹来,带着西伯利亚的气息,随着地势降低,渐渐变暖,孕育出这片浓密的山林。
图瓦村就像一块有棱有角的宝石,长条状的村庄与周围的森林相映成趣。小路像是一条条触角,延伸到松林的深处,消失在绿色的世界里。这里的人们骑着马,犹如骑士在巡逻,快速地在路上奔驰。虽然路程很短,但他们仍然挺胸耸肩,策马疾驰,仿佛急于传递信息。
(图瓦村)
马儿似乎也很享受这种奔跑的感觉,箭一般地穿梭在村庄之间。然而由于路程短暂,往往只是瞬间便停住了脚步。人们从马上下来,走进房子,留下马儿在外面低头啃食着嫩草。图瓦村就像是一幅动人的水彩画,宁静、安详、充满生机。
来到喀纳斯,一定要选择一晚住在图瓦人家的木屋里,感受原汁原味的图瓦生活。在那里,你可以感受到自然与人类和谐共生的美好画卷,体验一次远离尘嚣的宁静之旅。这不仅是一次身心的洗礼,更是一次人文与自然的完美融合。
(白哈巴村)
062:白哈巴村在布尔津县城去喀纳斯的路上,会经过一个叫做白哈巴村的地方。白哈巴村位于中国和哈萨克斯坦的界河哈巴河东侧,距离喀纳斯湖西边约28公里,是中国地理位置最西的村庄,被誉为“西北第一村”,这个幽静的小山村主要以图瓦人和哈萨克族为主。
《中国地理》把白哈巴村评为中国最美的八个小镇之一,图瓦人独特的民族服饰、宗教崇拜及风俗习惯也受到更多人的青睐,去旅行需要办理边境证,购买景区门票以及古村维护费。
(白哈巴村)
白哈巴村坐落在阿尔泰山中的山谷平地上,位于中国与哈萨克斯坦的国界河对面,南面被高山密林环绕。白哈巴村的房屋建筑也具有独特的风格,木制的小屋依山傍水,错落有致地分布在村中,形成了独特的风景线。
在这个美丽的地方,图瓦人的居所小木屋建在小溪之间的狭长台地上,屋内各家各户的炕上都铺着花毡,墙上挂着刺绣的壁毯,屋子中央是精制的火炉,整个房间如同一间工艺品陈列馆。每一家都有自己的小院,种植着各种各样的花草树木,让整个村落显得清新而宁静。
(白哈巴村)
除了房屋建筑,白哈巴村的宗教信仰和风俗习惯也是非常独特的。图瓦人信仰藏传佛教,他们有着自己的经堂和寺庙,每天都会有人在那里念经祈福。他们还有着自己的节日和庆典,如祭祀山神、赛马等,这些活动都展示了他们的民俗风情和传统文化。
在白哈巴村,游客们可以感受到一种原始而真实的美。这里没有繁华的城市和喧嚣的街道,只有大自然的声音和图瓦人的淳朴与热情。如果你想远离城市的喧嚣,放松心情,白哈巴村一定会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白哈巴村)
白哈巴村就像一个色彩斑斓的童话世界,如果说喀纳斯是古朴的世外桃源,那么白哈巴就是一个色彩斑斓的童话世界。尤其是秋季的白哈巴,被红、黄、绿、褐等五彩点缀,层林尽染,就像一块巨大的调色板,映衬着阿尔泰山的皑皑雪峰,犹如一幅色彩浓重的油画。
白哈巴村不仅有原始的美景,还有神秘的传说,因此成为了背包客必游的户外地点之一。此外,向东去禾木乡的线路以及向西去白哈巴村的线路,都成为了国内户外徒步的经典线路。
(白哈巴村)
从白哈巴村到喀纳斯全程28公里,是喀纳斯很多徒步路线中最轻松的一条,全程是乡村的柏油公路,路况很好,适合年纪稍大的旅行者轻装出行,而且沿途有区间车,如果实在走不动可以坐车。
(禾木)
063:禾木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布尔津县北部的禾木喀纳斯蒙古族乡,是一个以游牧为生的世外桃源,主要居民为蒙古族和哈萨克族。传说这里是成吉思汗的后裔的家园。这里是中国唯一的古北界动植物的天堂,世界著名的喀纳斯湖自然景观区就坐落在这里。禾木喀纳斯蒙古族乡素有“摄影家天堂”之称,无数获奖摄影作品从这里走出,吸引了无数驴友和摄友前来探秘。
