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吴起在楚国一系列的变法收效快的惊人,不到一年,楚国国库充盈,兵强马壮,大有雄视天下之势。之后,吴起统率楚军,向南收服百越,进而攻占洞庭、苍梧,使楚国的南疆,直拓至今天的广西一带;接着,向西攻秦,深入汉水上游(陕西南部),在於地(今陕西商洛地区)大败秦军,将秦国死死压在了秦岭以北;然后,吴起转而向北,肃清北疆陈蔡的反叛势力(注1),兵锋直抵三晋面额,虎视眈眈,就等着冲上去狠咬一口。
恰好这个时候,当年魏文候辛辛苦苦建立起来的三晋联盟突然在一夜之间瓦解了,这让吴起这只猛虎终于有了个破笼而出、一吐心中恶气的机会。
大家或许还记得,当年,魏文侯在赵国的腹心安插了一根钉子中山国,这根钉子插的赵国十分难受,然而当时文侯正盛,吴起在魏,赵国不敢异动。可如今文侯已死,吴起已逃,中山也摆脱了魏国的控制独立了,如此,赵国不再有何忌惮,便想对魏国下手。
于是,公元前383年,赵国开始了试探性的进攻,当然,它还不敢直接进攻魏国,而选魏的小弟卫国下手。
卫国是个小国家,然而地理位置非常重要,是齐魏赵争雄的缓冲区,谁得到它等于抢到先手,便宜赚大了。为此,赵国自建国以来便一路向东迁都,先迁到中牟(今河南鹤壁),近年又迁到邯郸,看来它对卫国早已是欲火焚身。
与此同时,秦献公也将都城从雍城(今陕西凤翔)向东迁到了渭北的栎阳(今陕西西安东北的阎良区),看来对魏国的河西之地也是垂涎欲滴了。原来,秦献公曾因秦国内乱侨居魏国西河近三十年,眼见着魏国变法而日渐强大,于是回到秦国即位后便搞了个小规模变法,他废人殉、兴私田、编户籍(注2)、任官僚,使得秦国国力有所上升,为之后的商鞅变法打下基础。《史记·秦本纪》上说:“献公十八年,雨金栎阳。”世上绝无雨金之事,此必矿产之溢出于外者,为风雨鼓荡,而飞于空也;《史记·货殖列传》亦曰:“栎邑北却戎翟,东通三晋,亦多大贾。”可见献公东迁之后,秦国商业矿业皆日渐强盛,开始进入一个黄金时代了。
魏武侯对此深感危机,就想要再找秦国干一架,可就在这时,赵国却趁此机会,迅速抢占刚平(今河南清丰西南),筑起大城,而以此为基地攻打卫都濮阳。濮阳十座城门,八座被堵死,两座被毁坏,刍牧薪采,莫敢窥东门,眼看就要亡国,卫君赶紧光着脚亲自去向魏国求救(卫君跣行,告遡于魏)。
魏武侯大怒,立刻把秦国放在了一边,相比秦国,他更不希望赵国跟他抢夺中原霸权,于是亲自“被甲砥剑”,带兵伐赵,并找来了齐国帮忙,齐国也不希望赵国独吞黄河东岸地区对齐地产生威胁,于是也大举出兵,两国很快帮卫国收复了失地,并一路向北,直逼赵国南部重镇旧都中牟。赵国大窘,只得向从前的敌人楚国求救。
俗话说的好,世上没有永远的朋友,也没有永远的敌人。三晋联盟破裂,正是楚所乐见,于是在公元前381年,吴起率楚军穿越周王畿,北渡黄河,深入魏境河内地区,与魏军大战于州西(今河南沁阳东南),轻松打败了从前自己亲手打造出来的魏武卒,饮马黄河,然后又向西南进军,南渡黄河,穿越郑国,一路杀到了大梁城下,然后绕着大梁城耀武扬威了一番,方才回转。看着吴起带兵在魏国境内杀来杀去,如入无人之境,魏武侯觉得自己很傻,这可真是搬起石头把自己的脚给砸了。
自楚庄王问鼎中原以来,楚国已数百年未曾兵抵黄河,更未到达过河内,而这个惊世壮举,竟被吴起如此轻松达成。不知楚庄王地下有知,会作何感想。
与此同时,赵国也趁机攻占魏河北之地,大出了一口恶气。
这一战的意义非同小可,从此,三晋联盟正式宣告破裂,楚赵同盟形成,有了赵国这一支钳制三晋的力量,楚可数十年高枕无忧矣。
另外,三晋联盟的破裂,对整个战国局势的影响也是极其巨大的。三晋不再共同进退,反而连年爆发内讧,这就意味着齐秦可以从容坐大,到了战国中期以后,天下就变成了西秦东齐的天下。
大家或许会奇怪了,三晋联盟破裂受益最大的应该是楚国啊,怎么又变成了西秦东齐的天下?
