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在一线工作时,钱学森便对夫人蒋英许下诺言,等退休后带她去各地游玩。
1981年,80岁的钱学森终于从一线的工作岗位退了下来,但此后他却从未离开过北京。原因是去了外地,免不了地方接待,钱老一怕打扰人家,二怕大吃大喝,为了避免此类事情,他干脆想了个十全十美的办法,那就是“哪儿也不去”。
没有兑现承诺,夫人蒋英不但没有埋怨他,反而还很支持。
钱学森夫人蒋英
从此,钱老和夫人便栖居于航天大院内。春秋两季,大院内的梧桐在午后的阳光下显得格外美丽,夫妻两人便喜欢在树下散步、聊天。
他们家有个不大的后院,蒋英种上了各种绚丽的花草。钱老就喜欢坐在阁楼上,一边看她打理花草,一边思索着问题。
说是退休了,可钱学森并没有真正的退休,他仍然继续影响着中国,乃至世界。接下来的20余年,他把主要精力全投入到钻研沙、草产业中去了。
钱学森的名声,众所周知的是“两弹一星”元勋,而他沙草产业理论的缔造者身份,却鲜为人知。
上世纪60年代,钱学森正在内蒙古的航天基地研发火箭和导弹,额济纳旗的茫茫戈壁滩几乎印满了他的足迹。除此之外,他还去过甘肃的酒泉,到过新疆的库尔勒等地,他领略了戈壁沙漠的恶劣条件,感受到了边疆人民的艰辛生活,从那时起,钱老的心中又多了一个梦,将边疆沙漠变成绿洲。
钱学森
每次外出考察,钱学森都给自己多下一项任务,那就是附带考察整个戈壁滩。经过一段时间后,钱学森惊喜地发现,戈壁荒漠并不是人们形容的那样,是寸草不生的死亡之海,因为那里还生长着沙棘、甘草等植物和花骆驼、藏羚羊等野生动物。
这些植物不但耐干旱、耐盐碱、抗风沙,还有很高的经济价值和药用价值,而野生动物又给戈壁注入了生命的活力。这在钱老眼里,根本就算不上不毛之地,他反而认为可以通过科学技术来经营管理。
1984年,钱学森首次在国内提出“沙产业”概念。随后,他便以书信的方式与当地有关部门负责人谈论治沙、种草,这些信件足足有47封,被传唱成了故事,广为人知。
信中,钱学森肯定了戈壁沙漠所富含的潜力。他建议将现代化技术搬进戈壁滩,融入“草产业”,以草治沙,同时让农业多样性。
在钱老的指引下,沙枊成了沙产业的优选代表,它耐旱,成活率高,属灌木科,三五年便可成林。
钱学森在科研基地
2001年5月21日,关于沙柳可以产业化的报告出台。在钱学森的理论指导下,内蒙古各地开始遍种沙枊,实现了林沙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几年下来,光是鄂尔多斯地区就已经形成了多个沙生植物链,全国各地,只要一说沙棘、甘草、肉苁蓉等,都知道产于戈壁沙漠。
2008年,光鄂尔多斯市累计转移农牧民就高达40万人,流入黄河的泥沙减少了3亿吨,沙产业产值高达11.3亿元。
曾经的沙区,人们认为是地球的癌症。如今,戈壁沙漠全新的生态环境,实现了人类和大自然的和谐,那一定是钱学森沙产业、草产业理论的结晶和实践的结果。
钱老说:“自己岁数大了,不能冲锋陷阵了,但自己的这些东西别人都可以运用。”
钱学森就是用这种无私的奉献,一直关心着国家的发展。
散步中的钱学森和夫人
快90岁了,钱学森静心思考的地方从家里的阁楼搬到了卧室里,夫人蒋英摆弄花草的时候,他就一个人呆在屋里静静地看书。他的床榻上架着一张小小的桌子,专门为阅读定做的。
桌上除了书,还摆着一个电子表。时间,是钱学森最宝贝的东西,是他恪守一生的习惯。
每天早晨六点半,钱学森会准时收听广播电台的《科学知识》,到了下午三点,他就开始看报、剪报。吃完晚饭,他把时间留给了《新闻联播》,不是看,而是听收音机里的(钱老从来不看电视),这是他雷打不动的事。其中,看报纸是钱老最忙的时候,因为他有八种报纸是一定要看的,读到喜欢的文章,他还会剪下来粘贴起来收藏。
对于钱老的这种阅读习惯,无论是儿子钱永刚,还是照顾他的人,每天在收到八份报纸后,都会提前给他摆好。即便进入了互联网时代,钱老也不碰电脑,还是每天亲自做剪报,这样的习惯,他一坚持就是10多年。
钱老的剪报
年过九旬,钱学森依然坚持每天看报,但是对于剪报却心有余而力不足了,他体力已经太有限了。即便是这样,他也请照顾他的人代劳。然而,换一个人做剪报,摸不清老爷子的要求,不是贴歪了,就是文章名称没有剪完整,对此,钱学森的儿子钱永刚接过了这个活儿。
他不厌其烦地反复修正,怎么剪,怎么贴,直到满足了钱老的要求和规范。
钱老一生收藏的剪报足足有24500多份,他按照不同的内容,装进一个个牛皮纸袋,并标出主题,总共装了629袋。
这种体现到细枝末节的作风正是钱学森的严谨,正如他的手记,每一个字里行间都像印刷出来的一样。仔细的人更能看出,在国外呆了20年的他,从来不在报告中用英语,还有那些“请酌、当否”的字眼,更彰显出这位学术泰斗的谦逊亲和。
静养在家的钱学森就这样,一直通过看报纸和听广播来关心着国家的事。
钱老在看报
随着年龄越来越大,钱学森的耳朵也越来越背,对频率高的声音,他几乎听不见了。就比如收音机里的女播音员,声音要尖一些,钱老听起来就很费劲,只有低沉一点的男播音,他还能听清楚。钱永刚说:“妈妈的嗓门儿大,父亲听着就很费劲。”
2008年底,钱学森已经97岁了。
有一天,钱永刚照样在那个每天雷打不动的点去看望父亲,钱学森突然跟他说:“安个电视行不行?要多少钱?贵不贵啊?”
