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秦代走来的余姚,如何稳坐“东南最名邑”宝座?背后故事全揭秘

余慈姚江 2025-01-12 14:30:39
余姚,缘何被称为 “东南最名邑”

余姚,这座位于浙江东部宁绍平原的城市,宛如一颗璀璨的明珠,散发着独特的魅力。其历史源远流长,早在七千年前的新石器时期,河姆渡先民就在此繁衍生息,创造了灿烂的河姆渡文化,为中华文明的起源添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自秦代置县起,余姚便开启了它作为行政区域的漫长历程。历经两汉、三国,余姚始终隶属会稽郡,在岁月的长河中稳步发展。东汉建安五年,余姚筑起城墙,成为浙东古县城之一,为城市的发展筑牢根基。隋开皇九年,余姚短暂并入句章县,不过很快在唐武德四年得以复置,并升为余姚州,彰显其地位不凡。虽武德七年又废州复县,归属于越州,但这期间的变迁正体现了余姚在历史进程中的起伏与成长。

到了唐宋时期,余姚更是熠熠生辉。唐代时,这里的制瓷业和茶叶声名远扬,上林湖的越窑瓷堪称全国之冠,远销海外,为中国古代对外贸易的繁荣贡献力量;同时,余姚作为越州巨镇,在区域经济中占据重要地位。北宋熙宁七年,余姚因经济发达、人文昌盛,成为一级县,赢得 “烟水万人家” 的 “东南最名邑” 美誉,范仲淹笔下的余姚,便是这般繁华兴盛模样。南宋时期,余姚的绢、茶、盐业蓬勃发展,“姚黄” 竹纸更是驰名全国,还带动了印刷业进步,294 卷巨著《资治通鉴》就在此地校刊印行,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推动余姚迈向更高台阶。

元贞元年,余姚县升级为州,属绍兴路,进一步提升了行政级别。明清时期,余姚县基本稳定归属绍兴府,持续积淀着深厚的历史底蕴。直至民国,余姚历经多次行政调整,最终在新中国成立后,划归宁波管辖,并于 1985 年撤县设市,完成了从传统县城向现代城市的华丽转身,但其作为 “东南最名邑” 所承载的历史记忆与文化传承,始终熠熠生辉,吸引着人们去探寻它往昔的辉煌。

历史的回音:穿越千年的余姚

余姚,这座承载着厚重历史的城市,每一寸土地都诉说着往昔的故事。自秦代置县起,它便在历史的长河中留下了深深的足迹。

秦朝时,余姚县隶属于会稽郡,开启了作为行政区域的篇章。彼时,这片土地上的人们已开始书写自己的历史,为后来的发展奠定基础。东汉建安五年,是余姚发展的一个重要节点,县城筑起,成为浙东地区古老县城之一,犹如一颗种子,在岁月里慢慢生根发芽。

隋唐时期,余姚迎来了发展的高光时刻。唐武德四年,它升为姚州,虽武德七年又恢复为县,但这期间的变化展现了其地位的起伏与成长。当时,余姚的制瓷业和茶叶声名远播,上林湖的越窑瓷堪称全国之冠,远销海外,成为古代对外贸易的亮丽名片;作为越州巨镇,它在区域经济中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是东南地区繁华的象征。

到了宋代,余姚更是不负 “东南最名邑” 的美誉。北宋熙宁七年,凭借发达的经济与昌盛的人文,它成为一级县,吸引着四方目光。南宋时期,余姚的绢、茶、盐业蓬勃发展,“姚黄” 竹纸更是驰名全国,还带动了印刷业进步,294 卷巨著《资治通鉴》就在此地校刊印行,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推动余姚迈向更高台阶。

元贞元年,余姚县升级为州,属绍兴路,进一步提升了行政级别。明清时期,余姚县基本稳定归属绍兴府,持续积淀着深厚的历史底蕴。直至民国,余姚历经多次行政调整,最终在新中国成立后,划归宁波管辖,并于 1985 年撤县设市,完成了从传统县城向现代城市的华丽转身。

