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的国企裁员,对比90年的国企大下岗,员工要惨的多!

荀攸广 2024-11-21 17:30:51

如果你是一个80后或90后,尤其是家里有长辈曾经在国企工作过,那你一定对“国企改革”这个词不会陌生。从上世纪90年代的下岗潮,到近几年愈演愈烈的裁员风暴,这两个浪潮跨越了几十年,给无数家庭的命运按下了“重置键”。

有人可能会问:“不就是裁员吗?90年代和现在有什么区别?”——看起来是同样的剧情,实则大不相同。真要细究起来,90年代的下岗潮反而更容易熬过去,而今天,很多人可能会感到“前路茫茫,不见归途”。

90年代的下岗潮:难中带着一丝希望

如果你和年长的人聊起那个年代,他们十有八九会提到一句话:“那时候的日子真难。”确实,90年代的下岗浪潮,让许多家庭措手不及。没有养老保险,没有社保保障,突然失去工作的父母辈们,日子过得简直像在走钢丝。

但细想一下,那时的社会环境却有一种“夹缝中的生机”:

赔偿金撑起一片天那时候的国企还是有情义的,大多数企业会给足赔偿款,甚至允许买断工龄。手里有了这笔钱,开个小饭馆、摆个小摊,甚至回乡种地,生活总能维持个一段时间。有人靠这笔钱逆风翻盘,甚至走上了致富路。生活成本相对低90年代,养娃靠母乳,带娃靠爷爷奶奶,谁听过“早教中心”这种词?房子?大多是单位分的。即便买房,那时的房价也不过是现在的零头。吃饭、穿衣、看病,花不了几个钱。那时候的穷,是真的“穷开心”。社会环境充满机会那是个下海经商的黄金年代。有人在深圳的街头开小卖部,几年后变成供货商;有人从下岗工人变成了早期的淘宝店主。那些年的商业环境,就像一片刚开垦的肥沃土地,只要你敢干,就能种出希望的果实。

再看看今天呢?

2024年的裁员潮:压力比天大

现在的国企裁员,真的和90年代完全不一样。赔偿少了,生活压力大了,社会环境也没有当年的宽容和机会。

赔偿缩水,离职被逼无奈现在的国企,早就没有了当年的“铁饭碗”情怀。很多企业为了缩减成本,直接发最低工资逼你走人。就算赔偿,也只是象征性地“意思意思”。钱少事多,日子难熬,很多人根本没有缓冲的余地。生活成本,压得人喘不过气房贷、车贷像两只无形的手,死死攥住了大多数家庭的脖子。孩子的早教费、奶粉钱一个月3000起步,这还不算房租和生活开销。如果你背着贷款、拖着一家老小,失业后会是什么感觉?大概就是一种“无力感”——不管怎么挣扎,都像陷在泥潭里。就业环境雪上加霜你有没有发现,现在找工作,哪怕是普通的岗位,竞争都异常激烈?国际形势不确定,国内经济增长放缓,很多企业本身就在裁员,你想跳槽,发现“哪哪都不缺人”。年轻人可以从头再来,但40多岁的中年人呢?谁会愿意招一个“性价比低”的老员工?创业的路几乎被堵死以前,开个小店、卖点货,就能赚点辛苦钱。现在,房租、人工、水电,再加上同质化竞争,你不赔钱就已经算运气好了。真正能靠创业翻身的,是凤毛麟角。心理压力像一座山90年代的人,失业了还年轻,干劲儿十足。而如今的中年人,一边要养孩子,一边要赡养老人,谁扛得住?有些人甚至还没“失业”,已经被焦虑和抑郁压垮了。

希望去哪了?

如果说90年代的下岗潮,大家还能从社会的变迁中看到希望,那么今天,很多人会感觉“天无绝人之路”变成了“条条大路通死胡同”。没有足够的经济保障,没有清晰的发展方向,甚至连咬牙坚持的勇气都在一点点被磨灭。

正如作家加西亚·马尔克斯所说:“生活不是我们活过的日子,而是我们记住的日子。”回头看,90年代的人记住的是,苦尽甘来的希望;而现在,很多人记住的,只有苦。

面对浪潮,我们还能做些什么?

虽然局势艰难,但并非毫无出路。与其抱怨,不如行动:

提升技能,锻造核心竞争力趁着现在还没彻底失业,多学点真本事,别再抱着“铁饭碗”幻想不放。你永远不知道,技能能为你打开多少扇门。拓宽收入来源,分散风险副业、兼职、投资……无论哪一种,别把收入的鸡蛋都放在一篮子里。即使主业出问题,至少还有其他退路。降低开支,精打细算过日子不该买的东西别买,不该花的钱别花。存下一笔应急资金,比什么都重要。扩大人脉,寻找机会有人说,“贵人就是你的运气。”多结交靠谱的人,在关键时刻,他们可能会成为你人生的“救命稻草”。保持学习和积极心态正如丘吉尔说的:“悲观主义者在每个机会中看到困难,乐观主义者在每个困难中看到机会。”哪怕身处低谷,也要相信自己有能力走出困境。

最后的话

国企的改革浪潮不会停下,生活的挑战也不会减少。但请记住:真正决定你未来的,不是环境,而是你自己。

欢迎你在评论区分享你的经历和看法,让我们一起探讨,如何在时代的浪潮中活出自己的精彩!

0 阅读:9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