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创新与创业生态的跨洋探索之旅|2024年浙大MBA美西访学

商科行课程 2024-09-24 18:42:55

筹备半年之久的浙大MBA美西访学“科技创新和创业生态”终于起航了。在浙江大学管理学院副教授金珺老师和MBA教育中心副主任唐晓莉老师的带领下,近50位同学们前往世界创新创业的最前沿--美国西海岸的旧金山、西雅图,展开了一段科技探索与文化交融的旅程。

此行访问的学校和公司包括斯坦福大学、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华盛顿大学、IBM、谷歌、微软、亚马逊、波音、英特尔、苹果等。

从旧金山的创新活力到西雅图的翡翠风光,从斯坦福大学的创新精神到伯克利大学的知识殿堂,每一步都让师生们深刻感受到科技与文化的力量。

学术探索

落地旧金山翌日,同学们前往斯坦福大学,开启课堂学习。

在斯坦福大学,知名工业和交互设计权威Barry Katz教授分享了主题为《设计型思维: 创新战略》的课程,以独特的视角为我们展现了设计思维在商业和社会价值中的应用,同时重点探讨了科技创新对于企业、尤其是中国企业在美国市场影响力的重要性。课堂上教授提出了一个耐人寻味的开放式问题:“为什么美国人善于创新,而中国人更擅长协作执行?”这个问题促使大家重新审视不同文化背景下的创新与合作方式。

Barry Katz 教授

身兼斯坦福教授、公司顾问、风险投资人多职的Thomas Kosnik教授介绍了硅谷投资人和加速器如何帮助创业者加快创新的相关内容,从风投趋势、投资人的投资趋势、孵化器、斯坦福大学在硅谷中发挥的作用等方面进行了详细介绍与解读。硅谷集中了全美每年50%的VC,大学周边骑行距离内有40000家创业公司,市值超过万亿的公司有9家,在这里创业者是非常幸福和幸运的,这里有成熟的Ecosystem来孵化和加速创业,为创业者保驾护航。

Thomas Kosnik教授

在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同学们感受到与斯坦福迥异的气质和氛围。作为加州大学的创始校区,伯克利以自由、包容的校风著称。

哈斯商学院Ned Augenblick教授分享了商业策略相关内容,揭示了企业战略的本质是打造企业竞争壁垒;并介绍了博弈论在商业决策中的应用,强调通过不断训练对生活中各种事物的预测能力,逐步提升自己的判断力及商业直觉。他建议我们要养成记录预测的习惯,定期回顾和分析预测的准确性,从中总结经验教训。

Ned Augenblick 教授

伯克利混合生态实验室创始人Eric Paulos教授分享了人工智能与人机交互的趋势,提出技术创新与跨学科合作的重要性,探索技术与艺术融合的新途径。

Eric Paulos 教授

企业参访

在旧金山,访学团还探访了IBM、Google、苹果和英特尔等科技巨头。这些企业不仅代表了全球科技行业的最高水平,更是推动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

在企业的先进实践中对标学习、体验生态,在复杂的现实环境中深入思考和转化行动,更是海外访学作为商学院课堂延伸的重要价值。

在IBM,专家深入介绍了AI发展的三大关键要素——数据、算法和算力。当前AI发展中最大的问题在于数据的质量和使用方式。许多现有的数据并非专为AI训练而准备,这导致了数据使用的低效和算法精度的局限性。而IBM的解决方案之一是对重复数据进行识别和合并,同时探索原子级别的数字存储技术。这种思路让同学们深刻认识到,未来的科技发展不仅仅依赖于算力的提升,更在于如何通过高效的数据管理和创新的存储方式去解决核心问题。

IBM高级工程师 凌棕博士

在Intel,师生们了解了半导体行业的发展历史和未来趋势。从最初的晶体管到现代的纳米级芯片,Intel工程师生动地讲述了技术创新如何推动整个行业的进步的。摩尔定律的实现过程让大家见证了持续创新的力量,同时也揭示了在技术领域保持领先地位需要持续不断的投入和创新的法则。

Intel平台技术高级经理 翁友亮

Google和苹果的企业文化让大家耳目一新。在Google的参访中,师生们强烈感受到他们对产品多样性和用户体验的极致追求。从搜索引擎到云服务、硬件设备,Google无处不在地体现着技术创新与用户需求的结合。真正的商业创新不仅仅是技术上的突破,更重要的是找到技术与市场需求的最佳结合点。提醒同学们在未来的工作中,需要时刻关注用户需求的变化,并思考如何利用新技术来创造价值,构建可持续的商业模式。

Google资深主任工程师 张先生

在旧金山,访学团一行还受到了浙大旧金山校友会的热情招待。现在校友会活跃的校友不少是老三届后就读浙大、读博时来到美国的。

他们讲述刚来美国时,当时浙大校友会的校友们都是解放前三四十年代就来到美国的,“浙大”这一纽带,穿越了时光和地域,将大家在异乡连接在一起,成为了相互扶持、亲切关照的家人。如今旧金山校友们在各行各业发光发热,他们与访学团师生们深入交流,答疑解惑,度过了美好的夜晚。

同学有感

1

22级 集中1班 马静吟

跨文化交流和学习已成为提升个人和组织竞争力的重要途径。这次美西访学之旅是一次宝贵的学习和体验机会。它不仅让我们深入了解了美国的创新文化和教育模式,也让我们对中国在全球科技竞争中的定位有了更清晰的认识。我们将这些经验和启示带回国内,希望能够为中国的科技创新和教育改革贡献自己的力量。