岁月悠悠,余姚在历史的进程中不断蜕变,但其作为 “东南最名邑” 所承载的历史记忆与文化传承,始终熠熠生辉,吸引着人们去探寻它往昔的辉煌,感受那穿越千年的历史回音。

文化的瑰宝:余姚的精神富矿

余姚,这座历史悠久的城市,不仅拥有辉煌灿烂的过往,更孕育了璀璨夺目的文化,宛如一座精神富矿,滋养着世世代代的人们。

阳明文化无疑是余姚文化星空中最为耀眼的一颗星。王阳明,这位诞生于余姚北城瑞云楼的明代大儒,在此度过了童年时光,后又多次返乡讲学,对故乡饱含深情。他创立的 “心学” 体系,冲破程朱理学的藩篱,提出 “致良知”“知行合一” 等思想,门徒遍布天下,影响深远。在余姚,阳明文化无处不在,从以阳明命名的道路、学校,到修缮一新的王阳明故居、中天阁等史迹,无不彰显着故乡对他的敬重与传承。孩子们从小诵读王阳明家训,汲取成长智慧;企业家们案头常放《王阳明传》,探寻经营哲学;阳明文化旅游专线、阳明古镇的文化活动,更是让这一古老文化融入现代生活,焕发出新的生机。

黄宗羲,这位明末清初的思想家、史学家,同样为余姚文化添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他出生于余姚通德乡黄竹浦,早年为父申冤,锥刺阉党,尽显忠义。清军南下后,他组织抗清义军,失败后隐居著书、讲学,一生著作等身,其《明夷待访录》《明儒学案》等对后世学术发展影响巨大。他提出的 “以民为本,天下为公” 的新民本思想,涵盖政治、经济、法制、教育等多个领域,在当今时代仍具有重要启示意义。余姚通过举办学术研讨会、设立思想传承发展基地等举措,深入挖掘黄宗羲学术思想内涵,让梨洲文化代代相传。

河姆渡文化,更是余姚文化的源头活水。七千年前,河姆渡先民在此创造了灿烂的文明,干栏式建筑、人工栽培水稻、精美的骨器、陶器等,见证了长江流域作为中华文明重要发源地之一的辉煌。如今,余姚持续加大对河姆渡遗址的保护与研究,河姆渡国家考古遗址公园正在如火如荼建设中,田螺山、井头山等遗址的发现,不断拓展河姆渡文化版图,让古老文化重焕生机,为城市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文化滋养。

此外,余姚还有着丰富多彩的民俗文化。姚剧,原名余姚滩簧,作为浙江地方剧种之一,起源于民间歌舞,唱腔独特,乡土气息浓郁。从清乾隆年间的民间班社雏形,到如今专业剧团的精彩演绎,姚剧走过了漫长岁月,《双落发》《荡湖船》等传统剧目深受百姓喜爱,现代戏更是紧跟时代步伐,反映乡村新貌、百姓心声。还有精武拳(械)技、余姚土布制作技艺、木偶摔跤等众多非遗项目,它们承载着余姚人民的智慧与情感,在传承中创新,成为城市文化的独特标识。

在这片土地上,崇文崇德之风源远流长。严子陵不慕富贵、隐退富春山,其高尚品格传颂千古;赵谦淡泊名利、专注教育,为海南文化开启智慧之门;滑寿医术精湛、医德高尚,扶危济困。近现代以来,乡贤史济樵出资建念慈桥回报家乡,宋汉章募捐创办阳明医院造福桑梓。如今,余姚的 “道德银行” 等创新举措,让崇德理念深入人心,营造出 “好人好报、德者有得” 的和谐氛围。

余姚的文化,多元而厚重,古老而鲜活,它既承载着历史的记忆,又孕育着未来的希望,如同一座永不枯竭的精神富矿,持续散发着迷人的魅力,吸引着人们前来探寻、汲取智慧与力量。

