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0日世界骨质疏松日
骨质疏松症和肌少症要一起防
本报记者 楚超
10月20日是世界骨质疏松日。骨质疏松症和肌少症是影响中老年人生活质量的两大疾病,并且两者会“狼狈为奸”。9月22日,由中国健康促进基金会组织专家编写的《肌少-骨质疏松症专家共识》(以下简称《共识》)在线发表,其中强调,骨质疏松症和肌少症具有共同的致病因素,并且可以互为因果,因此要共同预防。
0 1 两种病有相同的“病根” 《共识》介绍,骨质疏松症与肌少症有共同的病理生理机制,具体表现在以下4个方面: 负荷因素 身体负荷改变会影响肌肉和骨骼的质量和强度,肌肉收缩会刺激骨骼生长,影响骨骼的几何形状和骨密度。同时,体力活动下降会导致神经-肌肉退化和骨量丢失。 遗传因素 骨质疏松症和肌少症存在一些高度重合的差异基因表达,可同时对两者造成影响。 炎症因素 肌肉和骨骼的脂肪浸润、炎性细胞因子分泌、脂质毒性(比如肥胖造成的),会导致肌力下降、骨折风险增加,最终导致肌少-骨质疏松症的发生。 内分泌因素 由糖尿病、甲状腺功能异常、维生素D缺乏、性激素分泌紊乱、生长激素水平异常导致的内分泌紊乱,另外,营养不良、肥胖以及使用类固醇皮质激素等,也都与肌少-骨质疏松症有关。 0 2 两种病互为因果,恶性循环 以往大量的研究表明,骨质疏松症和肌少症都有可能出现活动障碍的症状。并且,老年人群的骨折可视为两者的共同后果。老年人群骨折与肌肉量减少、肌肉力量下降、跌倒风险增加、骨量减少之间有密切的关联。 这次发表的《共识》指出,骨质疏松症与肌少症之间存在一种互为因果的关系,也就是肌肉量下降会导致并加速骨质疏松症的发生发展,而骨骼强度降低也会促使肌肉形态的萎缩和功能退化。这是因为肌肉和骨骼都起源于间充质干细胞,组织发育具有同源性。 0 3 两种病要共同预防 其实早在2009年,就有学者把这两种有着相似的病理生理基础的疾病并提,提出了“肌少-骨质疏松症”的概念。它主要是指符合骨质疏松症的诊断标准并同时存在肌肉量或肌肉功能下降的这种情况。这次发表的《共识》也指出,肌少-骨质疏松症的治疗目的是改善患者肌肉量、肌肉力量、身体平衡水平、骨量和骨质量,避免发生跌倒和骨折等不良事件。 此前,一项针对近300名老人的研究发现,与不存在肌少症的老人相比,那些存在肌少症的老人患骨质疏松症的风险要高出将近4倍。另一项针对我国80岁以上老龄人口的调查显示,10.4%的男性和15.1%的女性发生脆性骨折及其并发症,与肌少-骨质疏松症显著相关。 因此,肌少症和骨质疏松症要共同预防。《共识》指出,肌少-骨质疏松症患者通常早期是无症状的,有必要对具有肌少-骨质疏松症风险因素的人群进行定期评估。 用握力计自我评估肌少症风险 肌少症的评估方面,除了到医院做专业评估外,也可在家进行自我评估。欧洲老年肌少症工作组曾指出,可以用测握力的方式来粗略判断是否存在肌少症风险。具体方法是:平时习惯用的那只手,或自我感觉劲头大的那只手自然下垂,握住握力计,用最大力气握两次,取最大值。如果男性≤26千克,女性≤18千克,那么就要注意了。 早上多吃优质蛋白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专家介绍,防治肌少症,平时应多摄入优质蛋白,比如瘦肉、鱼虾、牛奶等。其中家禽类的胸脯肉是禽类运动最多的部位,脂肪少,蛋白多。鱼类和其他海产品都含有消化吸收率高的优质蛋白以及多种微量营养素,对维持肌肉合成十分重要。虾青素、维生素E、ω-3脂肪酸等物质,可在一定程度上提高老人肌肉力量、耐力和活动能力。另外,身体吸收蛋白质的最佳时间是早上和晚上,但晚上不宜进食过多,可选择喝杯牛奶。牛奶中的乳清蛋白对促进肌肉合成、预防肌肉衰减很有益处。 补充钙和维生素D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营养与健康所副研究员张妍介绍,预防骨质疏松症,除了摄入适量蛋白外,成人每日钙摄入量还要达到800毫克,绝经后妇女和老人要达到1000毫克。 含钙高的食物如奶制品、鱼类、虾蟹、豆类、坚果类等。同时要补充维生素D。老人因缺乏日照以及摄入和吸收障碍常有维生素D缺乏,因此每日摄入量要达到400~800个国际单位,也就是10~20微克。 抗阻、有氧、平衡运动,对两种病预防都有好处 《共识》介绍,运动可以显著增加肌量、肌肉力量和改善身体功能,对维持骨结构、提高骨密度以及降低跌倒和脆性骨折风险有促进作用。渐进性抗阻力、有氧运动及平衡柔韧性训练都对肌少症和骨质疏松症的改善有积极作用。 另外,练习太极拳、八段锦等对降低骨质流失、改善肌力及平衡能力方面有积极影响。 转载请注明来源保健时报微信公众号 文中图片来自网络 编辑 || 楚超 万涛 值班主任 || 范宏博||邮箱:wt11390@cnki.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