暝眩(排病)反应:疾病将愈的征兆(八)

鸿朗说健康 2024-08-28 14:37:02

瞑眩反应共分为三个阶段:1、调整期:细胞获得均衡营养,新陈代谢加快,精神振奋,体力增强,甚至出现过度兴奋的现象。

2、排毒期:排出体内垃圾,身体更轻松。期间可能会出现一些症状,说明排毒加快并将出现快速好转。

3、疏通期:活血通络,打通血滞不通的部位,可能会出现各种痛痒酸胀的现象,特别是以前受伤的部位。

因为每个人的体质和病情不同,所以有无好转反应和反应症状也各不相同,因人而异。一般身体素质好的和不敏感体质的人反应很轻或没反应,其机能障碍在不知不觉中就会康复,身体素质差的和敏感体质的人,反应来得快而且较为明显。

为什么明清以来,医家越来越喜欢开滋阴药?事实上也正是在这种背景下,郑钦安的火神派才应运而生。话题这里我就不展开了。因为滋阴药下去,即便不对症甚至是误治,比如向一个虚寒病人投以麦冬、熟地,病当然是好不了的,但是病人吃个半年一年的,也不会有什么明显不对。

但是身体越滋阴越阴寒,等到病人一旦发觉不对,往往已经需要花大力气才能挽回甚至难以挽回。而阳药不一样,一下去,容易产生暝眩反应不说,一旦向阳证病人误投姜桂附,那强烈反应会立竿见影。所以,喜开滋阴药的中医总是主流,这里面大概也有医家为减低自身风险的因素在里面吧。

倘若以服药后舒不舒服,来衡量一位大夫的医术或者治疗是否有效,毫无疑问,喜用阴药的医家要占绝对优势。我们知道,阳证,代表的是强壮、是亢奋,是有余;阴证,代表的是虚弱,是不足,是安静。

所以三阳证,常常就是意味着发热、头痛、口苦、甚至谵语,惊狂。也就是说,不舒服的症状,大多集中在阳证。舒服的或者缓和的症状,往往集中在阴证。

比如同样是头痛、腹痛,痛感强烈到难以忍受的往往是阳证、实证;而阴证、虚证的痛,一定是隐隐作痛,似有似无。假设在一位阴证病人有一点点虚火的情况下,滋阴药一下去,头两天病人反而会觉着舒服了,因为虚火被水浇灭了,可继续服药会怎样呢?是原本的阴寒体质,一寒到底。

八、与瞑眩反应有关的因素

01与方药的关系

从总的趋势来看,引起瞑眩反应的方剂以经方较为多见。在89例瞑眩反应中,用经方者78例,占87.6%;用后世方者11例,仅占11.2%。其中,涉及到经方(包括由经方化裁者)48首,后世方8首,共56方。

进一步分析,发现这些经方中使用桂枝、附子、乌头、干姜、生姜、麻黄、川椒、柴胡等药物,而具有一定的助阳、升阳、通阳作用者,为38个;另在当归芍药散和胶艾汤二方中,也有当归、川芎、艾叶这类温通药物;其余8个方剂,均为攻下、逐瘀、清热、排脓、蠲饮之类的祛邪方。后世方中,亦有6个祛邪方,而补益剂仅四物汤和归脾汤两方。

可以看出,以上方剂中具有助(通)阳、祛邪作用的占绝大多数,从而在用药方面证明了我们对瞑眩发生机理的分析。

至于为什么经方引起瞑眩者多见,我想主要是经方配伍严密,药专力宏。而那些虑攻益补、恐寒佐热、面面俱到、药味繁多的方剂,则罕有出现瞑眩者,大概是药物之间互相掣肘,力不够专的缘故吧。当然,日本汉医善用经方,也是原因之一。

02与所患疾病的关系

从病邪性质来看,凡发生瞑眩者,均系感受阴寒之邪,如痰、饮、寒、湿之类,故均能遏伤阳气。其病位一般都较深,内伤病中,多系陈年痼疾,外感病中,亦多为数日不解,邪气欲陷。

从机体状况来看,主要是阳气受到阴邪阻遏,欲争不能,故每见阳气不能畅达诸症。多数病人体质较壮或虚而不甚。倘真是阳气大虚、反应低下者,一般也不会出现瞑眩。

至于阴虚阳亢之体,治疗当从壮水制阳入手,所以更不具备瞑眩反应所需要的内外条件。而且,临床上也没有过这方面的验例报告。

03其他

在中医治疗中,除了药物以外,针灸等也可以引起瞑眩。

九、瞑眩反应举例

在我国历代医籍中,对瞑眩现象是有记载的,《伤寒论》、《金匮要略》中就有不少这方面的条文。如太阳伤寒阳气重者服麻黄汤而衄;柴胡证误下而不罢者,复与柴胡汤得战汗而解;风湿相搏证服白术附子汤后,初如痹、复如冒,水气得除遂愈;寒疝腹痛服乌头桂枝汤,如醉、得吐者为中病等等。

陆渊雷也说过:

“经验所及,柴胡汤之瞑眩,多作战汗;泻心汤之瞑眩,多作下利;诸乌附剂,多为吐水。其他殊无定例”

李可老中医指导学生治疗1例淋巴瘤患者,当制附子服用800g时,出现“腹中火烧火燎”,伴全身汗出如洗,约半个小时换1次睡衣,再次服制附子800g后,“顿觉腹中如热浪翻涌,下至双膝,上至胸中,一浪接一浪”。同时腹痛消失,并呕吐大量粘稠顽痰,并有一指甲盖大小块状物被吐出,随即又出现“不能睁眼,欲喊家人帮助,却不能说话,意识清楚,无心悸”,一刻钟内出现八九次瞑眩反应。当服制附子900g时,服药1/3的量后,“顿觉胸热、头面热汗,阴囊下(至阴穴)发热感”。

服制附子1000g之时,服药后突然出现瞑眩反应(即服药后突觉一身不适,昏昏欲睡,能听到女儿的呼声,自觉声音由远及近,不能应答,睁眼,约10分钟后清醒),然后出现口、舌及周身麻,觉得有“阵阵热气走窜”,双下肢有小泡破感,频频矢气,双膝关节凉,一身津津汗出,畅快。最终病人得以治愈。

0 阅读:78
评论列表
  • 中医好历害暝眩.中医四大圣人的孙思邈在巜大医精诚》说德不近佛不可为医.但是在明知药有效并且吃的越多效果越大情况。而非要限量(目前沒有一本中医书有說明吃多少会出现什么样毒反).做着明明可以一天治好旦并要治个十天半月.這就是所谓中医四大圣人所标榜的近佛。当然这不算什么.科技水平低可以理解的。但是到今天中医们还振振有词,自以为是的了不起。中医5000年历史。上亿名中医从业人员没有一位能说出自己如何定药量(包括四大圣人)。药决定能不能治病。而药量更是关系着病人多久能治好。病人需要承受多久的病痛还不夠重要吗。为了标榜中医写着药量又说药量是中医之秘。当是又说不出药量如何来.说临床的.但是中医临床只是表示用这个方子治过病最多证明次个方子有效。而证明不了这个方子的药量达到最大值𡿨已经考虑了有效和有毒〉因为中医沒有一次记录过服用后有什么反应。你怎么证明你考慮过有毒性.西医临床是決定药能不能继续上市。而不是确定药量。西医药量由药企決定。西医生只有选择药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