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渡赤水:毛泽东如何“指挥”蒋介石的几十万大军?答:借助人性

李满谈过去 2024-05-27 04:57:39

四渡赤水,毛泽东的指挥神在哪里?神在指挥敌人!毛泽东如何在四渡赤水中指挥敌人的?我们结合地图进行讲解。

四渡赤水前,红军与国军的态势如下图所示。从图可知,当时的国军(蓝色区域)多得吓人,他们分布在红军(红色区域)四周,几乎把红军团团围住了。

四渡赤水前敌我态势图

当时红军的四周都有谁?我们来简单看一下——

往西有云南王龙云的滇军、周浑元的纵队、黔军王家烈的2个师;往南有薛岳的兵团、李宗仁桂军的两个师、广东王陈济棠的粤军;往东有湘军何键所率的4个师;往北则密布着四川王刘湘的川军。

相比之下,红军完全是孤立无援的态势,湖南的红二、六军团和川陕的红四方面军都远在天边,一旦打起来,他们根本无法帮上忙。

普通军事将领看到这么个地图,很可能直接就投降了,这根本没法打,压根儿就是个死局。但是毛泽东不信邪,他相信的是诸如“置之死地而后生”之类的充满着强者逻辑的字句。

战斗打响后,面对敌军在遵义外围构建起的多层防线,毛泽东等决定一渡赤水,向川西地区进军。为什么要向川西进军?答案是:到了川西,可以北上和红四方面军汇合,开创川西或川西北根据地。

要到川西,王家烈的黔军不足为虑,它属于弱军。但四川王刘湘的川军就完全不一样了,他们英勇善战,关键还特别团结,增援非常快。

所以,红军要打到川西,最要紧的是如何解决川军。解决川军的过程中,出现了一个神助攻,就是红军的情报机构二局。他们获取的情报起了关键作用,让红军得以成功一渡赤水,抵达了川西的扎西这个地方。

到了扎西后,红军获得了非常难得的喘息机会,终于暂时性没有追兵了。可此时的毛泽东开始想:下一步该怎么做呢?是继续按原计划北上与红四方面军汇合?

毛泽东考虑到:北上并不妥当,因为一渡赤水后,蒋介石肯定已经料到了红军即将北渡长江的计划。

事实证明,毛泽东太了解蒋介石了,就在毛泽东思考是否应该北上的时候,蒋介石就已经急令川军倾全力加强长江沿岸防务,目的,当然是为了阻止红军北渡长江了。

毛泽东得到的情报提示:国军正在红军周围布下重兵,只等着红军掉入包围圈,然后一举歼灭了。这就等于,毛泽东一渡赤水,成功让蒋介石将重兵调到了长江沿岸。这样一来,红军刚刚跳出的遵义就兵力空虚了。

毛泽东从人性的角度做出了一个大胆的分析:没人会想到,红军会二渡赤水,回到刚刚跳出的遵义。这样的选择,是大大的反人性,非一般人,当真想不到。

经过短暂休整后,红军暂缓执行北渡长江计划,极其出其不意地挥师东进,二渡赤水,打回了贵州,向桐梓、遵义方向进发。

打回遵义的这次作战,红军仅仅用了五天,就击溃和歼灭敌人2个师、8个团,俘虏敌军3000多人,完全把敌人打了一个措手不及。

这是一次大大的胜利,它极大鼓舞了红军士气,也打击了国军嚣张气焰。这一步棋,看起来很傻,好容易打出去,又折回来,这不是白忙活吗?然而,此时的山还是山,但山也已经不是那山了。

这次打回遵义,红军获得了大量的补给,红军的武器弹药得到了有效补给,同时,还获得了极为珍贵的10天的休整期。

但一渡、二渡赤水,说到底,仅仅是让红军暂时活下来了而已,没有让红军真正起死回生。什么才是起死回生?就是不再是孤军的时候,所以,红军最终还是要想办法会师,不然,随时有被干掉的可能。

二渡赤水后,蒋介石非常生气,他亲自从南京飞到了重庆坐镇指挥,这一次,他下定了决心,绝不让这支狡猾的军队再次从遵义突围出去。

蒋介石也是一个善于总结的人,他一边生气一边总结的结果是:必须效仿偶像曾国藩的六字箴言,即“结硬寨、打呆仗”。

蒋介石

为了完成这个计划,蒋介石决定采用堡垒战术,堡垒战术就是修筑坚固防御工事的打法,最终的目的是通过堡垒设置防御包围圈,然后不断缩小包围圈,直到将红军完全吃掉。如果前面蒋介石设置的包围圈是死亡陷阱,那么这种包围圈,就可以被称作地狱式陷阱。

决定了作战方略后,蒋介石的几十万军队就稳打稳扎,步步为营地朝着遵义进发了。这个过程中,蒋介石是不允许任何一支部队突出冒进,他在一点点缩小包围圈,一步步限制红军行动空间,试图让红军连开运动战的机会都没有。

