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宋本丛书·山海经》,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23年7月版。
内容简介
该书为“续宋本丛书”之一种,影印上海图书馆藏明成化四年(1468)北京国子监刻本《山海经》。原书两册,第一册为卷一到卷四:包含南山经、西山经、北山经、东山经;第二册为卷五到卷十八:包含中山经、海外南经、海外西经、海外北经、海外东经、海内南经、海内西经、海内北经、海内东经、大荒东经、大荒南经、大荒西经、大荒北经、海内经。全书大致分为山、海、荒三中文化体系,每种体系都具有相对独立的内容。所收郭璞序及邢让、陈监识语俱全。《四部丛刊》初编也录此本《山海经》。
现存世最早的《山海经》,系南宋尤袤整理、刊刻,即国家图书馆所藏宋淳熙七年池阳郡斋刻本《山海经》。但该本尤袤后序已佚,在国家图书馆藏毛扆校跋之明刻本《山海经》得以保存。国家图书馆藏《山海经》明刻毛扆校跋本,行款与上图本同,但差异明显。
此次全彩影印,以上海图书馆藏明刻本为底本,校国家图书馆所藏孤本宋淳熙七年池阳郡斋刻本,共补定残缺文字六十余处,一百三十余字,校勘记附于出版说明中。另将国家图书馆藏毛扆校跋本中的尤袤跋补收于第十八卷后,以方便读者使用。
出版说明
《山海经》十八卷,晋郭璞注,明成化六年(一四七〇)北京国子监刻本。版框高二十点六厘米,宽十三点〇厘米。开本高二十八点七厘米,寛十六点二厘米。每半叶九行,行十八至二十字不等,小字双行同,黑口,四周双边。全帙二册。
郭璞(二七六——三二四),字景纯,河东闻喜(今山西省运城市闻喜县)人。两晋时期著名文学家、训诂学家,建平太守郭瑗之子。璞好经术,博学有高才,通古文奇字,长于阴阳、历算、卜筮之术。东晋初为著作佐郎,后为王敦记室参军。敦欲谋反,命其卜筮,璞谓其必败,为敦所杀。王敦平,追赠弘农太守。璞于古文字学、训诂学造诣颇深,尝注释《周易》《山海经》《尔雅》《方言》《楚辞》《穆天子传》等书。
《郭弘农集》
《山海经》是一部富于神话传说色彩的地理书,由战国初至汉初不同时期的作者集体创作而成。是书集古代地理、物产、神话、巫术、宗教于一身,保存了古史、医药、民俗、民族等方面的内容,有“中国上古百科全书”之称。
《汉书·艺文志》著录刘歆校定《山海经》为十八篇,郭璞增入《大荒经》等数篇,总二十三篇,并作注,增图,改篇为卷。璞书早佚,现存世最早的《山海经》,系南宋尤袤整理、刊刻的池阳郡斋刻本。
宋绍兴辛未(一一五一),尤袤开始搜集、整理散存于世的《山海经》旧本,历经三十年,于淳熙七年(一一八〇)杀青定稿。此即国家图书馆所藏宋淳熙七年池阳郡斋刻本《山海经》(书号八二七二)。
尤袤于书后作序谓:“始予得京都旧印本三卷,颇疏略。继得道藏本,南山、东山经各自为一卷,西山、北山各分为上、下两卷,中山为上、中、下三卷,别以中山东北为一卷,海外南、海外东北、海内西南、海内东北、大荒东南、大荒西、大荒北、海内经,总为十八卷。虽编简号为均一,而篇目错乱不齐。晚得刘歆所定书,其南、西、北、东及中山,号五藏经,为五篇,其文最多。海内、海外、大荒三经,南、西、北、东各一篇,并海内经一篇,亦总十八篇。多者十余简,少者三二简,虽若卷帙不均,而篇次整比最古,遂为定本。予自绍兴辛未至今三十年,所见无虑十数本,参校得失,于是稍无舛讹,可缮写。……淳熙庚子仲春八日,梁谿尤袤题。”
