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8年4月,科拉松·阿基诺踏上中国的土地,她是菲律宾的第一位女总统,也是家族历史上第一个以总统身份回到祖先故土的人。她站在福建漳州的老村口,身后是为她敲锣打鼓的村民们,眼前是许氏祖祠的古老红墙,脚下是祖辈曾经走过的土地。
然而,20多年后,阿基诺的儿子阿基诺三世也走上了总统的舞台,却与母亲截然不同。他在国际舞台上频频与中国针锋相对,特别是在南海问题上,强硬立场令人侧目,甚至把争端诉诸国际法庭,将中菲关系推向了紧张的边缘。
刺杀阿基诺
1983年8月21日下午,本尼尼奥·阿基诺(Benigno Aquino Jr.)搭乘的班机缓缓降落在马尼拉国际机场。机场内外,安保措施异常严密,虽然众所周知他在海外的政治立场,但此次归来仍充满了不确定性。阿基诺曾是菲律宾的知名议员,因反对马科斯政府而选择流亡美国,此番归来,他希望能激发一场政治变革。
飞机降落时,阿基诺身着一套简洁的深色西装,他的脸上带着决绝和坚毅的表情,仿佛预备好迎接即将到来的挑战。当飞机停稳,阿基诺被安排从飞机的后门下机,这是出于安全考虑的特殊安排。
然而,刚一踏上停机坪,局势突然紧张起来。四周的安保人员显得异常警觉,他们的目光紧紧盯着周围的一切动静。阿基诺刚刚走到舷梯底部,突然,几声枪响划破了机场的平静。几颗子弹命中了阿基诺,他几乎是立刻倒下,血迹染红了机坪的混凝土地面。
这一幕发生得极快,周围人群的尖叫声和安保人员的呼号声混杂在一起,整个机场陷入了混乱。枪手的身份不明,他们似乎是专程为了刺杀阿基诺而来。在阿基诺倒地的一刹那,机场的安保人员立刻展开行动,试图控制局势并寻找凶手。
机场医疗队急速赶到现场,他们试图对阿基诺进行急救,但由于伤势过于严重,阿基诺很快就宣告丧生。
新闻记者和摄影师们争相抵达现场,他们的镜头记录下了这一历史性的悲剧。消息很快传遍了整个菲律宾乃至世界,阿基诺的突然去世震惊了所有人。
科拉松阿基诺的觉醒与抗议浪潮
科拉松·阿基诺在美国接到丈夫被暗杀的消息时,整个世界似乎都静止了。她立刻决定结束在美国的生活,返回菲律宾,接过丈夫未完成的使命。
科拉松原本是一位普通的家庭主妇,但在这一刻,她成为了菲律宾民众眼中的希望象征。她的决定得到了菲律宾各地民众的响应,他们看到了在科拉松身上,一个可能改变国家命运的领导者。
菲律宾各城市街头,数以万计的民众自发集结,他们手持标语、穿着黑衣,高呼口号,要求政府公开调查真相,为阿基诺伸张正义。这场抗议活动迅速演变成了一场全民运动,其规模和强度是菲律宾近20年来前所未见的。
在这样的民意压力下,原本对阿基诺暗杀案三缄其口的政府不得不开始对事件进行调查。与此同时,科拉松在回到菲律宾后,迅速成为了反对派的中心人物。她没有政治经验,但她的诚挚和坚定感染了周围的人。
科拉松·阿基诺的公开活动常在各种集会和演讲中进行,她呼吁民众保持坚定,要求政治改革和重新评估国家的未来。在这些集会上,她经常提到丈夫的遗愿,强调需要终结当前的腐败和压迫,恢复民主和法治。
从民主恢复到宪法改革
1986年,科拉松·阿基诺凭借民众的广泛支持,在一场备受瞩目的选举中胜出,成为菲律宾历史上第一位女性总统。阿基诺在就职典礼上站在马拉坎南宫前,面对成千上万的支持者和媒体,她宣誓将致力于恢复国家的民主与法治。
上任后,阿基诺立刻展开一系列改革,着手废除马科斯时代的一些压迫性法律和政策。她首先解除了对媒体的严格管控,让新闻自由重新回到公众视野,媒体从业者纷纷开始报道真实的新闻,不再受到政府的压制。与此同时,阿基诺下令释放政治犯,这些曾因反对马科斯政府而被监禁的人士终于重获自由,他们的回归也极大地振奋了菲律宾社会。
在政治制度上,阿基诺深知马科斯时期遗留下来的腐败和专制根基深厚,因此她推动进行政治体系的全面改革。1987年,她主导制定了一部新的临时宪法,并迅速通过公投获得批准。这部宪法为菲律宾的民主和法制建设提供了新的框架,强调人民的权利和国家的法治精神,保障了司法独立,并重新定义了政府各部门的职能和权力。