原来,楚国的吴起变法竟在其最巅峰的时候,突然之间,全面崩溃。这一本该是中国历史上最伟大最彻底的历史性变革,竟然坚持了不到两年,就夭折了!!
所以楚国终究没有变强,旧贵族旧势力在变法中虽然受到沉重的打击,但变法时间毕竟不长,其成果并未完全巩固下来。到了七十年后楚怀王时期,吴起给楚国的变法红利终于耗尽,楚国开始一路下坡,而且再也没有刹住,一直冲向深渊,走向灭亡。
吴起变法的失败,是中国保守势力的复辟、革新势力的悲剧、也是历史的倒退。由于中国人固有的保守思想,所有革新与变法都是注定无法坚持到底的,一般能坚持上十年,就算是成功了。所谓“楚不用吴起而削弱,秦行商君而富强”(《韩非子·问田》),秦国的商鞅虽然最后也失败了,然而他的变法坚持了二十二年,所以最后还是稳固下来,得使秦国一统六合。很可惜,吴起的变法虽然彻底,却只坚持了一年多,吴起一死,大部分政策就人亡政息了(注3),否则战国时代的中国,恐不必等到秦国来一统。那么,我们历史书上也就不会是大秦帝国,而是大楚帝国了。
二
有时候,人生的高潮常常以一种出人意料的方式到来,而又以另一种更出人意料的方式结束。吴起方触摸到其事业的天花板,竟然就失去重心,头下脚上的倒栽下来,跌的粉身碎骨。
一切的一切,就在于的他的重心并不稳固,当无比信任他的楚悼王一死,他的政治生命自然也将无可挽回的宣告终结。
楚悼王当真死了,还没来得及享受片刻成功的喜悦,就暴毙了。
唉,死的真不是时候!
此时此刻,楚国的上空弥漫的不是悲哀的愁云,而是仇恨的飓风,以阳城君和屈宜臼为首的保守派旧贵族以奔丧为名冲进楚都,声称要取走那个害他们不能享福的瘟神,吴起的小命。
吴起当然明白,他在楚国已是众矢之的。木秀于林,风必催之,何况这颗大木,挡住了无数小草的阳光。
那么吴起该怎么办,继续喊着“此处不留爷”的口号潇洒离去吗?这似乎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然而,吴起并没有这么做,因为他累了,他一生三起三落,历经沧桑,早已受够了流言中伤、勾心斗角和孤军奋战,这一生,该做的都做了,该得的都得了,努力了,尽力了,一切都没有遗憾了!
可是,他真的没有遗憾吗?其实,他好恨,上天没有多给他和楚悼王点时间,只要再十年,他们就能让这个古老而庞大的楚国重焕生机,将六雄尽数踏在脚底,一统天下,也未必就是梦想。
不过……遗憾是遗憾,但这是他生的遗憾,不是死的遗憾;遗憾是遗憾,但这是他个人的遗憾,而不是所有变法者的遗憾;遗憾是遗憾,但这是他这个先行者的遗憾,而不是所有变法后来人的遗憾。吴起生前没有把想做的事情做完,没有关系,他死后将有无数变法者踏着他的血肉勇敢前行……所谓朝布道,夕死可矣!做为中国第一个为变法而死者,他已经求仁得仁,死而无憾了!
