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2年对印反击战,解放军牺牲的最高军官,是什么军衔、职务?

斋小晗评文化 2024-06-13 21:38:46

1959年,西藏胜利的消息传遍了神州大地,人们欢欣鼓舞,充满了对和平统一的美好向往。

然而,印度别有居心。

公然向中国提出,将东西两段领土划归印度。

这,无疑是对中国主权和领土完整的公然挑衅。

面对印度的霸道,中国坚决拒绝。

可印度却不知收敛,蓄意侵占中国领土。

1959年8月的一个夜晚。

朗久地区,寂静的夜色被炮火的轰鸣打破,印军开火射击,打死打伤了不少中国边防人员。

几个月后的10月。

位于西段边境的空喀山口,也发生了同样惨剧。

显然,印度早已按捺不住了,先后设立了43个军事据点。

目无尊法,蔑视领土主权。

野蛮入侵?

1962年9月20日。

天空阴沉,乌云密布。

在中印边境的克勘朗地区,一片宁静的氛围笼罩着这里。

然而,这仿佛只是暴风雨来临前的短暂平静。

远处,印度军队列阵而来。

他们挺着枪杆,跨过了“麦克马洪线”,目光凶狠,朝着中国边防人员发起了疯狂的进攻。

枪声骤然大作,硝烟弥漫开来。

中国边防官兵固守阵地,与入侵者激烈交火。

他们都明白,这是印军公然挑衅,是对祖国领土主权的严重侵犯。

随着战事愈演愈烈。

10月2日,尼赫鲁下令要将中国军队从印军占领区“清除“。

言辞凶狠,态度咄咄逼人。

12天后,印度国防部长更是公开叫嚣,要同中国:

“打到最后一个人、最后一支枪”。

面对印度方面的疯狂咄咄逼人,中国人民如何能不愤怒?

这片土地,是祖祖辈辈流淌着血液和汗水的所在。

我们用勤劳和智慧,开垦出这片家园。

而今,竟遭到野蛮入侵?

中国,决定对入侵者展开反击。

远征军前锋

一条蜿蜒曲折的河谷,仿佛被高高的群山紧紧箍住。

河水在狭窄的峡谷中蜿蜒流淌,清澈见底。

这就是登嘎威利河谷。

河身长约200米,宽仅8米,水流平缓,汩汩作响。

有些地方,甚至可以踩着河底的卵石徒步而过。

两岸青翠的密林,攀附在陡峭的山坡,。

些地方是险峻的绝壁,使人叹为观止。

山间,一条笔直的公路蜿蜒其间,从邦迪拉一直向南延伸,途径多隆桥,直通米莎马里。

这是印军在该地区仅有的交通要道。

不难想象,这条公路对于他们而言,是何等重要。

如果没有战火肆虐,这里定会成为一处世外桃源。

可现在,炮火隆隆,硝烟弥漫,将这片宁静的风景笼罩在阴云之下。

1962年10月19日。

正午时分,阳光炙热。

但战火,已然在邦迪拉以南的小桥附近燃起。

解放军11师33团3营远征军前锋9连。

在李家碌连长的率领下,正沿着公路向前推进。

就在他们行军至,小桥以西约150米处时。

印军警戒分队的60余人,突然张狂了起来,三挺机枪分列小桥东西两侧。

严丝合缝地,封锁了这条通道,阻挡了我军的前进。

枪声骤然炸响,硝烟瞬间笼罩了整个河谷。

李连长一声令下,3排战士们在营里机枪的掩护下,猛地向前冲锋。

大胆地接近到距离敌人仅30余米的地方!

“手榴弾,投!”

李连长沙哑的声音,在枪炮声中传出。

紧接着一枚手榴弹,便朝小桥西侧的敌人机枪阵地飞去,炸个正着!

“冲啊!”