在这个如同童话梦境般的小山村里,色彩的丰富达到了让人应接不暇的程度,而宁静的生活则洗尽了都市的铅华与世俗人的烦恼这。里的多个少数民族有着多彩多姿的生活习俗,是禾木乡在自然景观之外,另一座待人开采的神秘宝藏。这里被当地人称为“神的后花园”,与天堂喀纳斯齐名。
(禾木)
吐鲁克岩画位于喀纳斯湖一道湾东岸的变质千枚岩上,岩画基岩经古冰川作用形成一种特殊的地貌景观——羊背石。这些岩画附雕在羊背石上,虽然第一处岩画因为时间久远而大部分图案已经模糊不清,但仍能看出刺猬、野猪、山羊、雪鸡等动物的造型;而第二处岩画则更加清晰可见,内容丰富,以马羊、、狼、狗、鹿、雪鸡等动物为主。其中最大的一幅是梅花鹿图案,鹿角向上,眼睛俯视前方,悠闲自得。
禾木草原位于喀纳斯河与禾木河交汇处的山间断陷盆地中,海拔1124~2300m。盆地周围山体宽厚,顶部呈浑圆状,河流多切割为峡谷,地形复杂。禾木河自东北向西南贯穿其间,将草原分割为两半,山地阴坡森林茂密,马鹿、旱獭、雪鸡等动物在此栖息;而阴坡则是绿草满坡。
(禾木)
这里如诗如画,是一个远离尘嚣的世外桃源。这里有驴友和摄友梦想中的纯净,是他们心目中的天堂。在这个如同童话梦境般的小山村里,色彩的丰富达到了让眼球应接不暇的程度,而宁静的生活则洗却了都市的铅华与世俗人的烦恼。
(新平堡)
064:新平堡大同市天镇县新平堡位于山西省最东北端。因地处晋、冀、蒙三省(区)交界处,故素有“鸡鸣闻三省”之称,东与河北柴沟堡接壤,北与内蒙古兴和县紧邻,是山西东北的门户。这里历史悠久,长城文化源远流长。这一带遗留有战国赵、汉、北魏、明、清5个历史时期的长城遗址,在方圆10公里之内,长墙蜿蜒、堡垒森森、烽燧密布,非常壮观。
这里曾经是汉民族与北方草原游牧民族交会的地方,战争频发,为历代战略要地。早在战国、秦、汉时代为代郡延陵,北魏称倚城。到了明代,这里为大同镇下辖的阳和道的新平路,因与蒙古部落战争频繁,国家派出大规模的军队,在此修筑长城、军堡,垦田屯兵,形成边墙绵延、戍堡并峙、烽堠相望的雄大军事布局。
(新平堡)
当时的新平堡由参将率重兵守卫,包括保平堡、平远堡、桦门堡等,形成一个防务区,为三晋之北门,京畿之锁钥,宣大二镇联络之要冲。据《天镇县志》载,明嘉靖二十五年(1546年),新平堡守备驻军近千人,守边18里,边墩26座,烽火台16座。明成祖朱棣曾御驾亲征,在此地与瓦剌首领顺宁王马哈木决战。
如今的新平堡早已远离了战火与硝烟,城墙也已经残破不全,但走在堡内的街上依然能感受到深厚的边塞历史文化底蕴。新平堡城筑于明嘉靖二十五年(1546年),隆庆六年增修;周长3千余米,高约9米,设北、东两门,北称新远门,东称拱化门。
(新平堡)
城门上均置关楼,东南角置文昌阁(今已不存)。城内布局以主道十字街式并分布南北纵横十六小街,即人们常说的四通八达。这是典型的长城城堡布局,它既方便于出行,又考虑到军事作战的需要。
堡内现存有明代古建筑玉皇阁,当地老百姓叫镇边楼,位于堡内中央,始建于明万历十一年(1584年)。阁高15.8米,三层歇山顶式建筑;底部为砖券十字过街道;上、下层均有回廊。在边镇城堡中央建阁,意在祈求天帝保佑平安,但在实际意义上,新平堡为戍边重镇,实为指挥作战,既可登高望远,又可观察指挥。站在阁楼上眺望,城堡内外尽收眼底。堡内民居颇具特色。
(新平堡)
