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艾,灭亡蜀汉的首席功臣,为何被司马昭满门抄斩

小瑀说史吧 2024-10-09 14:48:33
序言

在将星璀璨,英雄辈出的三国时代,邓艾的知名度不高,很少被后世追捧甚至了解。

但在正史上,邓艾是三国末期公认的最杰出军事家,其才能甚至与诸葛亮、司马懿比肩。

在魏国灭蜀之战中,邓艾发挥关键作用,其偷渡阴平、奇袭成都一役,堪称中国战争史上入川作战中最出色的一次,并被载入军事史册。

在唐代设庙享奠的六十四名将中,邓艾赫然在列,与他同时代被列入庙享名单的只有张辽、关羽、张飞、周瑜、吕蒙、陆逊、陆抗,可见邓艾在历史上的地位。

然而如此功勋卓著的将领在平蜀后不到两年即被魏国实际掌权者司马昭杀害并夷灭全族。

兔死狗烹的背后隐藏着怎样的故事?下面让我们带着问题拨开历史迷雾一探究竟。

关于邓艾其人:从贫寒子弟到曹魏西线最高军事长官

邓艾出生于公元197年,其祖辈曾是南阳新野的名门望族,但早已家道中落,邓艾出生的时候正值东汉末年,各地诸侯割据,军阀混战,民不聊生。

邓艾很小的时候,父亲就去世了,只能和母亲相依为命,日子过得十分艰难,但困苦的环境也磨砺了邓艾坚韧不拔的性格。

少年时期的邓艾一边靠给人放牛接济生活,另一边努力读书,奋发学习,立志将来有一番作为。

208年曹操攻取荆州,强行将当地百姓北迁屯田,邓艾及其家族也在其中。

由于屯田农民识字率普遍低下,在这之后的几年里,邓艾凭借才华很快被推荐为典农都尉(相当于县)学士。

虽然职务低微,但从平民到官吏也是一个阶级的跨越,不过在讲究门庭的三国时期,出身贫寒的屯田部民想出人头地绝非易事。

再加上邓艾有口吃的缺陷,更不受上级待见,不久就被发配做一名看守稻草的小吏。

不过邓艾并没有灰心,平日除了刻苦读书,还热衷于军事,每见高山大川,都要在那里勘察地形,指划军营处所,同僚经常讥笑,但他毫不在意。

后来邓艾通过熬资历混上典农功曹的职务,帮助管理屯田。

就这样,邓艾庸庸碌碌的走过近二十年,终于功夫不负有心人,邓艾的努力得到命运女神的垂青。

有一次邓艾去洛阳汇报工作,在这里他遇到人生第一个贵人——司马懿。

司马懿时任太尉,很赏识他的才能,征召他为太尉府的掾属,后升任尚书郎,尚书台是中枢机要部门,在皇帝左右处理政务,可见司马懿对邓艾的信任。

从地方屯田官到中枢朝臣,邓艾完成了人生第二个阶级跨越,而这一跨越,邓艾等待近二十年。

240年,魏国准备在东南一带屯田,积储军粮,对付吴国,司马懿派邓艾前往视察,这既是一项任务,也是对邓艾能力的考察。

邓艾不负所望,经过长时间的实地考察,上书了一份关于开凿河渠,兴修水利等一系列详实的计划,司马懿看后非常满意,很快采纳,并由邓艾实施。

屯田本就是邓艾的老本行,干起来得心应手,在他的精心组织下,两年时间里淮水流域挖掘了三百多里长的水渠,灌溉农田二万顷,屯田水利得到迅速发展。

几年之后,从京都到寿春,沿途兵屯相望,鸡犬之声相闻,中原大地从饿殍千里恢复了繁荣富庶的景象,东南防御力量也大大加强,使曹魏政权得以在三国中始终保持最领先的地位。

243年,邓艾出任参征西军事,转任南安(甘肃陇西东南)太守。

从屯田到军队,邓艾迎来了人生第三次转折,当时,蜀汉屡次进犯陇西、关中,邓艾调任西线正是为抵御蜀军,此前邓艾热爱研究军事,很快就有了用武之地。

249年,蜀汉大将姜维兴兵北伐,邓艾随征西将军郭淮参与战争,凭借对陇右地理的了解,邓艾在一次分兵行动中击退姜维,从而一战成名。

邓艾因功被赐爵关内侯,后迁城阳(治所在今诸城东北)太守。

在随后的几年时间里,曹魏局势风云变幻,从249年司马懿发动高平陵政变诛杀曹爽,到254年司马师废黜魏帝曹芳,再到260年司马昭弑杀魏帝曹髦,司马氏代魏的局面日趋明朗化。

