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技工缺口越来越大,背后深层原因

王新喜科技趋势 2024-06-04 08:56:36

日前,中国缺技工引发了人们广泛的讨论。

据调查数据显示,2022年我国“最缺工”的100个职业排行中,跟“生产制造类”有关的职业数量高达64个,高级技工缺口达2000万,并且有专家预估,中国制造业在2025年的人才缺口将高达3000万人,特别是高级技工,一直都非常紧缺。

这背后原因涉及到产业链发展、技工的培养与传承、教育体系、职业认证标准与社会对技工的重视与尊重、就业稳定性与发展前途等多方面的原因。

首先是我们要知道,中国是制造业门类最齐全的国家,拥有全球产业门类最齐全、产业体系最完整的制造业。根据国民经济统计分类,中国制造业分为31个大类、179个中类和609个小类,因此,要支撑门类齐全的制造业,就需要庞大的技工数量,从总量上来看,截至2021年底,全国技能人才总量超过2亿人,高技能人才超过6000万人。

中国技工数量全球第一,甚至相对其他国家来说,拥有大量的熟练技术工人一直是中国的优势。但为什么会缺技工呢,首先因为门类齐全,涉及到的制造业领域与门类多,加上美西方制裁使得国内制造业危机感加深,不断强化制造业全产业链建设,所以细分门类出现缺人的现象就不难理解了,国内这些年一直在发展全产业链布局,制造业布局越来越细,这也就导致了更多的门类开始缺技工。

当然,技工教育体系还不完善、国人对技校的认同不高是另一个重要原因。

在国人根深蒂固的认知中,公务员、企事业单位、办公室白领的职业待遇与前景、工作舒适程度要好于蓝领。因此在价值观趋同的情况下大家都去内卷坐办公室的职业。此前教育部的数据说,2023年全国高校毕业生人数超1100万人!大量清华北大的博士去应聘中石油的一个行政岗。

数据显示, 2023年全国高考的录取率约为80.73%,其中本科录取率达到了37.73%,留给技校和专科学校的生源就少了,技校的学生,往往是初中毕业后,没有考上好的高中,一些家长也认为自己的孩子得学个一技之长来养活自己。

没有好的生源,没有好的师资与教育培训体系,技校缺乏严格的准入门槛与体系化的教学与师资力量,此外是很多技校没有针对市场缺口进行针对性教学,比如目前包括机械加工、电器设备、光机电一体化、钢筋工、机修钳工、纺织染色工等岗位短缺程度持续加大。但是很多技校没有针对这些短缺的岗位进行专业的教学培训上岗。

职业教育体系与技工年薪收入,技工经验传承出了问题

在德国日本,职业技术教育是大学教育的另一条平行的路线,没有等级之分,学生们根据自己的兴趣、家庭意愿做出选择。技校同样有完善成熟的教学体系与师资力量,它是真正去朝着某个专业方向去培养学生,在就业上的实用性与匹配度很强。

这样一来,技校也能因此获得更好的人才,技术人才在企业的表现越好,社会认可度越高,薪资越好,家长们就越鼓励孩子上职业技术学校。技工的经验传承就没有问题

德国技工的薪资不低,大学生白领的平均年薪3万欧元。技工类德国税前工资月收入约为3000-5000欧元,平均年薪3.6万~6万欧元(28.2万~47.1万人民币),某些冷门或高级技工在德国缺口很大,月薪8000欧元以上(6.2万人民币),年薪超过74万。丰厚的薪资每年能吸引60%的德国青少年在普职分流过程中放弃大学,选择职业教育深造。

但在中国,技工薪资不高,导致很多领域的技工渐渐没人愿意干,导致一些行业原本优秀的技工没有徒弟,他的经验与技术得不到传承,这可能是一个令人忧心的问题。

而技工薪资方面,目前职友集网站显示,国内技工薪酬区间在2-20K,其中64.9%的岗位拿4.5到8K月薪,年薪仅在5~10万,与德国技工年薪(28.2万~46.8万)差距近5倍。

不过技工的薪酬也要看行业与等级。根据2021年的一份数据显示,初级工中位数收入为9.29万元,中级工收入为14.29万元,高级工收入为16.22万元,高级技师收入为18.12万元——如果对比上述德国技师收入,差距仍在3~4倍左右。

因此,从功利角度出发,选择技工这条路的人不多也就清晰了。

学习德国,就业看能力不看文凭,是解决技工缺口的关键

如前所述,德国则设立了超过350种官方承认的执业资格证书,执业资格证分等级,这些执业资格证是就业的敲门砖,企业招聘不看学历,而是以执业资格证书为准。

而这个执业资格证书也是要参加技能考试的。德国人认为会不会技术就是要有相应的证书。

比如说电工这种,要有相应的电气资质证书,没证书的话如果电路出了什么问题,保险公司是不认的。三级电工拿三级电工的钱,八级钳工拿八级钳工的钱,主要看资格证书与能力。

因此,技术人才有良好的就业通道与目标,学技术的主观能动性就提升了。而在德国日本,很多技术人才越老越吃香。

以35岁划线的职场,技工若不转管理岗,生存空间被压缩

国内的职业认知中,管理岗高于技术岗,在国内职场的一个普遍现象是,人近中年,很多在想办法从技术岗转向管理岗。在德国日本美国,技术人才是企业的一张名片,技术人才越老越吃香,工种等级越高越值钱,优秀技术人才的技术与经验得到了传承,内化成了企业的竞争力。

但在国内,35岁之后,技术人才要想办法成为管理才有前途。根据澎湃新闻的报道,2023年5月份的失业率达到了5.2%,国家统计局数据2024年以来,40-50岁的中年人失业率达到了4%。在35岁年龄划线的当今职场,中年人作为一名普通技工,在企业的生存空间被压缩了。但技术岗如果转管理,意味着此前的技术能力被抛弃了,技术没有得到传承,也间接导致了技工荒。

德国和日本,他们的产业工人队伍中,高级技工占比高达50%和40%,而中国只有6%。这种差距的背后,一方面是我们的教育体系存在欠缺,一方面是我们的企业缺乏对技术工人更好的生存与发展空间。

解决技工缺口背后,该做什么?

制造业是一国就业之本,是我国综合竞争力的重要方面,也是未来大国竞争的方向。

半导体、精密加工、人工智能等等都是我们未来的发展方向,都是高端制造业,这也意味着国内技术人才将愈来愈会得到重视,整个就业环境对技术人才也越来越有利。

解决技工缺口,一看教育,一看就业前景。现在职业教育的问题是,教学环境与质量亟待改善,教学内容面临与企业需求脱节的问题,这是一个亟待改进的方向。

在就业前景方面,我们亟待形成技工的技术资格认证与分类标准,打破企业陈旧的招聘标准,放宽技工录用的教育背景条件,把能力放在更前面的位置。

日本一直以来都被视为技术强国,其制定的高级技工证考试严格而权威,具有国际认可的影响力。获得日本高级技工证意味着对个人职业发展意义重大。如何把技工证资格体系标准建立,与职业教育体系与薪资标准挂钩,成为企业认可技工能力的一种敲门砖,可能是改变技工缺口的重要一环。

技术缺口问题,关键是改变内驱力,从教育界让人们能看到发展潜力与前途,在企业界形成尊重技术的氛围,那么涌入进来的人才就会越多,这需要完善职业教育体系、就业通道,提高技工的社会地位和待遇以及社会保障,让技校成为另一种优质选择。

教育与就业,这或许是打破当前技工缺口的重要两个方面。

作者:王新喜 TMT资深评论人 本文未经许可谢绝转载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