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破之际,战国四大名将之一的李牧为什么会被赵王自毁长城?

动物百科知识 2021-01-12 15:18:41

李牧是战国时期最优秀的将领之一,甚至可以说是战国后期最优秀的将领,因为当李牧崭露头角的时候,赵国已经在长平之战结束后元气大伤,损失了大量的人口和土地,失去了和秦国争斗的能力。而且,战国后期秦国可称得上是将星璀璨,除了同为四大名将之一的王翦,还有李信、蒙恬等众多优秀将领。此时,李牧手中所掌握的资源不仅和同为四大名将的白起、王翦远远无法相比,和他的前辈廉颇都是差了一大截。在这样不利的条件下,李牧做出了两个在当时被人惊叹的成绩。

第1个成绩,仅仅依靠北方代地的十几万军队、1万多骑兵,竟然歼灭匈奴十余万人。第2个成绩,在赵国人口和土地大幅度缩水的时候,面对王翦率领的绝对优势的兵力,李牧竟然成功阻击,让王翦无可奈何。要知道两个人可是同为4大名将之一,在历史上的地位是差不多的,王翦依靠秦国,又有绝对的兵力优势,竟然对李牧无可奈何,这说明从战争的指挥能力上看,李牧要远远超过王翦。接下来就是赵王的骚操作,他竟然剥夺了李牧的兵权,并且杀掉了李牧,自毁长城。虽说因为秦国的反间计,赵王认为李牧可能会造反,可是在秦军大兵压境的时候,难道赵王不清楚现在只有李牧能够阻击秦军的攻击吗?难道他不清楚换一下李牧,赵国就有可能被灭掉,而他也将成为亡国之君吗?

在国家危如累卵的时候,赵王竟然自毁长城,在杀掉李牧之后,赵国最后一支有生力量被歼灭,邯郸被攻破,赵王也成为俘虏。可能,在这一刻赵王会后悔当初杀李牧,但是一切都晚了。那么,赵王为什么要杀掉李牧呢?我的看法是:赵王确实很怕李牧造反。战国时期,对于当时的君王来讲可称得上是内忧外患。外患指的是周边各国都在对外发动战争夺取土地和人口,今天是盟友,明天就能翻脸不认账大大出手。内忧指的是国家内部从来不缺少野心家。就拿赵国来说吧,这个国家在公元前295年,也就是赵惠文王时期就爆发过著名的沙丘之变。这次政变来自于赵武灵王两个儿子之间对王位的争夺,老大公子章利用前往沙丘的机会发动政变,试图将老二赵惠文王推翻。由于当时邯郸方面已经有所警惕,没有成功,于是公子章逃往赵武灵王的住处,最终在这里和赵武灵王一到被杀死。对赵王来说,沙丘之变刚过去半个世纪,人们对那段历史还记忆犹新。

就不得不说赵王此时所处的环境。赵王名叫赵迁,他本来当不上赵国的国君,因为他还有一个同父异母的哥哥赵嘉,赵国的嫡长子。而赵王迁的母亲是一个青楼女子,赵嘉的母亲却是赵国正经王后,从继位的合法性上,赵嘉本来要远超赵迁。可造化弄人,问题就出在赵迁母亲深受赵悼襄王的宠爱,于是,像当初的赵武灵王一样,赵悼襄王废长立幼,把赵迁推上王位。所以,从一开始赵王迁的合法性就受到质疑。如果赵迁能励精图治,那么即使继位不那么名正言顺,也会得到众大臣的认可。事实却不是这样,赵迁是一个品行非常差的君主,不仅任用郭开等奸臣,私德也不好,向来以品行不端闻名于赵国。这样的国君,又本身处在一个内忧外患的时代背景之下,是非常没有安全感的。与之相对的就是他同父异母的哥哥赵嘉,虽然历史上没有对这位公子有过具体评价,不过他的人品应该不差,最起码比赵迁要好得多。因为,邯郸城被王翦攻破之后,赵国贵族保着赵嘉前往代地,建立了代国,在那里继续抵抗秦军。如果没有足够的个人魅力和才能,赵嘉在邯郸被攻占,华北平原的精华之地落于秦国之手后,是做不到如此深得人心的。所以,就在李牧在前线与王翦对峙的时候,后方的赵迁面对的局势是,他大哥在国中颇有人望,他自己本来地位合法性就不强,人品也不咋地,一直担心有人谋朝篡位把他推翻,把他哥哥给扶上来。而且,从赵嘉在邯郸被占领后能够顺利在代地继位也能看得出,赵嘉在代地有很大的支持率,而李牧正是代地最具威信的将领,可以说,在赵迁看来,李牧算是他哥哥赵嘉的人。就在这个时候,有人说前正在抵抗秦军的李牧想造反,他就不得不考虑当年的沙丘事变了。李牧正率领赵军主力,如果他想把赵嘉扶上王位是轻而易举的。

两相权衡之下,他决定冒险将李牧抓住,解除兵权。偏偏李牧又在前线抗命,拒不交出兵权,这就不得不引起赵迁更进一步的危机感,所以哪怕之前怀疑李牧,此时他可能心里已经认定李牧真的有可能会造反把他废掉。所以,前线的两位将领,司马尚只是被解除兵权,拒不交出兵权的李牧却被赵迁杀掉了。替代李牧和司马尚的人也很有意思,一个是宗室子弟赵葱,一个是齐国投奔过来的颜聚,赵葱很可能是赵迁的死党,而颜聚在赵国没有根基向造反也没人听他的,这个安排让赵迁不再担心军队叛乱,但却葬送在了王翦的手中。

1 阅读:123