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历要和学识对标吗?多少官员有学历没学识

雅蕊趣事 2024-09-22 03:03:47

因浦大记者在马翔宇事件中,前后态度不一致,先是无私帮助,后是超出原则怒怼。浦的粉丝指责马同学“就是白眼狼,不知感恩”,浦甚至妄言:“马同学是精神病,已经涉嫌违法犯罪”。

其言论引发很多网友热议,并对“无私帮助”进行深度解读,多数网友指出:非无私而是见利。对于怒怼,网友解读为:每句话中不忘提钱,未能如愿以偿,最终偷鸡不成反蚀把米,恼羞成怒之下,露出庐山真面目,露出青面獠牙。也有很多网友对浦记者的人品进行过度解读。

马同学则指出,浦大记者纯粹是为了蹭其热度,并提出什么深奥的、小编也不懂的“结构洞”理论。

经网友们深挖浦记者的学历,发现在很多场合浦记者公布的学历与实际学历有些冲突,于是进行了大规模嘲讽挖苦之事能。

在学历背景调查的支持下,为了达到学历与水平必须对标的潜意识,网友们又对浦记者的文章及语言表达,遣词造句,逻辑连贯,进行分析。

在此,小编叮嘱网友们,要客观评价,不能过度解读。

1.如果一定要查浦大记者的学历,根据网络线索,可大致梳理如下。

首先是师范学校的五年制大专班就读,有网友曾说:考师范时分数不够,赞助三万元获就读,真实性未经证实,但不重要,已经正常就读就行。只要步入行列,就有机会争当排头兵。

以2001年大仓日报纸截图为证据,读师范可能确有此事,除非有同名同姓者。一般情况下,师范和高中属于同等学历,读师范的人就不再读普通高中,可能浦大记者确实没有上过普通高中。

五年制大专学校,一般在学生就读3年后发给职业高中或中专毕业证书。

就读5年后,发给大专毕业证书。根据小编了解,这大专毕业证书五花八门,有的学校发全日制大专毕业证,有的学校发成人高等教育大专毕业证书。但不管什么毕业证,总之,国家承认学历。

据网络友爆料,浦记者大专毕业后,函授就读于南京大学汉语言文学专业专升本,获本科学历。

函授教育,不参加高考,参加成人高等教育考试,浦大记者应该参加了专升本考试。

需要说明的是成人高考也有全日制在学校读书的情况,根据浦大记者描述,其有可能属于这种情况。

有些学员毕业获得学士学位,多数学员无法获得学士学位。

获得学位一般要加试学位英语,也可用CET(大学英语四级)成绩、PETS(全国公共英语三级)成绩代替,专业主干课程成绩要达标,一般是70分以上,毕业论文要达到良好等级以上,也有学校量化成绩70分以上。

浦记者是否获得学位证不得而知,如果获得学位就是文学学士学位,并标注,成人高等教育学位。

浦记者清华EMBA硕士课程培训和清华及香港中文大学联合硕士课程培训。

国内硕士主要是参加12月全国统考,报名参加考试的学历条件是,国民教育体系本科毕业,无学位要求,大专加一定的工作年限也可以参加考试。根据网络梳理及本人发布,浦大记者未参加过此考试并被录取。

目前国内有一种硕士叫同等学历申硕。学员学完规定课程,考试成绩合格,不合格可继续补考,直到合格。硕士学位论文通过答辩,主考学校发给结业证书,同时,授予硕士学位证书。学员学历仍为大学本科,学位为硕士。授予硕士学位有前置学位要求,即获得学士学位。如无学士学位学员,只能获得一个结业证书。

经知网查阅,浦记者无硕士学位论文,因为近些年,硕士学位论文都上知网。说明浦记者无国内硕士学位,是否与其学士学位有关联,不得而知。同时,浦大记者晒清华学习经历时,出没有标注硕士。网上传言是与清华某教授有纠葛后被清华经济学院除名,传言未经证实。小编也表示怀疑,因为图示的清华经管学院声明貌似与清华水平不符,陈述事实方面感觉很多用词不准确。

中外合作办学硕士,对前置学历学位要求不高,一般情况下,发国外硕士学位证书,但需要教育部留学生服务中心认证,认证合格后上学信网,国家承认学历。根据浦记者发布的相关消息“有教育部归国留学认证”,其可能获得此类硕士学位证书的因素比较大,但这类硕士发证的应该是国外大学,不可能是清华大学。另外国外很多大学,没有硕士学位论文的强制要求。

以上就是浦大记者的大致学历状况,出入的可能性不会太大。

2.普大记者的作品及表达能力方面也分析一下。

经知网查阅浦大记者作品,可见如下:

查阅知网,共见浦大记者作品36篇,分别发表于上海证券报、经济参考报、中外文化交流、金融世界、当代作家评论、人民日报海外版、新华每日电讯。

文章下载次数较多,现场累计约845次左右,平均约下载30次。

文章影响因子较低,仅2014年2月13日发表于上海证券报的文章《微信红包“线上偷袭”始末》被引用1次,该文下载156次。

小编没有过多时间阅读浦大记者作品,对其思想深度、学术成就不作解读。

但如此成绩,总体上说,已经很不错,一般大学毕业生、研究生毕业生,甚至是大学老师,在知网上也就露脸几次而已,有些大学毕业生就没在知网露过脸。浦大记者已经有露脸36次的业绩。其综合水平不比全日制大学本科毕业生差。