以新平路总兵马芳官邸最具代表性。它是一套四合院,约建于明嘉靖年间,坐北朝南,大门居中,迎面为影壁,壁前两侧二门各通一进东西四合院。其中大门、影壁较为独特。大门作硬山式顶。
山墙墀头为砖雕装饰,分上中下三层,上层是瑞兽图案,中间是人物故事,下层为对称式五级须弥座刻花,中刻异兽。一进门迎面照壁上砖雕的装饰更是细致,须弥底座,顶上是仿木结构砖雕一连串花瓣精细的各种花草,中间是仿竹框,框内四角是栩栩如生的珍奇异兽,框的正中间则是一幅象征官运亨通、步步高升的吉祥图案。其造型独特逼真,栩栩如生,为民居建筑中的佳品。
(新平堡)
新平堡历史上曾经有发达的商贸业,史称“马市口”。一度是北方最重要的国家级对外贸易区,曾十分繁华富庶。现在,新平堡的北街、东街仍是商贸街。街道虽不宽但两边店铺林立,商品齐全。据了解,每年的阴历五月十八,这里都要开物资交流大会,周边冀、蒙两省区的村民纷纷来赶集,很是热闹。
(娘子关镇)
065:娘子关镇山西平定县东北45公里处的娘子关镇,与河北省井陉县接壤,是连接晋冀的咽喉要地,有山西东大门之称。这里的关寨、长城、涌泉、瀑布、古村、水磨错落有致,构成一幅北国江南水乡风光。
娘子关历史悠久。据史料记载,娘子关作为军事设施历史至今已有1800多年,始建于北齐文宣帝天保六年(555年)。隋开皇时曾在此设置苇泽县。娘子关虽说被排为天下第九关,但它却是闻名遐迩、妇孺皆知的一座名关。
(娘子关镇)
它的得名,有两种说法。一说此地原有妒女祠,乃为晋人介子推之妹而立,俗称娘子庙,关因庙得名。一说唐代时唐高祖的三女儿、唐太宗的妹妹平阳公主,曾率娘子军在此设防、驻守,从此改名娘子关。
娘子关历史建筑和文物古迹遍及全镇。从春秋战国时期中山国长城、汉长城遗址,东汉中平年间的“董卓垒”,隋朝大业年间的岩崖大道,唐大历年间的承天军城,到明嘉靖年间以来修筑的娘子关、固关长城和商贸古街、民宅、店铺、水磨等众多的历史建筑,都可见证这一千年古镇延绵不断的辉煌和繁荣。
(娘子关镇)
娘子关又称苇泽关,是长城的著名关隘。在相互征战、杀伐不断的历史中,历尽沧桑,终成名垂青史的千古雄关。关城坐落在悬崖之上,居高临下,桃河水由西南折向东北,环绕关城奔腾而过。这里山高沟深,形势险要,自古就是兵家必争之地。
现存关城为明嘉靖二十年(1542年)所建。古城堡建有关门两座。东门为砖券城门,额题“直隶娘子关”,由于久经战事,墙体弹痕累累,望之使人顿生感慨。关外古道,蜿蜒起伏,为著名的燕赵古道。
(娘子关镇)
南城门,也称内城门,下为砖券,上为门楼,悬有“天下第九关”匾额,雄伟高大,蔚为壮观。门洞上方额书“京畿藩屏”四个大字,形象地概括了娘子关的地理位置。楼台上有宿将楼,四根花岗岩石柱上镌刻着楹联:“雄关百二谁为最;要路三千此并名。”“楼头古戍楼边寨;城外青山城下河。”
关城内还有关帝庙、真武阁等古迹。街道、民宅仍保持着古代风貌。居民多为明清时期的守关将士的后裔。关城东南侧长城依绵山蜿蜒,巍峨挺拔。险山、河谷、长城,为晋冀间筑起一道天然屏障。由于娘子关军事地位极其重要,历史上的许多名人在娘子关凭吊、题咏,使娘子关名声远播于海内外,丰富了娘子关的历史文化内涵。
(娘子关镇)
娘子关山明水秀,以水更胜。拥有华北最大的岩溶泉群,大小泉眼几百处,较大的泉眼32处,泉水四季喷涌不息。娘子关瀑布位于娘子关城堡下的悬崖之上,下临绵河,瀑布古称“泽发水”、“悬泉”,又因瀑布之后有一天然石洞而称水帘洞瀑布,是全国十大水帘洞瀑布之一。