——所以那好吧,我吴起一生杀人无数,这次就让你们杀了又何妨!然而,我要死也决不能白白的死,阳城君、屈宜臼,你们这些寄生虫等着瞧,我会让你们为你们的错误付出代价!
吴起虽然一生秉持着兵儒合流的正道,从来不耍阴谋诡计,但他毕竟是个拥有丰富政治经验与斗争智慧的兵权谋家。这一次,他就要精心设计一个大大的阴谋诡计,让天下人都知道,他不是只会铁腕不会耍诈,只看值不值得而已!
三
中国历史上最震撼人心的死亡,我认为只有两个,一个是项羽,另一个就是吴起。项羽的死,充满了力量、激情、壮美,以及贵族那迷死人的坦荡与骄傲;吴起的死,则充满了坚忍、智慧、决绝,以及法家那不顾一切的偏执与信仰。
巨变如期而至,这一天,无数寄生虫们冲进城来,睁着血红的大眼,流窜在郢都的大街小巷,四处追杀吴起。
“冲啊,杀啊,砍死他!砍死他!”
吴起架着车在长街上狂奔,带着不屑的冷笑,头也不回。身为法家,他注定要战斗到最后一刻,这一刻马上就要来临了。
此时此刻,吴起赫然发现,自己并没有老,在他的心中,永远燃烧着无法泯灭的斗志!!
寄生虫们万万没想到,吴起并没有逃出城,也没有跑进兵营聚众顽抗,而是冲进了楚悼王的灵堂。而贵族们杀红了眼,竟然也拿着刀剑弓弩冲到了灵堂门口,他们不敢进去,就堵在门口,翘起脚往里面看。
然后他们看见了奇怪的一幕:只见吴起静静的坐在楚悼亡的尸身旁,一个老人,年过花甲,手无寸铁,却散发出了一股难以撼动的可怕气场。这就是名震天下的吴起啊,他是兵法儒史四家的宗师,西河的大将、大楚的令尹、不败的战神,这样一位大人物,怎么会傻傻坐在这里,乖乖等着受死呢?他葫芦里究竟卖的什么药?
这时吴起站了起来,冷眼注视着面前这群狂徒。
那种眼神,冷如冰,利如刃,仿似地狱的阴风,死神的凝视。
所有人都忍不住的向后退,满脸恐惧,噤若寒蝉。
阳成君率先回过神来,他摸了摸尿湿的下裳,歇斯底里的嘶吼:“吴起,你的死期到了!”
吴起却笑了,不但一点儿不惊慌,反而故意挑衅道:“无知鼠辈,尸居余气,上逼主君,下虐百姓!我劝你赶紧跪下伏罪,本令尹饶你一死!”
寄生虫们快气疯了:这吴起死到临头,还敢这么嚣张,要是继续让他活着,我们就没有活路了,于是纷纷取箭射向吴起,吴起一边躲箭,一边冲向楚悼王的尸体,同时纵声狂笑。
——哈哈哈哈哈,射的好,射的好!!
这时阳城君终于意识到不对劲了,赶紧命令大家停手,但显然已晚了。吴起一下子扑到楚王的尸身上,牢牢抱住,一阵密集的箭雨之后,吴起和楚王的尸体竟然被密集的箭簇牢牢的钉在了一起,分都分不开。这两位最好的政治伙伴,看来就要死在一处了。然而吴起竟还有最后一口气,他转过插满箭的头,满脸是血,有如地狱的恶鬼,发出一声凄厉的惨叫,一字一句,有如号角,奏响了他最后的战斗宣言:
依楚律,敢以兵器触王尸者,夷族!——
吴起终于死了,满身的鲜血,流淌在楚悼王的尸身上,一个诡谲的冷笑,静止在他苍老的面庞。
这时候,旧贵族们才醒悟到自己中计了——这个狡猾的老狐狸,死到临头居然想到利用一具尸体来为自己报仇,太奸诈太可恶了!他们狂怒的冲上去,将插满利箭的吴起拖出门外,五马分尸,以泄心头之恨!
