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丨更强大挑战现身,李书福极氪急放大招

不正经社 2024-05-15 04:42:59

文丨张康康 编辑丨杜海

来源丨正经社(ID:zhengjingshe)

(本文约为5100字)

【正经社“汽车淘汰赛”观察之六】

李书福旗下的上市公司终于增加到了9家:5月10日,吉利控股集团旗下高端智能纯电汽车品牌极氪正式登陆纽交所,成为2021年10月以来赴美IPO的最大规模的中国公司。

美国IPO市场刚刚回暖的当下,还不是IPO的最佳时机,但是极氪汽车还是于5月3日向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提交了更新后的“红鲱鱼版”招股书。根据更新后的招股书,极氪汽车计划发行1750万股ADS(美国存托股),每份ADS代表10股普通股,每份ADS的首次发行价格区间为18至21美元,募资额约为3.15亿美元至3.68亿美元之间。如果执行超额配售权后的募集规模,至多为4.22亿美元。

正经社分析师注意到,招股书的募资规模比4月初消息透露的5亿美元有所下降,而且51.3亿美元的估值明显比前期要低很多。根据公开资料,极氪汽车2021年8月完成5亿美元的Pre-A轮融资后,估值约为90亿美元;2023年2月完成7.5亿美元的A轮融资后,估值达130亿美元。

一年后,估值下降了60%多。

即便估值腰斩、IPO市场还没有真正回暖,极氪汽车仍然坚持要IPO,背后究竟有何苦心孤诣?

1

资金之渴

2021年4月,吉利汽车与吉利控股宣布投资设立极氪汽车的时候,就赋予了极氪汽车拉动吉利品牌向上的使命,与当年丰田培育雷克萨斯品牌、本田培育讴歌品牌、日产培育英菲尼迪品牌、大众培育奥迪品牌颇为类似。

但是,培育一个高端品牌,是一场极端耗费时间和资金的长跑比赛,比如雷克萨斯坚持了十几年销量才逐渐赶上奔驰和宝马,从而实现扭亏为盈。

而极氪,最缺的恰恰是资金。

根据极氪招股说明书披露的信息,极氪目前的营收构成主要来源于三块业务:整车销售、三电业务、研发及别的服务。2021年至2023年,极氪总营收分别为65.275亿元、318.994亿元和516.726亿元,毛利率分别为15.9%、7.7%和13.3%;主营业务整车销售收入分别为15.443亿元、196.712亿元和339.118亿元,对应毛利率分别为1.8%、4.7%和15.0%;但同期极氪的研发费用分别为31.60亿、54.46亿和83.69亿元,销售及行政支出分别为22亿元、42.45亿元和69.2亿元。

换言之,即便扣除研发投入因素,极氪赚取的毛利润还不能覆盖当年的研发支出。

所以,过去三年,极氪不得不依靠一级市场融资和集团内部借款维持。

正如前文所述,冲击上市之前极氪完成了两轮融资:一是2021年8月的Pro-A轮,融资金额为5亿美元,投资方包括英特尔资本、宁德时代、哔哩哔哩、鸿商集团和博裕投资,投后估值为89.28亿美元;二是2023年2月的A轮,融资金额为7.5亿美元,投资方包括英特尔旗下Mobileye创始人兼CEO阿姆农·沙书亚、宁德时代、越秀产业基金、通商基金、衢州信安智造基金,投后估值为130亿美元。

招股说明书还显示,吉利汽车还通过贷款的方式给予极氪资本支持,维持极氪企业运营和研发。比如2022年4月15日浙江吉利汽车制造有限公司就与极氪汽车签订10年期贷款协议,为极氪汽车提供了总额97亿元的贷款。2022年11月30日吉利汽车制造有限公司又与极氪旗下宁波威睿电动车汽车技术有限公司(Viridi E-Mobility Technology,简称宁波Viridi)签署10年期贷款,提供总额16亿元的贷款。

然而,吉利汽车的一味投喂并非长久之计。

根据3月20日吉利汽车披露的2023年业绩,2023年实现营业收入1792亿元,同比增长21%,创历史新高;实现归母净利润53.08亿元,对比2022年撇除一次性议价收购收益后的归母净利润35.11亿元,同比上涨51%。