瀑布由多股泉水汇流而成,沿悬崖峭壁倾泻而下,形成高达十几丈的飞流。娘子关瀑布在史书、志书上均有记载。《读史方舆纪要》载,“今泉突起平地,下赴绝涧,悬流千尺,俗谓水帘洞”。瀑布下是绵河秀丽的风光,河谷到处潺潺流水,鸟语花香,峭壁直立,绿藤倒垂,是我国北方十分罕见的江南美景。
(娘子关镇)
娘子关不仅是军事险关,更因为水源充沛这一得天独厚的优势,成为人们安家定居的场所。早在唐宋时期,娘子关就是一个重要的商贸集镇。当时有“吃不完的娘子关面,住不满的坡底店”之说。娘子关村依山而建,顺水而居,房屋多以石头垒砌而成。娘子关村至今还留有三进、四进的院落及水磨这样的传统作坊。从这些古街商铺依稀可以窥见当年的繁华。
比起声名远播的娘子关,水上人家更使人流连忘返。穿村而过的是一条称为“兴隆街”的明清古道,那些依旧保持古风古韵的民居建筑和青石路上的坑洼,仍能读出它久远的历史。沿街而行,泉水潺潺,水磨处处。
(娘子关镇)
村民在各自家门口或淘米洗菜或洗衣,水磨咿咿呀呀地转着。娘子关村人靠着水磨加工粮食,很多游人喜欢水磨加工的玉米面粉和小麦面粉。村内泉眼遍布,家家流水,处处涌泉,泉水穿庭过院,日夜不息,组成一幅“人在水上住,清泉屋下流”的天然画卷,“水上人家”由此得名。到过娘子关的人不仅会为险峻雄关所惊叹,更会被世外桃源般的“水上人家”而迷恋。
(小河村)
066:小河村山西阳泉市郊区义井镇小河村,是著名红色作家、妇女运动先驱、中国现代四大才女之一石评梅的祖籍地。小河村群山环抱,山清水秀,小河穿村而过。村落依坡而建,层次分明。这里民风朴实,素称“礼仪之邦”。
村里文物古迹、文化遗产留存丰富。现存明、清、民国时期的建筑约4万平方米,建筑类型丰富,其中石家大院、李家大院、石家老宅、关帝庙、观音庵、石家祠堂等建筑群,有较高的文化和艺术价值。
(小河村)
据村中老人讲,小河村最早只有石、窦两姓,都是从洪洞大槐树迁过来的。由此推断,小河村应该建于明洪武初年至明永乐十五年。据石氏家谱记载,石家于明初定居小河村,因其村前有小河,故称小河村。
石家大院坐落于小河村南口西山坡上,坐西向东,背山面水,是小河村保存完好的古建筑的代表。大院始建于清雍正年间,距今已有270年历史。大院由含清堂、三元堂、明远堂和崇德堂组成,共有窑洞65眼,房屋112间,建筑面积一万余平方米。因院内建有一玲珑别致的小花园,因此人们也习惯称之为“石家花园”。站在石家大院大门口,抬眼望去,青砖灰瓦,古色古香,层层叠叠,错落有致。
(小河村)
石家大院有三多,即院多、门多、台阶多。大院由21个小院组成,前后大门9座,小院间由72道过门相连,院中有院,院旁有院,院上有院。72道过门一开,院院相通,扑朔迷离如入迷宫;72道过门一关,各个小院自成一统,十分幽静。由70余组、400余级台阶把21个小院串联在一起,使大院格局变化有序。
石家大院中花园内建有书房、绣楼、颐年堂、假山、鱼池、凉亭、游廊,又配以小桥、流水、翠柏、鲜花,具有江南园林的韵味,是专供家人休憩、读书、赏花、修身、养性之地,入口处门楣上镶有石刻“别有人”三字。小花园大大提高了大院的建筑和文化品位,真是“院中有园,情趣盎然”。
(小河村)
石家花园中“三雕”艺术精美绝伦,文化底蕴深厚,进入花园犹如进入了艺术的殿堂。那些精美的“三雕”作品,见于门楣、挂落、雀替、门柱石、柱础石、影壁、窗棂、隔扇及前檐饰品上,令人眼花缭乱、目不暇接。据统计,木、石、砖雕总计800余件。
这些雕刻用意、形、音的方式,表示吉祥富贵,寓意深刻。造型设计栩栩如生,技艺巧夺天工,既反映了院主人对人生,尤其对子孙的良好祝愿和热切期盼,又充分展示了中华民族民俗文化的深厚底蕴。