《尤袤年谱》
今传郭注《山海经》作十八卷,卷次亦如所述者,即为尤袤所定之本。
需要指出的是,国家图书馆藏宋刻《山海经》,尤袤后序已佚,但被国图藏毛扆校跋之明刻本《山海经》(书号一二二七四)保存了下来。
毛校本《山海经》,版框高二十点五厘米,宽十二点九厘米,每半叶九行,行十八字。黑口,四周双边。第一、二册,有题签云“从尤延之宋本校正”。第三册题签云:“《山海经》,从尤延之宋本校正。影写尤延之跋,并文三桥跋。”文三桥跋谓:“己亥六月既望,获观《山海经》于沈辨之有竹庄。后有尤延之跋尾,叙之甚详。古书之流传于世,日渐散落,而新刻又多舛谬,能不为之三叹!文彭。”
书中毛扆跋曰:“《山海经》向无善本,于泰兴季氏见宋刻三册,系尤延之校刊者,槜李项氏故物也。有文三桥跋。沧苇殁后,其书散为云烟。后闻归于昆山徐氏,无由得见。近为郡友所购,随与借校。板心分上、中、下,其尤序、文跋亦影写之,行数、叶数皆钩以识之。他日从此录出,亦可称善本矣。”
毛扆所记宋本《山海经》卷次、行款、版式与国图藏版本相同,但二者并非一书(前者为项元汴、季振宜递藏,后者先后为汪士钟、海源阁、周叔弢所藏),国图本佚失尤袤后序。在国图藏宋刻《山海经》已成孤帙的情况下,毛校本影写的尤袤后序,为厘清《山海经》版本的头绪,立下了汗马功劳。
《毛扆手校四书集注》
《四部丛刊》初编曾影印《山海经》,底本题“上海涵芬楼借江安傅氏双鉴楼藏明成化戊子刊本景印”。一九二〇年商务印书馆发布的《四部丛刊》目录,亦谓《山海经》“江安傅氏双鉴楼藏明成化戊子邢让刊本”,成化戊子即成化四年(一四六八)。影印本牌记同。
然商务印书馆一九二六年重印《四部丛刊》,发布的《四部丛刊书录》(预约),改为“江安傅氏双鉴楼藏明成化庚寅刊本”,并解释说:“序后有成化戊子邢让刻书识语五行,表后又有成化庚寅陈鉴题云:‘国学新刊《山海经》卷叶殽混,行列牵联,尚多讹舛。今手为编校,以便检阅。’则此为成化庚寅刊正监学本矣。卷中多重叶,殆校正时所补。”成化庚寅即成化六年(一四七〇)。
经查,《藏园群书经眼录》、一九五九年版《北京图书馆善本书目》、《中国版刻图录》、一九八七年版《北京图书馆古籍善本书目》、《中国古籍善本书目》等,均将该本《山海经》著录为明成化四年刻本。
究其原因:傅增湘所藏《山海经》一九一八年得于蟫隐庐,书前没有郭璞之序及邢让、陈鉴识语,“成化四年刻本”之说,或源于卖家旧目,遂以讹传讹至今。此书后入藏国家图书馆(书号一一三五四)。
《四部丛刊》本《山海经》
问题是,《四部丛刊》初编所收《山海经》,郭序及邢让、陈鉴识语俱全,为何对陈鉴成化六年的识语视而不见,仍依傅增湘成化四年之说呢?答案是,影印本面世之前,张元济得到了该书的全本,补齐了所缺内容,但忘记更改书目和牌记的刊刻时间。此后商务印书馆重印时,将牌记中的版本年代更正为成化六年。
