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清朝,康熙若要从北京到承德避暑山庄避暑,到底需要多长时间?

念桃说历史 2024-10-11 15:17:47

康熙皇帝对清朝而言,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他是继顺治皇帝后,让朝廷逐渐走向正轨,让大权逐渐回归中央的一位贤明君主,向内除掉鳌拜,对外平定三藩,收复台湾,亲征噶尔丹,让清朝入关后的经济得到了高速发展,为后来的盛世局面奠定了基础。

所以康熙年间也为我国当代社会留下了许多珍贵的智慧结晶和物质文化遗产,“承德避暑山庄”就是其中的典型,它的建造完成代表着中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在政治,外交,军事,宗教等各方面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毫不夸张地说,避暑山庄就是清朝的第二个政治中心,周边的皇家寺庙等建筑也十分具有研究意义,促进了清朝和周边地区,国家的交流,密切了和其他少数民族之间的联系。

从位置上来看,当时清朝的首都北京和避暑山庄相距并不太远,那么康熙如果要从北京到承德避暑山庄去纳凉,需要耗费多长时间?

选址及优越性

清朝的承德地区是南北交往的重要通道,虽然建城历史并不长久,但却极具重要性,自秦朝以来的政权都十分重视对承德地区的管理,不仅是中原政权,在多民族政权并立之时,这里也是鲜卑,契丹,突厥等多民族的聚居区域。

清朝由后金少数民族建立,稳固统治的同时也十分注重与少数民族之间的关系建立,所以在康熙年间,朝廷决定在承德地区修建热河行宫,这就是避暑山庄的前身,随着修建工程的推进,外地居民不断向此地繁衍,承德地区的人口也在不断增加。

直至康熙15年,避暑山庄已经有了相当的规模,根据当时康熙所写诗集中的描述来看,1711年的避暑山庄已经有了自己的农业生产体系,还有万户以上的农民居住在此,其规模不亚于其他地方城镇。

从名称来看,承德避暑山庄的建立似乎是为了提供清朝统治者的消遣娱乐,例如在炎热的夏季,包括康熙在内的后续很多皇帝都以狩猎之名来此地避暑,但这只是附加作用,实质上避暑山庄的建立带有明显的政治色彩。

因为在避暑山庄开始动工时,清朝的国内环境并不稳定,不仅有藩王叛乱,周边地区依然处于动荡状态,整个国家内忧外患,从这一层面来看,避暑山庄的建立初衷并不是用来提供娱乐。

当年康熙为了稳定国内情况,便下令修建一座同时具备外交和办公作用的宫殿,首先是为了缓解首都北京所面对的压力,其次是为了有效地安抚百姓,巩固自身政权,帮助国家度渡过这次危机,这才是修建避暑山庄的真正用意所在

最初修建完成之后,清朝统治者会耗费大量的时间停留在其中,从内容来看,并不是享乐,而是在其中接见少数民族的首领进行谈判,区域的庄严性,让少数民族感觉到了清朝对他的重视,进而能很大程度上缓解不同民族之间的矛盾,推动了民族融合。

除了谈判场所,避暑山庄还拥有数量众多的行宫,主要功能为容纳将帅和士兵,也就是说避暑山庄还拥有一定的战略意义,从后续帝王的表现来看,此地常用来对士兵进行操练,巩固边疆防御能力,提高了士兵的作战水平。

康熙后期的清朝国家局面趋于稳定,到了乾隆时期,盛世局面来临,承德避暑山庄的政治性地位逐渐下降,后续享受的成分逐渐增加,但此地对于早期的清朝来说十分重要,康熙需要经常奔赴于承德和北京之间。

从地图上看,两地相距大约300公里左右,那么按照清朝的速度,从北京到避暑山庄需要花费多长时间呢?

康熙时期的交通发展

清朝疆域面积较大,很多地区社会生产力发展不同,地形地貌多种多样,若需要进行选图跋涉,交通工具也会呈现出多样性,若是地势平坦道路较为发达的场所,则可以采用车运,主要动力为牲畜,若处于山区这种道路并不平坦的地形,则需要人力背运。

清朝时西北地区山区广布,很多地方车马无法通行,货物转运都依靠背负运输为主,当然这也是当地居民迫不得已的选择,如果仅是外出巡游,则只能选择步行。

后来,牛,马,驴等都成为了商旅出行的重要交通工具,其中马的承载量大约为200斤,如果是货物运输,每天所能到达的距离就会缩短,而如果是旅客程马出行,一天大约可以走200里,当然这是极限状态下的数据。