(小河村)
石家花园还有许多匾额、楹联点缀其间。如曹锟题写的“急功好义”、平定州知州孔广培题写的“乐善好施”,以及无法考证出处的“福萁延畴”、“锺瑞凝晖”、“爽挹西山”等等,这些墨宝无疑为大院增加了浓浓的文化气氛。石家花园,集北方之雄与南方之秀于一体,集精美的艺术审美价值和丰富的历史研究价值于一体,实为北方民居之奇葩。
关帝庙在村边的山冈上依山而建,高低错落。根据庙内石碑记载,关帝庙始建于明崇祯八年(1635年),占地约2千平方米,布局严谨,中轴对称。关帝庙前后共五进院落,中轴线从前到后分别建有戏台、山门、前殿、正殿,两侧衬以钟鼓二楼、厢房、配殿。这些殿宇的屋顶有卷棚式、硬山式、歇山式等,均飞檐翘角,雕梁画栋,造型精美,充分展示了我国古代建筑文化风貌。
(小河村)
观音庵建在村北口的虎岩壁山崖上。庵小佛众,文化内涵十分丰富。整个观音庵崖托着庵,庵依于崖,依山就势,随形生变,典雅瑰丽,雄奇灵秀。整个小河村依山而建,选址讲究,布局灵活,建筑形式多样,工艺精湛,处处渗透着中国传统文化的儒雅气息,是先辈给我们留下的珍贵文化遗产。
(额济纳)
067:额济纳气势恢宏的大漠,神奇美丽的金秋胡杨,蒙古包里如酒一样浓郁的深情,即便走遍千山万水,你也难以寻找到另一个与额济纳相似的地方。额济纳是特别的,不论是驼铃,还是夕阳,都好像不食人间烟火,与世无争。
之所以对位于内蒙古自治区最西端的额济纳旗如此神往,不仅因为她是闻名遐迩的汉代居延、灿烂辉煌的西夏黑城,也不仅因为她与举世瞩目的万里长城西起点嘉峪关、酒泉卫星发射基地交相辉映,与她结下不解之缘的原因,是她的大漠、驼铃、夕阳和胡杨林。
(额济纳)
到额济纳,首先扑进眼帘的是奢侈得无以复加的金黄色,这震撼的、任你再挑剔也无法言喻的便是金色胡杨的颜色。这颜色剔透、绚丽,让所有生动的语言在它面前均显得苍白无力。
走近体积高大、枝繁叶茂的胡杨树,抚摸着它们,简直就是抚摸着上天给人类的一种赐予。如果画家到此,一定会急不可待地拿起手中的画笔,勾勒出世界上最美的风景图,最悠远的意境。
(额济纳)
湛蓝的天空下,一座座沙丘延绵起伏、错落有序地排列着,点缀其间的胡杨树,在秋风中散淡着晶莹透亮的金光。远远望去,高大的胡杨林,如一条金色的长城,屹立在沙漠面前,阻挡着流沙的侵袭。
面对着荒漠之中的奇境,你会顿时感到:胡杨林是地球上最为顽强的群体,是人们一直在寻找的生命之源。正是这些胡杨,从春到冬,用枝用叶,养育着成群结队的骆驼和牛羊。胡杨林不仅耐寒耐旱,更抗盐碱抗风沙,而且千年不死,死后千年不倒,倒下去也千年不朽,如生命中最永恒的童话。
(额济纳)
胡杨林用发达的根系,吸收地下十多米深处的水分。一场透雨,能让它旱两三年也不致枯死;如果已旱死一二十年,只要有水,依然能死而复生,根部会发出新枝。更为奇绝的是,一旦它受到伤害,就会流“泪”,一点一滴的“泪水”在树下堆积起来,能结晶成碱,既可食用又能制肥皂。
走近最大的胡杨树,就会发现人类的想象力是那样的有限。这棵胡杨树主干竟然达6米之高,而树冠竟有200平方米之广,用遮天蔽日来形容,似乎都有点言不及实。它美艳的树冠造型、叶色与树身线条,让人惊艳,只有身临其境才能真切地体验到。
(额济纳)
关于这棵胡杨树,还有一个美丽的传说。据说,从前,土尔扈特人曾来到额济纳草原,发现了这棵胡杨树。王爷的夫人打算做一只奶桶时,突然想起了胡杨树,于是命工匠锯下树南侧的一根枝干,奶桶做成了,但夫人的左脚大拇指却溃烂了,怎么也治不好。
