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那遥远的远古时期,泸州所在之地尚是一片汪洋大海,属于广袤的巴蜀海区域。彼时,长江还在奋力地冲击着巫山山脉,试图开辟出一条东行的通道,而巴蜀文明的曙光尚未在这片土地上显现。
就在这时,一场意义深远的“印支运动”悄然降临,它如同一位神奇的工匠,缓缓地雕琢着这片大地。盆地的边缘在运动中逐渐隆起,形成了连绵的山脉,而那些曾经被海水淹没的区域则渐渐浮出水面,由海盆转变为湖盆。于是,一个广袤无垠的“蜀湖”诞生了,它的湖水几乎覆盖了如今四川盆地的全部范围,也宣告了这片土地上海浸历史的终结。
随着时间的推移,在巴蜀海湖的岸边开始出现了原始人类的踪迹。从200万年前到2万年前,在这片神奇的土地上,巫山人、元谋人、观音洞人、桐梓人、资阳人等相继诞生,他们如同点点繁星,在古老的巴蜀大地上闪耀着文明的曙光。
在这漫长的几百万年岁月里,长江始终坚持不懈地冲击着巫山,终于,巫山被成功洞穿,巴蜀湖的湖水如决堤的洪流般大量外流,广袤的陆地逐渐显露出来,为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提供了更为广阔的空间。
大约在七千年前,一支神秘的人类部落与今日的泸州结下了不解之缘,他们或许是泸州这片土地上最早的主人。
他们在这里繁衍生息,留下了无数的活动轨迹和珍贵的遗存,然而,岁月的长河却险些将这些宝贵的历史遗迹掩埋。
幸运的是,在上个世纪,一群天真无邪的古蔺小学生在一次偶然的游玩中,于大娄山北麓的野猫洞发现了一些不寻常的小骨片。孩子们的好奇心促使他们将这些骨片带回去交给了老师李希。李希老师敏锐地察觉到这些骨片的不凡之处,随即上报给了国家。
野猫洞,这个静静地位于大娄山北麓,东经106°21'、北纬28°21'的神秘洞穴,自此揭开了它神秘的面纱。
1991年9月,国家文物局正式立项对野猫洞进行发掘。考古队在这里发掘出了7个大类、30余种远古的动物化石,其年代距今已有13000年之久。这里不仅出土了珍贵的熊猫化石,还有远古人类化石,它是四川省境内目前发现的唯一一处最远古的人类化石遗址,也是我国最早的新石器时代古人类及其文化遗物遗址之一。
古人类研究专家杨兴隆先生在其论著中将该遗址定为与北京周口店远古人类遗址同一时期,这一发现无疑为泸州的历史增添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与此同时,乌蒙山脉的余脉如同一条巨龙蜿蜒在泸州的大地之上,它与忠山相互呼应,共同守护着这片古老而又充满生机的土地。忠山,这座在泸州历史上举足轻重的山脉,古称堡子山、宝山、泸峰山,明代崇祯年间因纪念诸葛亮而更名“忠山”。
它横亘泸州老城,连贯枇杷沟和龙透关,在远古时期,或许也曾是一片汪洋中的岛屿,历经岁月的沉淀和地壳的运动,最终成为了泸城的坚实之基。
忠山在泸州的历史文化中占据着至关重要的地位。它不仅是自然景观的代表,更是人文精神的象征。
在三国时期,诸葛亮平定南中时曾驻兵于此,因诸葛亮对蜀国忠心耿耿,泸州人为了纪念他,在宋庆元年间于忠山之峰建了武侯祠,祀诸葛亮及其子诸葛瞻、孙诸葛尚,故又称三忠祠。
宋人刘光祖有诗描述这座庙宇说:“蜀人所至祠遗像,蛮徼犹知问旧碑。”宋代以后,当地以武侯祠为中心,每年举行庙会,届时乡人“贡马相率,拜于庙前”,盛况空前。可惜这座武侯祠在民国年间被毁,今已不存,但它的历史意义却永远铭记在泸州人民的心中。
如今,当我们站在忠山之巅,俯瞰着泸州城的繁华景象,很难想象在远古时期,这里曾是一片波涛汹涌的大海。
然而,正是那漫长的地质变迁和人类的繁衍发展,才铸就了今日泸州的辉煌。那群古蔺的小学生和李希老师,他们的名字或许并不为大多数人所知,但他们的发现却如同打开了一扇通往远古时代的大门,让我们得以窥探泸州这片土地上曾经发生过的故事。
而古蔺野猫洞和江阳区的忠山,也将继续承载着泸州的历史记忆,见证着这座城市的未来发展。忠山作为泸州的标志性山脉,如今已被辟为公园,吸引着无数游客前来观光游览。
它不仅是泸州人民休闲娱乐的好去处,更是传承和弘扬泸州历史文化的重要场所。在这里,人们可以感受到大自然的魅力,也可以领略到泸州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