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医师节特辑丨医师采访:分享医疗感悟,传承医学精神·传承篇

建中康康 2024-08-19 19:20:46

编者按

2024年8月19日是第七个中国医师节,今年的节日主题是“崇尚人文精神,彰显医者仁心”。值此节日到来之际,《国际肝病》采访了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范建高教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地坛医院谢雯教授和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徐京杭教授,请他们分享自己从医多年的感悟、医患故事和医生精神的学习与传承。本篇主要分享他们对医学精神的传承。

03

《国际肝病》:在教导医学生或年轻医生的过程中,您最看重他们身上的哪些品质?这些品质为什么对您来说如此重要?您是如何培养和塑造这些品质的?

范建高教授

我认为,对于医学生或年轻医生而言,最重要的品质是要有理想、有抱负、有担当。他们不能满足于当前的诊疗水平,而必须思考如何改进和提高,具备质疑和探索的精神。我强调大家一定要志存高远。我常开玩笑说,虽然上海、北京的医生水平相对较高,但与中国香港、中国台湾,以及新加坡和日本的医生相比,我们仍有很大差距。

一百多年前,国外的医生就来中国行医。现在,我们的医生是否也应该有这样的全球视野和为医学贡献的精神?因此,我对现在医学生寄予厚望,希望他们志向远大,一定要超越我们这一代医生。

从培养的角度来看,我认为应从自身做起,身体力行。我们要让国外的同行认识到,中国的医生也能够帮助他们,我们也希望能定期通过学术活动请他们来华讲学或者把我们的医生送出国交流。

最终的目标是,我国的医生不仅能着眼于国内的患者和眼前的诊疗工作,还要有更大的担当。这需要学生和老师共同努力以及方方面面的支持。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做得更好。欣慰的是,我看到我培养的研究生中已经有不少医生具备这方面的潜能,当然他们还需继续努力。我希望他们能在国际上推动学术进步,而不仅仅是在国内或其所在的医院“有名”。

谢雯教授

现在的医学生和年轻医生有一个最大的优点——脑子快,他们非常聪明,这使得他们在临床实践中能够迅速产出成果,这也是当前培养模式所需要的。

然而,作为临床医生,我更注重他们从最基础的地方做起。例如,使用国外数据库时,他们应能在数据库的基础上快速产生自己的想法,进而进行meta分析,发表基于数据库的文章等。这些都是可能的,但更重要的是,亲手治疗病人并积累临床数据,这对医生成长道路上是不可或缺的教育。

这是一个慢工出细活的过程,但它对临床研究的严谨性、实验设计的周全性,以及研究方案实施过程中的精准落地都至关重要。

徐京杭教授

在教导医学生或年轻医生的过程中,我特别看重两个品质:第一个是认真,第二个是诚实。

我认为认真之所以重要,是因为医生的服务对象是患者,每一个患者都值得我们认真去对待。对于患者来说,任何小事其实都是大事。另外,认真不仅体现在对待患者上,还体现在学习和提高上。对于一名医生的成长来说,是否特别聪明可能并不是最重要的,但特别认真却至关重要。比如,当医生发现患者的某些感觉或化验指标与常规不符时,就需要认真分析,找出原因,这样才能更好地为患者服务。只有认真,才能让每一个患者都获得最好、最优的医疗服务。

至于诚实,这是医生需要具备的基本品质。在工作中遇到问题时,要诚实地去面对,如实分析、记录并解决问题。无论是医学生还是医生,都需要具备诚实的品质,这是保证所有患者能够在医疗机构获得最好医疗服务的基本保障。

我并没有刻意去塑造学生这些品质,而是在日常工作生活中,潜移默化,点滴改变,这种品质需要日积月累的过程。

04

《国际肝病》:在您的学生时期,哪位老师对您的教导和影响最深?这些教导对您后来的医疗事业或人生道路产生了哪些重要的影响?

