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滩神秘大姐,孔祥熙宋霭龄夫妇究竟多贪婪?一次就能侵吞30亿

朋晟聊历史 2024-04-13 03:48:35

宋家三姐妹中的“大姐大”宋霭龄,也就是近期热剧《追风者》中的上海滩神秘大姐,早在1936年便开始了她的巧取豪夺。

这一年,宋霭龄在丈夫孔祥熙、弟弟宋子文的庇护下,指挥裙下心腹财政部次长徐堪、中央银行副总裁陈行,以及宋家小弟国货银行董事长宋子良在上海滩成立了一家三泰公司,她居在幕后,做秘不示人的后台老板娘。

当时,财政部长兼中央银行总裁孔祥熙为弥补财政经费不足,发行了许多公债。宋霭龄成立三泰公司,目的就是利用孔宋家族掌握的行政、财政以及金融特权,不惜采用一切卑劣手段,操控市场,做公债的投机生意。

1936年的上海滩,战争阴云密布,世人神经紧绷。当时,日军已经占领东北全境,正在向华北逼近,形势日益紧张,中日即将全面开战的消息遍布整个上海滩。

这时候,宋霭龄利用百姓恐慌的心理,四处散布谣言,说国民政府准备发行一种新的战时公债,来取代旧有公债,并对旧公债停付利息。

当时国民政府的信誉已经降至冰点,弄堂里的老百姓听到这一“假消息”,第一个反应就是中日一旦开战,他们手中的公债将瞬间变成废纸。乱世中的老百姓本就是惊弓之鸟,为了避免倾家荡产,他们纷纷抛出手中的公债,几天之间,公债的市价就低于面值,最低时仅为面值的一半。

宋霭龄见时机已到,立即吩咐徐堪、陈行,大量吃进低价公债。

在这一波的投机钻营,巧取豪夺中,宋霭龄恶劣的地方就在于,她先是利用“国难”造国民政府的谣言,而后又通过丈夫孔祥熙操控财政特权,为她自家谋取不义之财。

当市面上的公债被吃的差不多了,宋霭龄轻轻一挥手,南京政府的财政部便正式出面辟谣。一时间,报纸、广播都在黄金时间和重要版面宣传财政部的公告,说国民政府发行公债有足够的金银储备,绝不会发生贬值一说,而且为了取信于民,财政部将决定为到期公债的利息上调1.5个百分点,请民众坚信对公债的信心云云。

此辟谣的消息一经传播,此前贬值的公债瞬间坐上过山车,价位直线上升。

宋霭龄看时候到了,又指示三泰公司派人将手中的公债全部抛出。

几天时间,三泰公司靠这一涨一落,一进一出,既稳又狠地赚了三千多万。

宋霭龄贪婪是出了名了,凡不义之财,从来都是她将肉吃尽,只象征性地给手下喝一口汤,也就是说,这三千多万,基本上都落入了她的腰包。

宋霭龄巧取豪夺,在幕后是龇着獠牙,在台前是带血的。

这一轮公债风波,在当年让无数的上海人家破人亡,跳楼的跳楼,跳江的跳江,疯掉的疯掉。

世上没有不透风的墙。

当人们从噩梦中醒来,意识到这一切都是三泰公司造成了,一句带有强烈讽刺与谴责的顺口溜迅速传遍上海滩:三泰公司是三不公司,徐堪不堪,子良不良,陈行不行。

然而,民国之黑暗,很大程度上就在于四大家族肆意操纵手中的特权,放眼望去,冠冕堂皇之地,除了他们奸诈丑陋的面孔,剩下的只有同流合污和沉默的羔羊。

《追风者》中说“宋家大姐的背后有孔先生”,在真实的历史中,宋霭龄与孔祥熙之间,其实是背靠背的关系,宋霭龄的背后有孔祥熙,孔祥熙的背后也有宋霭龄,他们把孔宋家族的利益勾连演绎到了极致。

