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莹 关茗元 汤姝/文 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药学部
秋冬季节,呼吸道疾病高发,作者也不幸中招甲流,喜提39.2℃和刀片嗓。
晚上正打算在小红书上面搜搜刀片嗓如何缓解的时候,大数据推荐了一个和我一样饱受发烧折磨的姐妹的帖子,本想借鉴点经验,点进去一看,药师处方审核的职业病直接让我把嗓子疼都抛在脑后了。
该帖子的大概内容是这位姐妹发烧后去社区医院看病,医生给他开单子输了两天液后病情并无缓解。保险起见,她要求做个血常规,医生说他有经验,不需要浪费钱做检查,于是这位博主在小红书上求助,希望有医护人员可以帮忙看看社区医生开的什么输液单。
(已与博主沟通,同意使用该处方用于科普)
我一看,这不是就一张典型的“大炮打蚊子”处方么?也就是多数基层最主流,最有“口碑”的“感冒针”治疗方案。
所谓“感冒针”,通常是“抗生素+抗病毒+解热镇痛+激素”的注射组合,像这个处方,克林是克林霉素,一种相对广谱的抗生素,具有抗细菌活性;病毒唑是利巴韦林,广谱抗病毒药物;再加上解热镇痛的赖氨匹林;以及兼具抗炎、免疫调节、抑制下丘脑对致热原的反应的作用的糖皮质激素地塞米松;最后还有主要用于病毒性肺炎和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的炎琥宁-穿心莲提取物注射液。这“海”、“陆”、“空”都齐全了啊。那感冒发烧之后这样用药究竟合理么?
根据《成人普通感冒诊断和治疗临床实践指南(2023版)》,感冒常见致病原为病毒,主要有鼻病毒、冠状病毒、流感和副流感病毒等。呼吸道合胞病毒、腺病毒、人偏肺病毒、肠道病毒和肺炎支原体、肺炎衣原体感染也可导致感冒样症状。一般感冒时并不需要使用抗菌药物,只有在感冒症状持续超过10天但少于12周或5天后症状不缓解反而加重,且出现发热>38℃、鼻涕或痰液性状和颜色变化、症状缓解后又加重等合并细菌感染的情况下才需联合抗菌治疗,推荐的治疗药物为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喹诺酮类、大环内酯类、糖肽类药物,克林霉素并不作为首选。
那感冒之后是否需要进行抗病毒治疗呢?这同样需要根据感冒的类型来“因材施教”。感冒一般分为“普通感冒”和“流行性感冒”,普通感冒病原体为鼻病毒、冠状病毒、副流感病毒等,一方面尚无特异性抗病毒药物,另一方面免疫系统在3-5天内就能把病毒清除。甲、乙、丙流感病毒三剑客引起的流行性感冒则可能需要且有已上市的特异性抗病毒药物来治疗因此,对于免疫功能正常成人,不建议应用利巴韦林等抗病毒药物治疗普通感冒。而对于免疫功能低下的成人,若高度疑似或诊断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建议以雾化吸入型利巴韦林抗病毒治疗。利巴韦林具有胚胎生殖毒性,使用利巴韦林治疗的女性患者在治疗期间以及停药后9个月内应避免怀孕。使用利巴韦林治疗的男性患者的女性伴侣也应在男方停药6个月内避免怀孕。
但在流感病毒流行的季节,比如今年冬天,甲流病毒流行,对于一些高危人群,因为感冒可能会导致严重疾病或使自带的基础疾病因感冒恶化,若出现感冒样症状,高度疑似流感病毒感染或上呼吸道分泌物流感病毒检测阳性,推荐应用神经氨酸酶抑制剂(奥司他韦或帕拉米韦)、阿比多尔或玛巴洛沙韦抗病毒治疗。抗病毒治疗应尽早开始,比如奥司他韦推荐在流感症状开始的第一天或第二天(理想状态为36小时内)开始使用,玛巴洛沙韦建议在症状出现后48小时内单次服用。
我们再往下看,糖皮质激素在这里使用是否恰当呢?由于激素能抑制致热原的释放,降低体温中枢的敏感性,因此可取得立竿见影的降温退热效果。但是,激素并不能消除病原微生物,不能从根本上退热,且糖皮质激素滥用危害大,滥用激素退热如同饮鸩止渴,不仅掩盖了病情变化,也降低了身体的免疫能力,导致某些致病菌趁机生长繁殖,很有可能引起二次感染或加重感染。
非甾体抗炎药更是我们经历感冒发烧时的常客。赖氨匹林作为一种解热镇痛药物,因为含有阿司匹林,长期应用会有诱发瑞氏综合征的可能,有时还会诱发过敏性休克和重度哮喘发作,因此应用时应注意过敏史问题。16岁以下的儿童应谨慎使用,3个月以下婴儿禁用。
总之,对于平素健康的感冒患者,是可以依靠自身的免疫力与感冒病毒进行战斗,大多数都会在5—10天内自愈。若感冒已经造成对生产生活及精神状态比较明显的影响,可以采用一些对症治疗手段,比如服用一些抗感冒复方制剂,但这并不能消除病因。对于免疫力低下及有基础疾病的人群,还是需要小心并发症及转为重症,这类人群应及时就医,根据病原学结果进行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