李连长振臂高喝,率领战士们乘胜追击,猛然冲过了小桥。

他们手中的手榴弹,再次发威。

将桥东另外两挺机枪,也炸得粉碎。

硝烟散尽,我军已彻底控制了小桥两岸。

印军不甘心,向东狼狈逃窜。

但也付出了10余人的伤亡代价,我军还缴获了两辆汽车。

战斗虽暂时取得了上风,但双方的较量却远未结束。

登嘎威利河谷的狭小天地,注定将见证更多的鲜血和硝烟。

李连长环顾四周,战士们额头上全是汗珠,干裂的嘴唇,证明他们刚才经历了多么艰难的战斗。

但看到手中的战利品,李连长的脸上总算露出了一丝笑容。

300余名印军逃窜

枪声阵阵,硝烟逐渐在狭窄的山谷中散去。

李白石营长身着戎装。

拂去额前的汗珠,眯着眼审视着前方的战场。

小桥一侧,两辆印军的汽车头朝北方,看来是想逃跑却被击毁了。

地上横七竖八地躺着数具敌人,全副武装,显然是一支快速增援的先头部队。

李营长心中一凛,后方恐怕还有更多敌人增援。

就在这时,前方300米外的公路两旁,窜出大批敌人,约有一个营的兵力,正混乱地展开战线。

“准备战斗!”

李营长大喝一声,立即命令9连抓住这个敌人疏于防范的时机。

以雷霆万钧之势,打乱敌人的进攻阵势。

炮火在山谷中回荡,彷如天雷在狭窄的山谷中滚滚作响。

几个时辰下来,9连已伤亡30余人,个个额头冒汗,衣衫破烂。

却无人喊苦,互相鼓劲着、咬牙咽气地向前推进。

两军在公路上,陷入了狭路相逢的惨烈搏斗。

他们冲杀、前插,气势汹汹,像脱韭而出的利箭,终于插进了敌人的后方一段狭窄的道路。

把300余名进攻的敌人,彻底围困在中间!

没有被解放军截住的印军,见大局已去,狼狈逃窜沿着公路向东而去。

而那些被围困在中途的300余名印军。

则试图翻越东北山沟,寻求生路。

李白石营长斗志昂扬,在枪林弹雨中亲临前线,指挥主力部队沿北山坡猛插向东北山沟,切断敌人的逃生路线。

“杀啊!”

李营长振臂高呼,率领战士们勇猛地向敌军发起冲击。

不远处,一颗敌人的子弹突然穿过浓烟,射中了他的胸膛。

李营长踉跄着后退几步。

喉间喷出一股鲜血,终于倒在了地上。

他壮烈牺牲了,就在亲率部队冲锋陷阵的关键时刻。

“营长!”

亲眼目睹这一惨剧的战士。

无不被深深的悲愤所淹没,每个人的眼里,都噙满了热泪。

但同时,他们的血液也被愤怒煽动,热得几乎要沸腾!

“为营长报仇!”

8连的官兵振臂高呼,像疯了一般朝敌人发起猛烈的冲锋。

一个个矫健的身影携手榴弹、手雷。

奔赴硝烟最浓的地方。

就连受了重伤、鲜血直流的机枪手田树荣,也咬牙端起机枪,拖着满身是血的身子再次加入战团。

他们个个斗志昂扬,视死如归!

硝烟弥漫中,枪炮声阵阵传来。

解放军8连和9连,以三面夹击之势狠狠压向狼狈逃窜的残敌。

“杀啊!别让那些人跑了!”

士气如虹的战士们咆哮着,一路横扫。

一声震耳的爆炸响起,一门106.7迫击炮被彻底摧毁,炮手遇难。

很快,一辆印军的牵引车也陷入了火海。

与此同时,我军官兵们又缴获了3门106.7迫击炮、3门81迫击炮、10挺轻机枪、37支冲锋枪等武器弹药。

狭路相逢,两军激战正酣。

双方的枪炮在山谷间隆隆作响,硝烟滚滚。

经过一番肉搏厮杀,到15时30分,战斗彻底告捷!

整个战斗,我军共毙敌少校以下170人,生俘中校以下34人;

缴获大量武器弹药,包括汽车15辆、军用物资一大批。

但付出的代价也不小。

22名战士阵亡,53人受伤。

伤亡比为2.7:1。

永远地离开了战场

命令有去无回,值得铭记的不仅是这些惨烈的数字,更是那些为之牺牲的英勇战士。

李白石营长,就是其中之一。

这位出身山西洪洞的英雄。

在整个中印边境自卫反击战中,是军衔最高、职务最高的阵亡将领。

当年仅35岁的他,亲临前线奋勇杀敌。

可惜,就在关键时刻,一颗流弹穿过硝烟,射中了他的胸膛。

最终壮烈牺牲。

李营长倒在血泊之中,永远地离开了战场。

但他英勇无畏的身影,已经永远铭刻在每一个解放军战士的心中。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