山水的馈赠:余姚的旖旎风光

余姚,这座被大自然格外眷顾的城市,拥有着如诗如画的自然风光,每一处景点都宛如一颗璀璨的明珠,散发着迷人的魅力。

四明湖,无疑是余姚的一颗耀眼明珠。它位于余姚梁弄镇,距市区十余公里,湖面面积近 20 平方公里,是杭州西湖的两倍之大。湖水碧波荡漾,湖山交相辉映,湖心的玉兔岛恰似一只静卧的玉兔,在月明之夜,遥望仿若玉兔拜月,煞是好看。岛上苍松翠竹、茶园果园遍布,漫步其间,古朴清幽之感扑面而来,令人心旷神怡。环湖四周,峰峦叠嶂,古迹众多,浙东第二藏书楼 —— 五桂楼、白水冲等风景名胜错落分布,宛如一幅天然的山水画卷。

丹山赤水风景区,则深藏于大岚镇柿林村,距余姚市区 45 公里。这里以峡谷景观为依托,将道教文化与浙东古山村风情完美融合,绝壁、奇岩、古桥、流溪、飞瀑应有尽有。景区内的 “丹山八景”,如丹山赤水、鹰岩洞天、狮王悟道等,各具特色,引人入胜。柿林村作为景区的核心,四面环山,满坡翠竹林木,流泉叮咚,鸟语花香,山居原貌保存完好。每逢秋季,柿子挂满枝头,如小红灯笼般喜庆,与山间红枫相映成趣,构成一幅绝美的秋日画卷。

还有那龙泉山,虽海拔不高,却别有一番韵味。它位于余姚市中心偏西,姚江北岸,现已辟为公园。山腰有泉,终年不涸,名龙泉,传说此泉与东海龙宫还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为其增添了一抹神秘色彩。登上山顶,全城景色尽收眼底,姚江从山脚潺潺流过,形成 “龙山舜水” 的独特景观。山上古迹众多,从中天阁到龙泉井,从四先贤故里碑到诸多乡贤祠、纪念馆,每一处都承载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让人在欣赏自然风光的同时,沉浸于历史的长河之中。

此外,余姚还有许多小众却迷人的景点。望湖公园,坐落在城区东面两条河流的交汇处,是欣赏春花与秋色的绝佳之地。园内依水而建,河道纵横,形成湖泊与支流,亲水平台、观景台、丛林步道一应俱全,河边杉林小道、婚育文化园、银杏林等景观各具特色,四季风景各异。鲞架山,河姆渡镇的一座孤山,海拔仅 60 米,山坡上茶树成垄,绿意盎然,山中鲞架山古道横跨而过,由石板阶梯铺就,整洁清幽,两侧茶树相伴,高点的六角凉亭、山腰的观景平台,为徒步者提供了绝佳视野,可俯瞰山下风光,还能遍览上金吾庙及芦山禅寺。东湾村,隐匿于燕窝古村之中,四周群山环抱,村里休闲农庄、垂钓台、水库、古道错落分布,空气清新宜人。村口小溪潺潺,羊肠小道通向幽静山岙,将军山古道起始平缓,翠竹遮阴,沿途村居错落,白墙黛瓦与绿树青山相互映衬,新田水库旁的民宿临水而建,眺台长廊可供赏景品茶,仿若世外桃源。

这些山水风光,或雄浑壮阔,或清幽秀丽,或神秘古朴,共同构成了余姚丰富多彩的自然画卷,吸引着无数游客前来探寻它的美丽,沉醉于这片山水之间,流连忘返。

舌尖上的余姚:味蕾的奇妙之旅

余姚,这座充满魅力的城市,不仅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还藏着令人垂涎欲滴的美食,每一道佳肴都承载着当地的风土人情,让食客们大饱口福。

黄鱼面,堪称余姚美食的一张亮丽名片。在何记面馆,这碗面已传承 24 年,每日顾客盈门。面里卧着两条比手掌还长的小黄鱼,采用家常烧法,却因食材新鲜而格外诱人。小黄鱼稍微腌制后,下油煎至金黄,大勺浇入滚水,加入调料,熬出浓稠底汤,放入扁平碱面,煮熟后撒上香葱,热气腾腾端上桌。汤浓味醇,鱼肉细嫩香酥,面条劲道爽滑,一口面,一口汤,再夹一筷鱼肉,那滋味,让人直呼过瘾,也难怪它备受当地人喜爱,成为余姚人早餐桌上的常客。

