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王朝1566为什么嘉靖死了,只有海瑞一个人发自内心的痛哭?

不会落水的焱燚 2024-07-31 20:52:36

海瑞是一个受儒家教育的学子,他将儒家的经典视作自己的行为准则,因此他在剧中一直是行走的《大明律》。

他是个为民请命,为天下苍生谋福的清官。

同时他是真正忠于嘉靖,真正把嘉靖当君父的人。

海瑞幼年丧父,他将君父作为自己理想中的人物。

登基之初的嘉靖有所作为,在海瑞的眼中,是如同汉文帝一般的明君。

少年的海瑞,对书中君父有天然的孺慕之情,文人的理想是朝中有明君,海瑞青少年的理想中一定有嘉靖帝。

如果嘉靖早二十年去世,他一定是海瑞心中的英雄。

但是这个皇帝之后的真实表现, 让海瑞的理想一步步破灭了。

海瑞出山,去浙江任职,之前他一直认为一切的错事,都是严党所为。

三次审理,作为无党无派,有正义感的海瑞,偏偏站在了两党斗争的最前面。

每一次的结果,都让海瑞陷入无比的痛苦中。

随着改稻为桑的深入,以及和清流严党众多官员交往,海瑞越来越清晰发现,家国不分,嘉靖才是最大的罪魁祸首。

海瑞对嘉靖的情感非常复杂,儒家对君臣父子关系规定的很清楚,君父的行为不符合规定,作为臣子是一定要规劝的,否则就是最大的“不忠、不孝”。

儒家的准则到了嘉靖一朝,真正遵守的人很少。

剧中胡宗宪曾经对高翰文说:“圣人的书是来读的,而办事却无用。”

可见当时的官员,对儒家经典只是用来读的,却不会遵循。绝大部分官员只关心自己的利益,即使东南明白人胡宗宪也是这样的,他是实用主义。

海瑞算是一个能臣,处理具体事情也井井有条。

他懂人情世故,但不屑于用人情世故。

海瑞做人始终有原则,保持初心。

经历了浙江大案,又在江西经历丧女之痛,没有想到在京中,海瑞又看到了皇帝因为要修建宫殿,拖欠官员俸禄。

大兴雪灾,又出现了灾民,这一幕幕让海瑞心潮澎湃,他已经坐不住了,他必须要履行一个臣子的职责,骂醒皇帝。

整个朝廷的官员,都知道皇帝的问题,却无人敢说破。

海瑞始终效忠于嘉靖,才会抬棺上疏,他心中是要挽救大明。

整个朝廷矛盾重重,源头就是道长,但从儒家的礼法上来说,儿子不能反父亲 ,臣子不能反君父。

所以他只能用最激烈的方式,规劝他的“君父”。《治安疏》是规劝嘉靖的一篇文章,是要叫醒嘉靖,让他反思。

嘉靖让朝廷所有的官员,都去驳斥海瑞的文章,海瑞占着圣人之理的道德高度,占着大明律法的技术高度。

嘉靖也不傻,看了一百多遍之后,他从心里还是赞同海瑞的。

海瑞和那些精致利己主义的文官集团中官员不同,他是唯一一个视君若父的人。

嘉靖也知道自己登基四十多年来统治的问题,海瑞说的是实话, 说明他是一个忠臣。

海瑞在狱中听到嘉靖去世,如丧考妣。

将所吃的东西都吐了出来,伤心欲绝,这是对自己内心尊重的君父的伤心。

海瑞是一个严格遵循儒家礼制的人,所以他才会为君父的所作所为提意见,在意君父的任何行为,君父去世他才会如丧考妣。

0 阅读:18
评论列表
  • 2024-08-09 23:17

    我看海瑞就是个愚忠的奴隶,算不得清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