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国成立后都为哪些人举行过国葬

喜爱历史的小迷弟 2024-09-22 20:55:11

国葬是以国家名义为有特殊功勋的人举行的葬礼,国葬是葬礼的一种规格,代表了国家对逝者高度的崇敬。新中国成立以来,先后为多人进行过国葬,他们要么是国家领导人,要么是为国家做出过重要贡献的人,要么就是重大自然灾害中牺牲的同胞们,本文就跟大家一起来了解一下。

1、任弼时(1904-1950年)

任弼时是中共七大上选出来的五大书记之一,是我党和我军卓越的领导人。

任弼时是湖南汨罗人,1922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27年在中共五大上当选为中央委员,此后很多年都在中央任职,1935年任弼时与贺龙率红二、红六军团长征,长征中拥护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共中央,同张国焘的中共中央作坚决斗争,力促红军三大主力胜利会师。

抗日战争时期,任弼时担任八路军政治部主任,1940年参加中共中央书记处的工作,协助毛主席领导“整风”运动和“大生产”运动,1945年中共七大上当选为五大书记之一。

任弼时

解放战争时期,任弼时和毛主席、周总理一起转战陕北,协助毛主席指挥战争,制定中国共产党的土地政策和开展土地改革工作。

然而长期的高负荷工作也使得任弼时的身体一天不如一天,最终倒下,1950年10月27日在北京逝世,终年46岁。叶帅非常中肯和准确地评价说:“他是我们党的骆驼,中国人民的骆驼,担负着沉重的担子,走着漫长的艰苦的道路,没有休息,没有享受,没有个人的任何计较。他是杰出的共产主义者,是我们党最好的党员,是我们的模范。”

2、陈嘉庚(1874-1961年)

陈嘉庚是福建厦门人,著名的爱国华侨,早年曾到新加坡谋生并在新加坡发迹。他心系国家,孙中山先生闹革命的时候,他就曾筹款支持孙中山先生,陈嘉庚发起成立“马来亚新加坡华侨筹赈祖国伤兵难民大会委员会”,并担任主席,捐募新加坡币1000万元,支援祖国抗日战争。

1940年3月,陈嘉庚组织南洋华侨回国慰劳视察团,启程回国。陈嘉庚首先到达重庆。5月31日,陈嘉庚到达延安。1945年11月18日,重庆各界召开“陈嘉庚安全庆祝大会”,毛泽东主席特送条幅,题“华侨旗帜,民族光辉”八个大字。

陈嘉庚

1949年5月,陈嘉庚应毛泽东的邀请,回国参加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筹备会议。9月,在北京出席全国政协第一届全体会议,陈嘉庚被选为常务委员。

新中国成立后,陈嘉庚回国定居故乡集美村,亲自主持集美、厦大两校校舍的修建。抗美援朝战争爆发后,他从集友银行开出一张人民币50万元的支票,作为寒衣捐赠给前方英勇抗击美帝的志愿军战士御寒。1961年8月12日,陈嘉庚在北京逝世,享年87岁。

3、董必武(1886-1975年)

董必武是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之一,中共一大的13位代表之一。晚清时他曾考中过秀才,在俄国十月革命影响下,董必武同志开始学习马列主义,1921年参加中共一大。

自参加革命起到新中国成立,董必武长期在统一战线上工作,他以丰富的统一战线的理论和实践,为推进中国革命胜利建立了不可磨灭的功勋。

董必武

全面抗战时期,董必武作为中共代表团的成员和中共中央长江局、南方局的主要领导人之一,长期在国民党统治区工作。抗战胜利后,董必武作为中共代表团成员继续参加国共谈判,参加政治协商会议,为争取和平民主、制止内战,同国民党当局进行了针锋相对的斗争。

新中国成立后,董必武又相继担任过政务院政治法律委员会主任,最高人民法院院长等职,为新中国的政法委工作做出了重要贡献。1975年4月2日,董必武同志在北京病逝,享年89岁。

4、周总理(1898-1976年)

对于周总理就不用做过多的介绍了,他老人家为国为民操劳一生,去世后给予他多高的待遇都不为过,1976年1月8日周总理在北京逝世后,全国广泛悼念,甚至在北京出现了十里长街送总理的现象,联合国更是为周总理降半旗七天,七天的待遇到目前为止仅周总理一人享受过。

周总理5、朱老总(1886-1976年)

朱老总也是我党我军的重要领导人之一,他自辛亥革命起,参加了我国近代史上的各个重大历史时期,见证了从清末到新中国的变化,他一生都在为人民服务。1976年7月6日朱老总在北京逝世,享年90岁。鉴于朱老总伟大的功勋,所以他也得到了国葬的待遇,甚至联合国也为朱老总降半旗致哀。

朱老总6、毛主席(1893-1976年)

毛主席的事情就不必再说了,每一个中国人都知道,他老人家去世后自然要享受最高礼遇的葬礼,不过毛主席因其遗体没有安葬,严格地说只是悼念仪式而不是葬礼。

毛主席7、宋庆龄(1893-1981年)

宋庆龄,1893年出生于上海,宋氏三姐妹中排行第二,孙中山先生的夫人。孙中山先生去世后,宋庆龄以自己的坚强意志和柔弱之躯,肩负起继承孙中山先生遗志、捍卫新三民主义和执行三大政策的重大使命。之后她与中国共产党风雨同行,与中国人民同甘共苦。

