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卓入京时,洛阳有原大将军何进府五营,原骁骑将军董重府、车骑将军何苗府兵马,及北军五校等各系禁军。
(洛阳混乱的各系禁军)
但因何进、董重、何苗等皆在这场变乱中被杀,这些禁军群龙无首,又多是西北“六郡良家子”出身,对董卓有认同感,都归其麾下。
(何)进、(何)苗部曲无所属,皆诣(董)卓。(董)卓又使吕布杀执金吾丁原,并其众,故京都兵权唯在(董)卓。--《三国志·董卓传》
董卓又兼并了执金吾丁原的人马,由此在洛阳的各路人马,包括丁原带来的并州兵,全都成了董卓的部下。
其中就包括徐荣。
(徐荣是董卓手下重要的禁军将领)
禁军大将徐荣是幽州辽东郡人,从他推荐公孙度为辽东太守(《三国志·公孙度传》),可以看出董卓很器重他。
公孙度是徐荣的同郡老乡,在本地做太守是违背汉朝《三互法》的,但是董卓愿意为他打破这个规则,面子给得很足。
同时也说明徐荣在董卓面前说话,有一定的分量。
依照传统,朝廷禁军不会是由一人领导,徐荣也不一定是某支禁军的最高管理者。
但徐荣在董卓手下为中郎将,多次统率禁军出征,说明他与禁军磨合度高,至少也是禁军的高级管理者。
又因被董卓器重信任,才会在出征时给予他统领禁军的兵权。
所以,把徐荣视为董卓朝廷禁军系的老大,也是没毛病的。
(禁军与农民军的装备差距)
禁军本多是西北“六郡”出身,先天战斗素养较高;又经历了一些平乱战争,后天的战斗经验也有。
更重要的是朝廷禁军装备好。
冷兵器时代,一身好铠甲,一匹良马,精良的弓弩,那都是能以一胜多的优质条件。
徐荣带着这样的精锐军队出战,让曹操、孙坚都吃过大亏。
当然,这些胜利的取得,也离不开他的指挥作战能力。
荥阳汴水之战VS曹操190年,关东联军中路的酸枣主力不思进取。
(曹操争取到西进成皋)
曹操与济北相鲍信,其弟裨将军鲍韬,及张邈的将领卫兹,共两万人马,计划占据成皋。
著名的虎牢关便是在这成皋县境内,曹操是想先行抢占有利的地形。
事有碰巧,董卓也正好在这个时候,打算把在酸枣的这些诸侯突突了。
由于董卓带入京的西凉军不多,与联军交战前期兵马的集结又被郑泰耽搁了,洛阳此时的兵马依然由禁军为主。
所以董卓让徐荣统率东出的这支兵马,主力正是装备精良的朝廷禁军。
两军在荥阳县北边汴水入黄河的那一带遭遇了,大概位置在今郑州市北边、邙山之南的山脚下。
(徐荣曹操遭遇位置)
曹魏文学家缪袭,歌颂曹操战绩的礼乐《魏鼓吹曲十二曲》之一的《战荥阳》,和《三国志·武帝纪》记载结合,战斗过程大致如下:
当两军遭遇后,双方先列阵准备对战,没等曹军阵列排好,徐荣军突然自行撤退了。
两万关东士兵,多是没战斗经验的农民。曹操此时也还没经过什么指挥作战的历练。
曹军上下被意外的惊喜冲昏了头脑,全军追击。
结果进入了徐荣预先设好的伏击圈,曹军遭到伤亡者填平沟壑的巨大损失。
鲍韬、卫兹战死,鲍信受伤,曹操也中箭,曹洪舍马相救,才得以幸免,逃回谯县老家。
(徐荣禁军大败曹军)
徐荣见曹军虽然人少,但作战却非常顽强,认为再去攻打酸枣没有胜算,也退兵回了洛阳。(《三国志·武帝纪》)
这一战徐荣用了诱敌设伏之计,仗打得确实非常好,而且士兵装备好。
但此时的曹军只能算是乌合之众,曹操的战斗经验也尚不足。