与此同时,阿基诺面临着严重的经济挑战,马科斯统治时期遗留下来的外债问题使得菲律宾的经济陷入困境。阿基诺政府开始与国际社会进行谈判,寻求重新调整外债偿还的条件。在她的努力下,菲律宾得以在不完全依赖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的条件下,逐步恢复经济增长。她推行了一系列经济改革措施,鼓励国内外投资,试图重振被多年专制经济政策压制的国民经济。
在外交政策方面,阿基诺采取了更为独立自主的立场。最为显著的决定是废除美菲军事基地协定,这一协定允许美国在菲律宾境内保有多个军事基地。阿基诺坚持认为菲律宾必须摆脱对外国军事势力的依赖,重新掌握国家的主权。
访华寻根与中菲关系
1988年4月,科拉松·阿基诺在担任菲律宾总统两年后,展开了她的第一次国事访问,而她选择的首站便是中国。阿基诺家族的祖籍位于中国福建省漳州市的鸿渐村,科拉松·阿基诺多次在公开场合提到自己的华裔身份,她对祖先的深厚情感也为这次访问增添了特殊的意义。
当科拉松的专机抵达北京时,她受到了中国政府高规格的欢迎。机场上的欢迎仪式隆重而热烈,身着鲜艳民族服饰的儿童挥舞着中菲两国的国旗,迎接这位远道而来的贵宾。科拉松在外交部长和其他官员的陪同下步下飞机,与前来迎接的中国领导人握手致意。随后,她与中国领导人进行了多次会晤,双方讨论了包括贸易、投资和文化交流在内的多方面合作。科拉松积极推动两国在经济领域的互补合作,期望借助中国改革开放的契机,为菲律宾带来更多的发展机会。
访问的重头戏出现在她离开北京后,前往福建漳州的鸿渐村。对于科拉松而言,这不仅仅是一次普通的访问,而是一次回到故乡的特别行程。她的祖先许氏家族世代居住于此,数百年来与当地乡亲保持着紧密的联系。抵达鸿渐村时,村民们早早聚集在村口欢迎她的到来。红色的欢迎横幅高挂,欢庆锣鼓声响彻村庄,村民们手持花束,脸上洋溢着喜悦的笑容,纷纷想一睹这位“从海外归来的亲人”的风采。
科拉松一行在村干部的陪同下,走在村中的石板路上,村民们热情地向她介绍着村中的历史和家族的起源,她认真倾听,不时点头致谢。在许氏宗祠前,科拉松进行了一场简短但隆重的祭祖仪式,向自己的祖先献上香火和供品。
科拉松·阿基诺在村中停留了数小时,与村民们亲切交流,她参观了村中的学校和传统手工作坊,了解当地的发展情况。她鼓励村民们继续保持努力,并承诺会尽力推动中菲之间更多的文化交流。
在离开福建前,科拉松接受了当地媒体的采访,她谈及自己的华裔血统,表示对中国的深厚情感。她说,许多菲律宾人其实都有华裔的血统,正是这些跨国的历史联系和亲情纽带,使得两国有了更为深厚的友好基础。
阿基诺家族的政治遗产与挑战
科拉松·阿基诺的去世给菲律宾政坛带来了深远的影响,而她的儿子阿基诺三世(Benigno Aquino III)也在母亲去世后的情感浪潮中迅速崛起。2009年,科拉松的去世引发了全国性的悼念潮,阿基诺三世在母亲葬礼后不久宣布参选总统,他的决定受到了广泛的关注和支持。许多菲律宾民众认为他将会延续阿基诺家族对民主、反腐和改革的承诺。2010年,阿基诺三世成功当选菲律宾总统,他承诺会继续母亲未完成的事业,为国家带来更多的透明和正义。
阿基诺三世在处理国际事务时展现了与母亲不同的风格。尤其是在南海问题上,他采取了更为强硬的立场。南海问题一直是中菲之间的敏感话题,随着中国在南海地区的活动增加,阿基诺三世政府对中国的政策从合作转向了对抗。2013年,菲律宾政府在阿基诺三世的主导下,决定将南海争端提交国际海洋法法庭仲裁,要求对中国在南海的领土主张做出裁决。
阿基诺三世的政府坚称,这是为了捍卫菲律宾的主权和国家利益。然而,这一动作迅速激化了中菲两国之间的紧张局势。有声音认为,这种做法导致两国关系降至冰点,对经济和外交带来了负面影响。
阿基诺三世在国内的政策也受到南海争端的影响,他不断强调国家安全和主权的重要性,推进菲律宾军队的现代化建设,加强海上防御能力。这些举措被视为是对中国在南海行动的直接回应。与此同时,他与美国、日本等国的关系也更加紧密,菲律宾加强了与这些国家的防务合作,试图通过国际盟友的支持来平衡与中国的对峙。
阿基诺三世在其政治生涯的后期一直坚守着他的外交主张,即便在离任后,南海问题的余波仍然影响着菲律宾的内外政策。
参考资料:[1]杨超.阿基诺三世治下的菲律宾经济社会情况[J].东南亚纵横,2015(9):23-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