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得志到医院探望朱德,被秘书反复催,朱老总:看来我得撵你走了

漫步史书 2023-08-05 09:08:43

1976年4月,时任武汉军区司令员的杨得志到北京,专程到医院探望了生病的朱老总。

一看是老部下到来,朱老总原本忧郁的神情明显高兴了不少,他招呼杨得志坐在床边。

图|杨得志

杨得志笑道:

“要给老总一个惊喜,就没有提前打招呼。”

一句话说得朱老总也忍不住有些感慨:

“真没想到你能来。”

尽管已至垂暮之年,朱老总的心里仍然牵挂着国家民族,他拉着杨得志,仔细的询问了部队以及军区的情况,杨得志知无不言,一一解答,末了朱老总长长的叹了一口气,心里放松了不少。

两人聊着聊着,提到了当年革命时期的往事,就这么聊着聊着就忘了时间。

不一会儿的功夫,门外有个年轻的身影悄悄走进来,凑在杨得志耳朵上说了一句,还递了张纸条过来,杨得志看了以后皱了皱眉头,却并没有马上起身,只是悄悄嘱咐了一句:“退了吧。”

朱老总发现了有些不对劲。“你是不是有什么事儿?”

杨得志摇头:“没什么事儿!”

“不对。”

朱老总一辈子在疆场摸爬滚打,什么事情没见过:

“你有事儿瞒着我?”

图|杨得志与朱老总

杨得志无奈,也只好以实情告知,原来杨得志当天只是顺路过来探望,下午还要去赶火车离开,他本来是觉得朱老总身体不好,觉得过来看一看就马上走,只是没想到朱老总精神头还不错,所以想着能多聊一会儿。

朱老总一听,也坐不住了,当即就让杨得志马上去赶火车。

“你军区的事情多,别浪费时间。马上走。”

朱老总那时身体很不好,就要送杨得志离开,慌得杨得志立马表示这就走。不过,朱老总还是下了地,一直把杨得志送到了电梯口,还笑着挥了挥手。

“快走吧,当年你也是这么撵我走的,”

杨得志一愣,随即哈哈一笑,挥手告别。

杨得志谈朱老总:我们都把他当父亲看

朱老总与杨得志之间的交集,最早可以追溯到土地革命时期。

1928年1月,杨得志参加朱老总领导的湘南起义,并跟着队伍一起上了井冈山,不久后正式加入中国共产党,当然那时的朱老总还想不到,自己麾下这个仅有17岁的小伙子,后来会成为共和国的上将。

朱老总是滇军名将,成名很早,他爱兵如子,在部队里很具有亲和力,杨得志后来回忆起朱老总,仍然有无限感慨:

“朱德军长平时对人很好,有说有笑,从没见他对人发过脾气,骂过人。什么也难不倒他,我们都把他当父亲看。”

图|红军时期的杨得志

1936年10月,红军三大主力在甘肃会宁会师,杨得志又见到了将近一年不见的朱老总。

朱老总那时跟随红四方面军南下,吃了不少苦,人瘦了一圈,而且也黑了,胡子老长也没刮掉,身上的衣服也是黑黢黢的,只有一双眼睛仍然炯炯有神。杨

得志心里很沉重,眼睛也不由得一酸,他赶紧上前打招呼:

“朱老总。”

一看见是杨得志,朱老总显得很高兴,马上握住他的手,不住的问东问西,长时间与中央分开,朱老总始终很担心他们这些个老战友。

杨得志尽可能的回答朱老总的问题,并转达毛主席的问候,没想到朱老总却摆了摆手:

“谢谢,谢谢毛主席和你们大家!其实也没有啥子了不起,我们不是过来了!我们不是会师了!我们不是胜利了么。”

在杨得志的心里,朱老总的人格魅力给他留下了很深刻的印象。

图|1937年初春,毛主席、朱老总与红军大学部分人合影(后排左一为杨得志)

1938年2月,八路军115师344旅出了一件大事,687团团长张绍东在团参谋长兰国清的裹挟下叛逃,时任旅长的徐海东一听是自己部下中出了叛徒,当即气到呕血。3月中旬,344旅驻武乡县大有镇期间,朱老总亲赴344旅整顿,并提拔副团长田守尧升任团长。

