辅食添加初期的难题,是母乳亲喂惹的祸?

宛爸育儿日记 2024-10-01 04:33:17

食育 | 养育 | 微课 | 好物

今天我们分享一个妈妈前来咨询的案例。

母乳喂养的宝宝对辅食接受度不高还是比较常见的,也容易引起家长对孩子生长发育的担忧,进而可能采取一些错误的应对方式造成宝宝挑食、偏食的问题。希望今天的分享能给家长带来一些启发。

请问八个月的宝宝不爱吃辅食,只喜欢吃母乳。应该怎么办?

我家宝宝快八个月了,医生建议添加辅食。可是宝宝只喜欢吃母乳,不爱吃辅食!应该怎么办?

母乳喂养的宝宝不喜欢吃辅食的情况非常普遍,我们总结原因主要是下面几个:

1、没有形成规律喂养的节奏,吃-玩-睡的作息不规律

母乳喂养的妈妈基本上都听说过宝宝“不爱吃辅食,断奶后会好很多”这个在妈妈间口口相传的经验。可是同样都是喝奶,区别只是母乳亲喂和奶粉瓶喂而已,为什么宝宝不好好吃辅食,母乳喂养的妈妈就要考虑断奶,奶粉喂养就不需要呢?很多家庭出现妈妈希望能继续哺乳,但全家人都认为母乳喂养影响孩子吃饭,催着妈妈断奶,因此引起家庭矛盾的不是少数。

原因就是和奶粉喂养相比,母乳亲喂因为奶量无法直观看到,不能量化,家长更容易出现“食量焦虑”,总担心宝宝没吃饱而少量多次喂养。另外宝宝喝奶代替喝水,“迷糊奶”、“点心奶”更多。加上母乳喂养宣传多数只提到新生儿“按需喂养”,很多人都忽略了后半句“逐渐养成规律喂养的习惯”,很多母乳亲喂的妈妈几乎就是一个大号的“人形奶瓶”,宝宝什么时候想吃,什么时候吃。不少妈妈都养成了靠母乳“以吃代哄”习惯,就更不利于宝宝建立吃-玩-睡的规律作息。

这种习惯建立之后,对添加辅食来说就增加了难度。

首先宝宝养成了少量多次进食的习惯。每次吃奶吃不多,靠吃奶的次数满足全天的热量需求。这就造成吃辅食也是同样的习惯,吃几口,吃到不饿的程度就停止。一顿辅食吃了多少家长能看到了,潜意识里认为孩子吃了几口根本就没吃饱,容易陷入焦虑。

其次宝宝哭闹时家长“以喂代哄”,让宝宝建立了“哭=可以吃奶”的认知。吃辅食时坐得不舒服、吃得不舒服、吃累了、坐累了、困了、不想吃了都会用哭来表达,家长经验不足无法区分孩子到底是为什么哭,很容易误判为“辅食不好吃”、“宝宝不饿”、“挑食”等原因,加上上面提到的“食量焦虑”,担心宝宝没吃饱,于是在辅食结束后马上喂奶,让孩子有了新的认识“哭=可以不吃辅食=可以喝奶”。

最后不规律的作息,让家长无法准确判断吃辅食的时间。

开始给宝宝做辅食妈妈难免手忙脚乱,经常出现辅食做好了宝宝又困了想睡觉不能好好吃辅食的情况。另外母乳喂养的宝宝随时能吃,也让家长不能准确判断宝宝什么时候感觉到饥饿。我们工作中就遇到有家长安排吃辅食的时间非常随意,自己什么时候有时间做,宝宝什么时候开饭。或者宝宝睡眠时间不规律,辅食有时早上,有时晚上,有时又改成下午。这样就容易出现宝宝饥一顿饱一顿,吃辅食的状态非常不稳定,家长更容易焦虑。

所以母乳喂养的宝宝对辅食接受度不高的时候首先要对照上面这些看看日常喂养中有没有类似的问题。首先要让宝宝“吃-玩-睡”尽量规律,然后才能把吃辅食的时间固定下来。

二、不喜欢吃辅食的原因有很多,并非都是因为母乳影响。

国内对辅食添加和喂养研究得比较少,多数还是靠家长自己摸索。很多家长还没意识到“吃”是一项宝宝出生后需要通过学习才能掌握的技能。人类幼崽生下来就掌握的进食技能是“吸吮”和“吞咽”,“咀嚼”是宝宝要通过不断的学习和练习才能掌握的“更高级”的进食方式。添加辅食的过程就是一个家庭中所有成年人教人类幼崽如何进食的过程。