然而,这样的泄恨没有任何意义。吴起已经完成了他的历史使命,死的无怨无悔轰轰烈烈,连带着把这些旧贵族寄生虫们也全都拉了垫背。这些寄生虫没了,楚国的变法即便中止,也能再富强好一阵子。
果然,悼王的儿子楚肃王继位后,按照楚国之法章“丽兵于王尸者,夷三族”(应该是伍子胥鞭楚平王尸后楚国特意制定的法律),挨个追查当初参与箭射“楚悼王”尸体的叛逆者们,得七十余家,全部满门抄斩,统统给老楚王陪葬去!他们选择与当今天下第一战神为敌,果真是不智,最后落得如此下场,也是咎由自取。从此,楚国的自治老世族便基本上退出了历史的舞台,楚国的王权大大增强,能控制的土地与人口也大大增加。至十余年后楚宣王至威王时期,楚国国力达到鼎盛,国土面积也达到巅峰,史称“宣威盛世”。考古资料也表明,楚国墓葬的数目以战国中期的增幅最大,其高峰在战国中期后段。考古还发现,在湖南清理发掘了将近二千座楚墓,其中有一百多座中发现了春秋晚期至战国中期的用于称金天平砝码,仅长沙一地就有94座,而在这些墓葬中,其中无一是大夫级别以上的墓主,除几座墓主的墓主身份难以确认外,“士”级别墓葬有58座,平民墓有34座。这说明楚国在战国中期时,已经对南部边疆进行了充分开发,其经济之繁盛,甚至连下层阶级中已经使用上了黄金这种贵金属货币(注4)。
由此可知,宣威时代确为楚国顶峰时期,此时期的墓群如此密集,度量衡水平如此之发达,为并世列国所罕见。
读史至此,作者不由感叹:吴起不愧为一个不败的战神,在为他的人生划上句号的同时,也用无敌的谋略给自己画上巨大的感叹号!举凡世间的兵法大家,在生前算无遗策没什么了不起,能在自己身死之后还操纵局势发展,甚至让自己的死亡推动历史,改变世界,古今中外恐怕也没有多少人能做到吧!
四
归结吴起的一生,就是不断奋斗与抗争的一生。与强权抗争,与世俗抗争,与常规抗争,与旧法抗争,他天生就是一个叛逆者与破坏者,他叛逆于一切看似合理的常规,破坏于一切陈腐不堪的旧法,在他的眼里,高尚是卑鄙者的通行证,卑鄙是高尚者的墓志铭,为了实现自己的理想,他宁愿放弃那张高尚的通行证,去选择一篇卑鄙的墓志铭。
对此,他无怨无悔。
因为,他表面上是个儒家,内心却是彻彻底底的一个法家,法家注定孤独。
更坏的是,即便在法家中,吴起也是个先锋派,他生的太早,也干得太急,所以更加惹人争议。如果他能晚出生个几十年一百年,平民游士掌兵执政已成常态,针对他私德的谤言或许会少很多。
总之,在当时那种时代,吴起必须被塑造成一个为了名利不择手段的丑恶小人,用司马迁的话来说,就是“刻暴少恩”,用儒家的话来说,就是“不仁”。
然而吴起真的不仁吗?