此次影印所用底本为上海图书馆藏,书号〇二〇一。潘承弼、顾廷龙编纂,上海开明书店一九四一年出版的《明代版本图录初编》,收录了此本《山海经》,著录曰“明成化六年庚寅国子监刊本”,并附卷一卷端及陈鉴成化庚寅识语书影各一幅。钤“季振宜字诜兮号沧苇”“杭州叶氏藏书”“景葵所得善本”“合众图书馆藏书印”等印,曾经季振宜、叶景葵递藏,后入合众图书馆。
合众图书馆全称“上海市私立合众图书馆”,由叶景葵、张元济、陈陶遗等联合创办。一九五三年六月,合众图书馆被捐献给上海市人民政府。后更名为历史文献图书馆,并入上海图书馆。《四部丛刊》影印《山海经》时,所缺之叶即用此本配补。
国家图书馆藏《山海经》明刻毛扆校跋本,行款与上图本同,但差异明显。例如上图本序第三叶下半叶第三至九行无栏格,手书上版邢让题识,毛扆本则栏格齐全,无邢让题识。上图本《进书表》第二叶下半叶为陈鉴识语,毛扆本无。上图本卷四开始为“东经第四”;毛扆本则为“东山经第四”等。
《明代版本图录初编》
细审之下,毛扆本当为国子监本的翻刻本。经比对,国图所藏“明国子监本”《山海经》,目录前无序及邢让题识;《进书表》后仅有栏格,亦无陈鉴识语,与毛扆校本相同,究为国子监本或翻刻本,尚且存疑。据此,上图本《山海经》很可能是明国子监刻本的存世孤帙,具有极高的版本与文献价值。
此次影印,我们将尤袤跋补印在第十八卷后,以方便读者使用。
同时我们还对此书进行了校勘工作。由于上图本来源于另一部宋本,正好可以校补国图藏宋本的残缺之字,校勘以上海图书馆藏明刻本为底本,校以国家图书馆藏宋淳熙七年刻本。现共补定残缺文字六十余处,累计一百三十余个字:
山海经上:
卷一第四叶第八行“佩之冝子孫”,宋本残缺“子孫”二字。
卷一第五叶第七行“又東三百里曰青丘之山”,宋本原无“百”字;下半叶第三行“其中多赤鱬音懦”,宋本残缺“音懦”二字。
卷一第九叶第二行注“一在頂上一在額上”,宋本残缺“頂上一”三字;第三行注“好噉棘”,宋本残缺“棘”字;下半叶第五行注“或作䘮”,宋本“䘮”字残损不可辨。
卷一第十叶第五行注“雘赤色者或曰雘羙丹也”,宋本残缺“色者或”“也”四字。
卷二第十二叶第六行“其草多條其狀如葵”,宋本残缺“如葵”二字;第七行“符禺之水出焉”,宋本残缺“出焉”二字。
续宋本系列《山海经》正文
卷二第十三叶下半叶第二至三行“名曰毫彘狟猪也”,宋本残缺“彘狟猪”三字。
卷二第十四叶下半叶第七行“漢水出焉”,宋本残缺“水出焉”三字;第八行“北流注於湯水”,宋本残缺“湯”字。
卷二第十六叶第四行“有鳥焉其狀如鴞”,宋本残缺“鳥焉”二字;第五行注“鸚䳇舌似小兒舌脚前後各两”,宋本残缺“舌似小”“前”五字。
卷二第十七叶第八行“多白蛇”,宋本残缺“白蛇”二字。
卷二第十八叶下半叶第一至二行“其下多赤銅有獸焉”,宋本残缺“銅有獸”三字。
卷二第十九叶下半叶第五行“七神皆人面牛身”,宋本残缺“面牛”二字;第六行“其祠之毛用少牢”,宋本残缺“毛用”二字。
卷二第二十叶下半叶第九行“丹水出焉西流注于稷澤”,宋本残缺“注于”二字。
卷二第二十一叶第一行“沸沸湯湯”,宋本残缺“沸湯”二字。
卷二第二十二叶第三行注“赤豹白虎白鳥”,宋本残缺“虎白鳥”三字。
卷二第二十三叶第七至八行“天帝都邑之在下者也”,宋本残缺“都邑之”“者”四字。
卷二第二十四叶下半叶第一行“魚”,宋本残缺“魚”字;第二至三行“神長乗司之”,宋本残缺“神長乗”三字。
