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陈再道
1982年1月30日正月初六,新年假期刚过,为了学习邓小平关于体制改革的讲话,时任铁道兵司令员的陈再道主持召开会议。
可就在会议开始后不久,大家在桌上便七嘴八舌的议论开。
“铁道兵要与军委脱钩,要脱军装。”
其实本身这个消息并不确实,有的人是从总部机关和兄弟单位听来的,甚至还有不少人是从下面部队听说的。
听了这些消息,陈再道心里也颇为心烦意乱,因为铁道兵要不要撤并,他作为铁道兵司令员,无疑应该最早知道消息,可现在各方面小道消息都已经满天飞了,陈再道还是不知情。
因为没有得到中央军委明确指示,陈再道也在会议上嘱咐大家:
“大家说不要瞎传,要安心工作,稳定部队,不要轻信小道消息,体制变动这么大的事情,总会给我们一二把手打个招呼嘛!我们一定要按照中央和军委的指示办,不能风吹草动就瞎起哄。”
虽然话是这么说了,可是陈再道心里也有些不踏实,毕竟这次小道消息传得有鼻子有眼的。
思来想去,陈再道还是决定找个人来问问。
第二天一大早,陈再道就赶往时任总参谋长杨得志的驻地。
图|陈再道(右)在青海乌兰施工现场检查工作
两人见面后,陈再道直截了当地问了一句:
“大家都说铁道兵这回要脱军装,和军队脱钩,有没有这回事?”
这一句话问的杨得志也愣了一下,但他还是明确的告诉他:
“是的。”
陈再道听了,心里“咯噔”了一下,一方面是因为铁道兵要集体转业脱军装,还有一个方面是,这次小道消息铺天盖地的传来,而他作为铁道兵司令员,掌握的情况竟然还没有小道消息传的准确,心里既有些委屈,也有些愤怒。
一对于我们现在的人来说,“铁道兵”只是一个历史上特有的名字。
或许也有不少人,曾听过他们父母一辈儿、爷爷奶奶一辈儿讲过铁道兵的故事。记得当年还有一首铁道兵之歌,特别出名:
“背上了行装扛起了枪,满怀豪情斗志昂扬。毛主席挥手我前进,奔向祖国最需要的地方。打通昆仑千重山,又战东海万顷浪。林海雪原铺新路,金沙江畔摆战场。精心设计,精心施工,铁道兵战士志在四方。精心设计,精心施工,铁道兵战士志在四方。”
铁道兵成立历史并不算是很悠久,如果追本溯源的,最早可以到1945年8月,东北人民自治军在东北组建的一支护路军,后来改称东北民主联军护路军。
这支护路军所承担的任务是负责保障铁路运输的畅通,毕竟在战时状态下,运送兵力、物资补给等等其实都离不开铁路,而护路军不仅承担保护任务,还负责修桥补路。
解放战争时期,这支护路军后来补充了一部分铁路技术干部、工人,并改称铁道纵队。
一直到1949年1月,根据中央军委命令,成立军委铁道部,统一管理领导各解放区铁路的修建、管理和运输,任命滕代远为军委铁道部部长。并于以东野铁道纵队,成立中国人民解放军铁道兵团,归中央军委铁道部管辖。
在解放战争时期,铁道兵有一个口号:
“野战军打到哪里,就把铁路修到哪里!”