听到这个问话,钱永刚愣住了。
父亲一辈子都不看电视,自己也从未想到给他买一个电视,如今他主动提出来,钱永刚的内心反而一阵酸楚。他温和地对父亲说道:“爸,这本该孝敬您的!买汽车,钱可能紧一点,但买个电视的钱还是有的。”
第二天,钱永刚就在父亲的卧室里支了个电视,他将声音调得小一些,这样有些内容父亲就能听见。但一般情况下,钱老都是坐起来看,他眼睛好,喜欢看新闻,看体育比赛。
钱老和夫人蒋英恩爱62年
人生的最后岁月,钱老一如既往地靠着报纸、电视来了解外界的一切,他每天必须保障要有一定的信息输入。
2009年10月31日,钱学森在北京逝世,享年98岁。
作为中国唯一的“国家杰出贡献科学家”,钱学森对中国文明、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的贡献,不但保障了文明生存御强敌于国门之外,而且赓续了民族的长远发展,更探索了人民的新生前途命运。
从1955年到2009年,钱学森初心未改,他将有限的一生全部投入到祖国强盛的愿景中,其风骨让世人敬佩。
钱老曾说:“我的事业在中国,我的成就在中国,我的归宿在中国。我姓钱,但我不爱钱......”
图片来自网络,侵权即删
向钱老致敬
丰碑,钱老时中华民族和良心,脊梁,任何评价都不为过
为中国航天事业做出了巨大的贡献,这就是我们要追的星。
致敬钱老,钱老彪炳千秋!
钱老考虑的都是大问题,确实是战略科学家
老爷子太牛了
国士无双
钱氏家族,从五代吴越国钱王体恤百姓不称王不开战,归顺宋朝,以至于后来富庶到成为南宋都城,百家姓排第二,家训一直以国家民族大义为首位,重视教育,中国家风典范,还有梁启超家族也是,最敬佩的近代两大家族
钱老千古!
国家的脊梁[点赞][点赞][点赞][点赞][点赞][点赞]
太伟大了
钱老真是真英雄,真正为了国家,为了民族,
1981年他80了吗?不能严谨一点吗
共和国的脊梁
高瞻远瞩,从未放松自己,值得后辈学习[点赞]
美国次长说,这家伙去到那都值五个师!
小编,买汽车钱有点紧?这是你自己编的?08年他买不起汽车?
这就是钱老,回国没吃过一顿饱饭一直做贡献,你就差说我们虐待科学家了,编你吗劣等猪比呢[汗]
铭记
国之重器
有了钱老这样的人,才让中国更伟大!
钱老对夫人这承诺,是真爱还是工作太忙忘了?退休后哪儿也不去,这理由也是绝了。夫妻相处之道,果然高深莫测啊
这退休生活,不简单啊,天天散步聊天思索问题,这智慧火花是咋碰撞出来的?我也想试试,但总觉得少了那份大师的宁静和深沉呢
假的
钱老最经典的情话‘钱归你,奖(蒋)归我’
唉,这么伟大的科学家,买个电视还要问一下贵不贵,我国对科学家的待遇还是太低了!
08年有液晶电视了
1981年80岁,2008年是27年后,107岁啊。
钱老,国之栋梁[点赞],我姓钱,但我不爱钱,别人说的我不信,但钱老说的,我百分百信!
枪毙蒋大为都不过分。
真正的民族精英,国家栋梁[点赞]
08年,这条件还不如一个地级市自来水公司科长!
每次看到这些国士眼睛就雾蒙蒙的
钱老对的起祖国,对不起自己的儿子,女儿
向钱老致敬!
这些蠢到反智的东西就不要乱发了,国家对科学家是足够关心的,钱老这种国宝级的人物,生活待遇不是你能想象的。
国士无双!敬仰之情发自心底
钱老,向你致以最崇高的敬意!你为祖国和人民做的贡献,值得我们千千万万的后辈缅怀!您的精神财富将永垂不朽!
钱老都过世起十几年了,时间真快!
晕!!!致敬钱老!!!2008年!!就是给您装个百把寸液晶电视墙都没问题!!应该丫!!![玫瑰][玫瑰][玫瑰][玫瑰][玫瑰][玫瑰][玫瑰][流鼻涕][流鼻涕][流鼻涕]
共和国的脊梁,国家永远的力量
编点听上去有点普的行不行
失职,钱老居然没有电视,汽车?!
嗯编
钱老,中国国防科技金字塔尖上的人![点赞]
我在蚂蚁森林上种的几十棵花花草草也不知道马云帮我种了没
这个级别还用买,
钱老让四万万国人记住了他,钱老为国家的贡献可以让他的后三代衣食无忧
真正的中国汉子
崇高的敬意
希望中国多出几个钱老这样的伟人,正是他们这些人挺起了中国的脊梁。
能盖国旗的人,造福十代子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