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露惊秋晚,朝看菊渐黄,今日露水凝结成了霜,泸州似乎真的冷了

程昱聊生 2024-10-09 04:24:38

寒露惊秋晚,朝看菊渐黄,今日露水凝结成了霜。

二十四节气的寒露到了,元代文人吴澄编著《月令七十二候集解》是这样描述它的:“露气寒冷,将凝结也”,这不由得让我想起周杰伦的御用词作者方文山写的《菊花台》引用的古意延伸出来的“夜太漫长,凝结成了霜。”

传统文化的意境跃然纸上,虽然有些哀鸣,却无比贴切,秋天自来让人觉得有些忧郁和淡淡的感染,古人觉得秋声自带悲歌,好在欧阳修先生用《秋声赋》把悲秋自艾自怜的情绪,推到了一个新的高度,就是与其悲秋、恨秋,不如自我鼓舞和反省,“草木无情,有时飘零。人为动物,惟物之灵。”我们之所以是人,就是可以顺应自然法则的同时,还能寻找更好的出口,不滞于物才是自古有节操和风骨的文人追求的境界。

当然,抛开情绪的因素,季节的转换是的确很明显的,虽然中国幅员辽阔、地大物博,南北差异比较大,有时候二十四节气对应也是具备,但是即便如此,全国还是各有一些相应的感应。

就拿泸州来说,再也不会继续那之前秋天的酷热,好歹寒露这一天,我们能感觉到秋意,不过古人那种悲秋的敏感,实际上我个人是没有感觉的。

不管是早晨还是午夜,大概在泸州的市区是凝结不成霜的,那些山区海拔高些的地方或许可能。现代都市,尤其是泸州这样秋很短暂,还留住夏日余温的地方,要看到寒露有霜,几乎是不可能,当然或许以前的某些年是有的,甚至田坎上起凝冰的说法,但是应该是到冬季了。而秋天不容易。

不过草木黄落也逐渐开始了,不过泸州由于之前提到纬度和气候,实际我们到了冬天还不是满城枯黄,反而依旧郁郁葱葱,这个时候你会发觉这座城市也有可取之处,你要是去北方某些极寒的地方,早就冰雪覆盖,想看绿色和吃绿色蔬菜可不容易。

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这就是它正常的样子,节气时令作为一种参考,随着几千年的变化,以前是农耕的法典依据,现在都有很多变化了,四季有常,人类也可以改变为无常,科技使得很多需要等待的东西,变得唾手可得。

虽然不关乎于四季变化,却通过仿生学的方式,把四季任意拿捏,这不能不说是人类发展的进步,同时也会有一些担忧,或许是杞人忧天吧,物质需要时间和季节去打磨的年代,已经渐行渐远,你可以守着四季的法则继续躬耕,也可以通过科技介入农业,让它们不再受到时令的约束,通过反季节的制作,满足了我们各种需求,那种要等待的期盼,已经不再强烈,但是这样真的就合适吗?

有人说反季节的东西并不好,至于怎么不好我们也说不清楚,可能就是一种习惯与变革的不适应吧。

这个时候,我们的局部改变,也可能给整个生态带来变化,其他生物是不是能跟着我们走,还是感应四季的督促呢?到了该候鸟迁徙的季节了,泸州东门口的红嘴鸥可能也要到了,但是我们是不是跟往年一样期待呢?

我个人可能保守了一些,还是希望四季和节气能分明一些,这样大概不会乱。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