这些由铁道兵负责修建的铁路、桥梁,不仅有力支持了前线部队作战,在新中国建立以后,仍然发挥着巨大的作用。
1953年9月,中国人民志愿军铁道兵团与6个志愿军铁道师合并,组建中国人民解放军铁道兵,由中央军委直接领导,此后铁道兵部队历经过几次扩编,人数最多时达51万人。
从新中国建立那天开始,根据中央军委的命令,中国人民解放军铁道部队投入支援国家经济建设的行列中,负责全国范围内的主要铁路干线、桥梁为重点的复旧工程。对于国家的经济建设,铁道兵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在全国范围内也留下了许多可歌可泣的故事。
据2016年烈士纪念日前夕出版的《铁道兵英烈录》记载,为了修建成昆线,光是能够考证到的牺牲烈士就有1304名士,其中包括病故以及意外事故减员。参加成昆线建设,铁道兵只是负责了其中667公里的路段,但这条路段平均每一公里,就会躺倒两个烈士。其中还包括铁七师副师长李永增、副参谋长车明路。
而且因为考证不全,这些数字至今也不是全部。
可遗憾的是,因为铁路部门烈士墓葬被灭失太多,甚至于有的烈士墓园已经被当地老乡们开荒种地,并没有得到很好的保护。
如今位于新铁村火车站附近有一座铁二局四处烈士陵园纪念碑,上面记载着光是因为一次泥石流,就牺牲了104名铁道兵。
值得一提的是,这些牺牲的人也多数都是十八九岁的年轻人。
当年王震就任首任铁道兵司令员时,曾向毛主席表态:
“要把铁路修到祖国大江南北。”
然而毛主席也只是笑了笑,对他说道:
“这样,你就是死了也是光荣的,可以永垂不朽了。”
图|铁二局四处烈士陵园纪念碑
开国中将李寿轩接替王震出任铁道兵司令员后,这份劲头可以说是有增无减。
当年在抗美援朝战场上,李寿轩就指挥铁道兵发挥了巨大作用,要知道在志愿军后方,所修建的铁路线几乎每隔七米就会落下一发炮弹,但李寿轩硬生生凭借自己双手,铸成了一条打不垮的铁路线。
李寿轩当了铁道兵司令员后,跟着队伍踏遍了祖国山山水水徒步于沙漠荒原,露宿于森林草原更是家常便饭。以至于当时军中送给他一个外号“铁兵将军”。
……
吴克华出任铁道兵司令员,正是青藏线刚刚上马的时候,然而将军却以62岁高龄亲自前往青藏高原,与铁道兵指战员们同甘共苦。
应该说在铁道兵存在的30多年时间里,他们为祖国建设付出了巨大心血,他们是光荣的。
二1977年9月,吴克华调任成都军区司令员,中央军委开始酝酿一个新的合适人选。
也就是在这时,陈再道进入了中央的视野。
9月中旬的一天,陈再道接到军委秘书长罗瑞卿打来的电话,两人一见面,罗瑞卿便开门见山:
“党中央、中央军委决定让你重返一线,担任铁道兵司令员,命令就近便下。”
图|铁道兵兵部领导欢送吴克华司令员(左7)到成都军区工作,欢迎陈再道司令员(右6)到铁道兵工作时合影
严格意义上来讲,陈再道出任铁道兵司令员,正是处于拨乱反正的时期,在过去十多年里,铁道兵的建设虽然愈发壮大,但根本的问题也不少,罗瑞卿也明确告诉陈再道:“现在,需要你去大刀阔斧的干一场。”
那时,陈再道虽然已经准备退居二线,但接到中央命令后,仍然毫不迟疑:
“让我干,我就干,没什么可说的。”
一上任,陈再道便大刀阔斧的开展工作,充实了各级党委领导机关的同时,还纠正了铁道兵部门的“软、懒、散”的工作作风,邓小平后来听说此事后,还忍不住称赞:
“还是再道有办法。”
虽然出任铁道兵司令员时间稍晚,但陈再道本着雷厉风行的个性,走访在全国一些的铁道兵部门,实地考察战士们的工作生活的情况,尽管从事革命生涯多年,陈再道也是到这时体会到了铁道兵这个兵种的艰辛。
应该说在和平年代,他们就是最辛苦的军人。
一次在南疆铁路、青藏铁路沿线检查时,因为地处海拔近3000米高的地方,铁道兵战士们甚至平常连吃口热的食物都很难,他去慰问每一个干部、战士的手,基本上每一个人手上都磨着厚厚的老茧。
有的老铁道兵常年处在一线,十几年、二十几年住帐篷是家常便饭,甚至有家难回,当时陈再道问这些战士:
“你们有什么需求?”