需要指出的是浦工作的媒体平台可能对其有助力作用,但那终究只是载体,关键在人,成事在浦大记者。

2024年中秋夜,普大记者作诗留言遣怀及其文字能力。

时逢中秋佳节,祝各位师友未来一年团团圆圆、顺顺利利、和和美美。

稚作小诗,无畏风雨,守望今夜之月圆,聊表奕安的祝福:遥遥之愿,诚与君念。国家兴和,月圆人安。祝中秋快乐,阖家幸福。

中秋流觞,

黄昏披上了偶像的醉欢,

梦中的江南廖韵安恬,

在十五的渲染中,静默,

把北京蓝的天空洒透,

一波波祝福中漾着甘冽,

道尽中秋的依依芬芳。

圆圆的月儿亦或酩酊哪,

使人儿明了清新。

对以上诗文遣怀,以一般人(就像小编之流)无病呻吟几句的角度看,见月生情,借景抒情,表达了一种情感和意思就行,已经很好。

从专业媒体人的视角解读,留言有点散乱,表达有点啰嗦,诗作确实稚嫩,有待于进一步充实提高。

另外散见一些自媒体文稿,浦大记者在文笔方面,在语言组合方面应注重简洁,要加强训练。特别是表达层次方面,一个语意表达清楚,再表达另外一个意思,不要混合、交叉。

河北网友大师之家以同一内容作诗留言浦记者,可能是为了比较,有点讽刺意味,也可能是偶遇巧合,当时网友评论:鉴定完毕,高下立见。小编当时留言:“诗很好,对比就没必要,没有可比性”。或许大师之家也有察觉,确实欠妥,起码是不尊重,有文人相轻、自视甚高之嫌。发在哪里都行,尽量不要发在别人的留言之处。目前留言中已经查不到此诗。大师之家的诗作如下:

《满江红·心如朗月》

朗月当空,清辉洒、银波似雪。心若此,静行尘世,意坚如铁。任那境风频拂动,我怀澄澈何曾灭。立人间、守那份安宁,情难绝。

光阴转,尘事叠。心笃定,无摇曳。似月悬浩宇,素光高洁。万事纷纭皆过眼,千般困扰皆抛撇。向未来、一路步从容,无拘遏

此诗应该不错,起码文字对仗工整,韵脚整齐,造诣颇深,已具匠心,小编古典文化根底肤浅,在此就不敢妄加评论。

3.学历真的不重要,一点都不重要。因为学历的确代表不了水平,没有学历不能说明没有水平。以下是实例。

陈独秀,前清秀才学历,相当于现在的初高中学历,任北京大学文科学长。

伟人也是师范学历,长沙第一师范,和现在的高中差不多,他也当过几天小学老师。可是在哲学、政治学、制度建设、古文造诣,诗词创作上,能超过伟人的有多少?伟人藏书万册,并不断学习,不断实践,产生智慧、产生真知。谁敢说伟人水平低。

鲁迅水师学堂毕业后,就读于矿务铁路学堂毕业,也就是现在的中专,后去日本仙台医学专科学校留学,相当于现在的大专,可是鲁迅肄业,弃医从文,后来曾在北大教授中国古代文学史略,在文学创作上曾提名诺奖。要说鲁迅的真正学历就中专,能说鲁迅水平低吗?

华罗庚,初中学历,杂货店店员,数学家。

梁漱溟,中学学历,在北大教授印度哲学。

钱穆,中学学历,国学大师,桃李满天下,世界名校香港中文大学创始人。

沈从文,小学学历,西南联大、北大任教,诺奖文学奖终审名单,大家印象最深的是他笔下的湘西吊脚楼。

再近一点,现任中国人民大学教授,《中国在梁庄》的作者梁鸿老师也曾师范毕业,也当过小学老师,也没上过普通高中,能说梁教授、梁博士的水平低吗?可以说梁教授的文章当之无愧代表新版“乡土中国”。

浦大记者什么学历,真的不重要,重要的是大家看到其不断学习的过程,硕士课程班反复培训的经历。相信人只要学习,就会有或多或少的提高。相反,名校毕业又能怎么样?如果放弃学习,可能5年、10年之后就资质平平,不会作文。

需要说明的是,浦大记者也不必过度脱离实际地渲染其学历及学习背景,引发网友反感情绪。学历毕竟只是一个短暂的历程,能说明一个短暂的经历,后来的实践加继续勤奋学习才是最重要的。自己有才,写出好文章也是重要的,它能说明水平。

文后小结

多少官员学历有问题,学历和水平能按照常规固定思维模式对等吗?不能,官员不能,浦记者要是不能,也实属正常,不必过度纠结,也不要再拿其学历说事。

若要对人评价,定要进行实事求是的客观评价。

人无完人,任何人可能有一些长处和优点,也可能存在这样那样的缺点和不足。

人品和学养是后天获得的,是立足之根本,是人格尊严之基础,必须孜孜不倦地向着高尚的方向永远进取。

社会发展,带来价值观多元化,或许存在的就有一定的合理性,只要不是违法犯罪,以宽容的心态包容接纳一切合理存在。

法律是底线,是下线,是用来限制人、约束人、制裁人的。道德是上限,是用来自律的,不是用来绑架别人的。一个社会,最怕的是不遵守既定规则,包括政策和法律,却空谈高深的道德。

文章只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他人观点,如有偏倚,或对谁造成影响、造成伤害,绝非作者本意,纯属掌握事实不清,认知水平不到位所致,请予多多包涵为盼。

对此大家有什么看法,欢迎理性交流。有什么极端情绪,请保持理智,法律治下,以理服人。

文中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立刻删除。

0 阅读: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