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生透露:高血压还没有这几种表现,说明还不算严重,做好这些事

小夏谈养护 2024-10-31 11:49:07

声明: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故事情节纯属虚构,意在科普健康知识,如有身体不适请线下求医。

深秋的午后,阳光温柔地洒在医院的走廊上。53岁的白领张明山坐在心内科诊室外,焦虑地盯着手中的体检报告。他最近一次体检显示血压达到了145/95mmHg,这个数字让他寝食难安。

"张先生,请进来。"一位年过半百的主任医师徐国平温和地招呼道。徐医生戴着金丝边眼镜,鬓角略显斑白,二十多年的临床经验让他对高血压病人的心理素质了如指掌。

"徐医生,我这血压算严重吗?我觉得整个人都不好了,晚上睡觉都不安稳。"张明山紧张地递上体检报告。

徐医生仔细查看报告后露出了释然的微笑:"张先生,从临床经验来看,您这个阶段还不算严重。真正严重的高血压病人会出现一些明显症状。"

根据《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22年修订版》显示,成年人血压分级标准中,收缩压140-159mmHg或舒张压90-99mmHg属于1级高血压,需要注意监测和干预。

来自北京协和医院心内科专家刘清华教授的研究表明,早期高血压患者通过良好的生活方式干预,可使血压下降5-10mmHg,部分患者甚至可以避免服用降压药物。

徐医生详细解释道:"没有出现以下表现时,说明高血压还处于可控阶段:

眼底出血:重度高血压会导致视网膜血管受损,出现视物模糊、眼前飘黑影等症状。

心脏扩大:持续血压升高会增加心脏负担,引起心肌肥厚、心脏扩大,出现胸闷气短。

肾功能异常:长期高血压会损伤肾脏血管,导致蛋白尿、夜尿增多等症状。

颈动脉狭窄:血压过高易致颈动脉粥样硬化,引起头晕目眩、记忆力下降。

左心室肥厚:心电图显示左心室肥厚是高血压心脏损害的重要标志。"

中南大学湘雅医院心血管内科张伟研究员指出,早期高血压患者通过规范化管理,90%以上可以将血压控制在理想范围内。

"您现在需要做好以下几件事:

调整饮食结构:限制钠盐摄入量,每天不超过6克。增加钾的摄入,多吃芹菜、菠菜等含钾蔬菜。

科学运动:建议每周进行3-5次中等强度有氧运动,每次30-40分钟。适合散步、游泳、太极拳等。

规律作息:保证充足睡眠,每晚7-8小时。避免熬夜,培养良好作息习惯。

戒烟限酒:尼古丁会导致血管收缩,加重高血压。过量饮酒也会升高血压。

心理调节:保持心情愉悦,避免过度紧张焦虑。可以听音乐、练习冥想放松身心。

定期监测:建议每周测量2-3次血压,记录数据,便于医生评估。"

武汉市中心医院心内科主任王红梅的临床研究显示,早期高血压患者坚持健康生活方式3-6个月,约65%的患者血压可回落至正常范围。

一个月后,张明山再次来到诊室复查。这次他的血压降到了132/85mmHg,面色红润,精神焕发。"徐医生,我严格按照您的建议执行,效果真不错!"

"很高兴看到您的进步。"徐医生欣慰地说,"预防胜于治疗,保持这些好习惯,血压就能稳定在健康水平。"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心内科李明教授强调,高血压防治关键在于早期干预、持续管理。通过改善生活方式,大多数轻中度高血压患者可以实现良好的血压控制。

走出医院,张明山深深地呼吸着新鲜空气。他明白,健康不仅需要医生的指导,更需要自己的坚持与付出。

阳光依旧温暖,映照着他坚定的步伐,迈向更健康的生活。

《中华高血压杂志》2023年研究数据表明,我国高血压知晓率、治疗率和控制率分别为51.6%、45.8%和16.8%。提高公众对高血压的认知和重视程度迫在眉睫。

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心内科主任郑建华指出,高血压防治应遵循"早发现、早干预、早治疗"原则,重视生活方式的调整和行为改善。

中国高血压联盟专家组提醒,高血压是心脑血管疾病的重要危险因素,建议40岁以上人群每年进行血压检查,发现异常及时就医干预。

别忘了点赞转发给家人朋友,喜欢的朋友可以关注一下每天分享健康小知识,做您的线上专属医师(文中故事纯属虚构,如有雷同纯属巧合,身体不适应及时寻求医师帮助)

文章参考来源:

1.《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22年修订版》

2.《中华高血压杂志》2023年研究报告

3.《中国心血管病研究》2024年度分析

4.《高血压基层防治实用指南》

5.《心血管病学》第9版教材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