但是,正经社分析师注意到,吉利汽车最近几年的盈利状况并不像2023年财报显示的那样耀眼。2018年至2022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25.53亿元、81.90亿元、55.34亿元、48.47亿元和52.60亿元。照此趋势,吉利汽车每年的净利润还不够极氪汽车每年的研发所需。

所以,上市融资就成了当务之急。

(图片来源:极氪官方微博)

实际上,极氪还没有独立运营之前,吉利汽车就尝试过通过上市来解决极氪的资金问题。2020年9月,吉利汽车向科创板申请IPO,申请的资金用途包括支持新车产品研发、前瞻性技术研发项目、产业收购项目和补充营运资金。彼时就有媒体报道称,吉利汽车正在为极氪的独立运营、研发和发展等事项积极准备和筹划。

由于当年科创板IPO政策收紧,吉利汽车于2021年6月撤回了申请材料,但对外宣称,会探索不同外部融资方案,实现极氪可持续发展。

仅仅一个月后,外界便看到中国内地经营主体、极氪香港的全资子公司浙江极氪智能科技有限公司成立。随后,极氪上海、极氪宁波湾、宁波Viridi和CEVT(中欧技术中心)又整合进浙江极氪。

2022年12月,极氪按照保密基准向美国证交会递交了可能进行IPO的注册声明草案。2023年8月,极氪的境外上市申请成功获得中国证监会的备案认可。3个月后,极氪向美国证交会公开提交IPO招股书,计划登陆纽交所上市,发行不超过9.26亿股普通股。当月月底,极氪搁置了赴美IPO的计划,原因是当时美国资本市场很疲软。

但是,极氪面临的资金压力容不得等下去。截至2023年年末,极氪的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仅为33亿元,按照2023年83亿元的年亏损估算,仅能维持半年时间。

所以,当美国IPO市场开始回暖的时候,极氪便于5月3日向美国证交会提交了更新后的“红鲱鱼版”招股书,再次向IPO发起冲击。

2

盈利之困

但是,上市就能解决极氪的资金问题吗?

关键还要看上市公司能够吸引多少投资者。

根据5月10日路透社发布的消息,IPO首日,极氪每股定价为21美元,获得了每股18至21美元定价区间上限的认购。原计划出售1750万股ADS,最终增加到了2100万股,实际募集资金4.41亿美元,高于原计划的3.675亿美元。吉利汽车、Mobileye和宁德时代等原始股东认购金额达3.491亿美元。IPO之后,极氪的最新估值约为55亿美元,比初始上市方案中51.3亿美元的估值上涨了大约8%。

但是,对极氪具有根本性重要意义的,还是经营业绩能吸引多少普通投资者。

根据招股书披露的信息,极氪目前的经营状况可以用两句话来概括:总营收和毛利率逐步向好,但亏损额越来越大。

正如前文所述,极氪2022年和2023年的总营收分别实现了388.69%和61.97%的同比增速,毛利率分别为7.7%和13.3%,略高于同行平均水平。2024年1月至4月,主营业务整车销售累计交付新车49148辆,同比增长超111%,持续稳居20万以上中国纯电品牌销量冠军;由于4月1日标配800V电压平台的极氪007推出了售价低于市场预期的后驱增强版和直接下调了2024款极氪001的起售价,销量明显反弹,达到了16089辆,同比增长99%,环比增长24%,再创历史新高。

但是,从2021年到2023年,极氪的运营亏损亦分别达到了43亿元、71.52亿元和81.78亿元,净亏损分别达到45.14亿元、76.55亿元和82.64亿元。

对于亏损,极氪的应对之策是,通过新增车型,拓宽海外市场,实现高价值产品出口,销量提升、毛利上涨的前提下,力争实现扭亏为盈的目标。

但是,面对竞争对手纷纷推出竞品、价格战愈演愈烈的市场环境,极氪要想实现销量和毛利“双增”的目标,的确需要大大超出市场预期的表现。

2024年年初,极氪智能科技副总裁林金文宣称:“2023年我们的销量目标完成率85%,所以今年一开始,就要铆足劲去干,打法就是从一开始就准备好‘弹药’,包括极氪007的上市,极氪X和极氪009的迭代,以及全新极氪001上市。”