2

22级 集中1班 詹思汗

在美西的研学结识了各行各业优秀的同学,与旧金山、西雅图各大顶尖的科技企业与高校的老师们进行了交流,了解到企业间、国家间的文化差异,认识到不同情形下的科技布局与发展差异,见识到人生的多样性与选择性,而带着对他国发展、创新的了解,再回看祖国、企业与自己的生活,我们更会为做得好的而骄傲,继而正视短处,直面困难,寻求属于我们自己的解决方案,并躬身入局,加强创新能力,增强创新思维,在思想的碰撞中激发出更多新想法。

3

22级 周末4班 施剑

理解了为什么硅谷能够成为世界的创新中心,是什么使硅谷有这样的动力和源泉,这种创新的能力是否可以复制,这样的创新是否可以持续,这次的美西之行我都找到了答案。但同时也看到了硅谷的另一面,大公司的垄断、飞涨的物价、基础设施的老旧、政党轮换对老百姓的影响等。我们需要用辩证的思想和眼光认识美国、认识硅谷,从而取其精华弃其糟粕。

学习硅谷的创业体系,完善健全我国局部区域的创业创新体系,以高校和学院为创新龙头,带动产学研一体化模式。这方面浙江大学管理学院走在了高校前列,MBA班开办了创业track,针对性的邀请企业家、创业者、投资人、律所等专业人士授课并对接资源。

自信而不自大,谦恭而不卑微,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希望我们也能找回那份久违的松弛感。

4

23级 创客班(深圳)潘纯

这次访学之旅,不仅是一次简单的旅行,更是一次思想的碰撞、文化的交流和自我成长的过程。我们珍惜每一个瞬间,用心去观察、去倾听、去思考。通过这次旅程,我们不仅增长了见识,也拓宽了视野,更加坚定了我们对科技和文化探索的热情。

5

21级 集中1班 戴诗晴

硅谷的参访则让我对科技企业的生命周期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谷歌、因特尔、IBM和苹果公司在各自的发展历程中展现了不同的技术实现路径和市场竞争策略。这些企业无论在技术上的突破还是在市场策略上的调整,都体现了对客户需求的深刻洞察和穿越周期的远见决策。

6

23级 创客班(深圳) 杨黎

回顾这段访学之旅,我收获的不仅仅是知识与技能的提升,更是视野的拓展与心灵的洗礼。我深刻感受到了科技创新对于社会发展的巨大推动力,也体验到了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与融合所带来的独特魅力。我不仅学到了许多前沿的科技知识和创新的思维方式,更结交了一群志同道合的朋友和业界精英。通过与他们的交流和合作,我深刻体会到了团队合作的重要性和跨文化交流的魅力。这段经历让我更加坚定了自己的信念与追求——在未来的道路上,我将继续秉持创新的精神,不断学习、探索、成长,为社会的进步贡献自己的力量。

7

23级 周末3班 冯慧如

揭开面纱,看见真实,一切开始具象化起来。

本次美西之行,最大的感受我想概括为几个关键词——设计、壁垒、开源以及超越利润以外的一切可能。

8

22级 集中1班 刘昊

美国移民文化强调个人的自由与独立,尤其是在硅谷,这种个人主义的核心价值体现在对个人潜力的最大化激发。创新在这样的文化环境中更容易滋生,因为每个人都有足够的空间去追求自己的想法,社会和企业则为这些个人提供了系统化的支持。

相比之下,中国的传统农耕文化更重视团队合作和集体主义,这种文化背景下,群体力量强大,合作效率高,但在创新上相对逊色。这让我思考,在个人发展中,如何平衡个人的独立思考和团队协作的能力?未来无论是学术研究还是职场工作,我都需要在保持团队合作精神的同时,强化个人的创新能力,追求独立思考的机会。

9

21级 周末4班 俞涛

在硅谷参观完各大著名高科技企业后,我深刻地认识到:如今的世界是信息化、网络化、智能化、全球化的世界,未来的发展将呈现更多依靠人才和技术的优势。这对于我们科技管理工作者而言,意味着一个新的发展方向和机遇。我们应该更加重视继续教育和职业培训工作,切实提高自身的专业素质和管理水平;同时,要进一步增强创新意识和创业意识,勇于开拓创新,敢于谋划大事;此外,还要了解掌握世界科技发展的新动态、新趋势、新理念,紧跟时代步伐;更为重要的是要寻找到自身专业发展的商机。

10

23级 周末3班 陈婷

展望未来,我期待着将这次访学中学到的知识与经验应用到实际工作中去,为公司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同时,我也希望能够有机会再次踏上这样的访学之旅,去探索更多未知的世界,去体验更多不同的文化,去与更多优秀的人交流与学习。因为我相信,每一次的出发都是为了更好的归来。

11

15级 校友 蒋晓宁

正如访学之初,老师指出这不仅仅是一次简单的旅行,更是一次思想的碰撞、文化的交流和自我的成长之旅。“这是最好的时代,也是最坏的时代。”对个人而言,世界发展是不确定的,我们需要不断的学习提升,用认知和行动来消除不确定性。对中美而言,希望两种不同文化能相互借鉴、相互合作,共同发展,希望有一座连接中美的金门大桥,让世界奔腾不息!

0 阅读: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