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人◆葳漪专栏】审美升级是栽树,消费升级才是摘果

汽车人时刻变形 2024-08-06 17:42:58

在汽车行业,超越细分市场之争的视觉设计,跨越审美周期的严谨质感,第二眼的豪华和科技体验,会是打破低迷销量的一味解药。

文 / 刘葳漪

卷是不折不扣的审美降级

先不品评巴黎奥运会的开幕式,也把法国人顶级的艺术松弛感搁置一边,说个跟我们有关的:

今年夏天,某多多的海外版Temu成了欧美老外们吐槽的对象。

在美国、英国的很多用户用过之后,抱怨其平台出售的产品是“Trash”(垃圾)。联想、TCL、美的、方太、波司登……一众优秀中国品牌多年努力建立的良好口碑,险些就要被Temu败坏殆尽。

在伦敦的Kita描述她最近在Temu购物的体验,买了5件东西,的确很便宜,但是只有2件能用的。第二次不信邪,又买了3件东西,一个星期后只剩1件还能用。不过,全部给退款了。好多英国人说这平台真适合零元购爱好者。

低价、低质,垃圾广告骚扰,诱饵式营销、刷好评,即使暂时把流量做起来,获取的也是垃圾流量,一个“仅退款”就能把供应商卷死。

今年春天,日本经济新闻拆解了一辆来自中国的销量成为神话的电动车,这家媒体发表了三个自己的观点:由于采用了油门刹车一体式踏板,当抬脚时,车辆会强力减速,导致同车的试乘者全体晕车;该车的焊接水准是“无经验者接受10分钟培训就上手的水平,完全不及格”;车内有一个麦克风,日本人以为是黑科技的一部分,查了很久才搞明白跟卡拉OK的话筒没区别。

这则消息在日本传播甚广,但我们很可能闻所未闻。信息茧房不多的好处,就是你不想知道的,永远可以不知道。

卖便宜货的电商平台,在行业内卷出天际的电动车……方兴未艾的互联网技术或许正在通过“转换艺术的时间观念”的方式,重塑人类的审美;而新的数字审美的对象与其说是一系列“物体”,不如说是一系列“行动”。

审美升级也是必修课

美,是一种秩序。家里整洁有序,办公室窗明几净,公共场合清洁宜人,是秩序的美。

美,是人们原始的创造力以及未来的创造力。没有功利,没有目的。

美,是各种体验组成的底蕴。在累积了很多美的感受后,在某个时刻,美的感觉就会油然而生。在沙漠,“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诗句,在湖边看落日,“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的感悟,都是美。莫奈的印象派是美,巴赫的平均律是美,苏轼的《明月几时有》是美,莎翁的《仲夏夜之梦》也是美。美,是使人感到心情愉悦的一种主观感觉。

美是一个社会里最基础的部分,美是道德和法律的基础,美是普世的,超越性别、种族、肤色、文化、语言,也经得起时间的考验。

当数字社交媒体的普及降低了艺术生产和传播的专业门槛,动摇了传统的创作训练体系和行业评价体系的权威性,进而使得一种“自下而上”的大众品位日益占据人类审美结构中的主流地位,全世界都不免沉沦。

但无论如何,精装修的房子总是要比毛坯房贵,劳力士总是要比斯沃琪贵,同平台同动力系统的产品,品牌溢价高的更贵,总有人愿意为其中的审美买单。

当人们走出家门,走进电影院走进剧场,去餐馆去博物馆去购物去旅游,开始满足精神层面的需求,欣赏美,追求美,审美就成了竞争力。就像作家蒋勋说的:“一个人审美水平的高低,决定了他的竞争力水平。因为审美不仅代表着整体思维,也代表着细节思维。”

质感是喧哗时代的解药

95小花们是面部线条立体、五官曲线多的甜妹,00小花们虽然还一时半会儿用不着科技和狠活,也有评论认为她们普遍缺少大美人的精致感。那个率性舒展的港风大美人霸屏的年代,亦是音乐和电影的黄金时代。

林青霞、张曼玉、关之琳、钟楚红、王祖贤、邱淑贞、李嘉欣……她们的美,至今还是国内审美金字塔的顶尖。大美女美在妩媚、性感,大帅男帅在硬朗、挺拔,明星的美在于质感。

尽管黄金时代渐行渐远,但如今七成以上的年轻人依然愿意为美感、格调、颜值买单。这源于他们教育水平的提升与时尚消费信息的浸染。

消费者对好看好用的东西天然敏感,日常生活体验中自觉追求美学设计感,这种转变在一二三线城市更广阔的市场中螺旋上升,并未因经济发展趋势的不确定而产生质疑。通过注重审美,实现生活格调的提升,从而表达和塑造出与他人所不同自我形象的消费动因,是消费不断得以升级的重要驱动力。

在汽车行业,超越细分市场之争的视觉设计,跨越审美周期的严谨质感,第二眼的豪华和科技体验,会是打破低迷销量的一味解药。【版权声明】本文系《汽车人》原创稿件,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