老战士也只是憨厚的一笑:
“要是下班回来能洗个热水澡就好了。”
一句话,让陈再道这个沙场征战出来的猛将差点落泪。
不过,陈再道出任铁道兵司令员时,正是铁道兵建设处于改革的关键时期。陈再道后来也是到了铁道兵部门后,才知道有关问题的复杂性。
其实,从铁道兵建立的那一刻开始,就一直存在建制归属的问题,即国务院与中央军委的双重领导,也就是俗称的“两张皮”。尽管在过去漫长岁月中,也有人提出要将铁道兵与铁道部门合并,但在实施过程中总产生问题导致搁浅,只能根据形势的需要扩编和压缩。
图|陈再道(左一)
尽管一开始将铁道兵与铁道部合并,并没有涉及到铁道兵撤销或保留的问题,但对于绝大多数人来说,还是难以接受,他们认为铁道兵的经费、计划归地方,部队实际上也就难以保留了。
一方面,铁道兵在战时确实能起到其他施工队所起不到的作用,二方面,铁道兵的本质上还是军人,他们对于离开部队从打心底里就难以接受。
陈再道从上任一开始,就经历了铁道兵撤并的几个阶段。
1979年,铁道兵独立核算、自负盈亏、经费自给,在一定范围内引起了不少争执。不少的铁道兵都认为,同样是当兵,但铁道兵军不军、民不民,从心底里难以接受。
考虑到这一形势加上任务需求,中央军委决定对铁道兵进行充实性整编,在原有基础上增加了4万余人的定额,增加了一个军级指挥部和一些直属专业部(分)队,将师属团由原来的综合团改为桥梁、隧道和线路专业团。
这才让反对的声音落下去了一些。
不过、铁道兵的建制和归属毕竟仍然是一个问题,不能因为阻力大而搁置不管。
图|1958年,陈再道(左一)下连队
1980年,铁道部与铁道兵召开了“北京站会议”,会上大家都同意,将铁道部工程局与铁道兵合并,从业务、技术、经费上归铁道部管辖,但仍保持铁道部的军队序列,作为人民解放军的一个兵种。
一开始开会的决议是属于绝密,但随着陆续放出风声后,立刻便引起了铁道兵多数干部战士的不满。
有的人甚至直接质问:
“你们开这样的会,研究这样的问题,经过党委集体研究了吗?”
甚至还有人直接跟陈再道反映:
“铁道兵已经不算军队总定额了,为什么还要搞?你来的时间短,有的情况不了解,什么合并,那是假的,把铁道兵搞掉才是真的!你不要上当受骗。”
早在1975年,中央军委决定压缩铁道兵编制,当时有人重提铁道兵与铁道部工程局合并,经开会讨论后提了两个方案,但经过中央军委以及国务院有关部门协商后,一致同意第二个方案,即:
保留铁道兵,施行国务院与中央军委双重领导制,经费开支由国家工程支付,党政工作、干部管理、军事行政、补兵退伍和正常后勤供应等由总参、总政、总后分别负责,工程技术业务受铁道部指导,工程计划、机械设备、材料、财务等均由铁道部统一归口,团(含)以上部队调动报国务院、中央军委批准。
不过,因为阻力大没能成功。
到1978年,中央军委才正式推动了“铁道兵经费在全军总定额以外单独计算,从国家铁路工程费中开支”,从1979年初开始,铁道兵的经费便同国防经费分开,这也意味着铁道兵从这个时候开始,必须以施工生产为中心,努力事先经费自给。
这一决定在当时也引起了不少争议,惹得陈再道直接发火:
“你们想的是国家人民?还是考虑个人?在我们党内,谁想着人民谁光荣,谁只是从个人利益考虑问题谁可耻!”
但说到底,铁道兵作为一个兵种,在当时仍然是单独保留下来,就是考虑到部队干部战士们的情绪。
可以说一旦谈到铁道兵撤并问题,就很容易触及战士们本就脆弱的心灵,在铁道兵干了一辈子,到头来竟然不算是一个兵吗?