但由于司马氏擅行废立,屠戮政敌,使得忠于曹魏宗室的将领不断反抗,最明显的就是淮南三叛。

而邓艾受司马懿知遇之恩,自然站队司马家族,先后随司马师、司马昭平叛淮南反抗势力。

邓艾的能力和忠心得到司马师兄弟的认可,官职一来升迁,从兖州刺史到安西将军、镇西将军再到征西将军,都督陇右诸军事。

要知道,征西将军是魏国西线最高司令官,权力极大,在讲究门第出身的当时,邓艾以一介布衣奋斗到这个位置差不多是同时代普通人的天花板。

邓艾贵为一方军政大员,却从没有得到司马昭真正的信任

邓艾的能力固然出众,只可惜从未被掌权者司马昭纳入到自己的核心阵营中。

255年,司马昭接过司马师的权杖,担任大将军,总领魏国军政大权。

在此前一年,司马师废曹芳,立曹髦,隐隐有代魏之势,司马昭上台以后不断巩固权力。

由于司马氏上位手段不正,司马昭对外姓大臣多有提防,只信任司马宗族以及与其家族渊源颇深的颍川士族。

而邓艾不是士族阶层,在陇右颇有威望,这让司马昭甚是忌惮,所以虽然邓艾能力出众,但在很长时间里,由堂兄司马望都督雍、凉。

只不过蜀汉的姜维实在是能力高强,只有邓艾能与其周旋,最后才把征西将军的位置给了他。

邓艾总共经营陇右十年,逐渐成为防御蜀汉的支柱,威震西陲。凡此种种,司马昭对其非常忌惮,想要打压他的势力。

260年曹魏爆发南阙之祸,司马昭的亲兵皇宫南阙弑杀曹髦,堂堂一国天子暴尸街头,闻所未闻。

这一毫无政治底线和道德的行为,让司马昭的政治声誉遭到沉重打击,司马昭为转移矛盾,于262年提出灭蜀计划。

然而计划一出就遭到邓艾的反对,邓艾认为对蜀作战时机尚未成熟。

邓艾的劝阻引起了司马昭的担忧,他担忧的不是邓艾分析的有没有道理,而是邓艾是否忠诚于他。

毕竟邓艾在关中多年,影响力巨大,如果西部有变,将会造成很严重的后果,于是他令与邓艾关系好的主簿师纂去劝说邓艾,伐蜀一事是政治问题,并非纯粹军事问题,邓艾这才奉命。

然而,司马昭已下决心收拢西线军权,263年八月,十八万魏军兵分三路伐蜀,封亲信钟会为镇西将军,领十万大军担任伐蜀主力取汉中,然后直趋成都。

邓艾率兵三万余人,由狄道(今甘肃临洮)进军,牵制驻守沓中的姜维(今甘肃舟曲西北)主力,雍州刺史诸葛绪率三万余人,进攻武都(今甘肃成县西北),以切断姜维退路。

要知道,邓艾作为征西将军,是名义上的军政一把手,镇西将军排在第二位,而且一直以来,邓艾承担西线对蜀作战的核心任务。

而此次伐蜀,司马昭竟让对蜀汉事务非常了解的邓艾承担侧面任务,反而给空降的二把手钟会打下手,其意图很明显,就是防止邓艾继续坐大。

同时司马昭派亲信卫瓘任监军在前线监视邓艾,又拉拢诸葛绪,将他从邓艾手下分割出来,以此削弱邓艾势力,确保钟会进军顺利。

与邓艾相比,钟会家世显赫许多,他出身于颍川世家,他的父亲钟繇曾任太尉、太傅,是曹魏重臣。

而且钟氏与出身河内的司马家族关系亲密,都是士族集团的核心成员,再加上钟会年轻时以才学卓著出名,所以司马昭对其甚是倚重。

按照司马昭的计划,钟会灭蜀的主要障碍姜维被丢给了邓艾,到时候钟会将会成为灭蜀第一功臣,分夺邓艾势力。

然而事情的发展却超出预料,姜维得知魏国分三路伐蜀后,准确的预判了司马昭取汉中夺成都的战略意图。

所以姜维根本没在西线跟邓艾纠缠,而是迅速回援东线,至于中路的诸葛绪根本没有咬住姜维,被其顺利逃脱。

姜维回援后据守剑阁,剑阁素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称,有崇山峻岭为阻挡,是汉中通往成都的咽喉。