中国人常言“志士仁人”,真正的仁人,必要有“志”,如若无“志”,其“仁”不过是“小仁”,或言“匹夫之仁”。
所以,我说吴起伟大,就在于他的“仁”,乃是有“志”之“仁”。吴起拥有的,乃是“天下之志”、“天下之仁”,而非“匹夫之仁”。
换句话说,吴起拥有的乃是“天下之爱”,而非“匹夫之爱”。他的爱乃是对天下之爱,而非对某个人的爱,他或许不爱妻子,甚或不爱自己,但他爱天下,爱苍生,他用事实证明,儒家所谓“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理论是错误的,为了“治国平天下”,“齐家” 有时不得不被放弃。
这,就是基督所谓的“大爱”。
再换句话说,吴起发为天下谋新路的大愿,虽千夫所指,却我行我素,独往独行,终以无我相却救众生而家破名裂,而万箭穿身,而五马分尸,而万劫不复。他用事实证明,“消极出世坐而论道”根本无补于世道,只有“积极入世身体力行”才能有益天下有益苍生,即使为之流尽男儿之血,那也是值得的。
这就是佛所谓的“乘本愿而出舍身证道”。
中国的名将之殇有好几种:一种是为君所赐死,这是下下之死;一种是马革裹尸战死疆场,这是上上之死;然而还有一种死,死的最伟大,那就是类似于吴起的死。
吴起明明可以不死,可以逃,他却毅然决然的选择了一死,以感召后人。所以他虽死犹生,他虽失败犹成功。这就叫做殉道,这就叫做血荐,血荐轩辕!
总之,吴起的确是中国历史无法磨灭的一个天才人物,他不但仗打的好,学问做的好,治国也是一流,更难能可贵的是他那种一往无前敢于挑战一切固有樊篱的独特气质,这在古今名将里面也算得上是绝无仅有。他以自己的鲜血献祭对政治信念的追求,永不停息地努力去探索并创造一个全新的时代;他以自己的一生证明了旧的东西是可以丢弃的,新的活法是存在的、可以获得的;他更以自己的一死为商鞅、秦始皇、王安石、张居正等后世变法者开了路,给他们的了好些好经验好教训好起点好凭借,让他们可以少走弯道。这,就是名将吴起对中国历史最伟大的贡献。
有人或许会反驳我,吴起并没有那么伟大,他所做的一切,其实只是为了名利。那我要问你,吴起的名在哪里?利在哪里?
如果他爱名,为何他最终获得的确是“恶名”,我想任何人都不想要这样的“名”吧!
如果他爱利,他为何要和士兵们一起吃苦,这样的“利”未免也太得不偿失了吧!
我有的时候真不明白,怎么在儒家的眼里,孔圣人周游列国四处求官就是兼济天下,而吴起浪迹诸侯急于从政就是追求名利呢?儒家是否存在双重标准?
最后,用一首诗带着一缕希望来结束本章吧!
也许有一天
太阳变成了萎缩的花环
垂放在每一个不屈的战士
森林般生长的墓碑前
乌鸦,这夜的碎片
纷纷扬扬
——北岛诗歌《结局或开始》
注1:陈蔡二国在春秋时期已被楚国所灭,此时之陈蔡,应该是被封在两地的楚国王子封君,他们割据自立,故吴起北上灭之。
注2:研究发现,秦的户籍制度始创于秦献公十年(公元前375年),《史记·秦始皇本纪》:“献公立七年,初行为市。十年,为户籍相伍。”这也是中国历史上记载最早的户籍制度。秦户籍的种类除一般民户的“户籍”外,还有王族的“宗室籍”、官吏的“宦籍”、官吏子弟的“弟子籍”,商人的“市籍”等。参阅王彦辉:《秦汉户籍管理与赋役制度研究》,中华书局,2016年,38页。
注3:故战国晚期的《吕氏春秋》之《察金》篇便以刻舟求剑和抱婴投江的寓言来比喻楚国的政治说:“时已徙矣,而政不移,楚之为政者,有似于此。”
注4:参阅国家标准计量局度量衡史料组:《我国度量衡的产生和发展》,《考古》,1977年第1期;以及袁常奇:《从出土天平看楚国的黄金货币化》,《中国钱币》,2010年第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