3月10日举行的2023年业绩发布会上,极氪智能科技CEO安聪慧宣称,2024年极氪还会推出三款新品,对全年23万辆交付目标充满信心,销量提升、毛利上涨的前提下,力争2024年实现中国香港财务报表准则下扭亏为盈的目标。

2023年年初安聪慧曾提出一个14万辆的销售目标,但是最终只完成85%的任务。2024年又提出一个23万辆的销售目标,那意味着同比交付量要增长超93%,月均交付约1.92万辆汽车。但现实是,2024年前四个月,只交付新车49148辆,1/3的时间已经过去,只完成全年目标的21%,每月的新车交付量只有12287辆,只实现了理想目标的64%。

极氪销量的不及预期,反映了新能源汽车市场竞争的激烈。

1月19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的预测数据称,2024年中国汽车产销量可达3100万辆,同比小幅增长3%左右;新能源汽车产销也可达1150万辆,大约同比增长20%。

一块增量有限的蛋糕面前,除了率先打响价格战的中国新能源车企龙头老大比亚迪、已经卷入价格战的全球新能源车领军企业特斯拉、造车新势力“蔚小理”和上汽智己、广汽昊铂等一众传统车企培育的新能源车企,又迅速崛起了更为强劲的竞争对手,小米SU7和问界系列。

目前极氪拥有极氪001、极氪007、极氪009和极氪X四款车型,极氪001官方指导价为26.9万元至76.9万元,极氪007为20.99万元至29.99万元,极氪009为50万元至58.8万元,极氪X为18.98万元和22.98万元。而比亚迪腾势D9、N7和N8的官方指导价分别为33.98万元至66万元、23.98万元至37.98万元、31.98万元至32.68万元;小米SU7官方指导价为21.59万元至29.99万元;问界M5、问界M7和问界M9三款车的官方指导价分别为24.98万元至30.98万元、24.98万元至32.98万元和46.98万元和56.98万元。

正经社分析师注意到,如果单就价格而论,极氪旗下车型与腾势系列、问界系列、小米SU7的“重合度”超过了80%。

根据各家车企公布的数据,2024年4月,极氪汽车的新车交付量不及问界和智界的29632辆以及理想的25787辆,但高于蔚来的15620辆、小鹏的9393辆、小米SU7的7058辆和腾势的11122辆。

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小米SU7的交付量大概率会超过极氪。

3

品牌之路

正如前文所言,培育一个高端品牌,不仅需要大量的资金支撑,还需要经受长时间的检验。

但是,正如正经社3月29日的深度分析文章《展车撞人,投诉飙升,协议不公,极氪究竟该掰谁的手腕?》一文指出的那样:“高速发展下的极氪向着高端品牌形象进发的路,还很长”。

2024年3月24日的南京车展撞人事件,是极氪汽车发生的最新一起“品牌危机”。事后极氪方面回应称,是因为参展车辆管理失误,展车未按规定开启展车模式所致。

无独有偶,2023年6月4日,厦门SM商场内还发生了一起一男童开动一辆展示的极氪汽车撞上商场手扶电梯的事件,所幸的是,没有造成人员伤亡。

虽然两起意外启动事件跟汽车质量无关,但还是引起了外界对车企管理问题的质疑。

受到外界质疑的还有极氪的公关问题。

2023年2月,极氪做了一场车主面对面的直播。直播过程中,主播提出欢迎用户吐槽互动,但是当一些极氪车主踊跃发表自己的意见时,却意外发现遭到了禁言。一场本来是想加强与车主沟通的活动,结果竟然成了一次拉埋怨的活动。