不过不久之后,徐海东因病被调回了延安,当时对344旅旅长的人选,各方面有不同的意见。

344旅政委黄克诚给中央上报的方案是,调687团团长田守尧出任旅长,并派人与之谈话,田守尧也觉得自己应该出任旅长,因此提早做了不少准备工作,可朱老总考虑再三,决定调杨得志到344旅去,任副旅长兼代旅长。

田守尧一开始没想通,闹起了情绪。

对于344旅旅长的任用,朱老总心里有杆秤。

344旅的前身是红十五军团、红25军,尽管这一支部队曾履立功勋,可也出现了一系列的问题,干部团队过于年轻,像田守尧是1915年出生,当团长时也才20出头,尽管田守尧打仗不可谓不英勇,但骨子里还是有些年轻人的傲气,朱老总也正是考虑到这一点,才调杨得志出任的344旅代旅长。

(注:田守尧后来也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并逐渐升任副旅长、旅长,1943年牺牲于赴延安的途中,享年28岁)。

杨得志赴任前专程到八路军总部领受任务。

图|1936年红军西征结束后,部分红军将领合影,前排右起杨得志、邓华、朱瑞、熊伯涛孙毅,后排右二为萧华

一进门,杨得志便注意到,总部机关干部正在集中精神学习毛主席的《论持久战》,见杨得志进门,朱老总扬了扬手中的《论持久战》的稿子问:

“你看过了没有。”

那时,毛主席的《论持久战》刚完成不久,才下发给各级部队,杨得志只是粗略的看了一个大概,但还没来得及细读。

“读是读过了,只是领会的精神还很肤浅。”

杨得志憨厚一笑,朱老总点点头。

“主席说了20几个问题,很重要,各方面都考虑到了,讲的很全面,特别是有关抗战的三个阶段,从抗战一开始我们就坚信日本不可能灭亡中国,但也应该明白,两三天我们打不赢他们。”

朱老总对杨得志重点谈了挺近冀鲁豫地区的工作,并强调了开辟根据地的任务,让杨得志很受启发。

杨得志出任344旅代旅长后,与旅政治部主任崔田民一起率领100余指战员开赴冀鲁豫地区,并在滑县与689团会师。

图|朱老总

冀南属平原地区,不利于我军展开游击作战,但同时也有一个好处,就是真正的日军不多,绝大多数都是伪军部队,另外还有数量不菲的地方抗日武装,按照朱老总的指示,杨得志一面团结当地的民众,一面对地区的汉奸、伪军做斗争,很快就站稳了脚跟。

杨得志率领的八路军与当地地方武装合编为冀鲁豫支队,到了1939年,冀鲁豫支队已经扩大到了7000余人,黄克诚率344旅主力到冀鲁豫边区,不久后率部南下支援华中抗战,杨得志又出任了冀鲁豫军区司令员、八路军第二纵队司令员。

朱老总亲自指导晋察冀野战军作战

朱老总口中所提的“当年你也是这么撵我走”典故,还要追溯到解放战争时期。

抗战胜利以后,国共双方进行了和谈,并约定各自裁军,当时兵员规模最大的晋察冀根据地也进行了大规模的裁军,全区9个纵队21万人、地方军10.4万人,基干民兵90余万人,裁军完成后,晋察冀军区仅剩4个纵队,直接少了一半还多。

也正因为这个原因,晋察冀军区在解放战争初期,因为兵力少、部队过于分散,打起来始终捉襟见肘。

一个最直观的例子就是,大同集宁战役的失利,我军不仅没能完成任务,还造成了晋察冀边区首府张家口过于暴露,以致于早早失守。

1947年3月26日,中共中央在陕西清涧县枣林沟开政治局会议,会上决定,毛主席、周恩来、任弼时率领前委继续留在陕北,刘少奇、朱老总组成中央工作委员会,东渡黄河去华北。负责指导晋察冀的工作。