一位高僧听说了此事,就指点夫人说:“你锯了神树的左脚指,被神仙怪罪了。现在只有大念经文,你的病才可以好。”于是高僧召集众僧侣,高声念经达七天七夜。说也怪,夫人的脚真的好了。从此,人们把这棵树当作神树,并年年祭祀。现在“神树”虽然经历了880多个寒暑,依然青翠挺拔。
(额济纳)
在额济纳,胡杨树随处可见,既可以看到生的胡杨,也可以看到整片死去的胡杨。死去的胡杨均在怪树林。走进怪树林就如走进了一个一片狼藉的古战场。那些怪树有的直刺蓝天,有的弯曲盘旋,还有的轰然倒下,但其裸露的枯根都在空中扭曲着。
怪树林的怪树千姿百态,雄浑悲壮,一棵棵怪树如控诉的檄文,如无言的呐喊,在一瞬间,就给你视觉以强烈的冲击,并如电波一样直入心灵,让人久久难以平静。走出怪树林,大漠边上挂于西天的是将落的夕阳,偌大的夕阳宁静、高远,让人在不经意间体会到了“长河落日圆”的悠然意境。
(大理)
068:大理这里的大地很高,在人寰之上,离天空和云彩很近。无论你带着怎样的忧愁和不快,云南的大理总会消释你的这些情绪,给你期待中的欢乐和闲适。苍山和洱海之间的风景绝对不同于你在世界的其他地方所熟悉的那般。
洱海是画中才有的高原湖泊,倘若要为它寻一个合适的词语来描摹一番的话,只有“明媚”二字;然而如此二字又如何能道尽这里的风景独好?所以,洱海的存在,对于人们使用描写风景的语汇和修辞法是一个极大的考验。
(大理)
高原的太阳赋予这片水域以无限光感,在碧蓝的一片沧浪之上,水拍云崖暖,而风势却烈烈生寒。颠扑的水浪在视界里渐行渐远渐无穷,最终,在尽头飘着一线白云的地方接入高天,颜色却是水天一色的蓝,蓝得发亮,亮得能让人看见希望和未来事物的影子,清清楚楚。
作为城池的大理,又称“叶榆”,或者“紫城”。尽管居于边关,但它并不是一座乏历史可陈的城市。这座“一水绕苍山,苍山抱古城”的城池,从779年南诏王异牟寻迁都阳苴咩城,已有1200年的建造历史。
(大理)
现有的大理古城遗迹是明洪武年间在旧有的阳苴咩城址上拓展来的,在清光绪年间又经过重新修葺。城门以西、北、东、南的顺序分别叫作苍山、三塔、洱海和双鹤,前三者的意义似乎很明确,叫作苍山的面朝苍山,叫作三塔的门对南诏三塔,叫作洱海的则坐拥洱海,而双鹤则取何意解?有一个不得不说的故事。
洱海在它刚刚形成的时候,整个大理还是一片茂密的丛林,这片丛林的后面有什么样的土地,当时的人们一无所知。一天,人们跟随着一双往来于西洱河边上的白鹤来到了这片开阔平坦的沃土,人们遂得以在这里安顿下来,建立自己的生活和城池。所以,大理还有一个名字叫作“鹤拓”。而南门正是用来纪念那双神明一般的鸟儿,或者也为了明确一下这座城从无到有的历史。
(大理)
大理人对花的热爱到了偏执的地步,或者就差以此糊口了。“家家流水,户户养花”“三家一眼井,一户几盆花”,如此的居家习惯下,又焉不得“香风满道,芳气袭人”?在大理人的院墙下,种着血红的宝珠山茶和朴素繁茂的杜鹃。
每每开花时节,花枝满院又岂能为一墙所牢笼?于是便一齐探出头来,将一条街巷连缀作花道,绚烂得让人无暇关注这其中的每一朵,只觉满目异彩,似乎连空中都飘浮明灭着花团锦簇的一片。二月朝花节,是大理最美的季节,整个大理在这个时候被放置在花篮里面。
(丽江)
069:丽江丽江所能给予人的是什么?就漂浮在脑海里面的那些印象而言,或者一时还真的难以为之定义。如果说它是一个美丽的女子,那一定是先受了对于丽江女子温柔可人的印象的蛊惑;若说那是一株寂寂寥寥的大丽花呢,则又明显偏颇地失之于小细节。