同年11月,极氪为新推出的极氪007拍摄的宣传视频中,被发现存在明显的造假行为。视频展示了极氪007与特斯拉全系比赛加速的场景,结果有网友通过轮圈特写画面发现,“参赛”的车辆是一辆标准续航的特斯拉Model 3,而非视频开头标注的“高性能版本的特斯拉Model 3”,明显货不对板。更难理解的是,竞速过程中,特斯拉Model 3和Model Y的高位刹车灯亮了。

有网友调侃说,难怪极氪007能跑赢,原来是特斯拉踩刹车了。

同月,网信浙江微信公号披露的156款依法查处的违法违规APP中,极氪APP赫然在列,被查处的原因是未经用户同意收集使用个人信息、未明示收集使用个人信息的目的方式和范围,极氪的行为超出了用户授权范围,违反了极氪方面所声明的收集使用规则。该消息一经披露,当即引发广泛关注。不少用户直指极氪此举无异于“杀鸡取卵”,通过违规手段达到商业目的,终究无法真正赢得消费者。

然而,受质疑最多的还是极氪的售后服务。

2023年1月30日,一位网名“学徒工”的网友通过车质网发帖吐槽刚刚上市的2022款长续航双电机WE版极氪001说:“售前90分,售后30分。”优点是“驾驶体验很好,地盘很稳,外观好看”。最大缺点是“售后稀烂”,总结起来就是,售后“业务就靠复制粘贴话术、请车主自行克服一下、重启一下、我们很抱歉给你带来了不好的体验(但不会解决问题,不会改善服务)”;别的缺点包括车机不稳定(较频繁)、座椅严重鼓包、雷达延迟且光照不足、塑料不耐磨等,还有“背刺老车主”,最后结论是,“不推荐,售前售后落差极大。”

2023年一季度,是极氪001被投诉最集中的时间段,连续3个月登上车质网车型投诉榜榜首,被投诉的问题包括虚假营销、座椅鼓包、电动门失灵等。虽然后来投诉量有所减少,但是“通过欺骗的方式让用户下单”、“单方面更改合同及相关承诺”、“虚假宣传”、“延迟交付”、“售后……,自己的活动自己都解释不了”、“不退定金”等关键词仍然频繁出现于车质网和黑猫投诉等投诉平台上针对极氪汽车的投诉中。

截至2024年5月11日,黑猫投诉平台的数据显示,针对极氪汽车的投诉量已经达到1044起,而且约八成是针对售后服务的。

当然,必须看到,极氪的IPO创造了中国新能源车企上市的一个纪录,从公司成立到正式上市,满打满算只用了35个月。上市首日,发行价21美元,开盘报26美元,较发行价涨幅近40%。开始交易后股价一路上涨,截至5月11日,每股报价已涨至29美元,相比21美元的发行价上涨超38%,市值达70.78亿美元。

极氪上市晚宴上,吉利控股集团CEO李东辉表现得信心满满:“极氪IPO是吉利控股整体战略规划的一个缩影。我们通过IPO增加企业治理的透明度和规范性,提升子业务集团经营核算的独立性和完整性,提高运行效率,以负责任的态度,更好地同用户、行业,监管机构、投资机构沟通,推动企业全球合规治理。”

信心是战胜困难的力量源泉,也可谓成功的基石。在这场日益激烈的淘汰赛中,李总们的极氪汽车最终胜算几何?欢迎在评论区留言,表达你的看法。【《正经社》出品】

【参考阅读|正经社“汽车淘汰赛”观察系列】

1、上汽强推固态电池,下滑中真的抓到了“王炸”?丨深度

2、 雷军直呼压力大:小米汽车性价比遭质疑,小状况不断丨深度

3、读财报丨广汽押注全固态电池,是自信还是冒进

4、特斯拉第一个增长周期结束,马斯克这回真急了丨深度

5、问界频现刹停事故,余承东继任者会否坚守华为AEB路线丨深度

责编|唐卫平·编辑|杜海·百进·编务|安安·校对|然然

声明:文中观点仅供参考,勿作投资建议。投资有风险,入市需谨慎

喜欢文章的朋友请关注正经社,我们将持续进行价值发现与风险警示

转载正经社任一原创文章,均须获得授权并完整保留文首和文尾的版权信息,否则视为侵权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