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过年越来越不想走亲戚了,亲情观念越来越淡薄了吗?

诗翠的手记 2024-02-20 22:26:18

很多人感慨,以前那种一大家子其乐融融,乡里乡亲互帮互助的和谐场景越来越少。取而代之的是人与人之间越来越冷漠的关系,所谓的亲戚也没有以前那样亲了。那么问题来了,为什么会出现这种变化,是世风日下人心不古还是另有缘由?今天就和大家一起探究中国社会亲情观念淡薄的原因。

第一个问题:为何以前的亲情观念那么浓厚

说到亲情观念不得不提到中国的儒家文化。在儒家文化里有一个非常重要的观念,那就是家国一体。大概意思就是家庭其实就是一个微缩的国,而国就是无数家庭的集合也是更加广泛意义上的家,这也是国家这个词汇的来源。

在这种指导思想下,家庭亲情被认为是社会的最底层的关系。我们可以看看中国古代伦理中强调的五常,也就是五种重要的社会关系,君臣、父子、夫妻、兄弟、朋友,其中父子、夫妻、兄弟指的都是亲属关系,而在古代君臣是父子关系的类比,君为天下父嘛,而朋友则是可以类比到兄弟,换言之,中国古代的人际关系完全就是围绕着亲属关系开展的,所以亲属关系也被大家看的格外重要。

其实这种观念的形成背后也有物质基础,那就是从远古时代开始由于生产力水平的低下以及个体力量的渺小,人类天然就有抱团取暖的需要。举个很简单的例子,在古代主要的生产就是农业生产,农业又是一个非常脆弱的生计,今年少下点雨可能不少家庭就会面临欠收甚至饿死的危险。

这个时候家庭的作用就显现出来了,由于血亲关系维系的关系使得大家在出现个体难以解决的天灾人祸的时候就能够借助集体的力量来解决。许多有农村生活经历的朋友应该有印象,小时候家里不管是婚丧嫁娶还是盖房子上大学等等,特别是办酒席这个环节,很多时候都是周围的亲戚朋友一块上阵帮忙。

因为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大家都比较穷,遇到这种大事就需要大家一起帮忙,份子钱这个东西很多人认为是一种攀比之类的。其实最早份子钱也就是礼金实际上就是一种广义上的民间借贷,今天你结婚了大家给份子钱那你就可以把婚礼办下去,但是这些钱相当于大家借你的,下次别人结婚你也要还回来。

这实际上就是在金融产品不够丰富情况下的一种金融互助。由于大家都有共同的祖先,甚至一个村落里往上数几百年说不定留着一个人的血,再加上这种生产关系造就的对于亲属的依赖以及高度频繁的社交需求,在过去相当一段时间大家的亲情关系都比较浓厚。

第二个问题:是什么让亲情观念逐渐稀薄

但是随着时代发展,亲情关系的基础也在被一一打破,那么到底发生了什么呢?首先是经济上的独立,让亲属关系变得没有那么重要了。随着国家经济发展,每个人在社会上的生存能力大大提升,不存在所谓离开了原来的村落或者他人的救济就活不下去的情况。

而且随着经济发展,个体能够获得资源的渠道也更加多元。以前大家没钱的时候下意识的就是找亲戚帮忙,一个典型的例子就是京东的刘强东当年上大学,全村众筹学费,但是今天,这一途径让大家觉得过于沉重,自己缺钱的时候不如去找银行和各种小额贷款平台,短平快还不用担负人情债。

其次就是随着城市化进程,亲情关系的空间基础被打破。以前为啥说大家那么重视亲情观念,因为这些人大都是在自己周边15公里社交圈,甚至说自己一辈子可能都要和这些人打交道,因此处理好这些人际关系,让自己如鱼得水就显得很重要,起码不能成为别人嘴里的反面典型,因此大家都在努力营造一种和谐融洽的亲属关系。

但是随着城市化进程加快,原本一块长大的堂表兄弟可能相隔万里各自打拼,很多原本关系很近的亲属可能也就过年回家大家一起吃一顿饭。人际交往这个事一定是一个反复的过程,在空间上出现的疏离结果就是大家剥离了共同的生活场景,没有共同话题,没有利益交集。在这种情况下亲属对你的影响可能还不如一起工作的同事。