就像谈恋爱和养孩子没人教,全靠家长自学成才一样,怎么教会孩子“吃饭”,同样是靠家长自己尝试。

但吃饭这件事儿又受到地域、饮食习惯、宗教、风俗等影响,而且受到社会发展水平、食物供应状况、家庭条件、喂养人素养等多方面制约。这就造成不同的家庭对孩子不好好吃辅食的认知不同,同一家庭里不同成员间对孩子不好好吃辅食的分析判断不同,进而采取的应对措施也各不相同。加上现在网络上各类自媒体分享的育儿内容越来越多,辅食添加类的建议质量良莠不齐,让家长在面对孩子不好好吃辅食时分析和判断准确率不高,采取了很多错误的方式。

8个月的宝宝不好好吃辅食的常见原因有下面几个:

1、不饿

原因参考上面提到的“以喂代哄”,“迷糊奶”、“点心奶”多,吃辅食的时间安排不合理等等,会让家长误以为宝宝应该是饿了,但实际孩子并不饿的情况出现。孩子没什么饥饿感,吃辅食自然积极性不高。

2、出牙

这是最最常见的原因。家长无法理解和体会宝宝出牙前强烈的不适感,感觉宝宝饿了就应该吃饭,饥饿感应该能压倒一切生理不适,在这种心态影响下,宝宝少吃几口家长就非常焦虑。

3、坐得不舒服

餐椅的问题我们经常反复说,这里就不重复了,感兴趣的家长可以查看下面这一篇:

4、吃得不舒服

这里的“不舒服”主要是两方面,一个是家长提供的食物让孩子“吃得不舒服”,一个是家长喂的细节让孩子感觉“不舒服”。

食物的问题:

合适的食物,这个部分比较麻烦,基本上家长都没太多经验,而且每个宝宝吞咽-咀嚼过渡的进度都不同,很难有一个统一的标准,多数家长都是深一脚浅一脚地各种尝试。

而且这个阶段的宝宝对食物格外挑剔,一是人类的味觉是随着年龄逐渐退化,添加辅食阶段的宝宝味觉比成年人敏感得多。二是随着孩子吞咽-咀嚼的过渡,宝宝会在某个阶段开始对“能嚼的食物”更感兴趣,但咀嚼能力不够又可能会“喜欢却又排斥”有韧性的食物,这种矛盾下表现出的行为是对食物进行“筛选”,有时辅食吃得很好,有时又吃吃吐吐或者一口不吃。

辅食添加初期多数家长参考网络上各种辅食添加计划来安排,这些计划只有月龄一个维度,缺少宝宝吞咽-咀嚼过渡阶段这个维度,家长也无法准确判断什么时候宝宝的辅食要“升级”,从糊过渡到泥状食物,这就会出现家长提供的食物不适合宝宝,要么落后,宝宝想要嚼一嚼,食物却太软只能直接吞,要么太快,比如过于粘稠或块太大,超出了目前宝宝的能力范围。

而且宝宝在2~3岁前对新食物的“警惕性”很高,这是人类生存策略之一,但添加辅食过程中有的家长看到宝宝对某种食材接受度差就认为孩子不爱吃,以后再也不给了,这样等于家长简单粗暴地帮助宝宝“做减法”,在原本家庭烹饪习惯影响下不多的食材种类中又筛选掉很多食材,到最后只能孩子能吃进去什么做什么。孩子长期单一饮食肯定会越来越排斥新食物,而且也不利于宝宝学习和掌握新的进食技巧。

家长喂养的细节:

家长喂得不舒服是小月龄宝宝在辅食添加初期不好好吃辅食的主要原因。但这一部分内容比较琐碎,靠想象是无法想象出孩子吃辅食的状态和行为细节的,而且题主没有提供任何细节,只能建议在文末我的回答汇总中自行寻找一些答案。

5、味觉的影响

我们反复强调辅食添加初期要从单一味过渡到复合味,辅食中主食和菜品要分开。下面是我们的学员制作的8月龄宝宝的一餐辅食,家长可以对照看看自己制作的辅食是一碗烩还是米粉和菜品分开了

如果前期是按照网络上的辅食添加计划来安排,那么孩子很可能出现更喜欢甜味,吸吮和吞咽功能比咀嚼能力强的问题。这就容易出现辅食不甜不吃,不够细腻不吃的问题。

总而言之,宝宝现在不爱吃辅食,只喜欢吃母乳,这只是家长角度观察到的一个行为,家长可以先按照上面这几个方面一一去观察、分析和排除,找出影响孩子吃辅食的原因,才能准确快速的解决问题。

顺便提醒一句,盲目断奶不可取,至少也要把奶粉当成一种辅食添加了,宝宝能接受一点奶粉了再考虑断奶,否则孩子的吃饭问题没解决,奶粉没加上直接断母乳,容易出现宝宝不喝母乳,奶粉也不喝,吃辅食的问题依然没彻底解决,奶喝不够,辅食吃不好,营养不良的风险大大增加。

0 阅读: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