在丽江,一个打马走过的行人所能体会到的情绪是极多的,而取其中的哪一种作为对丽江的综述似乎都不会太合适。就这样,丽江流于一些无法被整合的印象,就像太多时候无法被整合的生活一样。当然,有一点或许对于丽江的风格来说是相宜的,那就是无处可以排遣的寂寞。
(丽江)
行走在其间,它仿佛是一座闭合的城,被自己那太殊于别的城市的气氛所禁闭,仿佛这是全天下最不可复制的城。这里的道路不一样,这里夜晚的星星不一样,这里的人群不一样,这里的歌声不一样,这所有的区别让人觉得寂寞,让人觉得此间的生活跟以往脱节了。
丽江是一座寂寞的城,但要为这种寂寞取一种态度的话,怕是没有人会不喜欢这样的寂寞。丽江的寂寞,是一种严肃的有主题的寂寞,就像我们停留在一株花前回想往事时所经常觉得的那样,我们不会觉得自己先前的日子有多空乏,却往往在将那些心事一一放回原处时黯然神伤。
(丽江)
丽江又叫作大研镇,因为其古城方方好似砚石一样,现在人们则更习惯于称之“四方街”,一个顶热闹的去处。这座古城并没有太长时间的历史可以追寻,大概修建在宋末元初元世祖征讨大理的时候吧。
在明朝末年时,阖城就有了上千户人家。古城的样子确实古色古香,却不因此显得过于富贵。朱漆的门户,随风飘拂的水帘,青石铺就的大道,这一切都自然而朴素得让你以为自己在不经意间走回了古代。
(丽江)
步行在青石道上,时光像是慵懒地停了下来,耳边沁人心脾的音乐慢摇着一种如梦的旋律,道路边上的鲜花那样匆匆忙忙地开着,好像执意不肯荒废掉分秒的春光。所有一切都让你感受到一种久违了的感觉,好像我们一直企盼着的那个可以带给我们心灵宁静的地方终于被找到了,而我们都不再是此间人情风物的过客。
四方街里有一条穿拂而过的河,给大研古镇带来半数的风情,这是一条在浓郁的纳西文化气息里浸泡了太久的河流,以至染上了丽江的寂寞而不能自拔。河水来自远方城外山脚下的清泉。在河里放灯是一件饶有情致的事情。
(丽江)
入夜,借着半街昏暗而温暖的灯光,穿行于日里繁华的街道,一家一家的窗户里面透出色调不一样的灯光,就像每一家的故事、每一家主人的心情都不会一样,整座古城被缭绕在一种表现得过分厚重的人情味里面。在街道的尽头,垂柳的树下,河水静静地流淌着,带着数百年前那样呜呜咽咽如小孩子轻声抽噎一样的流水声。河灯是预备好了的,只期待一个愿望便可以被放下水里去,然后随着流水渐行漂远……
丽江古城的构造和民居是极讲究的。城市构造全围绕一个“水”字,把水在整个城镇上引导活络,有“处处流水,家家小桥”的韵味。城镇上还有一些泉水和井水,很早之前这些生活用水在使用的时候便被树立了严格的流程:头一道水是拿来喝的,第二道水是拿来洗菜的,第三道水才可以用来洗衣服,这样沿着流水,丽江古城人的生活被规划得井井有条,科学而卫生。
(丽江)
丽江古城民居的格局是传统的“三房一壁照”的三合院落。坐北面南的正房是留给家里的长辈住的,堂前有长长伸出的檐牙,院落里面的居家生活基本就在檐牙下面进行。
在丽江的城北,从城内可以眺望得到的,是同云天摩接在一起的玉龙雪山。从这座雅适的寂寞之城望见那座终年笼着积雪的雪山,不知怎的,总要为原本寂寞的心情加上几分怅寥的宁静,以至于原本客居的情怀突然渴望在这里安营扎寨,久住下去。
(香格里拉)
070:香格里拉“太阳最早照耀的地方,是东方的建塘,人间最殊胜的地方,是奶子河畔的香格里拉。”自从英国作家詹姆斯·希尔顿的小说《消失的地平线》问世以来,作品中所描绘的香格里拉便引起了无数人的向往,人们怀着极大的热情,追寻着这圣洁纯净的世外桃源。
中甸是云南迪庆藏族自治州首府,位于云南省西北部,这里有澄碧的蓝天、漫山开放的杜鹃和寺院,远处的雪山熠熠生辉。因其处于青藏高原东南边缘,从而形成独特的融雪山、峡谷、草原、高山湖泊、原始森林和民族风情为一体的景观。