1949年在第一次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上,宋庆龄当选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副主席。新中国成立后,她把更多的精力投入到妇女与儿童的文化、教育、卫生与福利事业中。

宋庆龄先生

1981年5月16日,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授予宋庆龄中华人民共和国名誉主席荣誉称号。1981年5月29日宋庆龄病逝于北京。

中国共产党、全国人大国务院为她立碑铭文以表纪念:宋庆龄是爱国主义、民主主义、国际主义、共产主义的伟大战士。她为国家和人民所建树的丰功伟绩,将永载史册

8、邓小平(1904-1997年)

邓公的事迹也不需要多说了,他是以毛主席为首的第一代中央集体领导的重要成员也是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的核心,中国社会主义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开创者。他的改革开放使得中国开始逐渐走上富裕的道路。1997年2月19日邓公在北京逝世,享年93岁。他的讣告以《告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书》的名义发布,同时报纸刊登巨幅遗像,官方媒体对其逝世和悼念的报道持续一个月左右,其各主要仪式有时任党和国家领导人出席。

邓公9、霍英东(1923-2006年)

霍英东是香港著名的爱国商人,他早年生活贫困,加上抗日战争的影响,所以他很早就开始做生意并积累了一定的财富。抗美援朝期间,霍英东在禁运下运送大量急需物资支援部队,可以说为抗美援朝的胜利做出了重要贡献。

改革开放后,积极推动香港和内地的经济文化交流,投资捐赠番禺大石大桥、洛溪大桥等多个项目;支持国家的教育事业,设立基金会、建设教学设施;支持体育赛事,成立中国体育历史博物馆和中国武术研究院,在多地区和学校兴建体育设施。

霍英东

也正是霍英东积极参与国家建设,所以他也得到了国家的回报,2006年,当选“感动中国”年度人物。2018年12月18日,党中央、国务院授予霍英东改革先锋称号,颁授改革先锋奖章。

2006年霍英东去世后,在香港殡仪馆举行丧礼,其灵柩覆盖着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由全国政协副主席董建华、政协秘书长郑万通、中联办主任高祀仁、政协常委何鸿燊、人大常委曾宪梓、统战部副部长朱维群、港澳办副主任陈佐洱、署理行政长官许仕仁、恒基主席李兆基及科大校长朱经武等人扶灵

10、庄世平(1911-2007年)

庄世平也是著名的爱国商人,他一生爱国坚定,爱港真诚,爱乡情深,廉洁朴实,毕生为祖国富强、民族复兴、香港回归和繁荣稳定呕心沥血,作出了重大贡献。

抗日战争时期,他奔走于东南亚以及祖国边陲等地,将广大华侨以及爱国人士支援抗战的物资,源源不断地输送到国内的抗日根据地,为抗日战争的胜利立下了不可磨灭的功勋。

庄世平

改革开放后,他积极参与特区的建设,并且促成筹办了汕头大学,2007年6月2日2时29分在香港逝世,享年97岁。不但中央领导纷纷发来唁电,香港几乎所有的名人都送完挽联,刚刚被任命为香港特区行政长官的曾荫权,还亲自到场致祭,董建华、李嘉诚等人更是亲自扶灵。

11、钱学森(1911-2009年)

钱学森是我国著名的航天科学家,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资深院士。他的重要性更是不用多说,新中国成立时,钱学森要回国效力,美国千方百计的阻挠,直到5年后他才回到国内。

此后他投身于我国的国防事业,为实现中国国防尖端技术的新突破建立了卓越功勋,他潜心研究的工程控制论、系统工程理论,广泛应用于军事、农业、林业乃至社会经济各个领域的实践活动,在中国现代化建设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钱学森

所以像钱老这样的国之大器自然能够享受得到国葬的待遇,2009年10月31日,钱学森在北京逝世,享年98岁,11月6日,钱学森遗体告别仪式在北京八宝山革命公墓举行,胡锦涛、江泽民、吴邦国、温家宝、贾庆林、李长春、习近平等前往送别,数千各界民众也自发前往。

12、江泽民(1926-2022年)

在这几位国家领导人中,江泽民是离我们最近的一位了,他自1989年成为中共中央总书记,在十多年的国家领导人任上为我国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他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杰出领导者,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的核心,“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主要创立者。

江泽民主席

2022年11月30日12时13分,江泽民同志患白血病合并多脏器功能衰竭,抢救无效在上海逝世,享年96岁。江泽民同志病重期间和逝世后,习近平、李克强、栗战书、汪洋、李强、赵乐际、王沪宁、韩正、蔡奇、丁薛祥、李希、王岐山、胡锦涛等同志,前往医院看望或通过各种形式对江泽民同志逝世表示沉痛哀悼并向其亲属表示深切慰问。

小结:

除了为上述12人举行过国葬以外,汶川地震遇难同胞、玉树地震遇难同胞、舟曲泥石流遇难同胞、新冠肺炎疫情牺牲烈士和逝世同胞都举行了国葬仪式。在实际举行的葬礼中,毛主席、邓公和江主席是规格最高的,这三次的讣告都以《告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书》的名义发布,同时报纸刊登巨幅遗像,官方媒体对其逝世和悼念的报道持续一个月左右,其各主要仪式均有时任党和国家领导人出席。

0 阅读: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