考虑到合并的阻力太大,陈再道也给中央军委写了报告,建议以不合并为妥。
1980年下半年,铁道兵完成了裁减员额17万人,陈再道为了推动工作,也在公开场多次对大家说:
“铁道兵要撤销,没有的事,要是撤销了,我这个司令员岂不是要喝西北风去吗?”
图|1978年,时任铁道兵司令员在新疆南疆线视察
1980年12月,铁道兵党代会选举出席党的十二大代表,一些主张撤销铁道兵撤并的老同志竟然直接落选,从某种程度上也可以看出,一些在铁道兵工作了一辈子的老干部战士,他们对铁道兵这个兵种的感情。
三终究还是要陈再道来承担这个光荣的历史使命。
1982年年初,铁道兵要撤并的消息漫天乱飞,然而身为司令员的陈再道却一无所知。
一直到后来,陈再道问了时任总参谋长的杨得志,才确认了消息的真实性。
1982年2月1日,陈再道主持召开铁道兵党委会。
就在会议之前,陈再道始终犹豫,不断的来回在会议室踱着步子,要不要把这一消息说出来,一直到会议快结束,考虑再三的陈再道决定“隐晦”地点一下。
“有的话我也不敢讲,因为还没有找我们谈,但是我知道。”
一席话出口,让在场所有人都惊地目瞪口呆,正在专心记录的副司令员兰廷辉更是直接抬起头望着陈再道。
看起来之前流传的小道消息是真的。
图|1979年9月陈再道司令员(左一)副司令员肖春先(左三)在铁道兵专业技术训练汇报会观看车工表演
一连几天,陈再道都吃不下,睡不着,脑海里始终想着一个关键问题,如何能够在大改革的洪流中,顺利的完成党中央交付的任务。于是在三天后,陈再道召集党委重新开会,这一次陈再道毫无保留的把消息告诉了所有人。
“小平同志已经拍板了,铁道兵、基建工程兵与军队脱钩,脱军装,基建工程兵撤销,铁道兵并入铁道部。”
在那一瞬间,会上鸦雀无声。
一直到隔了好一会儿,才有人站起来发言,但大家出奇的都没有再提反对意见,就连一向反对铁道兵撤并的人也都规规矩矩投了赞成票,会上大家也都形成一致意见,遵照中央军委的指示。
不过,也有人同时提出,希望陈再道作为铁道兵司令员,能够再向中央反映一下“多数人的意见”。
图|邓小平与陈再道握手
对于邓小平这位老领导,陈再道心里很清楚他的脾气,一旦决定了的事情,从来都是不打折扣的执行,但是作为一名党员,自己也有义务正大光明的提出看法,这也是一种负责人的态度。
2月16日,陈再道写了封信递给时任副总参谋长的张震,并委托他把信带给邓小平。
1982年3月26日下午,杨尚昆召集陈再道与铁道部开会,会上传达了邓小平的指示:
“我把你们的意见向邓小平同志做了汇报,小平同志说了,撤销铁道兵已经定了,这里没有二话可讲,当汇报打起仗来还需要铁道兵时,小平说,打起仗来铁道部都是兵,当汇报到铁道兵、基建工程兵都是自负盈亏,不增加国家负担,他又说,基建工程兵铁道兵施行征兵制,增加农民负担。”
诚然,陈再道的心里也觉得有些委屈,但对于中央的指示,他从来都是不打折扣的执行,这一次也仍然不例外。
图|陈再道将军
到1984年1月1日,所有移入铁道部的单位,都脱下了军装,降下了军旗,在部队举行军旗告别仪式时,所有的干部战士都忍不住落泪,也就是在那一天,陈再道也脱下了身上的军装,并向着遥远的方向,向所有的战友们敬了一个庄重的军礼。
“我们虽然脱下军装,但我们使命犹在,战斗正未有穷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