范建高教授

在江苏南通卫生学校学习时,《内科学》老师侯光禄副教授非常尊重学生的想法。他出题考试,我总能发现题目或标准答案的错误,而侯老师也能纠正我的错误。这让我在学生时代就明白,没有标准答案,没有完美,医学尤其如此。我们做研究、做学问,绝对要去拓展和突破。

在兴化戴南中心卫生院大内科做住院医生时,我得到了当地医院胡加坤副主任医师亲力亲为的指导和帮助。胡主任不愿做院领导,他主动从医院院长岗位辞职,只做大内科主任。晚上他经常到医生办公室与我一起看病人和讨论病情,这使我的临床诊疗和思维能力得到快速提升。

在南通市第一人民医院消化内科进修时,我主攻内窥镜诊疗以便回到医院开创胃肠镜检查。当时消化内科主任黄士言教授对我非常赏识,亲力亲为带我做胃肠镜。然而,他建议我应该在代谢内分泌方面去努力提高,而不是在内窥镜诊疗方面做更多努力,主要是他认为我知识面广、推理能力强,但手并不灵巧。一个大医院的科主任能推心置腹地为一个来自基层医院的小医生指导发展方向,这对我的触动很大。确实,后来我做的研究从内窥镜胃肠道转攻肝病诊疗,后来又做代谢内分泌与肝病特别是代谢相关脂肪性肝病的研究,部分源于当时黄士言主任与我的多次谈话。

然而,要想提升,还是要拿学位。从中专生去报考硕士研究生时,给我带来巨大帮助的是我的硕士生导师山东省立医院消化内科主任朱菊人教授。朱老师是做肝病研究的,我当初报的导师是内窥镜方向的院长教授。面试后朱老师认为我做肝病研究应该很有发展前途,同时他也担心院长看不上我这样的中专生,所以他私下把我转到他的名下,从而确保我顺利考上了山东医科大学的硕士研究生。在某种程度上来讲,朱菊人老师对我的帮助和影响是巨大的。

此后,我还遇到了很多贵人和良师。我要把他们对我的无私帮助和爱心传递下去。为此,我经常跟我的学生、跟年轻医生讲“我们的重要任务是要传承老一代的仁心医术,发扬光大我们的医学事业”。

谢雯教授

我是同济医科大学毕业的,上学时我印象最深的就是裘法祖教授。裘老可以说是外科学界的泰斗。我记得特别清楚,在上外科学总论时,裘教授给我们讲了6个学时。裘教授强调,对病人来说,医生一定要亲身进行体检、做手术,并且病人手术后的长期随访也非常重要。裘老的这种求实精神以及一直坚持一线临床工作的精神,对我产生了很好的激励作用,对我后来的医疗事业和人生道路都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徐京杭教授

这么多年,我遇到过非常多的好老师,每一位都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但如果要说影响最深的,那还是我在医院读研究生时的导师——于岩岩教授。她既是我的硕士生导师,也是我的博士生导师。

于老师给我的指导非常认真,她在学术方面的建树也非常突出,因此从学识的角度给我提供了很大的帮助。同时,在学术舞台上,她也给我们青年人很多学习和展示的机会。当然,从为人处事的角度来讲,她对我的影响也非常大。她是一个温和、宽容的人,有很强的亲和力,能够让学生和其他同事都跟她保持非常好的交流。包括我自己在学生时期,也能够很好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并向老师汇报,这让我们之间的沟通效率很高。这是于老师的性格对我产生的影响。

在我自己逐渐成长为一名相对资深的医生,并成为一名研究生导师的过程中,当我指导学生时,我会不知不觉地学习老师所采用的沟通模式。我希望我的学生能在学术上有所建树,我也希望成为一个学生眼中容易接近的老师,能与学生保持顺畅的沟通,随时讨论问题、随时交流,毕竟沟通的目的是解决问题。

1 阅读: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