两相对比,也不能因为此战,就说曹操打仗不如徐荣,各自胜败原因很清楚。
对徐荣来说,此战他也没能完成消灭酸枣联军的既定任务。
但能根据战争的临时变化,冷静地决定进退,这种进退有度的素养,也体现了他确实是名优秀的统帅。
梁东之战VS孙坚董卓由于出兵攻打关东联军没达到预期目标,就改变了策略。
一边让徐荣、李蒙带着洛阳的军队,四处掳掠骚扰联军;一边加紧让还在西边的西凉军各部,赶快集结到洛阳。
但在这时候,南路联军向洛阳发起了大举进攻。
(虎将孙坚大举进攻洛阳)
孙坚从袁术的鲁阳出发,行军到司隶河南尹与豫州颍川郡交界的梁县之东时,又与徐荣偶遇了。
之所以徐荣总是与名将“偶遇”,也是事出有因,是形势发展的必然。
因为前期董卓的兵马就是以朝廷禁军为主,徐荣自然担任了这个活跃分子的角色。
孙坚的这支大军,和荥阳之战的曹操军很不同,是支实打实有战力的军队。
孙坚本人,此时已是非常有战斗经验的优秀统帅。
而他此时已是豫州刺史,率领的不只有长沙兵马,还有荆州沿途收集的人马,并有颍川太守李旻的颍川军,豫州从事李延等州兵。
长沙兵、豫州兵都已有丰富的平叛经验,老兵的战斗力完全不同于曹操的那些新兵蛋子。
因此,徐荣这次要再啃掉孙坚军,并不是那么容易的事。
转机在西凉牛辅部的精锐,李傕军团已抵达洛阳,得知徐荣和孙坚遭遇对峙,奉命赶来了增援。
(梁东之战李傕军团增援徐荣)
牛辅遣李傕、郭汜、张济、贾诩出兵击关东,先向孙坚。(孙)坚移屯梁东,大为(李)傕等所破。--《后汉纪·卷二十七·孝献皇帝纪》
战场需要统一指挥,李傕、贾诩等都是校尉之职,位在中郎将徐荣之下,当听从徐荣调遣。
硬碰硬的激战之后,孙坚军大败。
李旻、李延等重要将领,及众多的士兵被俘,孙坚只带着几十骑杀出。
逃跑过程中,还得亏祖茂以身相救,才逃脱。
(《三国志·孙破虏讨逆传》)
此战徐荣能打败孙坚,表现出了一会能打硬仗的优秀将领的形象。
但能改变战局,也多亏了李傕军团的精锐西凉骑兵。
(李傕的精锐西凉铁骑)
所以,也不宜将徐荣过于神化。咱们不走极端,不过于抬高,也不落井下石过于贬低,分析原因整理经过,学到的东西才真实。
真正能挽狂澜于既倒,如果徐荣能阻止孙坚入洛阳,不让李傕陷长安,封神就真不为过了。
新丰之战VS李傕徐荣后来跟着董卓西撤长安,在董卓被刺后,仍旧接受朝廷的领导。
192年,李傕、郭汜、贾诩、张济军团,从弘农陕县西攻长安,沿途樊稠、李蒙、王方等各路人马加入,快到长安时,已达十万之众(《三国志·董卓传》)。
掌控朝廷大权的王允派胡轸、徐荣统兵,在长安东边的新丰县迎击李傕大军。(《东汉书·董卓列传》)
胡轸是投降王允的西凉军带头人,徐荣作为朝廷禁军的领军人物,都得到了王允的重用。
(李傕军攻陷长安)
但此战王允军败了,胡轸带着西凉人投降了李傕,徐荣战死。
李傕军团骁勇善战,又人数众多,徐荣没有创造奇迹,寡不敌众战死,也算是马革裹尸,为国尽忠。
总结总体来说,徐荣仍不失为一位优秀的将领。曾大败过曹操、孙坚,也都是一桩桩美谈。
虽曾为董卓器重的大将,但始终为朝廷效命,后为国捐躯,也是忠臣!
还原一个正常的徐荣,理清他经历的几场大仗胜败的原因,也是件有意思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