显然中央对过去一年多晋察冀的作战的成绩是很不满的,首当其冲的是军事问题。

图|毛主席与朱老总

当时,中央已经考虑到华北不能独立的负担战事,因此在战略上考虑,让华北配合东北作战,因此在4月20日,中央下令将稽查热辽军区冀察热辽军区机关及所属部队共8万余人划归东北民主联军建制。

中央对朱老总寄予了厚望,希望朱老总能改变华北作战的颓势。

6月14日,毛主席发电指示:

“……你们今后6个月内如能( 一)将晋察冀军事问题解决好,(二)将土地会议开好,(三)将财经办事处建立起来,做好这三件事就是很大的成绩。”

党中央毛主席对军事上主要的要求,就是打大规模的歼灭战,而晋察冀一年多以来作战,兵力太分散,虽然也打了正太、青沧两大战役,但距离打打歼灭战的要求显然还很远。

一直以来,有很多人认为,朱老总没有打过大兵团作战,其实这是很不对的,因为在人民军队之中,最早打大兵团作战的,其实就是朱老总,无论是林彪、粟裕、抑或是其他各级将领,都是朱老总一手带出来的。

朱老总一上任就立马恢复了解放战争初期解散的晋察冀野战军的指挥机构,并带着干部们到处巡回做调研、讲话,培养晋察冀军区干部们打大规模歼灭战的思维,而且朱老总干的最大的一件事儿,就是把野战军与后勤彻底的分开了,以后军区专管后勤,野战军专管打仗。

对于野战军司令员的人选,朱老总亲自点名杨得志出任。

图|杨得志(右一)

要知道这个任命也是比较奇怪的。

杨得志过去不是晋察冀军区的,而是属于晋冀鲁豫军区,任晋冀鲁豫军区第一纵队司令员,本来按照实际情况,杨得志带着一纵是要去东北的,后来因华北敌情变化,走到晋察冀以后,被划归聂荣臻下辖。

按理来说,选晋察冀野战军司令员,是应该选一个原来就是晋察冀军区的干部,而且级别上要更高一些,诸如杨成武等人。

可朱老总却最终选择了杨得志。在他眼中,晋察冀军区的干部,能力多数都很均衡,如萧克、罗瑞卿、杨成武、王平等将军,但军事能力偏弱,发展根据地的时候,这些人能发挥更大作用,可如果在军事上,还是需要专精的人来处理。

所以杨得志无疑是一个最合适的人选。

杨得志出任晋察冀野战军司令员后,在朱老总的帮助下,连续打了几仗,渐渐地晋察冀军区的部队也能打出一点成绩。

1947年9月初,晋察冀野战军拟定的“大清河北战役”因战前拉的口子过大,未能实现歼敌10个团的目标,只歼敌5000余人,部队各方面都有怨言:

“肉没有吃到,反而把门牙给顶掉了。”

朱老总联合刘少奇,又致电中央,准备亲自下到一线去,指挥打两仗,扭转一下部队士气。

1947年10月的清风店战役中,杨得志根据军区指示,于运动中歼灭从石家庄开出的罗历戎的第三军1.7万人,极大的削弱了敌石家庄守军。

朱老总察此良机,亲自部署了石家庄战役,这也是晋察冀野战军首个攻打敌人防守的中心城市的一战,不放心的朱老总决定亲自下到野战军。

毛主席得知情况后,两次致电工委:

“请朱总回工委,不要亲临最前线。”

可石家庄战役期间,朱老总还是亲临一线指挥,晋察冀野战军指挥部整个都处于敌人炮火射程范围内,不时的还有敌人飞机投掷炸弹,杨得志十分忧虑,上前劝说:

“请老总返回冀中军区。”

朱老总幽默一笑:

“你们不是都在这儿吗?飞机未必就会找我朱德。”

杨得志心里很清楚,朱老总是担心前线的战况,立马表示:

“朱总司令,你到河间去,这里有什么新的情况,我们都会第一时间向您汇报的。”

朱老总坚决不离开,杨得志也很无奈,只好亲自布置参谋人员,把朱老总给架出门去坐上车。朱老总也无奈一笑:

