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海翻腾云水怒,五洲震荡风雷激。
我上高中时,世界局势动荡不安,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仍充满重重阻力。1958年5月,党的八大二次会议吹响了“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的号角。紧接着,党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通过决议,农村人民公社如雨后春笋般涌现,我国迅速掀起了大跃进、人民公社和大炼钢铁的社会主义建设高潮。在这一年里,我们安国县以社会主义建设的先进成果闻名遐迩,吸引了毛主席和周总理的亲自视察。虽然当时我因照顾病重的父亲未能亲眼见到敬爱的周总理,但我和同学们一样,都全身心投入到了这场伟大的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中。
大炼钢铁
秋收过后,我与班上的同学们一起深入到附近的农村人民公社,协助农民平整土地。我们不怕苦、不怕累,全身心投入,劳动场面热火朝天。其中,我们的一项特殊任务是清理厕所,将粪便送往晒粪场作为肥料。尽管工作环境臭气熏天,我们戴着口罩也难以抵挡那股刺鼻的气味,但大家依然乐观地自嘲为“闻屎”专业人员,寓意着我们在文史方面的学习也毫不逊色。
在那年下半年,全国范围内掀起了大炼钢铁的热潮,旨在追赶英国在钢铁产量上的领先地位。作为一名中学生,我虽未曾亲眼见过钢铁的冶炼过程,但我的学校师生却积极投身到了这场运动中。
我记得,我们参与了从曲阳县山中铁矿运输铁矿石的任务。我们利用学校内的两轮人力小拉车,将铁矿石送往定县京广铁路两旁的土炉进行冶炼。由于车辆有限,我们并非全校师生一同行动,而是分批次进行。
在运输过程中,我与班上的1至2位同学共同拉一辆小拉车。虽然具体的参与人数和车辆配置我已记不太清楚,但我清晰地记得自己亲自前往曲阳县铁矿并拉回一车矿石的经历。
出发那天,阳光正好,树叶依旧繁茂,我们的衣着略显单薄,大约是中秋时节。早餐过后,我们拉着小拉车,从学校出发,沿着安国至定县的公路向西行进。一路上,我们并非有序前进,而是各自争先恐后地向前跑去,心中只有一个目标——曲阳县铁矿。在十多岁时,我曾随父亲前往定县火车站的煤场,为家中购置冬季取暖所需的煤炭。煤场位于铁路的西侧,记得那天,火车的鸣钟在耳边回荡,疾驰的火车让我目不暇接。那次旅程是从家乡大伍女出发,秋日的乡间小路上,我们趁着夜色向定县进发。按照当地农民的说法,从我家到定县城大约有六十里地。途中,我清晰地记得一个叫做围村的地方,它位于离定县城不远的地方。当天空渐渐破晓,围村的树木显得尤为茂盛,高大的大叶杨矗立在那里,树冠庞大,上面栖息着无数乌鸦。一旦有任何风吹草动,乌鸦们便纷纷惊飞,发出嘈杂的叫声,打破了清晨的宁静。
当我们接近定县时,才进入通往安定的公路,此刻,东方的太阳已经跃跃欲试,准备照亮大地。由于我们从未直接从安国县前往定县城,对曲阳县更是一无所知,我们只得依赖询问和直觉,一路向前奔跑。正值十八九岁的我们,正值青春热血、意气风发之际,不甘落后,奋力争先,生怕被其他车辆超越。
在我的记忆中,我们几乎没有停下来休息过,只是与同学们轮换着拉车,不拉的时候,就坐在小车上一个合适的位置,尽量让拉车的人感到轻松。当我们行至定县与曲阳之间的公路时,饥饿感袭来。没有手表的我们,只能凭借太阳的位置来判断时间,发现已过正午。幸运的是,就在这时,我们听到了后方汽车的鸣笛声,回头一看,汽车已驶近。车上的人没有停车,而是直接丢给我们一袋馒头,随后加大油门,疾驰而去,消失在前方。这份意外的帮助,让我们倍感温暖,也增添了继续前行的动力。
我们依旧不遗余力地拉着小车向前奔跑,抵达曲阳县城时,也未曾驻足欣赏其中的美景,而是急忙问路,直奔铁矿山。在我的记忆中,矿山位于县城的西北方向,山势虽不险峻高耸,但路途却比想象中要艰难许多。再加上“望山跑死马”的俗语在耳边回响,加之身体的疲惫感,我们花费了很长时间才到达铁矿石场。
铁矿石呈现红黄相间的色泽,我们迅速装好车,准备返程。当再次回到县城时,夜幕已经降临,县城的美景被黑暗所掩盖。我们在曲阳中学找到了落脚之地,这里似乎成为了大炼钢铁参与者的临时驿站,人潮涌动。我们饱餐一顿后,和衣而睡,疲惫中仍感受到了甜美的梦境。
清晨,阳光透过窗户洒进房间,我们伸了伸懒腰,恢复了活力。商量过后,我们拉起装满铁矿石的小车,踏上了前往定县的旅程。此次,我们一同拉车,虽然车上的铁矿石重达几百斤,让我们无法像拉空车时那样轻松自如,但我们的心中充满了希望——为国家的大炼钢铁事业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我们迎着朝阳,迈开大步,全力以赴地向前冲去,仿佛每一步都离炼铁处更近了一些。这一天,天空湛蓝如洗,没有一丝云彩。当太阳升至高空,大约上午10点左右时,我们到达了目的地,按照指示将矿石卸下,终于松了口气。
此时,饥饿感袭来。我们拉起空车,迈着轻快的步伐,走向那被称为“吃饭场”的地方。这个名字是我为那片广阔的平地所起的,它位于定县(定州市)火车站京广铁路的西边。场地上整齐地摆放着许多大水缸,里面盛满了白面疙瘩汤。这种疙瘩汤与众不同,疙瘩的大小如核桃鸡蛋一般。场地中还备有大海碗供人们使用,大缸旁则放置着特制的大铁丝木柄捞饭笊篱。我一见这场景,不禁惊叹不已。
更令人难以置信的是,这里的用餐方式极其自由。无论何时何地、何种身份、无需证明、不限食量、免费供应,仿佛置身于一个理想的共产主义社会之中。当时用餐的人并不多,星星点点地散落在场地中。由于大炼钢铁的参与者众多,我无法想象究竟有多少人曾在这里用餐。由于饥饿感驱使,我狼吞虎咽地吃着疙瘩汤,感觉美味无比,直到肚子撑得满满的才停下。
离开饭场后,我们带着胜利的喜悦踏上了返回安国县的道路。拉着已经卸空的小拉车,我们欢蹦乱跳地向前奔去,心中充满了对未来的期待和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