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北约坦克被认为优于俄罗斯坦克?

胡侃杂 2024-11-14 12:56:40
我们先回到新一代现代坦克诞生的年代——也就是T-64和T-72的出现时期。这是1964至1973年,苏联在1967年开始量产T-64,并开发了一个更便于动员的版本——T-72,这两款坦克在战斗能力上相似但技术上有很大不同。当时,西方国家能与之抗衡的只有M60、“豹1”以及“酋长”坦克。这三款坦克中,没有一款能够有效击穿T-64A或1973年型号的T-72的装甲,而在机动性上,仅有“豹1”略胜一筹,但在装甲防护方面却逊色许多,同时在火力上也难以与苏联坦克媲美。

为什么北约坦克变得更好?

直到80年代,西方国家在装甲技术上的劣势才逐渐得到改善。当时北约国家相继装备了M1艾布拉姆斯、豹2和挑战者1。尽管美德坦克的重量较大,但它们具有更高的机动性,火力差距逐渐缩小;到1984年,西方主战坦克的火控系统已优于苏联坦克。此外,热成像观测设备的进步也成为西方坦克的主要优势。同年代的苏联坦克——T-64BV、T-72B和T-80U在防护方面或许依然占优,但在其他方面已显不足。

苏联解体后,西方国家几乎完全获得了对苏联主战坦克的研究机会,并对此加以充分利用。研究内容包括乘员的工作条件、车载设备、装甲结构以及弹药配置。美国得出结论,在1984至1988年期间,T-72的装甲在某些方面优于当时的M1艾布拉姆斯。即使是早期使用贫铀装甲的改进型,也只在抗累积装药弹方面超过了苏联坦克。同时,T-80U、T-80UD以及乌克兰研发的焊接炮塔样车同样被视为强有力的威胁。

这还不是全部。如果仔细观察M829A1和苏联的3BM-22“发夹”穿甲弹,我们会发现它们在结构上有许多相似之处。两者都是类似飞镖形状的弹体,中间隐藏着小型的穿甲心。需要说明的是,“发夹”于1976年服役,而M829A1则是在1990年服役。二者的主要区别在于口径——苏联弹的口径为32-33毫米,而美制弹为22-24毫米,同时穿甲心材料不同,苏联弹采用钨,而美国弹则采用贫铀。再看更新型的弹药结构,3BM-42“芒果”于1986年服役,而与其结构相似的M829A2则在1992年投入使用。

俄罗斯坦克如何赶上差距?

90年代和2000年代初的危机使得北约国家在装甲技术上的发展领先,导致对方的坦克变得更加机动,而且自1995至1997年之后,坦克的正面防护得到了更好的提升,同时装备了更先进的穿甲弹。在瞄准与观察设备方面,西方坦克的优势在80年代就已经显现出来。

这一局面直到2010年才开始有所改变,那时俄罗斯的设计局开始积极研发“布尔拉克”、“突破”、“摩托球”等坦克。尽管复制外国的热成像阵列存在一定困难,在如今的制裁环境下,以及对进口替代的努力下,俄罗斯至少有了创建自己类似技术的动力和可能性,甚至可以购买生产许可证。这意味着可以参考外国的设计,借鉴技术,吸取经验,并尝试复制设计,必要时进行调整,最终形成自己的创新。无论如何,这样的方式几乎所有国家都会使用。

总结

北约国家的坦克之所以在最初能够超过苏联乃至俄罗斯的类似坦克,主要是因为在瞄准与观察设备上的领先,以及苏联解体后的90年代危机让西方有机会深入研究苏联的主战坦克。而俄罗斯当时没有类似机会,这也导致了其在坦克技术上的短暂滞后。然而,在过去十年中,俄罗斯正弥补了这一差距。

0 阅读: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