“野战军司令向总司令下了逐客令,我也没有办法,只能找孙胡子(冀中军区司令员孙毅)去了。”

石家庄战役,等于说拔掉了敌人楔入根据地的一颗钉子,使得晋察冀、晋冀鲁豫两大根据地合并在了一起,中央在华北的战略初步奏效。

入朝作战前夕,杨得志提一请求:朱老总来看看部队

时间过去久远,绝大多数人对朱老总已经不是那么熟悉,可杨得志心里始终对这位长着很尊重。

图|杨得志与李志民合影

1950年6月,朝鲜战争爆发,为了应对可能爆发的战争,中央抽调四野十三兵团组建东北边防军,并于10月入朝参战。

10月5日,在西安的杨得志也接到了毛主席的绝密电报:

“杨李郑陈:限你部十二月五日前赶到津浦铁路山东充州、泰安、滕县一线集结待命。”

与杨得志同时调动的还有宋时轮的第九兵团。

杨得志心里也很清楚,虽然他们是属于二线部队,但也是要做好准备入朝参战的。

可部队的情况,杨得志又很忧虑,从全国解放、新中国成立的那天开始,部队绝大部分战士就沉浸在胜利的喜悦中,正所谓革命胜利了,应该“刀枪入库,马放南山”了,也是该缓口气儿了,尽管部队中干部战士想法各异,但绝大多数人其实都没有做好再上战场的准备。

到了山东兖州以后,杨得志略作安顿,随即接到命令,要求他与李志民(时任十九兵团政委)一同赴北京。

朱老总要见他们。

杨得志、李志民马不停蹄的赶赴中南海,朱老总已经等着他们。

几个人谈了有关朝鲜战场的形势后,朱老总提醒他们:

“‘兵者百岁不一用,然不可一日忘也’,中国这句老话你们也是知道的。请你们来,无非是了解些情况,督促一民看你们还有什么问题需要中央帮助解决的。”

能提什么要求呢?

杨得志仔细思索了片刻:

“我们代表兵团全体指战员请朱老总到山东参加我们这个会,给我们作指示,给我们作动员我说:“一九四七年登记九兵团打石家庄,那是解放战争时期我们第一次攻打大城市,没有经验。关键时刻您到了我们兵团,给大家作报告,提出了‘勇敢加技术’的问题,对部队鼓舞很大。这次要去朝鲜也是个‘第一次’。这个第一次比打石家庄那个第一次困难更大,您能再去一次最好不过了。”

朱老总哈哈一笑:

“这事儿我做不了主,得请示中央。”

不过让杨得志没有想到的是,他才刚到兖州,朱老总就带着三个随员风尘仆仆的到了十九兵团了。

图|朱老总

要知道那时朱老总已经64岁高龄了,又是冬天,兖州天寒地冻,朱老总到了没多久就感冒了,发起了高烧,杨得志也担心出问题,心里也有些后悔,他建议朱老总,不如就在生着炭火的屋子里见几个部队代表就好了。

可朱老总很倔强,坚持要下部队去,他发着高烧,先后走了步兵连队、炮兵部队,并亲切的与战士们交流。

1950年12月19日,朱老总发着高烧在十九兵团部做动员报告,许多战士问询,都挤进了这个小会场,亲儿聆听朱老总报告。

杨得志记得很清楚,朱老总做报告,没有演讲稿,只有写在烟盒纸上的几条提纲,可他讲话声音虽然不大,却铿锵有力,许多战士们都深受鼓舞,因为条件简陋,当时会场连取暖设备也没有,可朱老总几句话,就把在场众人说的激情澎湃,好多战士不觉出了一身热汗,把刚发的棉帽子也都脱了下来,会场上众人头顶上冒起了一汩汩白色的雾气,形成了一道独特的景观……

一晃20多年过去,杨得志回忆起当年场景,始终难以忘怀。

1976年7月6日,朱老总走完了他波澜壮阔的一声,杨得志听闻消息后,沉默不语,把自己关在办公室很长一段时间,想起了当年追随朱老总的点点滴滴,不觉一行热泪顺着脸颊淌下……

0 阅读: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