蒋介石的这种打法,当真是有些绝:他们把红军围了个密不透风,导致红军无从穿插,困守多日。

死地求生,唯一的法子就是发起一场战斗突围。怎么突围?摆在红军面前的有两个选择。第一个是打贵州王家烈的打鼓新场,一个是打嫡系周浑元的鲁班场。

按照正常的强弱对比,应该打王家烈的打鼓新场,毕竟,嫡系实力更强。

可就在所有人都觉得应该打打鼓新场时,毛泽东却站到了所有人的对立面,他认为应该打蒋介石的嫡系周浑元的鲁班场。

毛泽东做这样一个选择的背后缘由,依旧是基于人性的考虑。

毛泽东认为,嫡系更听蒋介石话,关键时刻会启动增援;而王家烈恰好紧邻着两个嫡系,他的北边有嫡系周浑元,东南有嫡系吴奇伟的四个师,所以,打王家烈等于打王家烈+蒋介石的两个嫡系。

攻坚战一旦拖延,势必给周浑元和吴奇伟从侧翼包夹红军提供机会,那样一来,红军的后路就给断了,形势也就相当危险了。

而且,毛泽东还高瞻远瞩地看到一个事实:即便王家烈的打鼓新场被打下来了,一旦七路联军过来,红军守不住,还得退回遵义,回到战前态势。

而如果打周浑元的鲁班场,情况就完全不一样了,若周浑元需要支援,隔他最近的王家烈铁定不会支援,因为地方军阀更多的是想自保。而其他的嫡系,则相隔太远,根本来不及支援。

毛泽东认为,打周浑元的鲁班场,一旦成功,红军不仅能重创敌人有生力量,还能获得下一步闪转腾挪的运动战空间。

不仅如此,若周浑元的鲁班场打不下来,那红军正好可以营造我军打不下鲁班场,失败后,急于北渡长江的假象,这样就达到了调集全部敌人军队到赤水河以西,为红军下一步机动作战,创造有利形势的目的。

于是,红军开始挥师西进攻打鲁班场。鲁班场果然没打下来,毕竟,双方的武器装备差距实在太大,根本就不在一个层级上。

鲁班场

但这次战斗起到了一个意想不到的效果,就是将国军主力调到了西边。为什么呢?如一开始毛泽东所料地那般,蒋介石误以为红军还是想借机北渡长江,于是将主力西移了。如此一来,就等于毛泽东再次成功调动了敌军。

为了让蒋介石上当,毛泽东的原计划本是就近在茅台镇三渡赤水,但他却故意制造假象,派出了一个团伪装主力、拿着总部的电台进攻古蔺,装作要北上的样子。这个过程中,总部电台一直开着,而主力则关闭了所有的电台,藏进了深山老林。

蒋介石的大军继续被毛泽东牵着鼻子走,他们一心想着在古蔺这个地方消灭红军。可红军却在这个节骨眼上,顺利地在茅台完成了三渡赤水。

红军三渡赤水后,蒋介石还是认为红军想北上渡长江,于是,国军主力大军再次被毛泽东调动着前往川南。

就在蒋介石的主力大军日夜兼程向川南集结时,毛泽东所率的红军出其不意地,再次在太平渡、二郎滩来了个四渡赤水。

四渡赤水后,红军掉头南下,突破乌江,顺利将国军几十万大军甩在了乌江以北。

蒋介石误以为红军又要故伎重演、占领遵义,于是他再次从重庆飞到了贵阳,准备亲自指挥。这就等于,毛泽东再次成功指挥国军抵达了贵阳。

红军见蒋介石亲自到了贵阳,便佯装要进攻贵阳。此时,贵阳的主力还在乌江北,怎么办?当然是调回来了,最高首长在贵阳,此时不救驾,还待何时?

红军做出佯攻贵阳的态势后,国军主力大军纷纷向贵阳开进,那千里救驾的架势,当真是壮观不已。

毛泽东的目的当然不是真的打贵阳,他所率的是3万疲惫之师,怎会攻打城墙坚固的贵阳呢?毛泽东见国军主力即将被调到贵阳了,又来了一个即将东渡的假动作,他命红军在乌江水系的清水河畔大肆搭建浮桥。看到这个假动作的蒋介石“醍醐灌顶”,他误以为毛泽东的红军是要到湘西和贺龙、萧克的二、六军团会合。

毛泽东与蒋介石

蒋介石再次上当了,他赶紧命令抵达贵阳的大部队不要休息,立即向东追击红军。到这里,毛泽东又指挥敌军向东了。

让蒋介石怎么也没想到的事,就在这个节骨眼上,红军来个了托马斯大回旋,急转向南,在贵阳和龙里之间突破国民党军队的防线,甩开大步,以一天120里的速度,直插因救驾而全境空虚的云南。

此时的云南,部队已经出省作战,昆明几乎就是一座空城。云南王龙云手忙脚乱将仅剩的一点金沙江驻守部队,紧急调往昆明。如此一来,金沙江就没人了。毛泽东随即指挥红军绕过昆明,巧渡金沙江,彻底甩掉了敌人。

从此后,红军如蛟龙入海,彻底摆脱了国民党几十万大军的围追堵截。而此时,通往红军北方与红四方面军会师的道路,已经畅通无阻。

如此四渡赤水,也难怪毛泽东晚年在与二战名将蒙哥马利谈话时,直言三大战役算不得什么,四渡赤水才是得意之笔了。

毛泽东的得意之笔四渡赤水,实是他用人性作战的终极体现。

3 阅读: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