从某种意义上讲,在巧取豪夺,肆意敛财的黑幕里,孔祥熙既是宋霭龄的手,也是宋霭龄的影子。

孔祥熙此人,表面上像个老好人,整天打哈哈,其实真实的面目,敛起财来,不仅狡猾,而且粗暴。

孔祥熙利用手中权力巧取豪夺,本人一般不出面,而是利用直接开办的或由亲信开办的公司,他在幕后操控。

抗战前,孔祥熙就办过几家公司,互相配合,做投机生意,如裕华银行、祥记公司等。抗战爆发后,孔家的生意越做越大,由其直接控制的公司,包括宋霭龄、孔家少爷小姐以及亲信死党办的公司,就多达几十家,其中有些公司在当时赫赫有名,所经营的内容也是五花八门、无所不包,比如庆记纱号专做棉纱生意,强运公司专搞运输与贸易,大元公司专营五金交电,恒义和升和专攻洋货,广茂则专办参茸药材。

比起宋子文,说孔祥熙敛财更加粗暴野蛮,这是有事实依据的。

孔祥熙主持国民政府财政部时,有一个恶劣的观念,认为做生意敛财太麻烦,不如直接印钞来得快当,于是乎,他便拿国家政府的信誉当赌注,利用美国钞票公司和英国德纳罗钞票公司,在无准备金的情况下超限额地印刷钞票,一方面供给蒋介石打内战,一方面从中大捞其财。

孔祥熙派自己的亲信凌实担任中央信托局印刷处的经理,专门负责印刷钞票和运送钞票一事。这些钞票对别人而言,有严格的交接程序,但对孔家,犹如开自家的抽屉一般,自由而方便。

有些与孔祥熙不对付的或政敌或妒忌者或正义之士,也曾给蒋介石写信,揭发孔祥熙在中央银行的所作所为,但蒋介石因为孔祥熙既听话又能给他搞钱,不像宋子文那么傲慢、不配合,所以在很长一段时间,他基本上都是不予理睬的。

因为把到了蒋介石的脉,面对这些或明或暗的攻击,孔祥熙曾在行政院的公务会议上,公开叫嚣:“听说有人想查中央银行的帐,我看他们是发疯了······”

“硕鼠”没有“天敌”,这是一件很可怕的事情。

因此,到了1942年,孔祥熙、宋霭龄夫妇便在民国历史上上演了极其嚣张、贪婪的一幕巧取豪夺的侵吞大戏。

1942年,抗日战争进入第五个年头。

继珍珠港事件和美国宣战后,日军为孤立澳大利亚,扼制美英对日的反攻,占领南太平洋的战略资源,又相继发动了珊瑚海战役和占领新几内亚等战役。在东南亚,日军则发动了滇缅战役,切断了中国大后方与缅甸和越南的通道。

美国为了让中国军队在陆地上拖住日军以减轻美军的压力,争取在太平洋战争中占据主动,于1942年由国会通过了一项决定,决定向国民党政府贷款5亿美元,以支持中国战场。

面对天上掉下来的这一块馅饼,蒋介石和孔祥熙研究后决定,这5亿美元中3亿用于向美国购买黄金,作为战略储备,1亿购买军火,1亿作为发行美国公债的准备金。

1942年发行的这次公债,名称为“同盟胜利美金公债”,共计发行1亿美元。当时国民党官方公布法币对美元的比值为1元、3元、5元、10元四种,待抗战胜利时向储户兑还美金。

孔祥熙为了使这次公债发行成功,开动所有宣传机器,宣称“公债以美元为基金,本固息厚,稳如泰山;国民踊跃认购,功在国家,利在自己。”

然而,由于战争的破坏以及国民党历年来的残酷剥削,很多人对国民党公债早已失去信心,认为这是国民党当局为掠夺民间财富而耍弄的又一次花招。

在这种社会氛围下,1942年美金公债开始发行后,购买者寥寥无几。蒋介石得知后勃然大怒,亲自打电话给各省主席,要求各省必须想办法完成任务。

在蒋介石、孔祥熙的持续施压下,公债销售有了一定进展。从1942年冬季开始正式发售,到1943年10月,10个月的时间共售出约一半的美金公债,即5000万美金。

当时,许多人是迫于政治压力而购买的美金公债,他们根本不相信到时候能够兑现美金,所以很多人在买了公债之后,旋即又把公债抛出。如此一来,在黑市上公债多低于面值在出售,最低时仅10几元法币。

荒诞的是,这一轮抛售美金公债的风潮还没过去,新的恐慌又出现了。

由于孔祥熙滥发纸币,导致大后方通货膨胀呈直线上升,仅1942年到1943年不到两年时间,通货膨胀率就超过100%,法币越来越不值钱。这时候,人们又想起了美金公债,认为死守注定将变成废纸的法币,不如认购美金公债碰碰运气,于是乎,美金公债的价格又忽然开始攀升,由10几元上涨到30几元,而且仍在看涨。