牟山湖大闸蟹,有着 “浙东第一蟹乡” 的美誉。这里的大闸蟹生长于上古海浸遗存的牟山湖,湖水水质优良,水草茂盛,为螃蟹提供了绝佳生长环境。每年农历九、十月,蟹肥膏黄之时,便是吃蟹的好时节。牟山湖大闸蟹个大、肉多、味美、营养丰富,清蒸后,蟹壳红亮,蟹黄似金,蟹肉如玉,蘸上些许姜醋,放入口中,鲜香在舌尖绽放,膏腴绵密,肉质鲜嫩,让人陶醉其中。当地还会举办热闹非凡的 “牟山湖大闸蟹节”,游客们既能品尝丰盛农家蟹宴,又能参与抓蟹、尝蟹、评选螃蟹王等趣味活动,尽享秋日吃蟹的欢乐。

余姚榨菜,更是家喻户晓。其种植始于上世纪 60 年代,集中于姚北濒杭州湾的乡镇。与四川榨菜不同,余姚榨菜秋种春收,种在沿海平原肥沃沃土里,菜头圆大、鲜嫩、口感爽脆。经过菜农精心耕耘,如今种植面积超 10 万亩,年产鲜头 10 亿斤,菜农超 15 万人。加工后的榨菜,去脑、去根茎,榨出酸水,用食盐、辣椒粉腌制,或整颗售卖,或切片切丝,包装成小袋。“铜钱桥”“富贵” 等品牌声名远扬,荣获多项殊荣,产品畅销全国,远销海外,成为居家、旅行必备的佐餐佳品,一口榨菜,便能尝出余姚独特风味。

除了这些,余姚还有诸多美食不容错过。梁弄大糕,作为非遗美食,手工制作,香甜柔糯,是 “毛脚女婿” 端午上门必备礼品;陆埠豆酥糖,色、香、味上乘,入口即化,不粘牙、少渣,老少皆宜;朗霞豆浆,选料精良、做工精细,色泽清白,浆汁肥润,入口香鲜,配上刚出炉的油条,堪称绝配。这些美食,如同点点繁星,点缀着余姚的饮食天空,吸引着八方食客前来探寻余姚味道。

古韵今风,共谱华章

余姚,这座 “东南最名邑”,承载着数千年的历史底蕴,绽放着独特的文化魅力,展现着旖旎的自然风光,散发着诱人的美食芬芳。

从七千年前河姆渡先民的智慧曙光,到秦代置县后的岁月变迁;从唐宋的繁华昌盛,到明清的人文荟萃,余姚的历史如同一部厚重的史诗,每一页都写满了故事。阳明文化、黄宗羲思想、河姆渡文化等交相辉映,为这座城市铸就了坚实的精神脊梁,滋养着一代又一代余姚人。

山水之间,余姚宛如一幅天然画卷。四明湖的碧波浩渺、丹山赤水的奇峻壮美、龙泉山的古韵悠然,还有那些小众景点的清幽静谧,共同勾勒出大自然对这片土地的偏爱。漫步其间,仿佛能听见岁月的低语,与历史的脉搏同频共振。

美食更是余姚不可或缺的一抹亮色。黄鱼面、牟山湖大闸蟹、余姚榨菜等,用舌尖上的滋味诉说着风土人情,让人在品尝美食的同时,也品味到了生活的美好。

如今的余姚,在时代的浪潮中奋勇前行。它既珍视历史传承,精心守护着古城遗迹、传统文化;又积极拥抱未来,在科技创新、产业升级、城市建设等领域砥砺奋进。

倘若你渴望一场与历史、文化、自然深度交融的旅行,不妨踏上余姚这片土地。在这里,你能穿越时空,感受古韵今风的交织,收获满满的感动与惊喜,让余姚成为心中一段难以忘怀的美好记忆。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