卷二第二十五叶下半叶第七行“萬物無不有焉”,宋本残缺“有”字。
卷二第二十八叶第二行“其祠之禮”,宋本残缺“之禮”二字。
卷二第二十九叶第五行“其獸多白狼白虎”,宋本残缺“獸多”二字。
续宋本系列《山海经》正文
卷二第三十一叶第八行“食之已癉”,宋本残缺“已癉”二字。
卷三第三十二叶第二行注“机木似榆可燒以糞稻田”,宋本“糞”字残损不可辨。
卷三第三十三叶第三行“多青雄黄一作多青碧”,宋本残缺“黄一作多青碧”六字;第四至五行“西流注于河”,宋本残缺“注于”二字。
卷三第三十五叶下半叶第二行注“説者云長百尋今蝮蛇”,宋本残缺“者云長”“蝮”四字。
卷三第三十六叶下半叶第五行“囂水出焉而西北流注于海”,宋本残缺“焉而”二字。
卷三第三十九叶第一行注“狍音咆”,宋本残缺“狍音”二字。
卷三第四十二叶下半叶第二行注“龍門未辟吕梁未鑿”,宋本残缺“辟吕梁”三字。
卷三第四十三叶下半叶第四行“其下多竹有鳥焉”,宋本残缺“鳥焉”二字;第五行“食之不妬”,宋本残缺“妬”字。
卷三第四十七叶第五至六行“其隂有鐵而無水”,宋本残缺“鐵而無”三字。
卷四第五十叶下半叶第七行“嶧皐之水出焉”,宋本残缺“嶧”字。
卷四第五十二叶下半叶第五行“其國多狡客”,宋本“多”字残损不可辨。
卷四第五十三叶第三行“音婉其鳴自䚯”,宋本残缺“婉其鳴”三字。
山海经下:
卷五第一叶下半叶第五行“黑青黄堊”,宋本“堊”字残损不可辨。
卷五第十一叶下半叶第三行“其中多鳴石晉永康元年”,宋本“晉永康”三字残损不可辨;同行注“色青撞之聲聞七八里”,宋本“撞”字残损不可辨;同行注“今零泉縣”,宋本“今零”“”四字残损不可辨識;第四行注“狀如皷俗因名爲石皷”,宋本“爲石”二字残损不可辨。
续宋本系列《山海经》正文
卷五第二十叶第七行“其上多白珉其下多洗石”,宋本“珉”“洗”二字残损不可辨。
卷五第二十九叶下半叶第四行注“未聞魚脆反”,宋本“未”字残损不可辨。
卷五第三十叶第三行注“或作磨”,宋本“磨”字残损不可辨;下半叶第六行“其草多香”,宋本“香”字残损不可辨。
卷六第三十八叶下半叶第九行注“乆鴝之屬”,宋本“鴝”“屬”二字残损不可辨。
卷七第四十二叶第六行注“天下有道飛黄伏皂”,宋本残缺“皂”字。
卷八第四十三叶第八行注“淮南子曰龍身一足”,宋本残缺“一”字。
卷十二第五十八叶第九行注“朝鮮今樂浪縣箕子所封也”,宋本残缺“箕”字。
卷十五第七十二叶第五行注“射殺之也”,宋本残缺“之”字。
卷十七第八十二叶下半叶第二行“依姓食黍”,宋本“依”字残损不可辨。
卷十八第八十八叶第二行“乗生後照後照是始爲巴人”,宋本“照後照是始”五字残损不可辨;下半叶第六行“有山音芝”,宋本残缺“芝”字。
卷十八第八十九叶下半叶第二行“有大幽之國即幽民也”,宋本“即幽”二字残损不可辨。
《山海经笺疏》
由于水平有限,如有不妥及纰漏之处,请大家批评指正。本书的编校工作得到了徐蜀先生的大力支持与帮助,谨致谢忱!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北京文献出版中心
二〇二三年二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