孔祥熙看到这个苗头趋势后,立即派人大规模地向世面吹风,说什么美金公债是以美金为基础,以美国贷款为担保的,美国现在是世界上最富有最强大的国家,购买美金公债绝对有利可图。

乱世之中,因为恐慌,百姓往往像无头苍蝇。

就这样,经过孔祥熙的鼓吹,到了1943年下半年,美金公债又变成了抢手货,市值迅速上升到100元,比发行时高出5倍。

宋霭龄看到这一幕,意识到“发大财”的机会来了。

她授意孔祥熙,把剩余尚未售出的美金公债全部扣下,然后再用一套说辞在老蒋那里蒙混过去——就说剩下的公债全部分给政府各级官员和军中将领了,他们日夜为国为民操心受累,没时间到市面上买公债,财政部只好派人送去。

宋霭龄向孔祥熙密语,其实呢,你送给他们的只是其中的一小部分,没有人知道大头落进了我们的口袋。

孔祥熙对宋霭龄向来是言听计从的。

听完夫人的“妙计”,孔祥熙立即召来国库局长吕威和业务局长郭景琨,连夜做了一番周密部署。

第二天,重庆各大报纸在头版显要位置纷纷刊出一则消息称:由于民众抗战热情高涨,购买爱国美金公债空前踊跃,全部美金公债可望周内售罄。

又过了一天,刚好是星期五,由于报纸登出消息,黑市公债价格翻番,各代销点更是人山人海,结果人越挤,卖得越慢。到下午5点各代销点同时挂出牌子:美金公债全部售完。

其实,这时候,孔祥熙手里还握有整整5000万美金的公债。

1943年10月15日,孔祥熙指令财政部正式下文,通知国库局“将美券停售,所有尚未出售的5000万美元,悉数由中央银行业务局购进。”

国库局长吕威在孔祥熙、宋霭龄的授意下,随即要求各省把剩余的美金公债迅速押解到中央银行,并转存国库局。

为了掩饰阴谋,吕威还冠冕堂皇地写了一个报告,报告中说战争对经济的破坏,美金公债发行遇到一些困难,为了保证这次任务的完成,拟决定将剩余公债全部按官价购进,这符合政府吸引游资之宗旨,并能用以平抑物价,调剂人民生活。

报告送到孔祥熙办公室。

孔祥熙再次耍弄“中庸糊涂”的把戏,在报告上没有签自己的名字,只批了一个“可”字,并叫手下在“可”字下盖上了“中央银行总裁”的章。

吕威拿到孔祥熙的批示,立刻明目张胆地干起贪赃枉法的勾当。他首先购进第一批350万美金的公债,照官价折合7000万法币,全部送给了孔祥熙。

几天后,孔祥熙、宋霭龄又伙同吕威购进第二批800万美金的公债,按官价折合法币1.6亿元。

就这样,几个月过后,5000万美金的公债就分别按照官价被吃进来。吕威、郭景琨按照孔祥熙、宋霭龄的旨意,把侵吞公债的一小部分按照身份等级,分送给了一些权贵和金融以及财政系统的要员,其余的大部分则全部进了宋霭龄所办公司的账户。

孔祥熙、宋霭龄这次到底侵吞了多少钱?

有人曾经计算过——

孔祥熙是在1944年1月批复的吕威报告,当时美金公债在市场上的最低价已经涨到250元法币(高出面值12.5倍),最高价为273元(高出面值13.6倍),而孔祥熙全是以20元的官价吃进,仅以孔祥熙第一、二次购买的1150万美金公债计算,一倒手,就非法获利26亿元法币。若以5000万美金计算,在这次丑闻中,保守估计,孔祥熙、宋霭龄至少赚了30个亿。

国难时期,一次侵吞就是30个亿,孔祥熙累计掌权13年,夫妇俩究竟贪了多少?

没有人最终捅破这层纸。

抗战胜利后,孔宋夫妇虽然因为侵吞美金公债丑闻败露,狼狈下台,被赶往国外,但这更像是四大家族内部的丑恶交易,而不是清算他们的罪恶。

所幸,历史没有放过他们,最终对他们做出了审判。

0 阅读: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