然后就是人口结构变化也在解构这种稳定的社会关系。在中国传统家庭结构中一般是一对父母抚育两名以上子女,这种结构有两个特点,一个是由于子女更多,父母可以在不同子女抚养过程中投入不同的资源,因此父辈的权威是能够确立的。而且由于两名以上子女共同生活,这些孩子在小的时候就被灌输家庭、家族等概念。

但是由于独生子女普遍称为主流,父辈的资源不可避免的只能投入在一个孩子身上,一方面这些孩子从小娇生惯养,不太注重分享和集体的概念,另一方面,由于过分溺爱,父母的权威也被人人削减。

再者,新的生活节奏也对亲情观念造成了很大困扰。在网上有个概念很火,叫避免无效社交。那么什么叫无效社交呢?就是对你没有太多利害关系,甚至演变成没有直接关系的,反正就是能少则少。如果按照这个概念来划分,原本重要的亲属关系反倒成为了最典型的无效外交。

因为这些关系在剥离了利益共同体和空间聚集区之后对你的影响几乎为零,那么快的节奏下大家更加倾向于和能够直接决定自己前途命运那哪怕只是工作业绩的人沟通。

而社交是有一个上限的,按照科学统计大家能够维持的社交极限大概是150人,而其中更够达到经常交流的在50人以内,这也就意味着,对于每个人来说,位置就那么多,来一个就要走一个,因此不常联系的亲属很可能就被排除在外。

最后则是现代社会对于传统权威的反抗。在传统关系中,亲属关系能够维持以及传统家族能够维系需要有一些所谓德高望重者来撑场子。在古代这些人可能是掌握了高明生产技术的人、可能是饱学之士、可能是曾经身居高位的致仕官员。

但是在今天的环境下,获得知识的途径已经公开化了,由于时代巨变导致价值追求也发生了很大变化,一个很现实的问题是,掌握更多资源的人就渴望有更多的话语权。而且人都是慕强的,就会出现很多人在考虑一个问题,你凭什么教育我?

关键是今天很多年轻人是靠自己取得了相当的成就,然后很多的年长者他们习惯用自己当年的那一套作为教育的说辞,你说平时大家没有太多交往,然后逢年过节回去一趟你还要教育一下我,关键是我对你说的这些东西在我看来根本就是没啥用的纸上谈兵。所以今天很多年轻人甚至刻意避免和自己的一些亲戚交往,这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断亲。

第三个问题:如何挽救淡漠的亲情

那么亲情就应该作为过去不合时宜的定西丢进历史的垃圾桶吗?当然不是。亲情和爱情一样都是人类非常珍贵的情感。我们常说家是幸福的港湾,同样,亲情也是我们社会支持的重要来源。

很多走上极端道路上的人仔细翻阅它的人生经历,基本上都是缺乏足够的社会支持,一个人孤孤单单,最终觉得生命似乎也没有太多意义。因此,亲情还是非常必要的,那么如何来拯救日渐淡薄的亲情呢?

首先自己要有一定的经济实力,贫贱夫妻百事哀,在亲情中也是如此,所以这个事说起来也很讽刺,在今天这个看中物质的社会,你想要不那么物质就要有一定的物质基础。因为在这种情况下可以避免很多涉及到利益的矛盾点,说白了,也就是因为你不在乎,所以大家不至于因为丁点的利益分歧产生大的矛盾。

其次就是家中的老人要有大智慧,一方面能够一碗水端平保证家庭内部不出现大的矛盾,另一方面能够主动帮助家庭成员增进感情,而不是制造矛盾点,这对于成员多的大家庭很重要。

然后就是不要在钱上有太多牵扯,今天跟以前不一样,在以前熟人社会内部金钱往来那是肯定要规规矩矩的,一不小心那就彻底社死,现在如果有金钱纠纷那和路人之间的矛盾也没啥不同,一旦交恶亲情还怎么交往。这个当然也适用于不合亲属一起做生意等等,反正就是把亲情搞得纯粹一点。

最后就是要双向奔赴,大家都要珍惜彼此的情分,在交往过程中不要太斤斤计较,当然真的遇到那种明显就不能交往的,远离也未必不是明智之举。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