(香格里拉)
在雪山环绕之间,分布着许多大大小小的草甸和坝子,土地肥沃,牛马成群。在这片宁静的土地上,有静谧的湖水、神圣的寺院、淳朴的康巴人,一切都如人们梦想中的伊甸园。香格里拉的雪线以下,生长着一片茂密的森林,包围森林的是一片广阔的草甸牧场。
这里的生物物种非常丰富,是有名的动植物王国。这里也是花的海洋,品种数不胜数,光是杜鹃花就有200多种,鲜花有时甚至覆盖整个山头,大有日出山花红似火之势。每年三月,从印度洋上吹来温暖潮湿的西南风,为千里沃野带来勃勃生机。
(香格里拉)
芳草如茵,鲜花怒放,牛羊在花海绿草之间漫游,牧歌处处,情景非常动人。海子是草原上最亮丽的风景线,它们是亚洲大陆最纯净的淡水湖,汇聚冰清玉洁的雪水,碧蓝如天,粼粼微波中倒映巍峨雪山,幻如仙境。
其中,纳帕海是被联合国列入濒临绝种的黑颈鹤的重要栖息地。黑海是典型的冰碛湖,因水色如墨而得名。在香格里拉众多湖泊之中,最美的要数碧塔海,湖水常年澄澈碧绿,湖中栖息有许多珍禽名鱼,还有被生物学家称为“碧塔重唇鱼”的珍稀鱼类。
(香格里拉)
在香格里拉,随处可见驻扎在草甸上的毡房,走进藏民的家中,飘浮在空气中的酥油茶和青稞酒的味道令人垂涎。被称为“康巴英雄会”的赛马节,骏马长嘶,人声鼎沸,康巴各地藏族好手荟萃,热闹非凡。
每到黄昏,当太阳依依不舍地在云隙中贪看时,归化寺的诵经声就会和茨中天主教堂的祷告声一道,响彻天宇。当你听到这天籁一般的声音时会感觉到,你的灵魂已与美丽圣洁的香格里拉融合在一起,成了她的一部分。
结束语世间纷繁复杂,扰乱心智,内心常渴望一股清流来洗涤心灵,以此来安抚自己的浮躁和不安。所以不由地想去那些充满底蕴的古村古镇,去那里体会不紧不慢的人生。
让自己随意地穿行于狭长绵延的古巷,在拥有百年历史的古老木屋前驻足观赏,在缓缓漂浮的乌篷船里听雨声,在吊脚楼里看远处的青山绿水……好像不安的心灵在这里才真正得到了抚慰。
也终于能体会周作人笔下“喝茶当于瓦屋纸窗之下,清泉绿茶,用素雅的陶瓷茶具,同二三人共饮,得半日之闲,可抵十年的尘梦”这样的精致和优雅,原来“偷得浮生半日闲”的浪漫要在这样的地方才恰到好处。
请继续关注“星说旅游”,让我们在一个个带着温度的文字里,去感受时光的流淌,去领略更多古村小镇里时光雕琢的痕迹,请继续关注下一篇《国内最值得推荐去的100个古村小镇(71-80)》
星说旅游,一个“披挂上阵”的“旅游人”。
旅行并不是急行军,有时要学会放慢脚步,细细体会这里所散发出来的那种味道。这种味道是生活的态度,这种态度只可意会不可言传,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体会。漫步在街头巷尾,去学习、去体悟。
旅行不仅仅是看景、释放压力,更多的是要有所收获、有所感悟。也许你还在为繁忙的工作而抱怨,也许还在为生活琐事、感情纠结而烦闷,此时,不妨想一想:生活中有不劳而获的事情吗?
生活中的每个人,不论是谁,如果想要获得就要付出努力,就像勤劳的石匠与其妻巧手绣娘一样。换句话说,就是“将欲取之,必先予之”。一个人不想付出,那就不可能有收获。因此,少一些抱怨,少一些烦躁;多一些感恩,多一些理解,生活的路自然越走越宽阔,而你也会得到更多的快乐。
内容仅为个人见解,存在许多不足之处,期待各位读者和专家批评指正。
本文禁止转载或摘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