之前钟会主力声势浩大,一路攻城夺寨,但面对姜维在剑阁的铁血防守,竟寸土不得进,只能“望关兴叹”。

由于攻剑阁不下,再加上军粮不继,钟会准备退兵。

就在一筹莫展之际,邓艾再次挺身而出,他率军自阴平小道南下,不顾山高谷深之艰险,凿山开路,修栈架桥,鱼贯而进。

当走到马阁山时,道路断绝,进退两难,又是邓艾身先士卒,用毛毡裹身滚下山坡,最终克服千难万险越过七百余里无人区,如从天而降般,出其不意地直抵江油城。

守将马邈惊讶失措,无心恋战,迅速投降。随后邓艾一路乘胜南下,绵竹之战中,邓艾大破蜀军,斩杀诸葛亮之子,蜀将诸葛瞻等人。

此后蜀军全线崩溃,邓艾迫近成都。蜀汉后主刘禅感到大势已去,在主降派劝导下,向邓艾投降,蜀汉宣告灭亡。

灭蜀之战中,邓艾以偏师出奇兵,大纵深迂回穿插,直捣成都,创造中国战争史上著名的奇袭战例。

经此一役,邓艾的声望非但没被压制,反而更加强大。不过随着功绩越来越高大,危险也在逐步靠近。

邓艾之死,寒门将才的陨落

从农田小吏到征西大将军,从人见人嘲的口吃青年到灭蜀不世之功,在那个讲究门第家庭的士族时代,邓艾几乎打破所有阶级天花板。

而邓艾终于花甲之年实现了功盖华夏的愿望,为此他努力、隐忍了四十年。

功成之后的邓艾难免有些飘,自行在成都任命了很多官员。

比如拜刘禅为行骠骑将军、太子为奉车都尉、诸王为驸马都尉,任命师纂兼领益州刺史、陇西太守牵弘等人兼领蜀中各郡郡守,并时常当着蜀汉官僚的面夸耀自己。

按照邓艾的想法,他任命蜀中官吏是循东汉将军邓禹以前作法,属于有章可循。

只是此一时彼一时,邓禹是什么人,是和刘秀共同在太学学习的同窗,亦是南阳豪族名门,与刘秀家族关系深厚,早在刘秀起兵之初就跟着打天下。

而邓艾虽然战功显赫,但他并不是司马氏的核心人物,司马昭的班底是世家大族成员。

而邓艾出身贫寒,不被士族集团接纳,再加上他功高震主,行事高调,更加让司马昭忌讳。

而且刘禅也不是普通的割据军阀,他是蜀汉政权的正统皇帝,还是刘氏皇族后裔,邓艾作为地方军政主官是没有资格册封刘禅的。

至于刺史、郡守这些地方要员的任命也掌握在中央手中,在司马昭看来,邓艾就是在擅权。

然而邓艾对这一切并不自知,还自行筹划伐吴事宜,对此司马昭让监军卫瓘告诫邓艾应事先上报,然后施行。

不料邓艾却顶撞道:

“春秋之义,大夫出疆,有可以安社稷,利国家,专之可也。”

总之一句话,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这句话在司马昭看来就是公开谋反,也许邓艾出于军事角度考虑问题。

但司马昭何许人也?司马昭本就是靠阴谋和宫闱政变发家,所谓的将在外,不听君命就是谋反!

司马昭不能允许蜀中出现第二个割据政权,终于痛下决心扳倒邓艾,而钟会见邓艾居功自恃,乘隙向司马昭诬告其谋反。

264年初,司马昭下令逮捕邓艾及其子邓忠,卫瓘连夜进入成都,当时邓艾躺在床上还没起来,就与其子一同被抓,邓艾仰天长叹,大呼冤枉,然而一切为时已晚,只能接受被槛车押送洛阳的后果。

不过令人讽刺的是,钟会接手邓艾后,就密谋造反,诬陷邓艾只是为了给自己割据蜀中清除障碍。

可以说,钟会的谋反让一直信任士族集团的司马昭打脸,好在司马昭早有准备,亲率十万大军进驻长安。

钟会谋反的消息泄露后,魏军与钟会亲兵在宫城内外展开激战,钟会及部众数百人均被杀死。

只可惜钟会的死没有换来邓艾的生,卫瓘在途中将邓艾杀死。

同时,司马昭对洛阳的邓家也展开清算,邓艾的儿子被全部诛杀,其妻和孙子被发配西域,而谋反伏诛的钟会都没落到如此惨烈的下场。

反倒是留给邓艾的只是一声叹息,真可谓“尘归尘,土归土,是非成败一场空。”

诚然,邓艾的性格是一个非常大的缺陷,但其悲惨结局的关键却是自身的阶级属性,他以为自己是棋局上的角色,但他从没融入进去,只是那个棋盘上的棋子。

0 阅读: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