因为马的行动十分便捷,所以很多地区的情报传递都会选择用马匹作为交通工具,皇帝的外出巡游也不例外,而在高山地带,大多会采用当地特有的牲畜进行运输,如牦牛,沙漠戈壁地区的骆驼等等,总而言之,因为地心太过崎岖,人力出行的情况开始减少。

去避暑山庄的道路

帝王出巡并不等同于外出旅游,其中牵扯的事情较多,包括目的地的选择,路程的规划,中途和到达目的地之后的安排等,这些都需要提前考虑,而且需要参考皇帝的意见,一整个计划早在出巡之前很久就要制定完成。

皇帝出巡并不是三两人,而是一个庞大的队伍,首先需要手持各色物品的仪仗队走在皇帝车辇之前,其中有鼓角等乐器进行演奏,车辇之后有随行的文武大臣,官兵,太医,御膳房的厨师等,根据史书记载,乾隆皇帝首次出巡,随行成员就有2500余人。

不仅带了众多皇室成员,还有大量的物资,如食品药品礼品,甚至连泡茶所使用的泉水也一应俱全,此外,皇帝出巡并非一直都在行进过程之中,如果路途较为遥远,会有专人安排留宿和休息时段,一路上会设立行宫来让皇帝住宿。

康熙南巡从北京出发之后,经过密云,古北口,最终到达承德,这也是一条康熙外出的惯用路线,几乎每一次前往避暑山庄都是如此,每一次出发前,康熙都会举行一个仪式,祈祷自己旅途平安,在这一路上会经历山区和草原,也会在很多地方停留和游览。

漫长的时间

如果依靠现在的交通工具,从北京到承德仅仅需要两个小时的时间,但在清朝的康熙年间这一趟仅单程就要走十几天,康熙所常走的这条路线大约为300公里左右,算是一次超长途旅行。

虽然理论上马匹每天可以行走大约200里,但为了保证持续性,马匹不能每天高强度运作,如果只载一人,每天最多可以行走100里的距离,如果是拉车或承担货物运输的马匹,则每天可以行进的距离就更短。

也就是说,康熙皇帝的队伍从北京出发,担任护驾的侍卫所提成的马匹和拉车拉货的马匹每天行进速度并不相同,但身为侍卫,必须对皇帝贴身保护,所以每天的行进速度会再次降低,并且这事是在平坦的道路状况下。

要知道从北京到承德,除了平坦的草原之外,还有相当一部分的山区需要经过,在这种情况下,整个队伍的行进速度就会被再次降低,马匹在崎岖的山路上,不仅速度缓慢,还时常发生意外,单人尚且难以行进,车辇要想正常行走难度极大。

而且在正常情况下,出巡的队伍并不会分散,而是作为一个整体一同前进,这样一来,后面承担货物运输任务的部分就会在很大程度上拖慢整体的速度,三五天之内根本不可能从北京到达承德。

地理环境对队伍行进速度的限制性质是其一,气候环境也是影响到达时间的重要因素之一,在北京前往承德的路程中,难免会出现阴雨或狂风等恶劣天气,面对这样的突发状况,队伍大多会为安全考虑而选择暂时停止前进。

而大雨对路面难免会造成破坏,如此承载货物和载人的马车就有陷入泥潭的危险,为了避免意外状况发生,整个队伍就只能放慢脚步,另外皇帝在出行过程中也需要休息和用餐。

即使在旅行途中,皇帝的一日三餐也十分讲究,不能马虎,并且不可能在途中用膳,尽管在规模上不比宫中御膳房那般丰富,但也需要较长的时间,另外还要计算沿途欣赏风景所消耗的时间,一路上走走停停到达承德大约需要一周以上的时间。

如果一次旅途中出现多个意外情况,那么时间就会进一步延长,例如慈禧太后遭到洋人追杀驱赶,逃往避暑山庄时,就用了长达两周的时间。

这就是康熙年间从北京前往避暑山庄所需要花费的时间,影响行程的因素众多,除了交通工具之外,天气状况和地理环境都能决定所花费时间的长短,但或许在古人的理解之中,这段时间并不是很漫长。

参考文献

[1]郭飞,.论承德避暑山庄及周围寺庙世界文化遗产地的历史价值与保护策略[J].国际公关,2024,(16):3.

[2]王莹,王鹏翔,许明君,.承德避暑山庄:民族交融的历史见证[J].云端,2024,(33):3.

[3]崔梦蕾,.避暑山庄博物院进入全国第一方阵[N].承德日报,2024-05-27((null)).

0 阅读:1036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