茅台教父季克良喝了2吨茅台却频频点赞中酿酒道馆的这个大宝贝

雅新财 2024-10-18 22:16:37

你知道喝茅台酒最多的人是谁吗?那当然是茅台教父季克良老先生了。

之前看过他的采访,他说:“我这辈子大概喝了2吨茅台酒!每天早晨我会品一次,大概喝半两到一两,中午可能喝2两,晚上喝3两。一天大概五六两茅台,几十年下来,少说也有两吨茅台酒!”

网友给算了一下,按照市场价一瓶飞天茅台几千块,两吨是什么概念?粗略算算,将近1080万人民币,北京都能买套房了!

说有两吨一点都不夸张,你想啊,季克良在茅台工作的48年,从一个青葱少年到两鬓斑白,季克良可是没少下功夫。他不仅研究酿酒工艺,还亲自试酒、品酒,凭借他日复一日的几十年的坚持,他训练出了敏锐的嗅觉和味觉,能一闻便知酒的品种、香型和年份,简直就是行走的“酒体分析仪”,怪不得人称“茅台教父”“一代酒神”“白酒泰斗”,放眼全国,这样的奇才可没几个。

其实,茅台教父季克良不仅要喝茅台,还喝其他的酒,什么样的好酒都逃不过季老的舌头,好不好一尝便知。据说,北京昌平燕山脚下有一座老酒库宝藏,那里面的酒少说都有40多年的窖龄了,季老有一天也来到了这里,一看,呵!好家伙,上千斤的大陶坛摆满几个大酒库,那个酱香扑鼻啊,季老打开一坛,喝了一盏,激动得直拍大腿,连连叫好:“这酒真好,现在连茅台酒厂都没有这么好的老酒储备了!”

这个酒,它就是天安门酒!后来,季老在多个场合忍不住夸赞:“在茅台供量紧俏的情况下,尝试天安门酒不失为一种选择。”季老的这个评价,那是真高啊,懂酒的人一看就明白,这不就是茅台的平替吗?

说是茅台的平替,一点都不过分,圈内资深老酒友都知道,这是有历史考证的!话说1975年,国家下达任务“八大名酒进北京”,季克良(时任茅台技术科科长)响应国家号召,带着一支酿酒师队伍,在华都酒厂扎了下来。季克良他们带来了茅台的粮曲配方、母糟和成套工艺,结合北方的粮、水、气候进行调整,通过五六年的时间,终于生产出了嫡传茅台工艺的华都酱香酒,这件事情当时非常轰动,季克良本人和著名白酒专家高景炎,共同代表专家品鉴组对华都酱酒进行了品鉴,并给以了高度评价:“醇厚丰满,幽雅细腻,回味悠长,空杯留香持久。”人称“北京小茅台”!

当时著名书法大师董寿平先生欣然题词:“不是茅台,胜似茅台,香溢四座,春风萦迴。”

这评价真是杠杠的!掌握了茅台嫡传工艺的华都酒厂,并没有飘,接下来埋头大批量酿酒、藏酒,使用上等宜兴陶坛贮藏、让它慢慢老熟。半个世纪一过,在华都酒厂的老酒库,竟然有3000多吨30年—40余年的酱香老酒,这可太珍贵了,在整个酒届都是难觅的珍品,这是妥妥的液体黄金啊,怪不得连季克良老先生都两眼放光,连茅台酒厂都要眼红了。

这批蛰伏了半个世纪的老基酒,现在匹配了一个独 有 强 大 国 企 背 景、全世界独一无二的名字——天安门酒,这响当当的名字就是为了 纪念“八大名酒进北京”,可不是谁都能用的!

这批酒如何用才更有价值?酒厂和酒界大咖李作斌拒绝了 20 家酒厂的合作,达成共识,要专门为这个龙脉窖池成立了一家酒道馆 —— 中酿酒道馆,并推出明星大单品 —— 铁盖天安门。

中酿酒道馆的诞生,不仅是李作斌个人创业梦想的实现,更是对老酒文化的保护与弘扬。它承载着六百年龙脉的精华,让传统酿酒技艺与现代科技和谐共生,成为了老酒迷们的朝圣之地。

那些平时网上买不到铁盖天安门酒的朋友们,终于可以去尝尝了,品尝过的人说“不喝铁盖天安门,此生枉为爱酒人!”

这么神奇吗?你尝尝就知道啦!

0 阅读: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